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時代的7種會員體系:來自亞馬遜、Nike、絲芙蘭、星巴克們的經驗

2020-12-20 IDG資本官方

IDG君寫在前面:

最近,繼東航、海航「隨心飛」產品之後,南航也在官方微信公眾號正式推出了「境內旅遊套票」限時預約。各大航司紛紛刷新了自己的新會員體系,對於喜愛旅行的人而言,誘惑力可謂非常大。

一提到用戶運營,會員體系成了大多數產品必經環節。然而會員體系是有針對性,並不是所有產品都適合搭建會員體系。明確這一點後,才能進一步探討不同類型的產品匹配什麼樣的會員體系與權益分配。

在零售圈,會員體系一直都在迭代,因此我們不妨看看來自亞馬遜、Nike、絲芙蘭、星巴克、小米們的會員邏輯。但這裡面會不會存在迭代的空間呢?希望你能從中獲得一些會員運營的創新啟示。

文/王子威@零售威觀察

對於零售商來說,會員體系基本是繞不開的,我們不妨來看一看,電商時代最為主流的會員體系到底是什麼樣的。

從全球視角看,最為常見的有7種形式:

1. 積分&層級體系

2. 服務訂閱體系

3. 實體訂閱體系

4. 慈善體系

5. 共享合作體系

6. 社群體系

7. TOKEN型體系

積分&層級體系

這幾乎是最簡單的一種了,簡而言之就是,每消費X元得到Y分,花的越多,積分越高。唯一的變數似乎在於,不同時間、不同渠道可能會有獎勵積分,例如店慶期間店內消費5倍積分,黑五/雙11期間,電商消費10倍積分等。

舉一個例子,服裝品牌「北面(North Face)」的積分系統叫做「VIPeak」。

對於消費者來說,理解這個體系也非常簡單,就是每消費1美元,則獲得10積分——無論線上線下,如果是在奧特萊斯消費的話,則是每1美元得5積分。

這些積分可以用在未來的消費當中,為此,North Face通過App讓用戶可以管理自己的帳戶、購買商品、看積分、兌換獎勵。

這是最簡單的積分體系,通過積分來讓消費者願意繼續到店消費。North Face是典型的單一層級的會員體系。

基於這種邏輯,就會有多層級的會員體系,一般和周期內(例如1年)的消費金額或積分正相關。層級體系的特點在於,消費者消費越高,獲得的獎勵越多。

這種等級本身也是遊戲化體系,讓消費和「玩」關聯起來。在美國,比較經典的案例就是美妝品牌e.l.f。

0-100分的消費者處於第1級,101-400分的消費者處於第2級,401分及以上的處於最高級——會員積分越多,獲得的獎勵就越獨一無二,最高級的獨特性是促使消費者購買更多商品的重要因素。

從積分角度看,1級消費者1美元消費獲得2分,2級消費者1美元消費獲得4分,3級消費者1美元消費獲得6分,而消費者可以通過使用積分來獲得對應服務。

類似地,星巴克也是這種層級體系,分為綠卡級(Green Level)和金卡級(Gold Level)。

當用戶擁有299星以內就是綠卡級,會享受每1美元消費獲得2顆星、生日禮物、手機支付、提前下單、店內免費續杯等特權;而當用戶的星星達到300及以上時,就升級為金卡級,此時不僅享受所有綠卡級的權限,每月還有雙倍積星日、得到一張印有個人姓名的金卡會員卡;以及每125顆星就可以兌換免費的食品或咖啡。

除了能通過消費獲得星星,星巴克APP中也有一些活動,例如特定時間到店消費,可以額外獲得星星,購買特定商品獲得額外星星獎勵等。

付費訂閱體系——服務類

在付費體系中,消費者需要支付月費或者年費,以成為VIP。一般來說,企業必須要有堅實的消費者基礎,畢竟你很難讓一個新用戶在幾乎沒有和你接觸的情況下,成為付費會員,所以這種付費體系基本都是用來維繫資深用戶的。

另外,這種付費體系必須帶有會員福利,否則用戶不會白白掏錢。

最經典的案例莫非亞馬遜了,現在年費119美元的Prime最早只需要79美元,但是當年只解決1個問題,就是保證2日內免費送達——這也是當年電商最大的問題,不然一件商品2-3周才能到手,即使價格再有優勢,也是等不起的。

後來,Prime中又被免費添加了諸多功能,例如亞馬遜音樂、亞馬遜照片(無限量存儲照片)、亞馬遜視頻(各類電影、劇集、原創劇集隨意看)等等。2018年,投行JP Morgan的數據顯示,這個119美元的年費會員價值約784美元,可以說是超值。

比較極致的就是Costco,其商品產生的收入在覆蓋商品成本、人員成本、管理費用等以後,幾乎所剩無幾,以至於它的最終收歸股東利潤和會員費是幾乎相等的。

付費訂閱體系——商品類

付費體系的另一種邏輯就是「訂閱箱(Subscription Box)」型,也就是產品/商品這類實體物品的訂閱。

這種「訂閱箱」中的商品一般都是需要反覆購買的,以Bean Box為例,它就是咖啡的訂閱——正常買就是正常價格,但是如果你進行訂閱的話,你就可以在一個周期內一直按期收到咖啡,並且可以享受一個折扣。本質是一種直接鎖定消費者、鎖定需求的行為,再往下說可能就是反向供應鏈了。

這種訂閱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增加顧客的終身價值——從Bean Box的案例看,讓消費者1次購買,實現6個月的反覆服務;和讓消費者每個月單獨購買,能一樣嗎?

亞馬遜也有類似的服務,某些商品可以直接在購買頁面上可以選擇「訂閱」的——通常給5%左右的折扣。

慈善體系

折扣可以是會員體系的一個組成要素,但不是必須有。

因此,慈善體系的邏輯在於,你在用自己的價值觀吸引消費者,進而建立了更牢固的關係。比較常見的方式在於,企業拿收入的某個百分比做慈善,將這筆錢捐給慈善機構、疾病研究機構、動物保護組織等。

這裡的一個小小的進化版是,企業會列給你幾個可選的捐助機構,你來選擇你願意捐助的機構。美國的The Body Shop就是這樣,它將動物福利引入了自己的會員體系。

消費者除了獲得獎勵和VIP待遇以外,還可以選擇將自己的消費額的百分比捐給動物福利機構Born Free USA。這也是因為The Body Shop一直強調環保責任。

這種邏輯在於,和消費者不僅僅是商品、服務的交流,還是價值觀的融合,進而讓消費者的忠誠來到了一個不同的、無人競爭的領域——可以說是一種「價值觀的藍海戰略」。

共享合作體系

一個消費者手裡不會只有一張會員卡,所以需求也是多樣的。可以這麼說,消費者的消費時間是很「閒置的」,核心是來自不同業態的商業能不能一起吸引用戶——在你這裡買電子產品,在我這裡買鞋,在他那裡買零食。

因此,消費者也會希望在獎勵方面有更大靈活性。這時候需要的就是異業合作,相當於消費者共享,畢竟每個企業手裡都是私域流量,數據都是單一細分的,如果(在法律允許情況下)實現了數據的對接,那麼幾乎就畫出了消費者的整個人生了。

在美國,Nike的會員體系就是這樣,它和蘋果、Classpass、Headspace進行了合作。而這幾家並不是隨便選的,都和運動產業掛鈎,實際上是幾家以運動為核心價值觀的企業的合作。

日本蔦屋書店也是這個邏輯,它聚焦的是生活:通過T卡系統,蔦屋書店的母公司在2018年5月時已經打通日本179家企業的88.7萬家店鋪,實現積分通用,而盈利不來自於積分本身,而是對消費者的大數據洞察。因為消費者的數據不再僅僅是單一的買書、吃飯、購物,而是所有的綜合。

在中國,也慢慢浮現了這種異業合作,比如京東Plus可以送贈你愛奇藝會員,本身也是雙方數據的打通和流量共享,進而將流量變成「留量」。

社群體系

美妝品牌絲芙蘭(Sephora)的會員體系Beauty Insider是非常典型的案例。一方面,這套體系基於消費額可以升級為3檔,每個檔次中每1美元的消費都可以得到不同等級的積分回饋(1美元分別換1分、1.25分、1.5分),同時還有傳統「分層體系」中隨著等級提高而獲得更多獨家服務的機會。

此外,絲芙蘭的會員體系最大特點是建立了社群——和各類會員進行交流、尋找靈感,參加獨家活動等。此時,絲芙蘭就可以了解消費者的需求,進而對自己的產品設計等進行優化。

縱觀國內,這種邏輯體現在小米社區上。一群粉絲聚在社區裡相互交流,提出自己的需求,而小米的產品經理可以收集相關信息,進行對應的系統更新:用戶覺得自己被重視了,小米獲得了消費者需求、滿足消費需求,雙方皆大歡喜。

TOKEN型

最後一種是區塊鏈中的TOKEN邏輯。比方說「行為代幣化」。

簡單地說,用戶在APP上的所有行為都可以得到獎勵,閱讀得到金幣、看視頻得到金幣、分享得到金幣,變著法兒的用「代幣」獎勵用戶,然後這個「代幣」每個周期(1天-1周不等)都會清零,兌換為人民幣。積累到一定數額,就可以提現——或者直接在APP內購買其他商品。

這個邏輯很簡單,留存客戶是需要成本的,為什麼不把這些成本儘量直接給客戶呢?所以現在,我們會發現很多APP都有了這個邏輯,比如今日頭條的極速版、各類頭條APP、各類資訊APP等。

相關焦點

  • 剖析102家公司會員模式(2):星巴克的新會員體系
    其次,星巴克的積星制採用了小數法則,不管是升級玉星要求的4星星,還是升級金星要求的16顆星星,都沒有超過20這個數字,人的短時記憶可以很快記住,此外,每個會員可以清晰的知道自己當前有幾顆星,還差幾顆星就可以升級為下一級會員,可以清晰的管理自己的消費預期。因此,這套積星制的符號體系,對於具有社交功能的咖啡來說具有相當強的傳播力,星粉們經常會把自己的星星數目當作一項談資。
  • 宜家、好市多和亞馬遜等大咖在前 會員制有多少種玩法?
    會員可以參加內容不同的每周家居裝飾講座,有設計師單獨指導,還會獲得宜家贈送的家居裝飾知識手冊,裡面有關於家居顏色搭配的方案等等。在強關聯會員這件事情上,宜家的確是做得非常好、非常值得家居品牌學習的。從宜家的經驗來看,會員制的好處不言而喻。首先當然是成本的降低。
  • 星巴克之後 漢堡王、棒約翰也和餓了麼打通了會員體系
    會員體系是品牌最為核心的資產之一,在這一領域的資源共享,是品牌與平臺深度融合發展的標誌性動作。雖然當前各平臺均推出了自己的會員,不過並沒有實現與線下商家會員體系的打通。此次餓了麼與漢堡王打通會員,是外賣行業的首個「會員通」。   事實上,在阿里系電商平臺,眾多品牌已經和天貓實現會員體系打通,包括海藍之謎等雅詩蘭黛集團旗下的6大品牌等高端國際品牌。
  • 致敬亞馬遜,王興能否開創美團的付費會員時代?
    但王興的野心遠不止如此,他的目標要做服務電商的亞馬遜。在2018年IPO前夕,他接受了The Information的專訪,表示亞馬遜和淘寶都是實物電商平臺,而美團的未來是服務電商平臺,服務電商電商平臺能夠擁有上百萬甚至數十億的交易,機會遠遠大於實物電商。
  • 亞馬遜Prime會員日:正開啟全民海淘新時代
    在那樣一個時代,貝索斯就已經看到了未來。貝索斯說過,業界有很多種戰略思維,比如以競爭對手為中心,以產品為中心,以技術為中心,以商業模式為中心,而以客戶為中心的做法最適合亞馬遜。Prime會員顯然踐行了貝索斯的理念,通過更優質的服務創造了更好的消費者體驗,讓客戶實實在在感受到亞馬遜為「無限選擇、最低價格、快速配送」所做出的努力,正是這樣的理念,促使亞馬遜的飛輪效應產生良性循環。
  • 電商會員為何複製不出亞馬遜
    在二手電商交易平臺上,三四十元出售京東、唯品會會員的比比皆是。賣家們聲稱,有專門渠道能拿到貨。有買家留下的評論:價格便宜、秒充,已經續費到2030年。曾定價上百元甚至幾百元的電商會員,為何變得越來越便宜?
  • 電商會員為何複製不出亞馬遜?
    在二手電商交易平臺上,三四十元出售京東、唯品會會員的比比皆是。賣家們聲稱,有專門渠道能拿到貨。有買家留下的評論:價格便宜、秒充,已經續費到2030年。曾定價上百元甚至幾百元的電商會員,為何變得越來越便宜?
  • 跨境電商≠亞馬遜,亞馬遜和獨立站啥區別|跨境電商100問 0/100
    你好,我是漢勤,專注於跨境電商品牌打造,為亞馬遜賣家解決獨立站運營難題;這是一個系列文章筆記,記錄、分享我的跨境電商品牌出海經驗。他們本身的情況各不相同,對獨立站的認識差異很大,對獨立站的運營方法更是知之甚少,更有甚者,想要效果立竿見影;當然,也不乏著眼長遠,準備長期投入去做獨立站的賣家;有些朋友被各種平臺坑過年費,就像給某平臺加個V,但實際上啥用沒有;在國外,很流行單站單品的創業模式,他們很擅長品牌的打法,貨源很多都是來自中國,搖身一遍成了國際大牌
  • 電商壹周 阿里首次打通會員體系 「88VIP」,騰訊怎麼看?
    阿里首次打通會員體系 「88VIP」,騰訊怎麼看?Amazon門徒,阿里首次打通會員體系 「88VIP」將成阿里「一卡通」2018年8月8日,阿里巴巴集團將在廣州「88會員年度群星盛典」上,正式對外揭曉「88VIP」全新會員計劃,這將重新定義傳統的會員體系。
  • 為什麼說Prime會員是亞馬遜中國的秘密武器?
    而戲哥認為,亞馬遜在這個時間節點發布中國定製版的Prime會員服務,實際上是亞馬遜的國際品牌戰略已經成熟,而與之相對的,國內跨境電商卻遭遇了發展瓶頸——新規出臺之後,跨境電商成本提高、運費高、耗時長,還面臨假貨的困擾。
  • 中國電商為何熱衷做會員?看看亞馬遜的數據經驗
    Amazon Prime會員的消費額將超過非Prime用戶的4.6倍。美國投行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估計,在過去的12個月中,亞馬遜Prime會員的平均消費額為2486美元,而非Prime會員平均消費額僅為544美元。
  • 剖析102家公司會員模式(1):亞馬遜的prime會員有何奧秘?
    幾乎目前所有亞馬遜會員體系的分析,聚焦點都在於亞馬遜Prime會員是如何的成功:上億的會員數量,極高的會員忠誠度,對亞馬遜業績極高的貢獻,進而得出結論亞馬遜的會員體系如何具有前瞻性,以及其重大的戰略意義。但這明顯是一種倒果為因的事後推測,從2019年的時間點來看,沒錯,亞馬遜的會員體系是極其成功的。
  • 央廣《王冠紅人館》財經報告:亞馬遜Prime Day創紀錄,會員經濟能否...
    7月11日,亞馬遜第三屆Prime會員日大獲成功,銷量、會員數紛紛創下歷史記錄,股價重回1000美元大關。Prime會員日僅限收費會員參與,如何創造如此佳績?亞馬遜為Prime Day的成功做了哪些努力?中國消費者是否願意為會員經濟買單?央廣《王冠紅人館》為您深度解析亞馬遜Prime Day的亮點與槽點。
  • 電商開玩會員經濟掘金存量用戶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線上購物節已成為每年電商促銷的常規活動,線上市場購買潛力一方面將有賴於四、五線城市的用戶增長,另一方面各大電商平臺正在通過會員權益的方式對購物體驗及服務升級,進一步激發黏性用戶的購買力。  近日,電商巨頭亞馬遜對外發布了第四屆全球Prime會員日帶來的相關會員專享。
  • 亞馬遜會員日首登中國 如此能打開國內電商缺口嗎
    (原標題:Amazon Prime會員日首登中國 如此能打開國內電商缺口嗎?)
  • 電商巨頭紛紛掘金付費會員,會員經濟能否成為下一個風口?
    會員不僅是一種VIP身份的象徵,更能在消費過程中得到一些額外的福利和優待,因此,不知不覺間,我們已自願成為了各大品牌旗下的付費會員。 在全民VIP的時代,電商玩家們也紛紛開啟付費會員模式。從亞馬遜的Prime到京東Plus,再到蘇寧的Super,然後是阿里的88會員,這些電商玩家的會員模式交出的成績單也十分可觀。
  • 亞馬遜會員為什麼會如此成功?
    亞馬遜會員所提供的服務包括免運費、無限暢享音樂、視頻和書籍、無限圖片儲存以及全食店等其它線下店商品折扣。目前,亞馬遜提供3種會員服務:1,每月8.99美元的月度Prime Video,服務內容包括無限視頻;2,每月12.99美元的月度Prime;3,每年119美元的年度Prime。
  • 亞馬遜推新項目打假,伊朗第二大電商Bamilo或將關停
    星巴克回應貓爪杯被搶購:絕不是「飢餓營銷」 IT之家消息:星巴克中國發文稱,「抱歉我們無法讓每個人都擁有一隻『喵』,但這絕不是所謂的『飢餓營銷』。我們每一季都在致力於推出新的產品,每款新品都會按照一定的量在各門店進行銷售。而『貓爪杯』與之前其他新品的市場計劃比並沒有什麼不同。」
  • 消費者不夠用,亞馬遜會員服務 Prime 在美國推出了企業版
    面向消費者的 Prime 會員服務,年費 99 美元,囊括了 2 日免費送貨、存儲網盤、商品專屬優惠、音樂和視頻等服務,將用戶綁定在了亞馬遜旗下產品內,也促進了其電商業務的增長。根據調研機構 CIRP 的調查報告,Prime 會員跟非會員每單購買商品價格接近,但購買頻次相當於後者的 2 倍,平均每年花費 1300 美元。這項服務吸引了大量的用戶。
  • 全球電商領航者亞馬遜,打造數字新消費的「飛輪效應」
    如何讓已經活躍起來的消費熱潮不受經濟周期下行或疫情等不確定的因素影響而出現停滯狀態,電商行業需要找到能夠拉動市場自循環的「飛輪效應」。例如目前熱鬧非凡的「雙十一」,通過整場打折促銷活動強化全民購物熱潮。不過為了滿足消費者個性化的需求這還不夠,電商企業還需要商品的豐富度、品質的穩定性以及適應數字新消費的服務創新進行相互補充,顯然來自大洋彼岸的亞馬遜不可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