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改編·水墨漫畫(A)

2021-01-07 國學屋

佛祖通過這部《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來告訴我們:父母養育我們是多麼的艱辛,我們不要忘了父母的恩德。父母的恩德就是讓我們碎身都難以報答。那怎樣才能報得父母之恩呢?能坐下來修行,才能報得父母的大恩!能坐下來修煉,我們能修行成道,才是大孝!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如果坐下來修行,就能讓我們的六親眷屬,升天享福,哪怕他們是在地獄裡面、三惡道裡面受苦,你也能把他們超度出來........

第一。懷胎守護恩。 第二。臨產受苦恩。 第三。生子忘懮恩。 第四。咽苦吐甘恩。 第五。回幹就溼恩。 第六。哺乳養育恩。 第七。洗濯不淨恩。 第八。遠行憶念恩。 第九。深加體恤恩。 第十。究竟憐愍恩。

在2500多年以前,佛陀住世的時候,有一天佛陀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當時有大阿羅漢二千五百人,菩薩三萬八千人一起聽佛講法,場面非常宏大。

這時,佛陀引領著弟子們向南方直行而來,忽然看見路邊有一堆枯骨,佛陀立刻俯身,五體投地向這堆枯骨恭敬的禮拜。

世尊的此番舉動,使得弟子們疑惑不解,於是阿難合掌恭敬向佛請問:「世尊啊!您是三界的大導師,四生的慈父,為眾人所推崇、恭敬,是什麼原因,您要禮拜這堆枯骨呢?」

佛對阿難說:「雖然你們已經是我的大弟子了,跟著我出家修行很久了,但是你們知道的事情,還沒有廣大,還是有局限性的。這一堆枯骨可能是我前世的祖先,或是多生以來的父母,由於這樣緣故,今天我要禮拜這堆枯骨。」

佛接著說:「阿難,現在你將這堆枯骨分作男女兩份。」

阿難為難地說:「世尊呀,這我就不懂了。男人在世的時候,頭戴風帽身著長衫,衣服鞋帽、穿戴整齊,一看就知是男兒之身。」

女人在世喜歡塗脂抹粉、在身上灑上香水,這樣打扮的人,很容易看出是女人之身。但不論男女死後都變成了白骨,沒有什麼差別,這讓弟子們如何分辨的出呢?

佛陀告訴阿難:「如果是男子,在世的時候,經常出入寺廟,聽人講經說法,修持戒律、禮拜佛法僧三寶,念佛名號,以此善根福德,死後其骨潔白而且分量較重。」

若是女人在世的時候,由於智力短淺,沉溺於情愛,一直以生兒育女為職事。而養育小孩,都靠母乳哺育長大,而母乳是由血液轉化而成的,一個孩子長大要喝掉八斛四鬥的母乳,所以母親很消瘦憔悴,死後骨頭呈現黑色,它的重量也輕。

阿難聽佛陀這樣說,心就像被刀割一樣,忍不住悲傷而泣,向佛問道:「世尊啊,母親這樣的恩德,我們如何才能報答啊。」

佛告阿難:「你們仔細的聆聽,我為你們詳細地來做解說。母親懷胎要十個月才能出生,在這段時間裡,母親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安穩,行動也不方便,所以備嘗辛苦。」

懷胎第一個月時,精氣才凝聚成一點,就像草上的露珠,朝不保夕,搖搖欲墜;清晨剛剛凝聚,到中午可能就會消失的無影無蹤,非常非常地危險、脆弱。

第二個月的時候,就像剛剛做成的酥餅,非常脆弱、很容易散掉。

到第三個月的時候,他就有了形狀,就像一團凝固的血塊。

第四個月時,胎兒稍稍有了頭、身軀這些人最初的形狀了。

到第五個月的時候,胎兒的主要器官,頭、兩手及足也成形了。

第六個月,胎兒六精洞開,眼、耳、鼻、口、舌、意全部長成,更像個人樣了。

第七個月的胎兒,筋骨已經長成,生成了三百六十塊骨節,以及八萬四千個毛孔。

第八個月時,胎兒的頭腦已近成熟,有了意識、靈性;人身九孔也已經打開了,雙目、兩耳、兩鼻孔、一張嘴巴,肛門及尿道。

到第九個月的時候,胎兒才真正開始從母體裡吸收營養,胎兒自受胎以後,直到呱呱落地,期間以吸食母親血液凝轉而成的營養來生存。

第十個月的時候,胎兒各部器官都已逐一完成,隨時準備出生。如果是孝順的孩子,他會手捏拳頭、合著掌安詳地出生,整個過程會很順利。

如果是不孝順的孩子,他會用腳踢破母親的胎盤,用手拉扯母親的心肝,用腳踏母親跨骨,好像千刀萬剮、痛苦不堪。如果更加詳細地分析,母親生養培育孩子長大有十種甚深恩德。

第一種恩德是懷胎守護恩。 母親懷著胎兒的時候,她為了保護胎兒,走路、吃飯、睡覺,處處都要謹慎小心;體重增加、走路困難,免疫力下降,很容易得病;漂亮衣服不能穿了、不能梳妝打扮了。

第二種恩德是臨產受苦恩。 當母親臨產的時候,痛苦似受千刀萬刮,如果難產,對母親更是一場生死抉擇,是一場生與死的考驗,其痛苦無法用語言來表達。

第三種恩德是生子忘憂恩。 當母親生下孩子後,就忘了自己的苦難,把全部的心血都放在哺育撫養孩子身上了,孩子稍微有點感冒病痛,母親都會非常擔憂、痛苦。

第四種恩德是咽苦吐甘恩。 父母對孩子恩重如山,把吃不動的食物嚼爛後餵給孩子吃、把好的東西都留給孩子吃,自己吃剩下的殘羹冷炙,從來都無怨言;為了孩子能吃飽穿暖、健康成長,母親不辭辛勞、忍受痛苦,把全部心血都放到孩子的身上。

第五種恩德是回幹就溼恩。 夜晚睡覺時,嬰兒常尿溼床褥,父母就把乾燥的地方讓給嬰兒躺,自己躺在溼漉的地方,用自己的身體把溼的地方烤乾。

第六種恩德是哺乳養育恩。 做母親的不管冬天有多冷,夏天有多熱、難受,只要孩子餓了、啼哭,母親就會馬上給孩子餵奶,這種養育的恩德非常地深重。

第七種恩德是洗滌不淨恩。 哺育孩子長大非常辛苦,經常要給孩子洗尿布、洗屁股,有時候還噴的父母滿臉、滿身是尿屎,母親的雙手皮膚也變得越來越粗糙、容貌越來越憔悴。

第八種恩德是遠行憶念恩。 孩子長大了,有事遠行的時候,做父母的就時時掛念、擔憂著,怕孩子在外面受苦、受累、出事,常常以淚洗面,父母這樣的恩德非常地大。

第九種恩德是深加體恤恩。 如果看到孩子勞累受苦,父母就很心疼、很不安;如果孩子為了求學、經商而遠行的話,父母更是心酸擔憂、睡不安穩、食不甘味。

第十種恩德是究竟憐愍恩。 只要我們的父母沒有離開人間,哪怕我們八十歲了,他依然把我們當成孩子,深深地關愛、體恤著,他們一生的起、行、坐、臥都在孩子身上。

佛告阿難:我觀察眾生,雖然人品各個不同,但心多被愚昧蒙弊,他們不識父母對自己有大恩德、不生起恭敬之心、忘恩負義、沒有仁慈、不孝順父母。

他們忘了母親十月懷胎,起住不安,懷著孩子的時候像挑重、像舉重、放也不是、拿也不是,吃不好、睡不穩,就像一個長期生病的人。

他們忘了母親生子之時,受過各種痛苦,生出以後,又害怕自已有生死之難,如同殺豬羊一樣難受。

他們忘了母親咽苦吐甘、抱持養育、洗濯不淨、不憚劬勞、忍寒忍熱、回幹就溼等等這些養育之恩。

從嬰兒到成年,父母不辭辛苦教導他們,給他們成家娶妻生子,教他們學會經營謀生,父母這樣的艱辛勤苦,從沒想過要子女什麼回報。

如果孩子生病了,父母就非常擔憂、非常心疼,甚至導致身體生病,孩子的病好了,母親才放心。

長大以後,有的孩子反而不孝順父母、不聽從父母的教導,對父母傲慢無禮、瞪眼睛、說惡話,一點都不感恩父母的恩德。

有的孩子甚至打罵父母、欺壓兄弟、凌辱伯叔、羞辱親戚眷屬,非常的沒有禮貌。

雖然他們也上過學,卻不遵循學校規矩、不聽從老師的教導,為所欲為。

父母對他們的教導,都不依從、兄弟之間沒有共同語言、經常吵鬧。

進進出出,從來不向父母打招呼,言行高傲,自以為是,不跟父母商量。

小時候,父母長輩非常地愛護他們,但是當他們長大後,反而不能和睦相處,甚至嗔恨父母;去交一些酒肉朋友,把壞的東西當成好的,養成了不好的習氣。

一旦被惡人引誘騙到外地,就舍離了父母家庭,背井離鄉,流落他方……

或者在外經商、或在他鄉做官,因為這些種種的原因,在外面娶妻生子了,甚至老死也不回家探望父母,忘記了父母的生養之恩。

有些更加不幸,流浪異鄉,結交惡人損友,自己不知小心謹慎,被人利用陷害;或與人同流合汙,胡作非為,終被牽連,飛來橫禍,鋃鐺入獄。

或者在外面得病,被各種各樣的大難小難纏身,搞得自己痛苦難言,甚至在牢房裡沒人看待,被人欺辱。

相關焦點

  • 深度解析偽佛經《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及其危害
    深度解析偽佛經《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及其危害(製圖:於發文) 一字之差 偽佛經《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的危害 修學佛法,獲得真實利益,今天我們最常見到的一部偽經就是《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甚至在許多寺廟中都可以看到, 也有不少法師在講解弘揚。但這是祖師大德早有定論的,學界也有共識。真經的名字僅有一字之差,是《佛說父母恩難報經》。《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是偽經,這是蓮池大師早已解決的問題,我不想再費筆墨來重述。
  • 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圖)
    爾時,如來即以八種深重梵音,告諸大眾:「汝等當知,我今為汝分別解說:假使有人,左肩擔父,右肩擔母,研皮至骨,穿骨至髓,繞須彌山,經百千劫,血流決踝,猶不能報父母深恩;假使有人,遭饑饉劫,為於爹娘,盡其己身,臠割碎壞,猶如微塵,經百千劫,猶不能報父母深恩;假使有人,為於爹娘,手執利刀,剜其眼睛,獻於如來,經百千劫,猶不能報父母深恩;假使有人,為於爹娘,亦以利刀,割其心肝,血流遍地,不辭痛苦,經百千劫,
  • 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
    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白話淺譯
  • 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白話解釋
    若是女人在世的時候,沉溺於情愛,不知聽經禮佛,以生兒育女為職事,而養育小孩,都以奶水來哺養,奶乳是由她們的血所變成,養一個小孩就要吮食八石以上的奶水,母體怎麼不消瘦憔悴呢?因此女人死後,其骨骸顏色較黑,而份量上也輕得多了!」阿難尊者聽了佛陀的話,內心痛苦如刀割,忍不住落淚,悲傷飲泣地說:「世尊啊!慈母的恩德,應當如何報答才是啊!」佛陀對阿難說:「你們且靜靜地聽我說吧!
  • 《佛說父母恩難報經》祝天下母親節日快樂!吉祥如意身心康寧!
    《佛說父母恩難報經》(大正藏 No. 684)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聞如是。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父母於子。有大增益。乳哺長養。隨時將育。四大得成。右肩負父。左肩負母。經歷千年。正使便利背上。
  • 落實孝道精神《父母恩重難報經》音樂手語劇將在臺上演
    資料圖佛教在線臺灣訊 「父愛似朝陽·母愛浩連天」《父母恩重難報經》音樂手語劇將於2013年3月30日在花蓮慈濟靜思堂舉行,慈濟教育志業師生四百人一同演繹孝道精神,並推展至花蓮校園,慈濟中學李克難校長及花蓮縣教育局陳玉明局長共同呼籲社會各界落實孝道精神。
  • 佛說父母恩難報經原文、譯文對照翻譯
    佛說父母恩難報經原文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聞如是。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父母於子。有大增益。乳哺長養。隨時將育。四大得成。右肩負父。左肩負母。經歷千年。正使便利背上。然無有怨心於父母。此子猶不足報父母恩。若父母無信教令信。獲安隱處。無戒與戒教授。獲安隱處。不聞使聞教授。獲安隱處。慳貪教令好施。勸樂教授。
  • 父母恩難報,要盡心竭力孝順父母
    一個人如果不報父母恩,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自己客觀條件無法報恩,雖然想報答,但是自己無法去做到,這種不會構成多大的罪過,比如有的人精神失常、或者是弱智或者身體有缺陷,這種人客觀上無法去很好的報答父母,這種是可以理解的。
  • 佛說母親擁有世間十種高貴的品德
    佛告阿難說:「如果是男人,活在世間的時候,經常會到寺院裡聽經聞法,恭敬禮拜佛法僧三寶,聽經聞法以後,就會修行和念佛名號。所以他的骨頭顏色白而且重。這個世間的女人呢,她們的智力相對欠缺,容易被情感所困,認為生男育女,是女人們天經地義的事!她們每次生一個孩子,都是依賴乳汁來養活孩子的。乳汁是由血變成的,每一個孩子要飲用母乳,八斛四鬥。
  • 佛家修福大小的原因:佛說孝順父母,是世間第一福田
    佛說孝順父母,是世間第一福田。如果不孝順父母,學佛或做任何功德善行,都毫無意義,為什麼?因為人的心,只有通過孝才能真正開啟誠字。在這世上對我們恩德最大的就是生我養我的父母,如果對父母的心都不能真,不能誠,古語云:父母不孝,拜佛無益。
  • 農曆七月孝親報恩月:請每日念誦《報父母恩咒》四十九遍!【海濤法師教你念:報父母恩咒】
    nā mó mì lì duō duō pó yìsuō hē農曆七月,孝親報恩月,請每日念誦《報父母恩咒》四十九遍,回向現世父母增福增壽,七世父母往生淨土,可報答父母恩。昔日佛在時,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為了救在餓鬼道受苦的母親,於僧自恣日供養聖僧大眾以後,其母即於是日脫離餓鬼之苦。 《報父母恩咒》出自北宋遇榮《佛說盂蘭盆經疏孝衡鈔》,多生累劫父母恩重難報,卻無以為報。持誦《報父母恩咒》,心要誠、意要真,無時無刻持誦都可報父母重恩。請大家在此報恩月,多誦持《父母恩重難報經》與《報父母恩咒》, 報現世及累世父母恩德。
  • 報父母恩咒全文,念報父母恩咒怎麼回向?
    (nā mó mì lì duō,duō pó yì,suō hē)  報父母恩咒的經典出處一般認為出自《佛說盂蘭盆經》,然而報父母恩咒實則出自北宋遇榮《佛說盂蘭盆經疏孝衡鈔》。多生累劫之父母恩重難報,卻無以為報,則是佛教報父母恩咒。佛教報父母恩咒乃每逢農曆七月中每日念誦報恩咒四十九遍,現存父母延壽,去世父母超拔。報父母恩咒如一日未誦,次日可補誦。
  • 勸導與順服:如何辨別真偽報恩經
    文:大象佛學圖書館《佛說父母恩難報經》一卷,後漢安世高譯。《眾經目錄》、《大唐內典錄》、《開元釋教錄》等皆雲出自《中阿含》,經中所講皈依三寶之僧寶為「四雙八輩」,即聲聞之四向四果。故知此經屬於阿含部經典。
  • 佛說父母恩重難報,武漢硬核奶爸詮釋父愛如山
    皆仁佛在《大乘本生心地觀經》曾說:「慈父悲母長養恩,一切男女皆安樂,慈父恩高如山王,悲母恩深如大海。」而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武漢的硬核奶爸,就以他對孩子的滿滿愛心,完美地詮釋了父愛如山的精神。希望大家能夠珍惜和父母共處的時光,知恩報恩,回報父母的深重恩德。往期文章:佛經中說母親有十種可貴的德行,感受一下?菩薩有多偉大?其實很多人並不知道,一起感受一下?為什麼說菩薩對待眾生就像乳母愛護幼子呢?感受一下?
  • 從《佛說善生經》看父母與子女的責任
    佛教裡有部著名的經典,取名為《佛說善生經》。這部經典提及如何建立一個完善的父母子女之人倫關係。依佛法來說,一個有信仰的家庭必定有真誠與快樂。家庭,對於佛法的修習者來說,應該是個修習菩薩道的道場。每一個正信的佛教徒,應各從自己的本份努力,以佛法去攝受和教化家庭裡的每一個成員,使父母或子女從自己的慈愛中走向佛法的光明來。
  • 【七月殊勝孝親報恩月】供佛齋僧超拔歷代祖先、歷生父母
    【七月殊勝孝親報恩月】供佛齋僧超拔歷代祖先、歷生父母報父母恩咒讀音:南(na)無(mo)密(mi)慄(li)多(duo) 哆(duo)婆(po)曳(ye)娑(suo)訶(he)誦咒回向文: 願此報恩咒功德,普及父母與一切, 四生六道與含靈,皆共同登聖覺岸。
  • 【報父母恩咒】簡介以及注音
    報父母恩咒的經典出處一般認為出自《佛說盂蘭盆經》,然而報父母恩咒實則出自北宋遇榮《佛說盂蘭盆經疏孝衡鈔》。多生累劫之父母恩重難報,卻無以為報,則是佛教報父母恩咒。佛教報父母恩咒乃每逢農曆七月中每日念誦報恩咒四十九遍,現存父母延壽,去世父母超拔。報父母恩咒如一日未誦,次日可補誦。持誦報父母恩咒,心要誠、意要真,無時無刻持誦都可報父母恩重。
  • 報父母恩咒
    (nā mó mì lì duō,duō pó yì,suō hē)  報父母恩咒的經典出處一般認為出自《佛說盂蘭盆經》,然而報父母恩咒實則出自北宋遇榮《佛說盂蘭盆經疏孝衡鈔》。多生累劫之父母恩重難報,卻無以為報,則是佛教報父母恩咒。佛教報父母恩咒乃每逢農曆七月中每日念誦報恩咒四十九遍,現存父母延壽,去世父母超拔。報父母恩咒如一日未誦,次日可補誦。
  • 從《佛說善生經》看父母與子女的責任——顏尊嚴
    佛教裡有部著名的經典,取名為《佛說善生經》。這部經典提及如何建立一個完善的父母子女之人倫關係。依佛法來說,一個有信仰的家庭必定有真誠與快樂。家庭,對於佛法的修習者來說,應該是個修習菩薩道的道場。每一個正信的佛教徒,應各從自己的本分努力,以佛法去攝受和教化家庭裡的每一個成員,使父母或子女從自己的慈愛中走向佛法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