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推理」的定義是什麼?有哪些「邏輯推理」的方法?(一)

2021-02-13 辯論

所謂線性思維,就是將兩件事,兩個概念,像一條線一樣串聯起來,彼此關聯,相互連接。

比如小時候我們是怎麼學漢字的?

就是把看到的某個事物,對應到某個漢字,再對應某一個讀音,我們就知道這個漢字怎麼讀,代表什麼意思:

沒有這些圖片或者實物的連接,小孩子就學不會漢字,或者只能死記硬背...

我們思考問題,也可以靠連接來完成,由A推導出B,由B聯想到C:

比如《論語·子路》中的經典語錄:

名不正,則言不順;

言不順,則事不成;

事不成,則禮樂不興;

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

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這個彼此連接,逐步推導的過程,就是線性思維。

如果無法有效的建立事物之間的聯繫、因果關係,你的思維就會變得一片混亂,甚至表達都成問題。

一會兒說東,一會兒說西,聽的人根本抓不住你的重點;突然蹦出一個結論,也沒有證明的過程,讓人聽了發懵…

那你該如何建立各種概念、事物之間的連結,讓自己的思維變得更加有邏輯呢?

接下來,我就來講一下建立事物之間的連接並進行邏輯推理的三種方法...

演繹法,就是由「因」推導出「果」,由一般推導出特殊的思維方式。

演繹法是邏輯思維的基礎,如果這個沒掌握好,所有想法都是扯淡,整個言論就會像豆腐渣工程,經不起推敲,一推就倒...

比如,你看如下的言論有無邏輯?

我們生活中,經常會聽到這類的神邏輯,乍一聽,好像是那麼回事,可是細細一想,這邏輯好像有點不太對勁,那麼究竟是哪裡不對勁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讓自己的邏輯變得無懈可擊,你就需要學習演繹法中的核心思維方式:三段論。

簡單來說,這是一種「大前提 → 小前提 → 結論」式的推理過程。

其基本邏輯是:如果大前提是什麼,且小前提是大前提的一部分,那麼小前提也是什麼;

比如,著名的「蘇格拉底三段論」:

(大前提)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

(小前提)蘇格拉底是人

(結論)所以蘇格拉底是要死的

嗯,無可辯駁...

也許你以前已經聽過三段論,但感覺這種說話方式好費勁,平時我們也不是這樣說話的啊,只有科學研究,學術論文需要用到這種文體吧?

其實三段論的應用範圍很廣,大到治理公司、設計產品;小到說一句話,寫一段文字,其實都需要用到三段論,它是你邏輯的基礎。

只是,在實際應用中,它並不是那樣標準的三段形態,或者是隱去了大前提,或者是隱去了小前提,或者是隱去了結論,因而,才讓你忽略到了它的存在。

「你別看 XXX 捐了多少錢,他只是為了逃稅罷了…」

之所以這位同學有這樣的言論,是因為他的大腦中,可能有一個這樣的價值論斷:做好事的人,都有自私的目的。

這個就是他的大前提。

我們用三段論的方式,拆解一下他的邏輯推斷:

(大前提)做好事的人,都有自私的目的;

(小前提)XXX捐錢了,他在做好事;

(結論)XXX一定有自私的目的;

所以,他得出了XXX的捐錢是為了逃稅的結論。

只不過,他在表達的時候,把這個大前提給隱藏了,因此我們才會覺得這個邏輯聽著有些不對勁,這個不對勁,就是指對那個沒露臉的錯誤的大前提...

我們再來看另外一句:「她穿得那麼暴露,活該被色狼盯上…」

這句話可能隱藏了什麼大前提?

我猜,他腦海中的大前提可能是:受害者必有罪過。

(大前提)受害者必有罪過

(小前提)她是受害者(被色狼盯上)

(結論)她一定有罪過(穿著暴露)

所以,他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她穿得那麼暴露,活該被色狼盯上…」

可是,這個大前提是對的嗎?所有的受害者都是有罪嗎?穿著暴露也是一種罪過嗎?

他的邏輯千瘡百孔...

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因果推論,其實都符合三段論的形態,只是隱去了大前提,而錯誤恰恰就發生在這個大前提上。

當你能熟練運用三段論的眼光去看待這些推論的時候,就能很快的找到對方邏輯的謬誤點。

所以,想要讓自己的邏輯變的嚴密,第一步,就是要學會使用三段論。

1.用於邏輯推理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向法軍猛烈進攻,法軍為了避開銳氣,便將自己的部隊隱藏了起來,德軍一時失去了攻擊目標。

德軍指揮官下令偵察敵情。有一天,德軍一名軍官用望遠鏡搜索時,突然發現了前方慢慢地爬出了一隻名貴的波斯貓,懶洋洋地躺在那裡曬太陽。

於是德軍軍官根據波斯貓的出入地點,找到了法軍指揮所,並一舉摧毀!

一隻波斯貓竟然毀了一支部隊,這是如何推理出來的?

(大前提)法軍高級指揮官喜歡養名貴的波斯貓;

(小前提)前方陣地有名貴的波斯貓;

(結論)所以,前方陣地可能有法軍高級指揮官。

(大前提)法軍高級指揮官住在法軍高級指揮所內;

(小前提)前方陣地可能有法軍高級指揮官;

(結論)所以,前方陣地也可能有法軍高級指揮所!

說出「神邏輯」的人並不會被抓,但是會影響你的思維邏輯,當不該連接在一起的兩個要素連接在一起,而你又沒有察覺,便會進一步推出更多的邏輯謬誤,最終導致你的思維一片混亂…

比如:我是愛國的,所以我去砸日本車,你阻止我,你就是賣國的。因為你是賣國的,所以你的觀點就是不對的,而我的觀點和你不同,所以我的觀點是正確的!

&!~&%@^*!...

那麼,我們除了找到隱藏掉的錯誤大前提,還有沒有其他方法來識別謬誤呢?

三段論中有5項基本原則,分別是:

第一,四項錯誤;

第二、中項兩不周延;

第三、大項擴大,小項擴大;

第四,前提都為否,結論不必然;

第五,前提有一否,結論必為否。

關於這5點的介紹,網上已經有很多了,你可以自行百度。

當我們掌握的是一些基本規律的時候,我們就可以以此作為大前提,做一系列的推演,進而對未來事物的發展進行預測...

比如,我們抬頭看天,發現陰雲密布,然後回家拿了把傘...

這是一個生活中常見的情形,也是我們解決問題的一種最基本思考方式,叫做:空雨傘。什麼意思?

空:(抬頭看天空)把握事實和現狀

雨:(可能要下雨)解釋、預測

傘:(回去拿把傘)行動、提案

但這個過程,依然省略一個大前提:有70%的概率會下雨,這是一條規律。

註:70%這個數字為了便於說明,而非精確比例

因此,如果用三段論的方式,把上面的這個推理過程翻譯一下就是:

(大前提)陰雲密布的時候,有70%的概率會下雨

(小前提)現在陰雲密布

(結論)未來,有70%的可能性會下雨

(解決方案)帶把傘

素材|張佳怡

排版|宋秋月

審核|李玥 黃慧琛 曾雅倩

相關焦點

  • 「邏輯判斷-條件推理」解題思路:「元素鏈條」法
    >圖片來源|網絡「條件推理」題的定義與特點「條件推理」題的解題方法:「元素鏈條」法 用「只要就」、「只有才」來簡化含有「充分必要條件」和「逆否命題」難題一、「條件推理」題的定義與特點所謂「條件推理」題,就是給出數個條件後要求考生根據已知條件進行推理,此類題目主要有兩類:
  • 「邏輯推理」的定義是什麼?有哪些「邏輯推理」的方法?(二)
    所謂歸納法,就是由「結果」出發,尋找「原因」;通過觀察、比對、分析,找到事物之間的因果關聯的過程。在我專欄課程《一秒鐘,看透問題的本質》中講的「象、數、理」的分析方法,就是歸納法,通過現象,找到背後異動的數字,然後得出變化背後的道理。
  • 從Bengio演講發散開來:探討邏輯推理與機器學習
    什麼是邏輯?1.1 邏輯的概念首先,我們來回顧一下什麼是邏輯以及什麼是 AI/ML 中的邏輯。所謂邏輯,指的是符號化的、基於知識的、推理和其他類似的人工智慧方法。基於邏輯的 AI 系統可以被認為是高級編程系統,可以很容易地以緊湊(compact)和可用的(usable)方式編碼人類知識。
  • 2019國考「判斷推理-類比推理」解析(初稿)
    -類比推理」的簡單解析。」的方法是錯誤的,因此不能成功地「求劍」,即「前者目的為達到後者但前者方法錯誤」。D「指桑︰罵槐」中不存在前後目的關係,可以理解為「罵人有兩種形式,直接罵是一種,嘴上說著一個人,實際罵另一個人是一種」。前者的成語和典故有「血口噴人」「諸葛亮罵死王朗」等,後者則有「指桑罵槐」「含沙射影」等。
  • 華語影壇終於有人敢對「美食推理」下手了
    最近幾年,國內以「推理」為主題的作品越來越多。典型的如《唐人街探案》、《白夜追兇》以及最近的《重生》,都是相對而言比較優秀的推理作品。但這些作品裡的偵探們,很少很少會用到「美食」來進行破案。那麼我們有沒有那麼一部作品,能讓主角圍繞著「食物」來破案的呢?
  • 這次,我想好好聊聊設計思維(二):「設計思維」與「溯因推理」
    拋個磚,希望能夠有更多的交流。如我之前所說的,「解決問題」這個定義存在兩個問題:「問題」的定義是什麼 和「解決」是怎麼樣實現的。上一篇詳細論述了前一個問題,那麼這篇會好好討論後一個問題:「解決」是怎麼樣實現的。一上一篇寫完之後,有人留言說:我總隱隱覺得降維以「解決問題」不應是設計師唯一的思考方式。提出問題(反問老王為什麼要開店)也有其價值。
  • 公考行測「類比推理」難題解析(一)2018~2014年國考
    有水平的幹擾項3. 不要強行腦補不存在的邏輯4. 類比推理幹擾項的設置模板5. 儘可能地發散思維6. 只有一知半解才可能做錯的幹擾項7.綜合考慮,本題D選項和題幹邏輯最為接近,正確。本題幹擾項B設置的很有水平,既有很強的幹擾性,又給考生留下了兩個「口子」去破解,是一道不錯的題。做「類比推理」題要仔細,像本題「牛油」的範疇一定要注意。
  • 「邏輯判斷-真假能否」解題思路與難題解析
    >「真假能否」題的解題方法:「協力從簡」法 對於「真假能否」題,一定要按照實戰去練習「邏輯判斷-真假能否」題非常有趣,經常令考生愛恨交加。一、「真假能否」題的定義與特點所謂「真假能否」題,就是給出兩類元素,然後以「真、假、能、否」等定義來聯繫、限制元素之間的對應關係,從而逐步推理出正確答案典型描述包括:
  • MIT、DeepMind發布CLEVRER數據集,推動視頻理解的因果邏輯推理
    人類,即使是幼兒,也能夠通過運動將圖片區域劃分為多個物體,並使用物體的永久性、實體性和連貫性的概念來解釋發生了什麼,推斷將發生什麼以及想像在反事實情況下會發生什麼。在靜態圖像和視頻上提出的各種數據集的推動下,複雜視覺推理問題已經在人工智慧和計算機視覺領域得到了廣泛研究。
  • 「離散數學」是一門什麼樣的學科
    這時你遇到了麻煩,下一個點是什麼?為什麼?當你腦子裡冒出「下一個」的念頭時,你已經輸了,因為根據極限定義連續曲線根本就沒有「下一個」這個概念,因為我永遠可以在你設定的「下一個」之前找到離當前數更近的「下一個」使得你定義的那個「下一個」不再是「下一個」。為什麼你會有「下一個」這樣的概念,是因為計算機給你「洗腦」了。
  • 不僅教人算帳,更是培養邏輯能力
    數學關心的總是,在什麼假設條件之下,可以推導出什麼結果,假設條件一般表示成所謂的「定義」和「公理」,而推導出的結果則表示成「定理」。以平面幾何為例,平面幾何的基本假設包含直線可以無限延伸,兩條直線若不平行,則終必相交等,根據這些假設,就能推導出三角形的三內角和為180度等定理。
  • 邏輯推理 | 教資考試中的送分題
    點擊學習>>教師資格免費精品課最近有一些童鞋反映一遇到邏輯推理的題目就不知所措了,但是這個知識點不論中小幼每年都會考
  • 公考行測「定義判斷」解題思路:「要素濃縮」法
    一、「要素濃縮」法「要素濃縮」法:對「定義判斷」題幹中和「定義詞」相關的句子描述濃縮為1~3個要素,並將要素與選項進行比對,從而確定其是否符合定義。各位小夥伴們一定要清楚一點,那就是在實際考試中做「定義判斷」之前要先做完耗時很多的「數量關係」和「圖形推理」,所以此時必須抓緊時間,以快為主。大家可以逐漸提升此類題的做題速度,如果能提升到5分鐘10題,正確率提升到90%,那麼至少在定義判斷板塊已經達到進入面試的級別了。
  • 「5秒推理」-025-怪異的聖誕老人
    「5秒推理」-怪異的聖誕老人他趕到小巷時,發現在一男子倒在倉庫前,腹部中刀死亡,倉庫保安同樣也是腹部中刀,倒在有著警鈴的牆壁旁邊。「5秒推理」-怪異的聖誕老人地上有個已經損壞的滅火器,白色的滅火劑四處飛散,看來保安在遭到歹徒襲擊時,用滅火器抵抗,開啟了滅火器,噴出了滅火劑。
  • 提升「邏輯」思維能力的13本書
    這些東西,可以通過知乎簡單學習,系統的方法,可以參考本期的書單,隨便選2-3本系統學習即可,電子資源公眾號回復「邏輯」可以獲得試讀資源。好的邏輯,需要堅持「輸出」。一項技能要想靈活運用,知道了不等於會用了,需要反覆訓練,思考的時候用、寫作的時候用、講話的時候也用。
  • 「小豬佩奇」:成功兒童 IP 背後的商業邏輯和方法論
    其背後究竟有哪些商業邏輯?是否存在某些成功的方法論?以下自有分曉。一、成功背後的商業邏輯《小豬佩奇》的成功是多層面的,涉及到動漫產業鏈的多個環節。然而,不管是從視聽層面、內容層面、傳播層面來談論其成功的原因,都顯得過於表面;以下從最深層的心智層面出發,闡述打造成功兒童 IP 兩個十分重要卻往往被業界忽視的商業邏輯。
  • 有趣的推理,探索邏輯推理的奧秘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見一些問題需要運用到邏輯推理才能解決。同樣在數學中我們也需要運用到邏輯推理,三年級的孩子常用的方法是列表法。圖片展示:課題內容說明1.什麼是推理?我們從一句話或者幾句話中,得出另外一個新的認識,這個過程就叫做推理。
  • 謂詞邏輯等值演算與推理和習題解析
    ,掌握量詞分配等值式的證明方法;理解範式的概念,掌握前束範式的定義,會求謂詞邏輯公式的前束範式和僅保留全稱量詞的前束範式。了解它們的普遍有效性和不可滿足性與原公式的關係;熟悉謂詞邏輯的基本推理公式,能夠給出解釋性的證明和其它推理公式正確性的判斷;理解謂詞邏輯有關量詞的四條推理規則,掌握使用推理規則進行推理演算的方法;解謂詞邏輯的歸結推理法的證明過程及其正確性,掌握用歸結法證明推理公式的方法。
  • 用這7道測試題,測試你家孩子邏輯推理能力是否過關?(附養成攻略)
    如果要列一張「優先培養能力」表格,那麼邏輯推理能力一定能排在很靠前的位置。
  • 【離散數學 | 數理邏輯之命題邏輯】命題邏輯的推理理論
    所謂推理,是指從一組前提合乎邏輯地推出結論的思維過程.定義 推理的基本概念設G1,G2,...,Gn,H是公式,稱H是G1,G2,...判斷有效結論的常用方法 也可以將前提和結論分開列,當所有前提都為真時,結論也為真,則推理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