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家庭美德 樹立良好家風
家,是人們敞開心扉的溫暖港灣;家,是溫情和正能量的傳遞起點;家,是社會和諧的堅強基石。
習近平總書記同全國婦聯新一屆領導班子集體談話時,滿懷希望的囑託:要注重發揮婦女在社會和家庭生活中的獨特作用,發輝婦女在弘揚中華民族家庭美德、樹立良好家風方面的獨特作用。為此,全國婦聯向全社會發起了尋找「最美家庭」活動,找尋融化人心的溫暖家庭,尋覓感動你我的家庭故事。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美德承載的主體。讓我們共同攜起手來,頌揚「最美家庭」,傳遞社會幸福感,弘揚社會正能量。
01
創建最美和睦家庭倡議書
全縣廣大家庭和婦女姐妹們: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的文明和諧是整個社會文明和諧的基礎。創建「文明和諧家庭」,是構建文明和諧社會的重要載體,是創建文明社區的重要部分,需要我們廣大家庭積極參與,更需家庭成員自覺實踐和共同努力。在此,我們發出以下倡議:一、學法用法不違法。家庭成員自覺學法、懂法、守法,維護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主動履行公民義務,防拐賣、防盜竊、防搶劫、防隱患,無毒品、無賭博、無暴力、無犯罪,抵制邪教,不違紀違規;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參與村(社區)文化傳播,關心支持村(社區)建設。 二、尊老愛幼倡美德。要尊老愛幼,互信互愛,樹立家庭成員間寬容、謙和、平等的良好家風,堅決消除家庭暴力,在事業上相互支持,在生活上相互關心,為子女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做子女健康成長的表率。 三、崇尚簡約優環境。要樹立珍惜、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意識,勤儉節約,身體力行,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大力節約能源,使用綠色產品,抵制白色汙染,自覺保護生活環境,積極參與環保性公益活動,關愛健康,珍惜生命,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和環境道德。 四、倡導新風守公德。要崇尚科學,反對邪教和迷信,移風易俗,崇尚文明,支持殯葬改革,反對婚喪喜事大操大辦。要樹立科學、文明、進步的婚育觀念,自覺進行婚前醫學檢查。 五、終身學習提素質。要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創新學習方式,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互動學習中溝通思想、交流情感,促進家庭成員綜合素質的提高。 家和萬事興,文明和諧我先行。廣大家庭姐妹們,讓我們攜起手來,從我做起,從家庭做起,從鄰裡做起,共建文明家庭、和睦鄰裡、和美家園、和諧社區,為爭創全國文明城市、推動合陽「六大建設」做出應有貢獻!
02
尊老愛幼
孝公婆,敬長輩;
噓寒暖,多關愛。
有摩擦,能包容;
盡贍養,人稱頌。
團結鄰裡
鄰裡間,如家人;少紛爭,多容忍;
遇急事,勝遠親;常問候,增感情;
鄰裡和,敬如賓;親幫親,鄰幫鄰。
家庭和睦
好家庭,風氣正;講學習,講文明。
教子女,方法新;明事理,懂人情。
子成才,長者責;注言傳,重身教。
德智體,德為本;重全面,精育苗。
03
讀懂古人10句家訓,家庭和睦又興旺!
中國人自古注重庭訓家教
曾子殺豬教子、孟母三遷等故事至今在老百姓中耳熟能詳
傳統家訓家規中,包含了很多做人處事的智慧
而且,家規家訓都非常質樸、實用
可以說,這些古代的家規是中華民族的巨大財富
是對所有中華兒女的殷殷教誨......
1、孟母三遷的故事
孟子曰: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孟子小時候,居住的地方離墓地很近,孟子學了些祭拜之類的事,玩起辦理喪事的遊戲。
他的母親認為這個地方不適合孩子居住,於是將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學起了做買賣。
母親覺得這個地方還是不適合孩子居住,又將家搬到學宮旁邊。於是孟子學會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禮及進退的禮節。
孟母說:「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這裡定居下來。
2、司馬談《命子遷》
《命子遷》:且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此孝之大者。
司馬談學富五車,漢武帝的太史令,通稱太史公,掌管天時星曆,還職掌記錄,搜集並保存典籍文獻。
司馬談在臨死的時候,拉著兒子司馬遷的手,邊哭邊囑咐,希望自己死後,司馬遷能繼承他的事業,更不要忘記撰寫史書。
司馬遷不負父親之命訓,最終寫出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名垂青史。
有人說,沒有司馬談的《命子遷》,就沒有司馬遷的《史記》。
3、諸葛亮《誡子書》
《誡子書》: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諸葛亮46歲才得子諸葛瞻。他很喜歡這個兒子,希望兒子將來成為國家棟梁。
諸葛亮有兩個姐姐,二姐所生子叫龐渙,深得諸葛亮喜愛。
諸葛亮常年徵戰,政務纏身,但仍不忘教誨兒輩。
他寫給諸葛瞻和龐渙的兩封家書,被稱為《誡子書》和《誡外甥書》。
信中表達了他對兒子和外甥的期望:一個人應該樹立遠大的理想,追慕先賢,節制情慾,去掉鬱結在胸中的俗念,使幾乎接近聖賢的那種高尚志向,在你身上明白地體現出來,使你內心震動、心領神會。
4、琅琊王氏:中華第一望族
《琅琊王氏家訓》: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過,德之至也;揚名顯親,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臨財莫過乎讓:此五者,立身之本。
言行能一致,是信的極點;把美名推讓給別人而自己承擔過失,是德的極點;傳播好名聲使親人顯赫,是孝的極點;兄弟和樂,宗族歡欣,是悌的極點;在財物面前沒有比謙讓更好的了:這五條,是立身的根本。
琅琊王氏有中華第一望族之稱,自漢諫議大夫王吉「始家臬虞,後徙臨沂都鄉南仁裡」,即開創了家族貴顯的先河。
後經東漢魏晉南北朝至唐末約一千年,族中竟有六百餘人將名字刻在了中華文明史冊上,單宰相就出產了九十二位。
5、包拯:不從吾志,非吾子孫
包拯:「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後,不得葬於大塋之中。」
包拯以公廉著稱,剛直不阿,執法如山。
他在去世前對子孫告誡:「後代子孫做官的人中,如有犯了貪汙財物罪的人,都不許回歸老家;死了以後,也不允許葬在家族祖墳之中。如不順從我的心意,就不是我的子孫後代。」讓其子包珙刊石,豎於堂屋東壁,以照後世。
這寥寥三十七字,凝聚著包公的一身正氣、兩袖清風,雖千載之下,亦足為世人銘記。
6、歐陽修:玉不琢,不成器
歐陽修: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然玉之為物,有不變之常德;雖不琢以為器,而猶不害為玉也。人之性,因物而遷,不學,則舍君子而為小人,可不念哉!付弈。
玉不雕琢,就不能製成器物;人不學習,也就不會懂得道理。
然而玉這種東西,有它永恆不變的特性,即使不磨製作成器物,但也還是玉,不會受到損傷。
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就會發生變化。因此,人們如果不學習,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從而變成品行惡劣的小人,難道不值得深思嗎?
歐陽修4歲時父親就去世了,母親對他的教育很嚴格。
為節減開支,母親用蘆葦、木炭作筆,在土地或沙地上教歐陽修認字。
歐陽修在家訓中希望兒子能繼續養成讀書的習慣,並從書中學會做人的道理。
7、人之至親,莫過父兄
袁採:人之至親,莫過於父子兄弟。
袁採為人才德並佳,他以儒家之道理政,以廉明剛直著稱於世,而且很重視教化一方。
在任樂清縣令時,他感慨當年子思在百姓中宣傳中庸之道的做法,於是撰寫《袁氏世範》一書用來踐行倫理教育。
這本書的論述其語頗有見地,且深入淺出,極具趣味,極易領會和學習,娓娓道來,如話家常,所以又稱《俗訓》。
書中有許多句子十分精彩,如「小人當敬遠」「厚於責己而薄責人」「小人為惡不必諫」「家成於憂懼破於怠忽」「黨人不善知自警」等等。
《袁氏世範》傳世之後,很快便成為私塾學校的訓蒙課本,並得到歷代士大夫的推崇。
8、左宗堂:不日進,則日退
左宗堂:學業才識,不日進,則日退。須隨時隨事,留心著力為要。事無大小,均有一當然之理,即事窮理,何處非學?
左宗棠從20歲開始就參加進士考試,6年當中,3次入京考試,全部鎩羽而歸。
這麼個看似落魄的落榜生,卻成為了清朝的封疆大吏,收復新疆,成為民族英雄。
從這段文字裡,我們可以看出他成功的秘訣:
學識和才幹,一天不用心,就留出一天的差距,千日不用心,就留下千日的差距。
不管什麼樣的事務,無論它怎樣微小,其中很可能蘊藏巨大的信息量和規律。所以隨時隨地要留心,要勤於琢磨。
9、曾氏16字家訓
曾國藩:「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
曾國藩一直要求家人生活儉樸,遠離奢華。
他在京城見到世家子弟一味奢侈腐化,揮霍無度,便不讓子女來京居住。
他的原配夫人一直帶領子女住在鄉下老家,門外不許掛「相府」、「侯府」的匾。
曾國藩要求「以廉率屬,以儉持家,誓不以軍中一錢寄家用。」
夫人在家手無餘錢,親自下廚、紡織。
曾國藩還留給後代的「四條遺囑」:一是慎獨則心裡平靜,二是主敬則身體強健,三是追求仁愛則人高興,四是參加勞動則鬼神也敬重。
並說「此四條為餘數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記之行之,並傳之於子子孫孫。則餘曾家可長盛不衰,代有人才。」
10、子孫十要 望族之綱
錢氏家訓:
心術不可得罪於天地,言行皆當無愧於聖賢。
能改過則天地不怒,能安分則鬼神無權。
吳越王錢鏐,錢鏐在臨終前,曾向子孫提出了十條要求,被後世稱作《武肅王遺訓》。
基於儒家修齊治平的道德理想,從個人、家庭、社會和國家四個角度出發,為子孫訂立了詳細的行為準則。
一千多年來,遺訓和《家訓》世代相傳,子孫後代的身體力行,成為立族之本,旺族之綱。
錢其琛、錢正英、錢學森、錢偉長、錢玄同、錢三強、錢基博、錢鍾書、錢復、錢穆、錢遜……包括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華裔科學家錢永健,都是錢王后裔。
三十多世,僅遍布海內外的科學院院士就有100多人。
有評論稱錢氏家族千年興盛,近代俊彥接踵的原因出自家族重視傳統教育的家庭教育模式,而《錢氏家訓》所起的作用尤為重要。
04
怎麼建設一個和睦家庭?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位。保持家庭的和睦相處,不僅有利於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而且對家庭成員的事業發展、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和諧社會的穩定器。怎樣建設一個和睦的好家庭呢?
(1)信任。家庭成員要做到互相信任,這是一個家庭和睦的基礎。只有互相信任,才能在許多事情上不會出現誤解和錯怪。「後悔藥是沒有的」。
(2)包容。要考慮家庭每個成員思維、習慣的多樣化,不能用自己的標準來要求別人,更不能強加給別人,遇到問題時要試著站在對方的角度來看問題,進行一下換位思考,包容不同於自己的思維和習慣。
(3)感情。家是講感情的地方,多關心別人,多欣賞別人,多理解別人,把你的感情投入到家庭非常值得。家不是講對錯的地方,在家裡哪有那麼多的對錯,重要的是感情。
(4)陽光。凡是幸福和睦的家庭,都是陽光快樂的家庭。多一點微笑、多一點正能量、多一份問候,多一點關懷,經常營造一個陽光快樂的氛圍,就能保持家庭的和睦。家風對一個家庭是非常重要的。
(5)冷靜。家裡會時常有一些磕磕碰碰,遇到問題和矛盾時,千萬不可衝動,不能圖一時的「痛快」。腦袋一時發熱失去理智,會使簡單的問題複雜化,受損不僅是自己,而是整個家庭。
(6)交流。交流是維繫家庭和睦的一個關鍵要素。家庭裡的許多事需要交流,因為交流才能避免不必要的誤會和矛盾。
父子篤,兄弟睦,夫妻和,家之肥也。
和睦的家庭能給每一個家庭成員帶來溫暖,帶來快樂,帶來健康,帶來智慧,帶來前進的力量。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大至國家強盛,社會祥和,小至個人生活幸福,事業興旺,身體健康,均有賴和諧的家庭為基礎。家庭和睦則社會安定!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好!
姐妹們,讓我們快快行動起來,弘揚家庭美德,爭創最美和睦家庭!
(本文來源:白紅梅、李英勤、王寧)
(本文編輯、整理:王寧)
新聞有高度,思想有深度;
做事有態度,做人有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