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說國內微耕機的發展史。2000年前後,重慶的一位農機老闆去日本考察,看到一款農機,小巧玲瓏、操作簡單,很適用於小地塊和坡地。結合當時雲貴川地區的農田耕地作業的尷尬現象:輪式拖拉機進不去,牛耕地效率太低。於是,引進了這款農機,就是後來的合盛微耕機。
合盛微耕機剛出來的時候,銷售價格一臺一萬多,但是還是銷售火爆,供不應求。因為微耕機確實解決了農民耕田的需求,大部分農田都能下去,效率也不錯。當時這麼高的價格,一年還可以銷售好幾萬臺。
後來麼,不少農機生產廠家看到了需求,也紛紛開始生產微耕機。像重慶不少原來做摩託車的企業,直接轉型做微耕機。於是,競爭來了,價格直接對半了。
再後來,有了農機補貼,微耕機市場又火了一把,到2010年前後,雲南市場每年就有近20萬臺的微耕機需求,於是,各種小作坊的微耕機組裝商又多了起來。
但是,現在微耕機遇到了三個難點:
一、價格問題:
微耕機市場的價格已經做爛了,有的一臺微耕機銷售價格2000元左右,平均只能賺到30-50元。由此,農機經銷商心慌,用戶也有疑問,微耕機的價格亂的很。
二、補貼問題:
隨著農機國二、國三的切換,導致很多微耕機沒有補貼。農機生產廠家就比較難辦了,自己做國三,成本太高,不做國三,影響銷售。所以,微耕機的風冷機生產商,頭疼了。
三、安全問題:
隨著微耕機越來越多,微耕機傷人的事情也時常發生。每年,農村都有不少農民被微耕機傷害,因此,微耕機的安全性能也需要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