我們不常談論繩結,但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繫鞋帶、捆綁東西、固定帳篷、保護攀巖……我們都能本能地打出幾個結。今天我們聊聊,關於繩結你所不知道的事。
英語中「繩結」(knot)這個詞和knob(球形把手)、knoll(小山)、knuckle(關節)有關。「繩結」這個詞在德語中為knoten,荷蘭語中為knoop,瑞典語中為knut,西班牙語中為nudo,法語中為noeud。
2
印加文明中唯一的書面語是一套繩結系統——彩色的、不斷打結的流蘇,這種像項鍊一樣的繩結就是印加人的記事簿,這套繩結系統被叫做quipus。有些學者認為quipus只計數,但另一些人認為它們也被用來編碼,記述發生的歷史事件。古代中國,也用繩結來記帳,而在《易經》中,繩結和合同和契約有關。
3
一條繩子的「bitter end」指活動的繩頭(working end),意為被繫到纜柱(bitt)上,纜柱是碼頭上像系纜扣一樣的固定點。
4
綁結(bend)是把兩條繩子連接在一起的繩結。套結(hitch)是把繩子繫到一個固定的物體上的結,比如樹或鉤環。繩子上一段彎曲但不交叉的部分被叫做繩耳(bight)。如果它交叉了,被叫做繩圈(loop)。
5
「爬繩」(climbing rope)是一個誤稱。「繩子」(rope)應該指原始材料——比如一卷裝飾繩。一旦被截成一定長度並被用於特定目的,它應該被稱作line。
6
平結——可能是很多人除了繫鞋帶外學會的第一個結,可能也是最不安全的一個結,因為很多魯莽的業餘愛好者會默認使用這個結。打一個結實的平結,然後拉繩子的一頭直到結翻轉。一條繩股會變成雀頭結或套結,虛弱地纏繞在第二條筆直的繩股上。小心使用這個結!
7
一旦你在一條繩子上打了一個結,繩子的強度就降低了;在墜落測試和拉力測試中,繩子一般會在打結的地方斷裂。最結實的結是8字返穿結,測試時,它在達到整條繩子75%-80%的強度處斷裂,然後是雙漁人結,在65-70%處斷裂。攀巖中使用的最弱的是雙套結,在60%-65%處斷裂。但是要注意,攀巖繩有彈性,與日常生活中一般使用的繩子不同。
8
儘管稱人結已經被使用了幾千年,但是這個英語單詞第一次出現於1627年,當時一個叫約翰·史密斯的人把它叫做Boling Knot。法國登山家加斯通·雷布法喜歡用稱人結系入保護,埃爾卡皮坦鋒先鋒攀沃倫·哈丁也是。如果你在黎明前要在野外徒步,而你發現忘了帶安全帶,你可以用繩子繞著腰打一個稱人結。
9
要鬆開一個很緊的結,可以用手掌把它抵住巖石揉搓。對於死硬死硬怎麼也解不開的結,把它浸在水中。相對地,要打一個更安全的結,你可以在打之前把繩子浸水曬乾。
10
大猩猩和織巢鳥都知道怎麼打結。但它們都不會穿攀巖的安全帶。
喜歡的話要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