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國防部近日公布《2020年國防戰略修訂》和《2020年部隊結構計劃》,宣布澳未來10年將投入2700億澳元(約合1.3萬億元人民幣)國防預算加強國防能力建設。澳新版國防戰略將印度洋東北部到西太平洋的印太地區視為澳直接戰略利益區,也是國防規劃的重點區域。
在文件發布儀式上,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發表演講時稱,澳大利亞正面臨二戰後最嚴峻的國際環境,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時,需要為一個「更貧窮、更危險和更無序的後疫情世界做準備」,澳將把軍事重點轉向印太地區。澳新版國防戰略暴露其在軍事領域的勃勃野心,引發國際社會的關注。
擴軍意在印太
「新的國防戰略是澳數十年來軍事態勢最重大的調整,標誌著澳在全球角色上的重大轉變。」《澳大利亞人報》報導稱。
根據新版國防戰略報告,澳此次軍事投入預算涵蓋海軍、空軍、陸軍、信息與網絡和航天領域,且軍事裝備進攻性明顯增強。澳大利亞第九新聞頻道報導稱,此次國防預算的一半以上將用來提高澳空中和海上力量,其中包括對澳海軍進行二戰以來最大規模的更新,計劃購買世界最先進的攻擊戰鬥機,採購先進的海上遠程飛彈和反艦武器等。由此可見,此次國防戰略的重點是加強遠程打擊能力和網絡戰能力,目標是向整個印太地區投放兵力。
2016年《澳大利亞國防白皮書》中承諾,澳10年內投入的國防開支額為1950億澳元(約合9518元人民幣),今年新版國防計劃提出未來10年投入國防開支2700億澳元,比2016年增加40%,相當於澳全年GDP的2%。
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學者彼得·詹寧斯表示,自澳在2016年發布國防白皮書以來,世界發生了巨大變化,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新國防戰略的目的是在短期內增強國防力量的打擊能力,而不是專注於建造二三十年後才能準備就緒的潛艇。澳大利亞必須擔心2020年以及未來一到兩年的情況。
據英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後疫情時代的世界將變得「更為貧窮、更為危險和缺乏秩序」,而印太地區是戰略競爭加劇的「震中」,領土爭端造成的緊張局勢正在整個印太地區上升,誤判甚至對抗衝突的風險正在不斷提升。地區軍事現代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出現。澳將竭力保護自身和本地區其他國家的民主價值,而「軍力增強將有助於阻止戰爭」。
「莫裡森政府有一個中等強國夢,並將軍事國防作為建設中等強國的重要著力點。新版國防戰略一方面加大整體國防資金投入,另一方面側重提升海洋封鎖能力、海上控制能力和海上兵力投送能力,推進澳海洋戰略,以構建海上軍事強國。」中國社會科學院海疆智庫高級研究員王曉鵬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
迎合「印太戰略」
新加坡《聯合早報》分析稱:「在莫裡森眼中,印太地區是這個時代佔據統治地位的全球競賽焦點。」
澳大利亞西鄰馬六甲海峽和南海航道,東接關島、夏威夷島等美國重要軍事基地,是連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中心與樞紐,也是美國「印太戰略」的前沿堡壘和全球布局中不可或缺的支點。澳此次國防戰略更新與迎合美國「印太戰略」密切相關。
2017年12月,美國頒布《美國國家安全戰略》,提出印度洋—太平洋戰略,即「印太戰略」,美國認為印太地區在美國全球戰略布局中位居第一,必須整合美軍事意願和軍事能力,以便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競爭,並阻止在該地區出現不利於美國的變化。《2018年美國國防戰略》中明確指出,中國是美國世界地位的頭號威脅,並且將這一威脅指向於印太地區。
「澳新版國防戰略對美國印太戰略的配合跡象非常明顯。」王曉鵬分析,近年來,美國現任政府力推「印太戰略」從概念階段進入實操階段。如果說在歐巴馬政府時期的「亞太再平衡戰略」中,美國只是把澳當做一個普通的亞太地區軍事盟友,那麼,在目前美國政府推行的「印太戰略」中,澳獨有的地理位置使其可能成為印太地區的中心環節。
然而,澳美軍事同盟關係並非堅不可破。澳大利亞洛伊解讀者網站發表文章稱,澳新版國防戰略急於「轉向」與澳認為澳美聯盟變得越來越不可靠有關。新版國防戰略將澳防務戰略重點重新轉向本地區,並更多依靠自己應對問題,可以理解為,澳開始為未來做規劃,因為未來美國可能不再那麼可靠,不再那麼堅決地在崛起的中國面前捍衛澳利益。
王曉鵬指出,從整體戰略上看,新版國防戰略更趨於強硬,配合美國「印太戰略」,加強澳美軍事同盟關係。從具體落實部分上看,澳通過新版國防戰略,增強自身海空防務力量。這也反映出,近年來美國政府奉行「美國優先」,以美國一國利益為準繩,塑造地區同盟體系,澳對此心知肚明。澳一方面想依託美國打造的美日澳三方機制、美日印澳四方機制,借澳美軍事同盟力量增強在印太地區影響力;另一方面希望通過新版國防戰略,增強自身獨立行動能力。
臆想「遏制中國」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稱,雖然莫裡森避免將澳新版國防戰略與來自中國的威脅直接聯繫起來,但他提到中國捲入爭端的數個地區:中印邊境、南海和東海。英國路透社援引澳大利亞洛伊研究所國際安全項目主任羅傑文的話說:「中國是房間裡不言而喻的大象。」多家外媒報導稱,澳新版國防戰略的主要目的是「抵禦中國」。
「必須面對這樣一個現實:我們已經進入一個新的、不那麼溫和的戰略時代。」法新社稱,莫裡森在演講中說這番話時,指的是當下美國無可置疑的霸權終結,以及中國日益自信的崛起。儘管這個2500萬人口的國家在該地區無法與其認為的競爭對手——中國相匹敵,但莫裡森仍將澳定義為一個致力於「不接受脅迫和霸權的印太地區強國」。
「澳大利亞不能再在涉華問題方面『犯糊塗』了!」王曉鵬指出,澳在戰略和政策兩方面處於非常分裂的狀態。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市場、第一大進口來源地、第一大旅遊收入來源國和第一大留學生來源國,兩國經貿往來十分密切。尤其近半年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澳對華經貿關係已深深影響澳國內經濟發展,澳國內各界對此感受強烈。但非常遺憾,莫裡森政府很大程度上忽視了這個問題,在軍事戰略方面一味配合美國,大搞軍事擴張,這與澳國家利益整體上是相背離的,是註定無法成功的。
英國《衛報》發表雪梨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外交政策和國防研究員、副教授布倫丹·託馬斯-努恩的文章稱,澳大利亞的確面臨「國防威脅」,但澳大利亞體量遠小於中國,不可能和中國同臺競技。政治上,澳大利亞政府也很難確定自己願意冒多大的軍事和地緣政治風險。澳大利亞應該和中國增加交流而不是遏止中國。
「澳國防戰略的調整,將給印太地區局勢,特別是地區海洋局勢帶來更多不確定性。澳參與美國在印太地區更多的軍事互動,將使地區爭端複雜化、擴大化。」王曉鵬指出,澳是美國推進「印太戰略」的棋子,美國正逐漸將澳在地緣戰略方面的價值榨乾。但當美國階段性戰略目標達成後,美國可能對澳進行新一輪的戰略忽視,澳與美國在軍事戰略上捆綁得越緊,離澳真正的國家利益越遠。而澳與中國的全方位合作,對澳大利亞經濟社會全面發展而言是一個十分關鍵的因素。「生存和面子問題哪個重要?澳應該思考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