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食品安全與健康「十大熱詞」解讀來了!

2020-12-14 中國市場監管報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

食品安全與我們的健康生活息息相關~

近日

2019年度食品安全與健康「十大熱詞」出爐

多位專家就公眾關心的

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進行分析

以權威、專業及第三方的特徵

向公眾傳遞科學權威的科普信息

熱詞一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

落實主體責任,處罰到人

《條例》的實施,從制度上解決了一系列問題,既為食品企業減輕壓力,又加強對食品從業人員素質的要求;

規範食品安全檢驗信息發布,禁止發布不規範不準確的信息製造恐慌;

重拳解決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問題,食品企業儲存易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即視為違法;

各方需要積極學習《條例》,實現新舊法規銜接,並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共同推動《條例》落實。

解讀專家:羅雲波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名譽副理事長、中國農業大學特殊食品研究中心主任。

減鹽減油減糖

熱詞二

關注企業責任更需強化消費者教育

我國居民膳食存在高鹽、高油、高糖的問題。「三減」目的是減少膳食中鹽、油、糖攝入量,是實現合理膳食的一個方面。開展「三減」行動要循序漸進,消費者、食品企業、媒體、政府應樹立「合理膳食」理念,並形成合力,用科技引領食品產業健康轉型,用科學的方式推行「三減」。

解讀專家:陳君石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

熱詞三

「人造肉」

市場與科學的「未來之星」

「人造肉」是非自然生產、有類似肉品口感食品的代名詞,通常分為植物蛋白肉和細胞培育肉兩大類。

「人造肉」具有極大的商業化潛力,其興起源於人類社會發展面臨的新挑戰。「人造肉」在創新發展過程中要加大科技投入,解決其尚存的科學技術問題;不斷完善標準法規,促進「人造肉」產業的市場化發展;積極開展公眾科普,引導消費者正確認識、理性消費「人造肉」。

解讀專家:王守偉 中國肉類食品綜合研究中心主任、北京食品科學研究院院長。

調味麵製品

熱詞四

法規倒逼「草根食品」的健康提升

調味麵製品(俗稱「辣條」)行業為農業供給側改革、精準扶貧、地方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應予以適當扶持和引導。

媒體此前曝光的少數不法商人無視生產規範與標準規定,既無安全衛生的生產管理,還超範圍、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理應處罰、取締,但不能因此而否定整個行業。市場監管總局關於加強調味麵製品(俗稱「辣條」)質量安全監管公告的出臺將進一步推動與引領行業向營養與健康方向創新發展。

解讀專家:譚斌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科學研究院首席研究員。

熱詞五

益生菌

加速發展中的科學與冷靜

益生菌的核心特徵是足夠數量、活菌狀態和有益健康功能,健康功能應建立在臨床試驗評價和循證醫學證據基礎上。目前,我國市場上使用的益生菌安全性已得到權威機構認可。

益生菌功效的發揮具有菌株和人群特異性,其產業化應用需要經過科學嚴謹的流程驗證;益生菌及其產品的法規標準體系不斷完善的同時,應鼓勵行業創新發展,加強公眾科普,引導科學合理消費益生菌產品。

解讀專家:陳衛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益生菌分會理事長、江南大學副校長;何國慶 亞洲乳酸菌學會聯盟副主席、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益生菌分會副理事長、浙江大學教授。

自加熱食品

熱詞六

必須跨過「自加熱包」安全這道坎

在我國,自加熱食品始於軍需,自加熱技術進入民用以後,在消費升級的帶動下,以自熱火鍋為代表的自加熱系列產品得到快速發展,滿足了消費者在更多消費場景下對熱食的迫切需求。但目前自加熱技術仍有待提升,急需加大對自加熱包安全性的研究和建立嚴謹的標準確保自加熱食品行業的健康發展。

解讀專家:路福平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天津科技大學副校長。

熱詞七

特醫食品

亟待規範發展

特醫食品的概念近幾年逐漸為人們所熟悉,未來特醫食品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但市場有待規範發展,需要正本清源,避免魚目混珠。

固體飲料等普通食品未取得特醫食品註冊資質,卻宣稱且冒充特醫食品、暗示疾病預防治療功能,屬於虛假宣傳;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特醫食品具有特殊性,並非適用於任何人,且不同特殊人群所需不同,應加強特醫食品科普宣傳,讓消費者了解其特殊性,並遵醫囑食用。

解讀專家:任發政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益生菌分會副理事長、中國農業大學教授。

網紅食品

熱詞八

嚴防「紅與黑」的轉換

網紅食品備受熱捧的背後,安全、標準、質量等問題仍是其監管之重點,企業亦應將發展的重心轉向產業鏈安全的建設。

政府應完善監管機制,明確網售食品等非傳統食品經營行為的各方責任和監管方式;網絡平臺和商家應遵守相關法律規定,提升職業道德,加強行業自律,確保食品的安全和質量;消費者應做到理性選購,購買時確認好產品的相關認證。

解讀專家:馬冠生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系主任。

熱詞九

食育

食育在中國需加快腳步

食育是傳授食品科學知識,傳播飲食文化,使公眾養成健康飲食觀念和行為的教育。它是提升公民科學素養的重要環節,是綜合素質教育的一部分,最終達成科學認知、合理膳食、品鑑知禮、傳承文化的教育目的。

食育工作應首先做好頂層設計與規劃,立法為本,科學為綱,興趣為引,重點面向兒童、青少年;多方聯動,聚力推進。

解讀專家:孫寶國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工商大學校長。

食品真實性

熱詞十

「食品造假」魔高一尺

「鑑偽檢測」道高一丈

食品質量、食品安全和食品真實是食品的三個屬性,保障食品真實性可遏止「劣幣驅逐良幣」的市場亂象,規範市場競爭秩序,提振國民食品消費信心和國際貿易聲譽,推動食品工業轉型健康發展。應加大食品真實性的科技投入,攻克食品真實性技術難點和監管問題。

解讀專家:吳永寧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食品真實性與溯源分會理事長、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技術總師;陳穎 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

來源:中國食品安全網

相關焦點

  • 2019年度食品安全與健康十大熱詞新鮮出爐!哪些是你最關注的?
    2019年食品安全與健康十大熱詞發布 保健時報記者 楚超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1月3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19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在北京召開,會上發布了2019年食品安全與健康十大熱詞。來自食品安全及公共衛生領域的專家分別對十大熱詞進行了解讀,並呼籲加強對公眾的科普宣教。
  • 「人造肉」等入選2019年食品行業年度「十大熱詞」
    「人造肉」等入選2019年食品行業年度「十大熱詞」 2020-01-03 19:51:43」等入選2019年食品行業年度「十大熱詞」。
  • 2019年食品行業年度「十大熱詞」:「人造肉」、辣條等上榜
    工人日報客戶端1月4日電 在1月3日於北京召開的「2019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上,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任發政3位中國工程院院士,以及來自北京大學、天津科技大學、浙江大學、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科學研究院、北京食品科學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的多位權威專家,分別對「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減鹽減油減糖
  • 來了!2019年蘇州教育十大年度熱詞出爐
    新增學位7.3萬個、陽光食堂透明餐桌、線上教育中心全覆蓋……還記得12月12日推出的《2019年蘇州教育十大年度熱詞評選開始啦!》這篇微信嗎?經過10多天的投票環節,我們2019年度的蘇州教育十大年度熱詞排行榜出爐啦!
  • 2019年食品熱詞公布:「三減」、「人造肉」、食育上榜
    新華網北京1月6日電(胡可璐)1月3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19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在京召開。多位權威專家分別對「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減鹽減油減糖」等2019年食品行業年度「十大熱詞」進行了科學解讀。
  • b站2019年度彈幕報告 十大彈幕流行語熱詞意思出處解讀
    b站2019年度彈幕報告 十大彈幕流行語熱詞意思出處解讀  12月4日,嗶哩嗶哩B站公布了2019年度彈幕,「AWSL」榮登榜首。  此外,「淚目」、「名場面」、「妙啊」、「逮蝦戶」、「歡迎回家」 、「注入靈魂」、「正片開始」、「標準結局」等彈幕也入選了十大彈幕熱詞。
  • 2019食品安全熱點發布 這些內容與你健康相關
    中國網1月3日訊(記者 蔚力 孟超 鄭偉)1月3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19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在京召開。本次活動是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在2020年伊始,以權威、專業及第三方的特徵,通過「科技界共識」的方式,就公眾所關心的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進行分析,選擇十大熱詞近景解讀,彰顯科學共識,為科學肅清食品安全謠言,引導輿情正能量做出努力。
  • 2019食品安全事件顯著減少,但這類食品仍是欺詐高發地帶!
    1月3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19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在京召開,這也是學會連續9年邀請權威專家對年度熱點問題進行解讀。食品安全形勢穩中向好伴隨我國食品安全形勢持續穩中向好,食品安全熱點事件顯著減少,這一令人欣喜的轉變是我國食品安全治理成效的顯著體現。不過,輿論對於食品安全擔心仍然存在,同時對於營養健康的關注也愈發高漲。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教授對2019年食品安全的形勢進行了綜合分析。
  • 2019年度食品安全法治十大事件發布
    6 月 4 日,2019 年度食品安全法治十大事件正式發布。十大事件評選發布秉持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理念,以充分總結和宣傳食品安全法治建設重要成果為目的,由中國法學會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聯合中國人民大學食品安全治理協同創新中心、美團點評食品安全辦公室共同評選、聯合發布。至此,食品安全法治十大事件已連續發布 5 年。
  • 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十大熱點出爐,專家權威解讀來了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近日推出「食品安全與健康十大熱點」,「嚴防反彈、控制食品汙染」位列熱點榜首位。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名譽所長吳清平這3位中國工程院院士,以及來自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及高校的多位權威專家分別對十大熱點進行了科學解讀,表達了學術界觀點。據悉,這也是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連續第10年邀請權威專家對年度熱點問題進行解讀。
  • 中國教育新聞網年度盤點·2019年度十大教育熱詞
    今天,2019年度盤點第三期,中國教育新聞網帶您梳理2019年的十大教育熱詞。一起看↓↓↓中國教育新聞網年度盤點·2019年十大教育熱詞《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4月1日起施行。《規定》要求,學校食品安全實行校長(園長)負責制,中小學幼兒園應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每餐均應當有學校相關負責人與學生共同用餐,做好陪餐記錄,及時發現和解決集中用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條件的中小學幼兒園還應建立家長陪餐制度。
  • 2020年十大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是什麼?請聽專家來解讀!
    工人日報客戶端1月8日電 1月8日,由中國科協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多家媒體支持的「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在北京召開,這也是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連續第10年邀請權威專家對年度熱點問題進行解讀。
  • 2019年度十大翻譯熱詞揭曉!
    2019年12月1日活動啟動,經過廣泛徵集和大數據統計、網友投票、專家評議等程序,《英語世界》編輯部評出「2019年度十大翻譯熱詞」。2019年度十大翻譯熱詞不忘初心remain/stay true to our original aspiration; never forget why we started
  • 2019年度十大流行語出爐 「文明互鑑」上榜年度熱詞
    以語言文字記錄時代特徵的知名語文刊物《咬文嚼字》12月2日公布2019年度十大流行語。「文明互鑑」「區塊鏈」「996」「我太難(南)了」等網絡熱詞入選。據悉,這十大流行語分別是:「文明互鑑」「區塊鏈」「硬核」「融梗」「××千萬條,××第一條」「檸檬精」「996」「我太難(南)了」「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霸凌主義」。十大流行語中,政治、經濟熱詞佔據榜首。語言文字專家指出,文明互鑑,即世界上不同文明之間加強交流,相互借鑑。由中國提出的「文明互鑑」已成為全球熱詞,在國際、國內媒體上廣為傳播。
  • 網易有道詞典2019年度十大熱詞:Vlog、AirPods上榜
    首頁 > 見聞 > 關鍵詞 > 網易最新資訊 > 正文 網易有道詞典2019年度十大熱詞:Vlog、AirPods上榜
  • 網易有道詞典2019年度十大熱詞:Vlog、PUA等上榜
    1月2日,網易有道詞典公布了2019年度十大熱詞,Vlog(視頻博客)登頂年度十大熱詞榜首,此外,garbage classification(垃圾分類)、hardcore(硬核)、AirPods(無線耳機)等均上榜。
  • 透過熱詞看教育!盤點2019教育「十大熱詞」
    2019年,黨中央、國務院對教育事業高度重視,對教育工作者關懷關心,社會各界對教育持續關注。日前,光明日報教育研究中心攜手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平面媒體中心,在10億字詞語料技術抓取基礎上,遴選出「2019年度教育熱詞」。回顧2019,讓我們用「十大熱詞」串聯教育印記,透過熱詞,一起品讀2019年教育的發展變化。
  • 2019年度食品安全法治十大事件
    為充分總結和宣傳食品安全法治建設重要成果,秉持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理念,中國法學會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聯合中國人民大學食品安全治理協同創新中心、美團點評食品安全辦公室共同評選、聯合發布2019年度食品安全法治十大事件。至此,食品安全法治十大事件已經連續發布5年。
  • Vlog(視頻博客)登頂網易有道詞典2019年度十大熱詞榜首
    Vlog(視頻博客)登頂網易有道詞典2019年度十大熱詞榜首 2020-01-02 14:19:38年度十大熱詞,Vlog(視頻博客)登頂年度十大熱詞榜首,這個詞的查詢量在今年呈現近47倍增長。
  • 網易有道詞典公布2019年度十大熱詞:Vlog、AirPods皆在榜
    1月2日消息,網易有道詞典發布了2019年度十大熱詞,其中「Vlog」一詞位列十大熱詞第一名,全年查詢量超過了1726萬,較往年增長了近4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