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歸納法,就是由「結果」出發,尋找「原因」;通過觀察、比對、分析,找到事物之間的因果關聯的過程。
在我專欄課程《一秒鐘,看透問題的本質》中講的「象、數、理」的分析方法,就是歸納法,通過現象,找到背後異動的數字,然後得出變化背後的道理。
在一個火雞飼養場裡,一隻火雞發現,不管是豔陽高照還是狂風暴雨,不管是天熱還是天冷,不管是星期三和星期四,每一天上午的9點鐘,主人都會準時出現,並給它餵食。
於是,它得出了一個驚天大定律:「主人總是在上午9點鐘給我餵食。」
時間來到聖誕節的前一天,上午9點,主人又一次準時出現,但是這一次,主人帶來的並不是食物,而是把它變成了食物….
這個是英國哲學家伯特蘭·羅素提出的一個問題,被稱為「羅素的火雞」,用來諷刺那些歸納主義通過有限的觀察,得出自以為正確的結論…
恰恰相反,整個人類的知識大廈,幾乎都拜歸納法所賜,歸納法雖然不能直接得出一個牢不可破的結論,但是它卻能幫助我們提出一個可能是正確結論的「猜想」
而正是因為有了這個「猜想」,人們才會使用「演繹法」去小心求證,最終獲得一個又一個科學的結論,人類的智慧才能得以前進…
所以,如果你能提高自己的歸納能力,你就擁有了一雙能「發現藏在事物背後的規律」的眼睛。
然後,你就用這個發現的規律,先人一步,對未來做出正確的預測,進而獲得領先…
十九世紀英國邏輯學家「穆勒」對歸納法做了一次系統的闡述,提出了著名的探索因果聯繫的歸納方法:穆勒五法。
今天,我就來向你介紹這個訓練歸納能力的五個神技:
在某國家,有個詐騙犯。他作案時非常謹慎,不留蛛絲馬跡。
布局半年,詐騙得手後,他把唯一的聯繫方式,用假證件買來的手機號碼也銷毀了。這下,應該沒有人可以找到我了吧?
可是很快,警察把他抓獲了。他非常震驚。手機號碼已經銷毀了,沒有任何線索,你們是怎麼找到我的?
你猜,警察是怎麼找到他的?
警察說,你過去的號碼,確實查不到任何姓名。但是通過連接的基站數據,我們發現,那個號碼白天在某個辦公樓附近,晚上在某個小區附近,周末在某個超市附近。
然後,這個號碼突然某一天消失了。
但是,我們分析了一下後面幾周,和這三個基站有關係的數據。
發現,上萬個號碼中,同樣白天出現在那個辦公樓,晚上出現在那個小區,周末出現在那個超市的,只有一個新註冊的手機號碼。
於是,我們就找到了你。
詐騙犯聽完五雷轟頂!
這就是求同法,通過大數據比對,找到「相同點」從而發現案件線索。
黃小妹的珍貴珠寶在菜市場上被偷了,於是她找到當地的捕快來幫忙抓捕小偷,可時間已經過去很久了,也許珠寶早就被銷贓,怎麼辦呢?小妹很著急...
張捕快靈機一動,拿出一個袋子,跟大家說,我這袋子裡有一塊神石,只要你一摸,我就知道你是不是小偷。
於是,他讓所有人排隊逐個將手深入袋子裡摸...
結果,所有人摸完,手上都有黑點,只有一個人沒有,因為心虛不敢摸,所以他就是小偷!
這個就是求異法,通過發現「不同」找到原因。
16世紀時,航海探險成了很多探險家的夢想。可這些探險家碰到了一個共同的難題:在長途航海時,船員的死亡率非常高。
船員先出現牙齒出血,然後全身出血,無法醫治,最後悲慘地死去。
當時的人並不知道這是壞血病,也不知道該如何治療,簡直是噩夢。他們稱之為:海上瘟疫。
後來,英國海軍醫生詹姆斯·林德,在船上做了一個著名的試驗,他讓不同的人吃各種號稱能治療這種疾病的食物,結果只有吃橘子和檸檬的人沒事。
所以,之後英國海軍就接受了他的建議,讓所有出海的船員,每天必須喝3/4盎司的檸檬汁,這效果立竿見影,幾乎就再也沒有人得壞血病了。英國海軍也因此被稱為「檸檬人」。
這就是「求異法」得出的結論。
可是,後來又陸續發現萊姆、橘子、德國酸菜、白菜、麥芽等也能有效治療壞血病,顯然,它們含有一種共同的物質,這是什麼呢?
經過多位科學家的共同研究,用「求同發」在這些不同的食物裡,發現了同一種元素,後來被命名為維生素C,也正是這種元素有效的治療了壞血病。
從此,壞血病終於得以根除。
維生素C被發現的這整個過程,用的就是「並用法」
1964年,美國紐約郊外,一位叫朱諾比白的年輕女子,在結束酒吧工作後回家的路上,遇到歹徒。她大聲呼喊:有人要殺人啦!救命啊!救命啊!
據說她的鄰居中有至少38人開燈到窗前查看,但是無人來救,甚至無人報警。最後,朱諾比白被害身亡。
這起命案,震驚了整個美國社會,也引起了很多社會心理學家的高度重視。
後來,社會心理學家拉塔尼和羅丁在1969年做了一項實驗:
他們讓一位女士假裝從隔壁辦公室的椅子上重重摔下來,並大聲叫喊:「哎呀,我的腳……我……不能動……它。哎呀,好疼,我……拿不開……這個……東西...」
實驗顯示,在只有1位陌生旁觀者的情況下,有70%的被試者會去幫助受害者;可如果在場出現了2名旁觀者,這個比例就降到了40%...
當受害者周圍的旁觀者越多,伸出援手的比例卻變得越低,每個人都覺得,別人可能會去幫助她的,幫助的責任被分攤了,於是,最後誰都沒有伸出援手…
後來,這種現象被稱之為「旁觀者效應」
這就是共變法。通過發現有兩個因素(旁觀者數量 & 伸出援手的比例)總是同時變化而得出的結論。
1846年,天文學家在觀測天王星的時候,發現它有四次偏離了預定軌道。經過分析,發現其中有三次偏移是因為分別受到了已知行星的引力影響,還有一次原因不明。
於是,科學家就推測,一定存在著另外一顆還沒有被我們發現的行星,導致了這次天王星的偏離。
根據這一猜想,天文學家們運用天體力學的理論,計算出了這顆未知行星的軌道,並且最終在 1846 年 9 月 18 日,用望遠鏡在與計算相差不到一度的地方,發現了這顆未知的行星:海王星。
海王星的發現,就是運用了剩餘法。
素材|張家怡
排版|宋秋月
審核|李玥 黃慧琛 曾雅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