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回放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江蘇省如皋市2020-2021學年度高三第一學期期中教學質量調研)
當代著名畫家吳冠中說:「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在他看來,審美是一種生活方式,懂得審美是幸福的源泉。
現實生活中,有的同學說:「現實很骨感,我們的生活『三點一線』,哪有美感可言?」也有的同學說:「為了給他人留下好印象,無論學習多忙,我都要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還有的同學說:「追求美是一種小資情調,而且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我是中學生,首先要想好一日三餐!」
結合材料內容,請你以學生的身份,面向本校同學寫一篇演講稿,體現你的認識與思考。
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文思點撥】
這個作文材料由兩段話組成,核心概念是「審美」,旨在讓學生形成審美意識,學會審美。
第一段話以吳冠中的名言提醒學生,「美」比「知識」更重要,進而說明審美的實質和懂得審美的意義;要求考生圍繞「懂得審美」進行闡釋與分析。
第二段話是三個同學有關審美的觀點:第一個是「學習生活無美感論」,事實上,學習生活中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一雙發現美、感受美的眼睛。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本身就是一種美。遑論神秘浩瀚的知識海洋、豐富多彩的校園風光、個性各異的親人老師同學等審美對象。「學習生活無美感論」實際上是忽視了審美主體對美感的挖掘和追求。第二個是「打扮就是審美論」,這是對審美理解的狹隘化。誠然,審美與個人打扮有共同的部分,但個人打扮只是審美的一部分,審美要比外在形象更深廣,更有精神力量。
第三個是「向美乃小資情調論」,審美需要生活的儀式感,因為審美需要生活的「小確幸」,審美需要關注生活細節,審美需要優雅地生活。小資情調是具有一定的生活品位、思想水準和藝術鑑賞能力的人具有的生活態度;相對而言,小資情調更需要花費與開銷,而審美只是需要生活的儀式感,而儀式感並不需要過多的花費與開銷。這個觀點過於注重物質主義和實用主義,而忽略了審美思想與浪漫主義,因而需要考生進行深度分析、仔細比較和理性判斷。
根據第二段最後的總結,我們可以得知:這三個觀點屬於「不懂審美」的錯誤或片面的認識。這三句話是命題者給寫作者提供的寫作靶的,寫作者需要對這三個同學的觀點進行分析、比較、甄別、取捨,理性判斷,辨識真偽,闡明理由。
題目要求考生以「高三學生身份」,面向本校同學寫一篇演講稿,這就意味著考生必須緊扣「審美」,結合材料寫出自己的認識與思考。
當然,「審美」只是一個寫作場域,只是涉及「審美」還很不夠,還需要深入精準審題,思維內向聚焦,找出核心立意,進而寫得精深。增強審美意識,提高審美能力,學會審美,是對傳統德智體教育的必要補充,是學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部分,懂得審美,會有不一樣的人生和格局。而且,青少年的世界裡應該有童話歌謠,有大自然的雲彩、花朵、鳥叫、蟲鳴,有動人的音符,有豐富的顏色……所以,這道題要求考生結合材料內容,既談審美的價值與意義,並倡議大家端正審美態度,學會審美;也能針對不懂得審美的認識進行理性判斷,辨識真偽,寫出自己的認識與思考的,當屬最佳立意。
佳作示範一
循生活美學,繪幸福人生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循生活美學,繪幸福人生」。
「美」並不囿於外形的靚麗美,「美」可以是「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的恬淡心境,可以是「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自然雅致,還可以是「讀書萬卷,行萬裡路」的偉大心志……美是博大的,追求美,你我皆可為之。
吳冠中曾言:「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在他眼中,審美是生活方式,懂得審美是幸福生活的源泉,我深以為然。審美,審自然之美,可以讓我們體悟自然的宏大包容,珍惜萬物生靈;審美,審生活之美,可以讓我們發掘匿於表象後的生命本質與人間真情,用更加幸福的姿態繪人生畫卷。當學會用欣賞美的眼光注視萬事萬物,陰霾亦會消散,生命芳華盛綻。
有同學認為「現實很骨感」,追求美是小資情調,作為高三學生,美是奢侈的。我不以為然,即使生活「三點一線」,美亦融於其中。你看清晨披在肩頭的溫軟陽光,用金色光輝伴你成長,這難道不是美嗎?你看同學們親切友好的交流,老師慈祥溫柔的目光,這難道不是美嗎?當你投身學習,專註解題,將知識譜寫在答卷上,對未來展望,這也是美!這些美無法用金錢衡量,他們與生命同在,讓人生搖曳生姿。
當然,追求美並不是只力求外形之美,而是用善於發掘生命亮色的眼去尋日常的幸福,尋周遭的「小確幸」,當你能從一花一木,一草一樹,一人一事找到美麗,人生將時刻充滿豐盛的陽光與甜蜜的雨露。追求美,也是追求幸福的真諦,眾生皆苦,生活藏鮮,當能夠讓審美成為習慣,幸福就會時時刻刻與你相伴。
高三學生學業繁重,常常是負重前行。當擁有審美的能力,我堅信會給勞累艱辛的高三生活帶來幸福與享受,從而更好地在人生路上前進。
不妨從現在做起,停下口中的抱怨,摒棄煩躁的思想情緒,用欣賞的目光看待周遭的尋常景、平常事,發掘生命的甜美,讓幸福之花在人生畫卷上盛綻。我堅信,國家需要的人才也定是有審美之心的人,當審美成為你的生活方式,沒有陰霾,可以遮蔽你的前行大道!讓我們一起循生活美學,繪幸福人生吧!
謝謝大家!
【點評】
作者對材料解讀深刻透徹,能結合材料寫出自己的認識與思考。主體部分有破有立,破得徹底,立得穩實。語言富有文採,文題的對句呈現,第二節的連續引用,多處整飭的排比句等都很引入注目。行文符合面對全校學生演講的要求,並能倡議大家端正審美態度。體式符合規範。
評58分。
佳作示範二
賴有微風遞遠馨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本次演講的主題是:「以小我之美,築國之大美。」
審美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生活情趣,是淌於古今高雅興致,始終散發耀眼奪目的光彩。千百年來,審美情緒一直是民族之美的源泉。
古有陶淵明「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美學生活方式,今有李子柒一雙素手點染田間煙火、踐行生活美學。美,從來不是外表光鮮亮麗,只是心下沉靜、心內有大美,故而散發出柔和的美學光輝。
審美,於個人,可以陶冶出優雅的生活情操。認識美、欣賞美,如此我們的生活才能富有美感。不是花前月下才富於美感,不是雲捲雲舒、花開花落才富於美感。審美帶給我們的是由內而外的精神滋養與靈魂薰陶。作為高三學子的我們,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便可以營造富於美感的生活。誠如魯迅先生所言,青年所多的是生力。為生活增添一份美,便可鑄就美好的未來。
審美,於國而言,更是社會主流價值導向。祖國錦繡山河散發著動人心魄的壯麗之美,中國夢更是構造著中國之美,人類命運共同體更閃耀著天下之大美。此時的審美是沉醉,亦是投身奉獻。
然而,當今社會現實很骨感,但豐盈的美學也必然會豐盈現實,追求美也並不意味著將外表打扮得光鮮亮麗,午後清澈的天空、黃昏天邊的晚霞,這都是美。往大了說,構建「美美與共」的世界,這也是一種美。以美育為藉口,實際上是拒絕了精神的豐盈,拒絕了生活美學。
同學們!身為高三學子的我們,以美學點綴生活,才能讓精神更加豐盈,砥礪「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永葆「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拼勁、迸發出「敢叫日月換新天」的創造偉力,推築人類命運共同體,以小我之美,築國之大美。
韓非子云:智術之士必遠見而明察。相信踐行生活美學的我們,定會豐盈價值追求,充實精神渴望,跳動中國心,構建一個燦爛而盛大的未來。
「深林不語抱幽貞,賴有微風遞遠馨。」美學之風定會正民族風骨,弘揚民族氣節,山高水長。讓我們發現美,欣賞美,以小我之力,構建美麗中國!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點評】
本文對主旨理解準確、深刻;行文從「於個人」說到「於國」, 頗有層次;文筆大氣、優美,多處引用文字讓文章氤氳著文化的氣息。全篇能揭示出審美的價值與意義,並倡議大家懂得準確審美,立意積極。
評56分。
佳作示範三
美以修身,美以養性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很榮幸在這裡發表演講,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美以修身,美以養性」。
著名畫家吳冠中曾言:「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的確,一個人倘若一無所知,那麼他對世界的認知僅是淺薄簡陋;但若一個人喪失審美,那麼世界萬千於他而言便是灰白一片,毫無意義。
何謂美?在我看來,美是人們在對周遭仔細觀察品味後生出的直觀感受,它與醜相對,因此,審美的過程便也是發現生活閃光點的過程,不論是外表的鮮豔美麗還是精神層面的高尚動人,細細省來總會內化為自己的原生動力,美以修身,美以養性。
然而,也許會有同學產生這樣的疑問:對美的追求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我們中學生首先要想好一日三餐。這實則是窄化了美的定義,將美等同於外在的「入時打扮」和所謂的追求潮流。不可否認,倘若盲目地打扮自己,讓自己變成花枝招展的「無實花」而不注重學生的本職任務,這樣的「美」有百害而無一利。但這種「美」的本質是虛榮和浮誇,在「審美」這面照妖鏡下,勢必會顯出其腐朽的本質,壓根兒談不上任何美感。
而修身之美,是「以銅為鏡而正衣冠之美」,是待人接物之前必須做到的衣著整潔,談吐有度之美。反觀當下,多少學生以沒時間為藉口,以學業繁重為幌子,忽略了自身的言談,何談修養的培養和提升?美是一種生活方式,拋開了美也便拋棄了優雅生活的選擇,淪為與野蠻人無異的境地。
養性之美,更在於精神層面的積澱和培養。從古至今的文人墨客,大多擁有這樣一雙審美的素心慧眼,從「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意生活,到「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的理趣之談,無不向我們後人展示著他們豐厚的閱歷和詩意的精神境界。在這種對美的探索中,他們忘卻機心,成為後世美學教科書中的典範。
而為我們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學生,亦將以古人之光照耀我們的審美世界。不必以生活毫無美感為藉口而放棄自身修養的提高,方能美以修身,美以養性。
【點評】
本文由材料出發,先詮釋了「美」的內涵,接著指出錯誤的審美認識的實質,是為「破」;然後從修身、養性兩個方面談正確的做法,是為「立」。統觀全篇,認識深刻,邏輯嚴密,結構清晰,文字流暢。
評5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