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社會對娛樂文化的需求逐漸增加,伴隨著科技的發展,不再限制於真人的偶像製作,而是打破次元壁,發展起AI虛擬偶像。
虛擬偶像的定義是通過繪畫、動畫、CG等形式製作,在網際網路等虛擬場景或現實場景進行歌手活動,但本身並不以實體形式存在的人物形象。虛擬偶像進行的偶像活動超越了人類範疇,不僅可以通過專輯、MV、寫真集進行偶像活動,還可以汲取粉絲的同人二次創作來豐富自己的內涵,因此與粉絲間的隔閡也小得多。
從早期紙片時期的林明美、藤崎詩織個人到後來的偶像大師系列集,最廣為人知的就是初音未來等基於VOCALOID、UTAU聲源庫的角色形象的歌聲合成軟體虛擬偶像時代,在3D全息投影技術投入使用後,被投影出現實生活中的實質感使得原有文化需求的兩個團體(現實與亞文化)之間的相互交流。
其中由中文音源發展的虛擬歌姬洛天依、言和等,更是在其中成為中國二次元的一個符號,出現在衛視節目中的大眾視線中。賦予的人格化的標籤以及「設定」,在獲得更多粉絲追捧的基礎上,也為它們吸引商業品牌的青睞。
10月28日,韓國SM公司宣布即將推出全新女子組合aespa,當首支預告片公開,展示了成員中Karina與虛擬分身Ae Karina的"面對面"交流。虛擬世界中的女團成員根源於aespa實際成員,但憑藉AI大腦成為獨立的個體,能夠與現實藝人成為朋友,二者將通過數字媒介與虛擬化身相聚溝通,體現以Kpop為核心進一步延伸出的情境感。
作為SM首個結合人工智慧與娛樂的項目,aespa被賦予厚望。她們既是走入二次元的真人女團,也是進入三次元的虛擬偶像。對於傳統偶像產業和虛擬偶像產業而言,aespa都稱得上是劃時代的革新概念。
在這種偶像發展的基礎上,是否能完全套用目前的商業模式?比如今年愛奇藝推出的《跨次元新星》虛擬偶像的選秀節目,結合當前對虛擬偶像的需求以及偶像選秀的比賽模式,但其內容用意另人不解,畢竟虛擬偶像最開始就是從程序發展出來的,以真人擴列師對一堆虛擬人物進行評價選拔,就像是直接把舊內容用新包裝起來的怪味迷惑點心一樣,每個人吃下去都有著不同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