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門神、財神、天地全神,為何一家之主是灶神?

2020-12-20 柱下史

中國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從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開始,一直到過了元宵節才結束。

在中原地區如河南,河北,山東,山西等地,每年臘月二十三會「祭灶」:這天人們就將灶王爺的畫像請下來焚化掉,送灶王上天言好事。然後在年三十的子時貼上新的灶王像,以表示將灶王爺從新請回家中,下界保平安,保佑家裡新一年的安康。

(民間祭灶風俗由來已久)

春節歷史上,家家供奉的諸多神主當中,不起眼的灶神卻是被稱為一家之主,究其原因,有以下幾種說法:

灶神為上古帝王:地位高

據歷史記載,灶神的原形正是中國三皇五帝時期的帝王,如炎帝,皇帝,以及五帝顓頊的兒子祝融,由於炎帝為"火德之帝",祝融為"火官之神",所以民間都被奉為灶神。

三皇五帝,是中國歷史的開天帝王,所以在供奉的諸神中,地位最高。

《淮南子·泛論篇》:「炎帝作火而死為灶。」《事物原會》稱:「黃帝作灶,死為灶神。」《禮記》孔穎達疏:「顓頊氏有子曰黎,為祝融,祀為灶神。」

(一家之主: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民以食為天:地位重要

在古代農耕文明的社會中,溫飽問題可謂是第一大事,正所謂「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而灶王,正是掌管民間煙火的神主,地位相當重要。

灶王爺來到人間,住在每家每戶,處理著「有的吃、不用為吃愁、吃完不生病且健康」等種種的不起眼但極為重要的問題,錢財乃身外之物,煙火才是人間根本,所以被民間譽為一家之主。

《漢書·酈食其傳》:「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

(各地不同的灶畫)

各地的春節風俗也各不相同,家家都有神明住,宅宅門神和灶神:春聯:興起於周朝的桃符,到宋朝明朝漸漸形成現在的形式;門神:也是源於周代的「祀門」的活動,到明朝,清朝時候定型;灶神:魏晉以後,灶神有了姓名,宋元之際,祭灶流傳至今;財神:中國主要供奉的五大財神,其供奉歷史不如上面幾個悠久,但卻是超越的家宅的供奉範圍。

(門神:尉遲恭,秦叔寶)

本文為柱下史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配圖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春節期間祭拜的三大神:財神、門神、灶神
    求財納福的心理與追求,充分反映在春節敬祀財神的一系列民俗活動中。人人滿懷發財的希望,祈願在新的一年裡大發大富。近代以來,越來越多的人把關公作為全能保護神、行業神和財神,據《民間新年神像圖畫展覽會》的介紹:「關公被人視為武神、財神及保護商賈之神。人遇有爭執時,求彼之明見決斷。旱時人們又向彼求雨,又可求病人藥方,被人視為驅逐惡鬼兇神之最有力者。」
  • 這些「神」,春節期間應該拜拜
    這些「神」,春節期間應該拜拜春節期間,按照傳統習俗,我們要拜迎八方神靈,那麼,我們春節期間要祭拜哪些神呢?玉皇大帝迎接玉皇大帝巡視人間舊俗認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於農曆十二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
  • 道教五大小眾神仙:灶神傳遞民意,門神驅邪擋煞,廁神卻不守廁所
    道教是典型的多神教,神系紛繁複雜,神祇數量極多。「道」無形無象,而又生育天地萬物。道教主要有四大神系:正統道教神系,民間信仰神系,上古神話神系,神魔小說神系(基本無用)。在道教中,「神」指先天自然化生之聖,「仙」指後天修煉得道之人。人們通常將神、仙二詞合用或混用。
  • 春節、對聯和門神的由來與寓意
    為了區別起見,將公曆的1月1日稱作新年、元旦,將農曆的正月初一改稱春節,俗稱年初一。古時春節活動從臘月二十四日開始,這一天民間有祭祀灶神的習俗,稱為「灶王節」。灶王又稱灶神、灶君,俗稱「灶王爺」。按照道教的說法,灶神是玉皇大帝的使者,奉命降臨人世,觀察人間善惡。他每年臘月二十四日返回天宮,向玉皇大帝匯報情況。
  • 門神的作用如此之大?還有哪些家神不可忽視
    不可忽視的門神自古以來,每家每戶的大門上都會貼有門神,這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可不是空穴來風,這裡面的門道不可不信。有門神和沒有的門神的區別可大了。門神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阻擋外邪的入侵,他們會幫助宅主抵禦惡魔鬼魂對家主不利的入侵,門神多為武將,他們手拿兵器,刀槍劍戟,拐子流星,阻擋煞氣,護持家院。
  • 老人常說「財神、灶神、門神」,最忌諱的三種風水房子,你家有嗎
    老人常說「財神、灶神、門神」,最忌諱的三種風水房子,你家有嗎哈嘍,大家好,這裡是細談文史,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很多人都特別喜歡風水學。但是,有很多人卻不怎麼懂,而且現在很多人都喜歡在家裡邊兒貼上一些是財神、灶神、或者是門神,但是你們知道嗎?這三座大神他們其實也對房子風水特別的挑剔。大門對著垃圾。
  • 臘月二十六 | 拜了那麼多神,一定會過一個好年吧
    要拜哪些神?《禮記·月令》給出了答案,「畢山川之祀,及帝之大臣,天之神袛……「也就說,普天之下,只要是神仙,都要祭拜。但有些神仙,在我國的春節文化中始終佔據著特殊的地位。牆頭草——灶神拉開春節的帷幕,是從祭灶神開始的。
  • 「祭灶神,拜財神」,春節的傳統習俗,你知道多少?
    年紅,指的是春節期間出現的春聯、福字、門神等等裝飾性物品。自古以來,春節的年味不止是體現在人們喜氣洋洋的笑臉上,還體現在那些隨處可見的春聯、福字等喜氣的裝飾物之上的。還記得小時候年前家中都會早早準備上春聯、福字等,日子差不多就貼起來,瞬間所有的年味都出來了,讓人真切地感受到春節的氣息。四、除夕夜。
  • 除了灶神門神,過年期間,還要祭拜這五位神仙!
    灶王祭灶王,是中國傳統節日習俗之一,灶王(灶神)為民間灶頭供奉之神,也稱灶君、灶王爺等。商朝末年,姜子牙幫助周武王討伐紂王,歷經多次浴血之戰,終於打下江山,裂土封侯。姜子牙受師之命,立下封神榜。有功的將領犧牲後,都能受封為神;但廣大衝鋒陷陣的士兵,戰死沙場,卻都未受到封賞。
  • 國學|家宅六神都有哪些神
    最為人熟知的就是家宅六神,他們分別是:灶神、門神、土地神、床神、井神和廁神,在民間信仰中,家宅六神不僅可以保佑人們平安,給人們帶來好運,還監察人間善惡,上報玉帝懲惡揚善。那麼家宅六神都有哪些只能呢?門神,即司門守衛之神,是農曆新年貼於門上的一種畫類。
  • 大年初四,扔掉窮接財神,呆在家迎灶神
    二、接財神傳說正月初四諸神要由天界重臨人間,民間在這天要迎神送神。接財神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節日習俗。正月初五是財神誕辰日,為爭利市,故先於初四接之,名曰"搶路頭",又稱"接財神"。「路頭」就是財神,據說財神菩薩共有五路,叫作「五路財神」,老百姓習慣上叫財神為「路頭菩薩」,簡稱「路頭」。初四子夜,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等物,祭品須有羊頭與鯉魚,羊有"吉祥發財"之意,鯉魚取「鯉魚跳龍門」的好口彩,另外"魚"與"餘"諧音,寓意年年有餘。敬財神要鳴鑼擊鼓焚香,要虔誠恭敬,因為「心誠則靈」。人們深信只要你足夠心誠,財神就會顯靈,這樣便可發財致富。
  • 春節習俗之正月初五:吃「水餃子」 祭財神
    破五習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窮,迎財神,開市貿易。  祭財神  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財神。民間傳說,財神即五路神。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  清代顧祿《清嘉錄》云:「正月初五日,為路頭神誕辰。金鑼爆竹,牲醴畢陳,以爭先為利市,必早起迎之,謂之接路頭。」
  • 春節年俗|正月初四迎灶神
    正月初四有哪些習俗01迎灶神正月初四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之時。有「送神早,接神遲」之說,所謂送神要一大清早就開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遲。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齊備,還要焚香點燭燒金衣。老闆若想將某人「炒魷魚」,此日就不請他來拜神。
  • 為什麼他們拜灶神?
    為什麼他們拜灶神?如果以政治哲學的思想來講。「民以食為天」,這是管子講的名言。因為飲食最值得重視,值得注意,所以拜灶神。尤其在過去,教育不普及,講禮治的時代,家裡有灶神、財神和祖宗等神只的牌位。中國古代的建築,大都有這一套設計,進門一定是大廳,大廳上供祖宗牌位,有的上面寫著:「天地君親師之位」。民國初年,牌位上的君字改成國字,看這五個字,中國人究竟信哪一個教呢?任何一教都不信,而任何一教都信。
  • 除了門神、灶神,陪伴我們三分之一生命的床,竟然還有一尊床神?
    民間信仰中有門神,有灶神,但你們知道床神嗎?我們需要休息的安穩踏實,就得知道床神,更得知道如何祭拜床神。今天的話題就是床神,很多人並不知道的一尊俗世神仙。如何祭拜床神?其實祭祀床神的歷史十分久遠,至少在宋朝時已開始流行了。
  • 初五迎財神?
    秦漢以前灶王爺和門神、井神、廁神和中溜神五位神靈共同負責一家人的平安。    漢代王充《論衡》中有這樣一段話「門、戶,人所出入,井、灶,人所欲食,中溜,人所託處,五者功鈞,故俱祀之」。    有興趣再去翻錄道教宅家六神。    在朋友圈裡和內部分享群裡簡要向報告一下個人見解,反應很強烈,於是發出來供大家參考!
  • 山東人的民間信仰:百樣「神」管百種事,有趣、隆重又充滿虔誠
    據民國二十四年(1935)修《萊陽縣誌》記載:迷信者專事祈禳,或禱天地,謂之天地口願;或祈寺廟,作俑焚化,謂之替身;或媚於灶,或佞於佛;或祈靈於狐狸;或延請巫覡。痘有神,謂之痘哥哥、花姐姐;疹有神,謂之疹痘娘娘。
  • 快過年了,莫忘祭拜灶神
    人人知曉的灶王爺,或稱灶神、灶王、司命真君、灶王菩薩、家主司命、司命灶君、東廚司命、護宅天尊、定福神君、天地督察使、九天東廚煙主、護宅天尊,也就是廚房之神。灶王爺(資料圖)灶王是中國百姓十分親近的神靈,無論是宮廷還是民間,灶王爺的信仰非常普遍。唐李廓《鏡聽詞》:「匣中取鏡辭灶王,羅衣掩盡明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