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六七月,是為苦夏。
消夏靜心,消,消受也。
消受夏天,在暑熱蒸騰的時節透出閒適與愜意。
明代有位藏書家寫過一本《逸老堂詩話》,記載了消夏的方法。
「焚香看畫,一目千裡,雲樹藹然,臥遊山水。」
夏日炎炎如果不想出門的話,那便焚香度夏吧。能感受香氣氤氳,心境生涼。
但對喜歡喝茶的朋友來說,難免擔心薰香衝撞了清幽的茶香。
薰香的氣息大多濃鬱霸道,容易掩蓋茶香本來的味道。
因而,為夏日生活增添閒適與愜意,更適宜用冷香(花香、果香)去煩、解暑。
古時沒有空調、風扇的年代,普通人家在夏日喜歡懸掛茉莉、素馨等香花串成的長絡,紗帳裡一股流香。
天然的淡淡花香,果香,也能為茶席布置增色。
高足的食盤裡擺上應季的蜜桃,再插一瓶花,收拾好茶席後,舒服享受的泡上一杯茶。
一路感受著花香、果香、茶香,特別愜意。
提起這香氣消夏的話題,想到之前有新朋友提出,「白毫銀針的香氣是不是沒有壽眉強烈?」
當時的回答是,那可未必。
銀針和壽眉的茶香,各有特色,很難放在一起比出勝負!
《2》
白毫銀針,都有哪些香氣?
列舉起來分為很多種。
有毫香,有花香,有嫩筍香,有竹林香,有藥香,有稻穀香。
隨便提一個,背後都有很多精彩。
白毫銀針在新茶階段,在存茶時間未滿一年的時候,香氣是清越清爽的。
新銀針,代表香型是毫香,花香,嫩筍香。
打開2020年的一級白毫銀針,開箱的剎那間,濃濃的毫香撲入鼻端。
很像幹蘆葦搖曳在秋風裡,走在江畔時,迎風吹來的氣息。
用蓋碗衝泡後,揭蓋去聞香氣,鮮筍香先發制人,接著才是清瑩的毫香,緊跟著是嫋嫋的甜花香娉婷而來。
稍微放冷後,再去聞冷調的香氣,縈繞在杯蓋上的是桂花、茉莉般的清香。
清雅的毫香持續力很強,逐次的衝泡下,清新爽朗的毫香久久未散。
而等到白毫銀針存滿一年,存滿三年,再繼續存下去後。
隨著存茶時光的增加,白毫銀針的香型可以發生改變。
老銀針的代表香型裡,毫香發生了轉變,變成了沉穩的稻穀香。
而老白茶的常見的藥香、陳香等香型,並未缺席。
稻穀香的感受,聞起來沉鬱悠揚,能夠在佔據人的嗅覺感官好久,好久。
那種乾燥糧食穀物般的香型,聞著特別讓人安心。
而老銀針的聞到的藥香,像是藥香同源的好聞藥材,香氣聞起來通竅又舒服。
至於陳香,它並非是代表腐朽型的氣息,更不是所謂的倉味、梅子味、巧克力味。
陳香,名為香,指的是非常好聞的香氣。它是植物老去後常會擁有的氣息。
搭配著其餘的香型,共同譜成了好聞舒適的茶香變奏曲!
《3》
壽眉的茶香,會有哪些變化?
壽眉,是白茶裡的親民茶。
它的外觀和白毫銀針,有顯著的區別。
白毫銀針,芽頭胖嘟嘟,旗槍爭戰,除了芽頭旁帶有小葉殼外,沒有葉片,更沒有茶梗。
用最簡單的形容定義白毫銀針的外觀,就是一個「嫩」字。
採摘期靠後的壽眉,梗葉舒展,葉片多,茶梗明顯,而芽頭略微瘦長。
梗葉粗獷,模樣不精緻的壽眉,和白毫銀針擁有巨大的差別。
外觀不同,芽葉構造不同,決定了壽眉的香氣組成和銀針會有明顯的區別。
壽眉新茶的香氣,以草藥香、花香、竹葉香為代表。
枝橫葉闊的壽眉,內部的纖維長得略粗,新茶階段的草藥香更突顯。
草藥香,是一種清鮮的茶香代表,聞起來像新鮮採下來的草藥香氣。
當夏日煮涼茶時,摘一把帶藤帶葉的鴛鴦藤,洗淨煮水喝。
煮涼茶那會瀰漫在空氣當中的香氣,就是草藥香的代表。
壽眉的花香,要比白毫銀針更加外放。
更多了甜美、馥鬱的香型變化,聞起來更接近洋槐、梔子、含笑的花香。
而由於葉片舒展的緣故,還能從壽眉上聞到更多竹葉香、粽葉香等。
品質出色,高山原料製成的壽眉,茶香裡擁有濃鬱的植物香型變化,特別好聞。
而當壽眉存成老茶後,構成了老白茶裡的主力軍。
老壽眉的香氣,不得不提兩大代表——散茶的藥香,餅茶的棗香。
壽眉散茶的藥香,沉鬱甘香,像是林妹妹的屋子燻著一室的藥香,比天然的花香果香更有格調,更好聞。
至於棗香,白毫銀針不會具備。只有梗葉舒展的壽眉經過壓餅,再經歷一段時間的陳化後,才容易得出來。
清甜醇美的棗香,像是蒸紅棗糕的香,像紅棗煮水後的香氣。
喝老白茶,選一塊帶棗香的壽眉餅,能帶來別開生面的喝茶感受和體驗!
《4》
白毫銀針的香氣,是不是沒有壽眉強烈?
當然不是。
從兩者的茶香對比上,它們之間各有千秋。
但很多喝白茶的朋友,常會產生這樣的困惑。
認為白毫銀針沒有壽眉香,或者是覺得白毫銀針不好喝懂。
不論是在香氣上,還是滋味上,要想完全弄懂白毫銀針的風味,對新茶友而言有些難度。
喝不懂銀針的朋友,很容易產生這樣的誤解:
覺得白毫銀針不夠香,不夠好喝,滋味太寡淡。
相比下,壽眉的風味更加大眾適宜。
不論是新茶友,還是老茶友,都能夠很好的接受。
壽眉茶香上的甜花香,清新的草藥香,以及茶湯滋味上的鮮醇、飽滿湯感,哪怕是平時沒有豐富喝茶經驗的朋友,也能輕鬆喝懂和接受。
故而,從茶味接受的難易層面看,壽眉更能為大眾接受。
從新茶入門喝茶推薦來說,若是要喝懂白茶,那建議從壽眉喝起。
先喝壽眉,再喝白牡丹,最後才是挑戰白毫銀針。
入門學茶,適宜循序漸進。
從壽眉喝起,順利入門的概率更高。
如果是直接從白毫銀針喝起,那不僅學費成本會略高,還很容易因為喝不懂,從而對白茶產生味道寡淡的誤解!
實際上,不論是香氣還是滋味,白毫銀針的表現都不遜色。
當你小口細啜,慢慢品嘗,對比感受時,自然能喝出區別!
《5》
如何才能喝懂白毫銀針?
答曰,多喝。
學茶這件事,要看的是實戰經驗。
光是看,只能練成趙括那樣的紙上談兵本領。
喝白毫銀針時,為了更好的喝懂茶湯滋味,衝泡和喝茶方法很重要。
從學茶、試茶、完整感受茶味變化而言,要用蓋碗衝泡。
當蓋碗逐次的衝泡、出湯後,要及時揭蓋,聞蓋香。
不同溫度下,釋放出來的蓋香會有所不同。
及時聞香,對比熱聞和冷聞的香型變化。
再則是,除了聞杯蓋香外,幹茶香、落水香、掛壁香、葉底香也要細細體會。
從不同地方聞香,多維度對比,並且及時的記錄/做筆記。能更好的掌握一泡茶的香型變化。
而在茶湯的滋味感受上,要注意喝茶方法。
飲茶的溫度,不能太高,也不能等到茶湯徹底放冷後去喝。
將茶湯溫度下降到適口狀態,小口的將茶湯細啜。(注意這裡是小口啜茶,而不是大口牛飲。)
將茶湯啜入口,先不著急將茶湯喝下肚,感受湯水的細膩變化。
用舌面掂量湯水,感受茶湯的醇和、稠滑、醇厚程度。
茶湯入喉時,細細的體驗感受。
最後,當一杯茶啜飲完後,可以砸吧一下嘴,感受回味。
將茶湯的順滑度、湯水的醇厚度、香氣落水的馥鬱度、回甘生津的持久度等感受,細細的記錄下來。
將點滴的細節體驗逐一感悟過後,對於學會喝一款茶而言,顯然是更有好處!
當你學會喝白茶,學會喝銀針後,自然能懂得它的美好所在。
白毫銀針,養分十足,茶氨酸含量豐富。
湯水滋味裡面,擁有無盡的鮮醇、甘爽、輕快韻味。
淡極始知花更豔,這是對白毫銀針的最好註解!
《6》
舒服的香,可以理氣開鬱。
《本草綱目》裡介紹茶,「得春升之氣,味雖苦而氣則薄,乃陰中之陽,可升可降」。
總結茶的功用,可以祛眠醒睡,提神助思,解渴消暑,解膩解乏。
茶的清香,特別迷人。
老蘇曾寫過一句詩,「仙山靈草溼行雲,洗遍香肌粉未勻」。
東坡的筆下,茶香透人肌骨,而茶本身就是個遍體生香的佳人。
好的茶,香氣一定不會遜色。
白毫銀針,作為白茶裡金字塔尖的存在,它的香氣怎麼可能輸給了壽眉呢?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