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夏天到了,天氣炎熱,為了給孩子降暑,一些母親自作主張,給寶寶喝冰水,想要幫助孩子迅速降低體溫,當被人提及「喝冰水對孩子身體不好的的時候」,她們表現得很淡然。
「外國小孩都喝冰水,要有問題人家早就發現問題了,既然他們能喝,為什麼我們的孩子就不能喝?又不比人家差。」可這樣真的對嗎?
海歸媽媽給寶寶避暑喝冰水,事後捂臉痛哭
林欣是一個海歸研究生,她相當崇拜國外的一些風俗理念,每當別人說她崇洋媚外時,她都會懟回去:「好學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美德,為什麼就不能承認別人的優秀?我這是在學習別人的優點,不是盲從。」
最近一段時間,她那裡的氣溫直線上升,飆到將近40度,室外根本沒辦法待,每次從帶孩子外出,回來都能是一身汗。
「媽媽,我也要喝。」看到林欣在喝冰水,4歲大的小兒子也要喝,她左右環顧了一下,發現婆婆不在家,就倒了一杯給兒子,沒想到寶寶喝完之後沒多久就開始捂著肚子喊疼。
「你怎麼能給孩子喝這個東西呢?」醫生很氣憤,寶寶身體本來發育就不完善,冰水這麼刺激性的東西,成年人都不一定吃得消,何況是孩子?孩子之所以疼,很明顯是傷到脾胃了。
看著孩子難受的樣子,林欣捂著臉痛哭。
像林欣這樣的媽媽,做錯事的不在少數,她們覺得自己看到的就是真理,國外很多東西比國內好,既然是好的,我們為什麼不能照著做?
其實她們的思想也不能說全錯,但只對了一半,好的東西我們固然可以學,可必須切合實際,不是所有的東西都可以照搬照抄的。
為啥國外孩子喝冰水沒事,中國寶寶卻不行?
1、體質問題
外國寶寶之所以喝冰水沒問題,那是因為他們體質早就適應了冷水,在西方歷史上,他們一直都沒有喝熱水的習慣,哪怕在中世紀,河水完全沒有消毒的情況下,他們也這麼做。
當然,西方人為此付出的代價可不小,黑死病之類流行病的傳播,讓他們數次瀕臨滅絕。
不管是冰水還是冷水,對他們而言都太大差別,可正如我們的孩子喝冰水脾胃會出問題,他們的孩子要是喝溫水,說不定也會覺得不舒服,這與對錯無關,只不過是因為雙方進化方向不一樣。
2、水質問題
在西方不少發達國家,他們自然水的水質堪比我們國家的礦泉水,不得不承認,這一點我們比不上他們,我們的孩子要是直接喝冷水,很有可能會生病。
可我們也不需要比得上他們,本身就是喝熱水的國家,為什麼非要在這上面跟外國人相比呢?
就好比他們喜歡吃肉類,雖然長期吃肉能讓身體強壯,可同樣的,他們的肥胖率也遠超我們國家,更何況亞洲人的體質,本身就不適合以肉類為主食,大米為主食同樣有自己獨特的優勢。
給孩子避暑可以用以下方式,沒必要吃冰食和冰水
1、幾個月大的小嬰兒就可以遊泳,這項運動老少皆宜,研究顯示,長期遊泳,不僅能幫助孩子長高,還能鍛鍊心肺能力,間接刺激大腦發育。
2、多準備一些解暑食物,像西瓜之類的水果,能協助孩子控制身體溫度,不過家長要控制攝入量,吃多了孩子會拉肚子。
3、注意補水,孩子每天最少需要1200毫升水,可以通過各種方式補充。
4、不要讓孩子一直待在空調房裡,這樣寶寶不僅容易患上空調病,由於室內外溫差大,一旦出門,他們反而更容易中暑。
總之,父母心疼孩子,不想讓他們受苦的心態我們可以理解,但過分的保護就是迫害,稍微吃點苦,遭點罪,對孩子而言反而有好處,對此,大家怎麼看?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