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熙熙,如登春臺」
路如其名,自建成以來,春熙路就像磁鐵一般吸引著四面八方的人來到這裡。
春熙路是成都修建的第一條新式街道,曾長期被稱為成都第一路。從1924年修建至今,已經陪伴著成都近百年。
城市掘金哪裡去,春熙路;品味時尚哪裡去,春熙路;打望美女哪裡去,春熙路;哪裡都不想去,還是可以去春熙路。
今天的春熙路,依然是成都商業的中心。目前,域內擁有8家2萬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賣場,納稅企業有近3000家,節假日日均客流量達60萬人次……
從近百年前的小巷,到如今的「中西部第一商業街」「中國商業第三街」。
百年變遷,成都的商圈開始「百花齊放」。有人說,春熙路不再是城市地標,因為有太多新興地標已出現;有人說,春熙路早已沒落,因為非中心區域的商圈也都慢慢崛起。
即便現在很多成都人把春熙路當成外地人的「觀光街」,它仍是成都最具代表性的地標之一。
春熙故事
傳奇的繁華「小上海」
1924年,時任四川督理的軍閥楊森利用手中兵權,強行在清朝按察使(主管司法的官員)衙門中間劈出一條小巷,使成都勸業場和東大街兩個商業中心徹底貫通。江子虞引用《道德經》中的句子,將這條小巷美名曰「春熙路」。
隨後的十年間,春熙路就成了當時名副其實的「第一路」,若干著名的商家與文化單位雲集於此。至上世紀40年代,春熙路已然成為成都的商業、金融中心,有學者形容:「其熱鬧直追上海灘。」
自此,春熙路便積蓄著這座城市閒適背後無窮的商業力量,展示著成都最繁華、最包容、最潮流的一面。
改革開放後,春熙路上的「路中路」——青年路開市。青年路市場以「物美價廉」著稱,人流量更是一天大過一天。
夜市裡的煙火成都
1992年9月春熙路歷史上的夜市首次開張,再一次把大家對成都商業關注的目光聚集在了春熙路上。
夜幕降臨,春熙路夜市登場,豎起成都夜生活熱鬧非凡的標杆,人氣是現在的339、九眼橋都望塵莫及的高度。
那時候一個夜市攤每晚賣個千把塊是輕輕鬆鬆的事,而當年的成都人一月工資不過一二百。
圖據《百年春熙》
從龍抄手到傳統糕點、桃片、叮叮糖、麻糕一應俱全,高性價比的百貨,耳邊響著商家播放的震耳欲聾的歌曲,看看衣服、翻翻打折書,淘淘碟片,試戴下首飾……「五香嘴」、時髦男女、家庭主婦都能在這裡挑到最合適的用品,高高興興消費。
每到下午五點左右,執勤人員一揮手,拉攤架的扛貨的便爭先恐後一路小跑去搶佔位置,手忙腳亂地搭架掛貨......轉眼之間,在不到500米長的地段,平地湧出460多個貨攤,服裝、鞋帽、工藝品、玩具等應有盡有,叫賣聲、錄音機播放的音樂聲交織在一起。
那時的春熙路,會因為一條時尚的牛仔褲而「爆街」,成都人排上幾個小時的隊購買黃金。
那會兒,在115米高的蜀都大廈旋轉餐廳用餐非常令人神往。上世紀90年代,動輒上百的消費,讓去旋轉餐廳成為非常有儀式感的事。去往餐廳需要坐由專人操作的外置式觀光電梯,即便只有一桌客人,餐廳也會啟動旋轉,窗外就是整個成都的燈火璀璨。
這段黃金時期持續到2001年的春熙路擴建改造,春熙路夜市被拆除。夜市的光景不再,春熙路卻迎來了重生。
潮流風向標
2002年2月10日,經過精心整治的成都春熙路步行街開街,十萬遊人蜂擁而至。這天起,春熙路在現代商業和城市文脈的疊加中,成為一件精巧的公共藝術作品。
此次改造,舉足輕重,春熙路沿兩條狹長小路向西擴張到鹽市口,形成近2平方公裡的春熙路—鹽市口商圈。
改頭換面的春熙路商圈迎來第二個黃金時代,成為西南地區最有影響力的步行街。
在數周內,春熙路的人流量翻了一番,以步行街為中心,春熙路日均人流量約30萬人次,周末日均達50萬人次,黃金周甚至要達到80萬人次。
年代感與時代感並存
原有的中低端商場和批發市場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消費需求,隨後伊藤洋華堂、伊勢丹百貨、群光廣場等中高端的商場和購物中心開始入駐,提升了春熙商圈的商業檔次,豐富了業態品種。
除了購物外,春熙路還匯集了時裝走秀、藝術展覽、塗鴉裝置等一大批時尚新潮元素,已然塑造出一個厚積歷史文化兼具現代化與國際化的城市商業新地標。
「精品一條街」 「休閒個性一條街」 「餐飲一條街」的細分,購物、聚餐、娛樂……你可以在春熙路把一天安排的巴巴適適。
時光的印記從未在春熙路消失,年代感的細節依舊存在。亨得利手錶、龍抄手、錦華館,還有屹立在中山廣場的孫中山雕像。每時每刻它們都在陪伴著春熙路上的人群「熙來攘往,如登春臺」。
在還沒有出現一個個新晉商圈時, 「去春熙路逛gai」無疑是一件最洋盤的事情。
在這裡,認識成都
春熙路,承包了無數年輕人第一次的新潮體驗。第一次逛外資百貨——伊藤洋華堂;第一次吃哈根達斯;第一次在電影院約會……年輕人最喜歡的潮流風尚,將這裡裝飾得好似一個流動的T臺。
2012年9月16日,成都地鐵2號線正式運營,春熙路正式擁有了地鐵。隨後,3號線修通,在春熙路站與2號線實現換乘,地鐵將四面八方的人帶到春熙路。
「幾何中心」的優勢加上特有的旅遊價值以及老居民區的大量人口優勢,春熙路開始成為名副其實的CBD(中央商務區)。
春熙商圈輻射到的東大街板塊正成為「西部華爾街」,該區域匯集了數十座高層寫字樓,如:鐵獅門項目、喜年廣場、天府時代中心、明宇金融廣場、東方廣場等,上百家金融機構向此匯聚。
百餘家世界排名500強企業紛紛入駐,數十萬人在此區域工作、生活,形成強勁的消費力。
商業新紀元
經歷了十年黃金時代,春熙路也陷入了瓶頸期,總有本地人說:「成都本地人都不逛春熙路了,那裡都是外地觀光客。」
隨著老式建築層空間體量不足、傳統百貨零售業態單一、交通擁堵等問題陸續出現,以春熙路為核心的「東拓西聯」戰略啟動,其中的「東拓」,就是目前已成型的紅星路—大慈寺商圈。最具代表性的就是2014年成都國際金融中心(成都IFS)、成都遠洋太古裡相繼開業,格局生變。
春熙路商圈的人氣聚集點從春熙路轉向了IFS和太古裡。春熙路也由初建時的春熙北路和春熙南路,一路向東形成如今囊括鹽市口商圈、太古裡商圈的「大春熙」商圈。
人們常常形容這裡是「時尚主場的金三角」「各種高大上」,而在普通消費者眼裡,這裡卻又可以觸及這座城市最接地氣的一面。
春熙路是城市名片級的觀光點,它是外地觀光客來到成都觀光的第一站,又吸引了成都最潮流的年輕人在此聚集。
經過升級的春熙路商圈變得高檔了,但在春熙路購物、聚會的生活日常,又讓它的高端化變得讓人親近。你可以排隊買上幾個街邊小吃,走進高端商場掃貨,也能在書店享受靜謐的時光……
春熙路是一場流動的盛宴,山珍海味、市井珍饈,任何人身處其中都能找到獨屬自己的情感落腳點。
春熙路仿佛是一個成都的微小縮影,各國美食、多元文化,隨意、市井、卻又時尚,充滿了包容萬千的煙火氣息。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