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這四種異常的癖好,其實屬於精神疾病

2020-10-14 醫衛界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小習慣,這樣的習慣被稱之為癖好。有的人天生對臭味敏感,喜歡各種臭的東西,喜歡吃榴槤、臭豆腐等味大的東西;有的人則有囤積癖,總是大量囤相同的貨品。

這些癖好,只與自己發生聯繫時是可以被人們所理解的。但也不是每一個人的癖好都能被大眾所認可,有一些異常的癖好,細究發現是一種精神疾病。

一、ASFR

這在多數人看來是一種小眾性癖,全稱為Alter sex fetish robots。但經過一位博主的轉發文章,將去年爆出的「膠衣娃娃」事件帶入大眾視野。

有人將一群女性剃光頭髮,把她們裝進密不透風的黑色膠衣裡,做成真人版人偶,以供那些人發洩自己的欲望。

但這些女孩畢竟是真實的人類,也需要生活,所以在裡面有一個連通食道的管子來進行餵養,如需排洩,則得依靠排尿管的幫助。

在正常人看來是有悖倫理道德的事情,卻被那些熱愛者打上了「小眾」的標籤。他們與那些女性也是建立在知情自願的基礎上,並非強迫。他們還表示,膠衣只是一種常見的裝束。

但網友對於這樣的癖好都表示無法買帳,於是輿論出現了「反性剝削與支持性自由」的兩種聲音。

從心理學來說,擁有這種小眾性癖的人,對於乳膠的迷戀是因為乳膠可以緊貼皮膚,給人一種裸露感,也有一些人是迷戀乳膠、橡膠的氣味。

他們想通過馴服膠衣娃娃來滿足自己內心強大的控制欲望,這已經脫離了普通的戀物癖,是一種較為極端的馴服欲望,也是一種精神疾病。

二、異裝癖

這類行為通常發生在青春期,喜歡並主動穿戴異性的服飾。剛開始會以異性的服飾為主,隨著對異性服飾的熱愛深入,便會去嘗試異性的內衣物來滿足自己內心的快感。

這與平日所說的角色扮演有所不同,有異裝癖行為的人都喜歡私底下進行,而角色扮演者不會遮遮掩掩,異裝癖也絕非大眾所能認同的癖好。

它大多來自於少年時期孩子的成長環境,有的父母特別喜歡將男孩當作女孩來養,給他們穿裙子、留長髮,甚至讓他們模仿女孩的行為,讓男生從小生長在女人堆裡。

他們缺乏男性氣概的教養,所以,很容易形成女性心理,為異裝癖的習慣提供誘因。擁有這種癖好的人,通過穿異性的服裝來得到性滿足,也是一種精神異常的疾病。

三、慕殘癖

這是一種源自於對審美觀念的非主流文化,一般來說,主流文化尊崇的是四肢健全的美麗。

而慕殘癖的人更傾向欣賞殘障的美,但並不是所有殘疾人都會引起他們的性衝動,他們通常有自己獨特的愛慕類型。

有的人會對截肢者產生興趣,有的人則偏愛盲人。他們可能想通過照顧、呵護那些特定的慕殘對象,來滿足自己內心從未得到過的愛與關心。

這種癖好通常源自內心被忽視的愛,所以希望能將自己的愛施加到比自己弱小的人身上。

四、強迫症

很多人都有著一定的強迫行為或思想,比如,出門前總要回想家門到底關上沒有,擁有潔癖的人在強迫這方面甚至可以做到極致。

他們格外在意自己接觸過的地方是否充滿灰塵與汙染,總是出現強迫性的洗手行為。在精神疾病的領域,強迫症屬於焦慮障礙的一種。

日常生活中,說自己有強迫症的人,只是有一些強迫症狀,並不能構成精神上的疾病。

而那些精神上擁有強迫症的人,通常會在腦海中反覆出現強迫性思維。他們自己是很想擺脫的,卻又無能無力,所以很可能會被自己逼「瘋」,從而引發更重的疾病。

相關焦點

  • 心理學:有這3種異常的心理癖好,其實是屬於精神疾病
    說到心理疾病,許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是「抑鬱症」「人格分裂」這種後果嚴重的疾病。一個人身上總是會有各種各樣的特質,喜歡一些東西,討厭一些東西,每個人的行為也不盡相同,這在我們看來屬於正常現象,但是有一些行為在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就屬於心理疾病。就像是成年人多多少少有點抑鬱一樣,只是輕微的抑鬱,不至於是抑鬱症,這些雖然被說成精神疾病,但也沒有那麼嚴重。
  • 從心理學角度看,這四種異常的喜好,其實屬於精神疾病
    同樣的,在心理學領域,這一本能被延續。長久以來,無論是在被基督教–猶太教文化影響的西方,還是在儒家文化影響的東方,我們發現並定義了許多「變態」的群體,尤其是在心理上不同於常人的群體。如果以今天的心理學來看待這些自古就存在於東西方的問題,我們會發現,一些特殊的愛好其實屬於精神疾病範疇一、性虐待我們常說的「SM」,全稱為「Sadomasochism
  • 這4種情結,在心理學層次分析,其實都是精神疾病
    雖然在如今的社會人們並不認為心理障礙是一種疾病,但是卻紛紛遠離心理變態之人,覺得他們都是惡魔一樣的存在。中世紀的歐洲就會對很多病人進行凌辱和虐待,在他們的認知裡,當身體感受到疼痛的時候就是病魔遠離之時。雖然當代醫學對心理變態尚無定論,但是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下面這幾種異常的愛好其實都屬於精神疾病。
  • 這四種正常的人類心理,其實屬於精神疾病
    很多人認為,心理疾病離我們非常遙遠。其實不然,很多時候我們對心理、精神類疾病的認知停留在精神分裂症、抑鬱症、雙向情感障礙等嚴重的心理疾病。其實,心理疾病就在我們身邊,一些更輕微的心理障礙由於太常見而被人們誤認為是「正常思維」。
  • 心理學科普:這4種正常的人類心理,其實屬於精神疾病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對於心理疾病、精神類疾病的認識似乎過於偏激,仿佛在我們心中,擁有這種情況都是一些精神與心智都不太成熟或有問題的人。 類比到生理上,假如我們聽聞一個人「生病了」,那麼第一反應就是他患了比較嚴重的疾病,比如需要進行手術。
  • 心理學:愛好=癖好?青春期是癖好形成的關鍵時期,父母要注意了
    如愛上他人隱私,愛上絲襪,愛上「柏林圍牆」,愛上偷窺,男人愛上穿裙子、踩高跟鞋等,所有的這些異常行為,都是由於人們心理異常導致的變態人格,都是為了尋求某種不為常人理解的快感。愛好和癖好是兩碼事,要學會分清楚。愛好是對某種行為或事物具有濃厚的興趣。
  • 心理學:愛好=癖好?青春期是「怪癖」形成的關鍵期,父母要注意
    心理學:愛好=癖好?青春期是癖好形成的關鍵時期,父母要注意了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怪癖也越來越多。如愛上他人隱私,愛上絲襪,愛上「柏林圍牆」,愛上偷窺,男人愛上穿裙子、踩高跟鞋等,所有的這些異常行為,都是由於人們心理異常導致的變態人格,都是為了尋求某種不為常人理解的快感。愛好和癖好是兩碼事,要學會分清楚。
  • 心理學!如何看待精神疾病
    了解過心理學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心理諮詢的從業範圍明確規定不能用於治療嚴重精神疾病急性期來訪者;幾百年前封建時期的明朝會將這種情況定義為「惡靈附身」而採取一些非人道的措施……目前全國嚴重精神障礙人數約佔全國人口的0.5%,由於之前就是從事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療,對此就比較了解。
  • 心理學中的四種氣質,你是屬於哪一種呢
    據說,人類有四種體液我猜,在諸多心理活動和測試中,你一定做過關於「你屬於哪種氣質?」的心理測試。你知道嗎,據說人類體內有四種體液,哪種體液佔的比例大,你就屬於哪種類型的氣質。在恩培多克勒「宇宙論」的影響下,希波克拉底創造性地提出「四種體液說」,這位古希臘「醫學之父」認為人類體內的體液可以分為血液、粘液、黃膽汁、黑膽汁四種。
  • 心理學家:這4種特殊癖好是精神病,留意下自己和身邊人。
    心理學家:這4種特殊癖好是精神病,留意一下自己和身邊人當今社會,人們越來越開放,曾經過去認為不可接受的思想和行為,卻被越來越多人推崇和傳播。今天給大家歸納幾個平時我們認為是怪癖,但實則可能觸及精神疾病的幾個範疇的問題:節儉或囤積強迫症?這類人喜歡囤積過去的物品,即便自己能裝滿的地方早已裝不下了,而且這些物品壓根沒用。不過並不是所有喜歡囤積舊物的人都有毛病,只是有些人寧可把家裡搞得亂七八糟甚至不惜影響自己和他人生活,這就屬於有問題的。
  • 心理學家:這4種特殊癖好是精神病,留意一下自己和身邊人
    今天給大家歸納幾個平時我們認為是怪癖,但實則可能觸及精神疾病的幾個範疇的問題:節儉或囤積強迫症?不過並不是所有喜歡囤積舊物的人都有毛病,只是有些人寧可把家裡搞得亂七八糟甚至不惜影響自己和他人生活,這就屬於有問題的。其實這類喜歡囤積舊物的人屬於強迫症範疇,根據心理學來看,他們早年可能內心缺愛或者遭受過度控制教育,所以成長之後為了避免這種失控感帶來的焦慮,自己會開始不斷強迫自己做出這樣舉動。
  • 何為異常?正常和精神異常的界限問題 | 文獻述評
    因此,精神障礙的診斷,甚至患者是否「正常」,主要依靠精神科醫生的主觀判斷;即便在科學高速發展的今天,這仍然是精神病學的「阿喀琉斯之踵」。為規範精神障礙的分類診斷,正式的精神疾病分類診斷標準在上個世紀中葉開始逐漸發展成型,如目前國際通用的《國際疾病分類》(ICD)系統及美國的《精神疾病診斷統計與手冊》(DSM)系統。
  • 心理學:擁有這四種正面情緒,你才會越來越優秀
    在心理學看來,積極的正面情緒能夠讓我們保持正能量,更能幫助我們挖掘自身的潛能,尤為這四種積極情緒能讓我們越來越優秀,保持較好的狀態:心理學:正面情緒1、樂觀樂觀情緒之所以對我們重要,在心理學看來,它確實能幫助我們看到更多機會的可能,也能讓我們保持一個更好的狀態。
  • 佛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學丨治療抑鬱症和心理疾病的方法
    佛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學丨治療抑鬱症和心理疾病的方法原創 李嘉琪 幸福人生學院李嘉琪 2018-09-06作者簡介:李嘉琪——超心理學專家、國家高級健康管理師、心向正覺健康管理首席超心理療愈師、幸福人生學院導師。
  • 【專業解讀】應用心理學與精神醫學:心理學與醫學的有機結合
    其實,這都是常見的對心理學的誤解。心理學,英文「psychology」,其實是由「psyche」(靈魂)和「logos」(研究)兩個詞組合演化而來的,從字面上理解就是「研究靈魂的學科」。隨著心理學研究內容和研究手段的不斷演化,當前心理學的定義是「研究行為和思想的科學」。它不是讀心術,也不是佔星,而是一門科學。
  • 看大拇指第一眼的形狀,心理學上分析準嗎?居然有四種說法
    看大拇指第一眼的形狀,心理學上分析準嗎?居然有四種說法文|小怪獸說歷史俗話說得好,相由心生,但是究竟怎樣個心生法呢?實在是太過含糊,甚至沒有一點科學依據可循。說起大拇指紋絡的形狀,其實大致可以分為四種,下面就讓我們瞧一瞧具體情況。這一種就是同心圓的形狀,這種形狀最為接近同心圓,第一看到的時候覺得跟同心圓一樣,條紋清晰,很是規則。因此擁有這類紋絡的人規律性是很強的,也有不可少的自律性,明確的規劃,這類人深得老闆喜歡,所以還是能有不錯的發展前景的。
  • 心理學家:男子因這種癖好「被分手」,這種特殊癖好真有問題麼?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獨特的「癖好」,理論上,只要一個癖好不違背「公序良俗」,那麼就沒有問題。但有些「癖好」,的確不能被大眾所接受。前段時間,一位男生因為「女裝癖」被發現,被17歲的要求分手,女方坦言不能接受。
  • 變態心理學真的是研究「變態」的心理學嗎?
    讓我們來聊聊變態心理學。 變態心理學亦稱為心理病理學,是運用心理學的理論與方法研究人類變態行為與心理障礙的科學。他研究變態行為與心理障礙的表現形式、發生原因和機制及其發展規律,探討鑑別評定的方法及矯治與預防的措施。
  • 四種最詭異的心理學現象 | 人類無法抗拒
    其中,整理出了10大心理學效應,屬於一種規律性總結,下面,介紹四種最詭異的心理學現象——人類無法抗拒。破窗理論破窗理論是犯罪學中的一個理論,由詹姆士·威爾遜(James Q. Wilson)及喬治·凱林(George L. Kelling)提出,講的是,一棟房子一旦出現了殘缺的窗戶又沒有及時修理,那麼,其它的窗戶也會被陸續打破,從而導致入室盜竊案件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