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推理」的定義是什麼?有哪些「邏輯推理」的方法?(二)

2021-02-23 辯論

所謂歸納法,就是由「結果」出發,尋找「原因」;通過觀察、比對、分析,找到事物之間的因果關聯的過程。

在我專欄課程《一秒鐘,看透問題的本質》中講的「象、數、理」的分析方法,就是歸納法,通過現象,找到背後異動的數字,然後得出變化背後的道理。

在一個火雞飼養場裡,一隻火雞發現,不管是豔陽高照還是狂風暴雨,不管是天熱還是天冷,不管是星期三和星期四,每一天上午的9點鐘,主人都會準時出現,並給它餵食。

於是,它得出了一個驚天大定律:「主人總是在上午9點鐘給我餵食。」

時間來到聖誕節的前一天,上午9點,主人又一次準時出現,但是這一次,主人帶來的並不是食物,而是把它變成了食物….

這個是英國哲學家伯特蘭·羅素提出的一個問題,被稱為「羅素的火雞」,用來諷刺那些歸納主義通過有限的觀察,得出自以為正確的結論…

恰恰相反,整個人類的知識大廈,幾乎都拜歸納法所賜,歸納法雖然不能直接得出一個牢不可破的結論,但是它卻能幫助我們提出一個可能是正確結論的「猜想」

而正是因為有了這個「猜想」,人們才會使用「演繹法」去小心求證,最終獲得一個又一個科學的結論,人類的智慧才能得以前進…

所以,如果你能提高自己的歸納能力,你就擁有了一雙能「發現藏在事物背後的規律」的眼睛。

然後,你就用這個發現的規律,先人一步,對未來做出正確的預測,進而獲得領先…

十九世紀英國邏輯學家「穆勒」對歸納法做了一次系統的闡述,提出了著名的探索因果聯繫的歸納方法:穆勒五法

今天,我就來向你介紹這個訓練歸納能力的五個神技:

在某國家,有個詐騙犯。他作案時非常謹慎,不留蛛絲馬跡。

布局半年,詐騙得手後,他把唯一的聯繫方式,用假證件買來的手機號碼也銷毀了。這下,應該沒有人可以找到我了吧?

可是很快,警察把他抓獲了。他非常震驚。手機號碼已經銷毀了,沒有任何線索,你們是怎麼找到我的?

你猜,警察是怎麼找到他的?

警察說,你過去的號碼,確實查不到任何姓名。但是通過連接的基站數據,我們發現,那個號碼白天在某個辦公樓附近,晚上在某個小區附近,周末在某個超市附近。

然後,這個號碼突然某一天消失了。

但是,我們分析了一下後面幾周,和這三個基站有關係的數據。

發現,上萬個號碼中,同樣白天出現在那個辦公樓,晚上出現在那個小區,周末出現在那個超市的,只有一個新註冊的手機號碼。

於是,我們就找到了你。

詐騙犯聽完五雷轟頂!

這就是求同法,通過大數據比對,找到「相同點」從而發現案件線索。

黃小妹的珍貴珠寶在菜市場上被偷了,於是她找到當地的捕快來幫忙抓捕小偷,可時間已經過去很久了,也許珠寶早就被銷贓,怎麼辦呢?小妹很著急...

張捕快靈機一動,拿出一個袋子,跟大家說,我這袋子裡有一塊神石,只要你一摸,我就知道你是不是小偷。

於是,他讓所有人排隊逐個將手深入袋子裡摸...

結果,所有人摸完,手上都有黑點,只有一個人沒有,因為心虛不敢摸,所以他就是小偷!

這個就是求異法,通過發現「不同」找到原因。

16世紀時,航海探險成了很多探險家的夢想。可這些探險家碰到了一個共同的難題:在長途航海時,船員的死亡率非常高。

船員先出現牙齒出血,然後全身出血,無法醫治,最後悲慘地死去。

當時的人並不知道這是壞血病,也不知道該如何治療,簡直是噩夢。他們稱之為:海上瘟疫。

後來,英國海軍醫生詹姆斯·林德,在船上做了一個著名的試驗,他讓不同的人吃各種號稱能治療這種疾病的食物,結果只有吃橘子和檸檬的人沒事。

所以,之後英國海軍就接受了他的建議,讓所有出海的船員,每天必須喝3/4盎司的檸檬汁,這效果立竿見影,幾乎就再也沒有人得壞血病了。英國海軍也因此被稱為「檸檬人」。

這就是「求異法」得出的結論。

可是,後來又陸續發現萊姆、橘子、德國酸菜、白菜、麥芽等也能有效治療壞血病,顯然,它們含有一種共同的物質,這是什麼呢?

經過多位科學家的共同研究,用「求同發」在這些不同的食物裡,發現了同一種元素,後來被命名為維生素C,也正是這種元素有效的治療了壞血病。

從此,壞血病終於得以根除。

維生素C被發現的這整個過程,用的就是「並用法」

1964年,美國紐約郊外,一位叫朱諾比白的年輕女子,在結束酒吧工作後回家的路上,遇到歹徒。她大聲呼喊:有人要殺人啦!救命啊!救命啊!

據說她的鄰居中有至少38人開燈到窗前查看,但是無人來救,甚至無人報警。最後,朱諾比白被害身亡。

這起命案,震驚了整個美國社會,也引起了很多社會心理學家的高度重視。

後來,社會心理學家拉塔尼和羅丁在1969年做了一項實驗:

他們讓一位女士假裝從隔壁辦公室的椅子上重重摔下來,並大聲叫喊:「哎呀,我的腳……我……不能動……它。哎呀,好疼,我……拿不開……這個……東西...」

實驗顯示,在只有1位陌生旁觀者的情況下,有70%的被試者會去幫助受害者;可如果在場出現了2名旁觀者,這個比例就降到了40%...

當受害者周圍的旁觀者越多,伸出援手的比例卻變得越低,每個人都覺得,別人可能會去幫助她的,幫助的責任被分攤了,於是,最後誰都沒有伸出援手…

後來,這種現象被稱之為「旁觀者效應」

這就是共變法。通過發現有兩個因素(旁觀者數量 & 伸出援手的比例)總是同時變化而得出的結論。

1846年,天文學家在觀測天王星的時候,發現它有四次偏離了預定軌道。經過分析,發現其中有三次偏移是因為分別受到了已知行星的引力影響,還有一次原因不明。

於是,科學家就推測,一定存在著另外一顆還沒有被我們發現的行星,導致了這次天王星的偏離。

根據這一猜想,天文學家們運用天體力學的理論,計算出了這顆未知行星的軌道,並且最終在 1846 年 9 月 18 日,用望遠鏡在與計算相差不到一度的地方,發現了這顆未知的行星:海王星。

海王星的發現,就是運用了剩餘法。

素材|張家怡

排版|宋秋月

審核|李玥 黃慧琛 曾雅倩

相關焦點

  • 「邏輯推理」的定義是什麼?有哪些「邏輯推理」的方法?(一)
    一會兒說東,一會兒說西,聽的人根本抓不住你的重點;突然蹦出一個結論,也沒有證明的過程,讓人聽了發懵…那你該如何建立各種概念、事物之間的連結,讓自己的思維變得更加有邏輯呢?接下來,我就來講一下建立事物之間的連接並進行邏輯推理的三種方法...演繹法,就是由「因」推導出「果」,由一般推導出特殊的思維方式。
  • 「邏輯判斷-條件推理」解題思路:「元素鏈條」法
    >圖片來源|網絡「條件推理」題的定義與特點「條件推理」題的解題方法:「元素鏈條」法 用「只要就」、「只有才」來簡化含有「充分必要條件」和「逆否命題」難題一、「條件推理」題的定義與特點所謂「條件推理」題,就是給出數個條件後要求考生根據已知條件進行推理,此類題目主要有兩類:
  • 從Bengio演講發散開來:探討邏輯推理與機器學習
    什麼是邏輯?1.1 邏輯的概念首先,我們來回顧一下什麼是邏輯以及什麼是 AI/ML 中的邏輯。所謂邏輯,指的是符號化的、基於知識的、推理和其他類似的人工智慧方法。基於邏輯的 AI 系統可以被認為是高級編程系統,可以很容易地以緊湊(compact)和可用的(usable)方式編碼人類知識。
  • 這次,我想好好聊聊設計思維(二):「設計思維」與「溯因推理」
    拋個磚,希望能夠有更多的交流。如我之前所說的,「解決問題」這個定義存在兩個問題:「問題」的定義是什麼 和「解決」是怎麼樣實現的。上一篇詳細論述了前一個問題,那麼這篇會好好討論後一個問題:「解決」是怎麼樣實現的。一上一篇寫完之後,有人留言說:我總隱隱覺得降維以「解決問題」不應是設計師唯一的思考方式。提出問題(反問老王為什麼要開店)也有其價值。
  • 2019國考「判斷推理-類比推理」解析(初稿)
    -類比推理」的簡單解析。」的方法是錯誤的,因此不能成功地「求劍」,即「前者目的為達到後者但前者方法錯誤」。顯然只有B「掩耳︰盜鈴」符合題意,即掩耳的目的是盜鈴,但「掩耳」的方法是錯誤的,因此不能成功地「盜鈴」。A「裡應︰外合」的前後部分都是為了達到一個目的(例如攻城)而實施的行為,邏輯不一致。
  • 華語影壇終於有人敢對「美食推理」下手了
    最近幾年,國內以「推理」為主題的作品越來越多。典型的如《唐人街探案》、《白夜追兇》以及最近的《重生》,都是相對而言比較優秀的推理作品。但這些作品裡的偵探們,很少很少會用到「美食」來進行破案。那麼我們有沒有那麼一部作品,能讓主角圍繞著「食物」來破案的呢?
  • 「邏輯判斷-真假能否」解題思路與難題解析
    >「真假能否」題的解題方法:「協力從簡」法 對於「真假能否」題,一定要按照實戰去練習「邏輯判斷-真假能否」題非常有趣,經常令考生愛恨交加。一、「真假能否」題的定義與特點所謂「真假能否」題,就是給出兩類元素,然後以「真、假、能、否」等定義來聯繫、限制元素之間的對應關係,從而逐步推理出正確答案典型描述包括:
  • 公考行測「類比推理」難題解析(一)2018~2014年國考
    有水平的幹擾項3. 不要強行腦補不存在的邏輯4. 類比推理幹擾項的設置模板5. 儘可能地發散思維6. 只有一知半解才可能做錯的幹擾項7.如果本題有不止一個近義詞組,則根據「洋蔥層剝」法,可以考慮題幹中「羔羊」和「烏鴉」都是二字動物,「跪乳」和「反哺」都是二字動作詞的關係。例如,「蚍蜉撼樹:螳臂當車」這個詞組,就是比B選項更接近題幹的答案。
  • MIT、DeepMind發布CLEVRER數據集,推動視頻理解的因果邏輯推理
    人類,即使是幼兒,也能夠通過運動將圖片區域劃分為多個物體,並使用物體的永久性、實體性和連貫性的概念來解釋發生了什麼,推斷將發生什麼以及想像在反事實情況下會發生什麼。在靜態圖像和視頻上提出的各種數據集的推動下,複雜視覺推理問題已經在人工智慧和計算機視覺領域得到了廣泛研究。
  • 邏輯推理 | 教資考試中的送分題
    點擊學習>>教師資格免費精品課最近有一些童鞋反映一遇到邏輯推理的題目就不知所措了,但是這個知識點不論中小幼每年都會考
  • 公考行測「定義判斷」解題思路:「要素濃縮」法
    二、「定義判斷」題的類型「定義判斷」題只有一種類型,就像試卷要求的那樣,「依據定義,從中選出一個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該定義的答案」。各位小夥伴們一定要清楚一點,那就是在實際考試中做「定義判斷」之前要先做完耗時很多的「數量關係」和「圖形推理」,所以此時必須抓緊時間,以快為主。大家可以逐漸提升此類題的做題速度,如果能提升到5分鐘10題,正確率提升到90%,那麼至少在定義判斷板塊已經達到進入面試的級別了。
  • 不僅教人算帳,更是培養邏輯能力
    數學關心的總是,在什麼假設條件之下,可以推導出什麼結果,假設條件一般表示成所謂的「定義」和「公理」,而推導出的結果則表示成「定理」。以平面幾何為例,平面幾何的基本假設包含直線可以無限延伸,兩條直線若不平行,則終必相交等,根據這些假設,就能推導出三角形的三內角和為180度等定理。
  • 提升「邏輯」思維能力的13本書
    這些東西,可以通過知乎簡單學習,系統的方法,可以參考本期的書單,隨便選2-3本系統學習即可,電子資源公眾號回復「邏輯」可以獲得試讀資源。好的邏輯,需要堅持「輸出」。一項技能要想靈活運用,知道了不等於會用了,需要反覆訓練,思考的時候用、寫作的時候用、講話的時候也用。
  • 「5秒推理」-025-怪異的聖誕老人
    「5秒推理」-怪異的聖誕老人他趕到小巷時,發現在一男子倒在倉庫前,腹部中刀死亡,倉庫保安同樣也是腹部中刀,倒在有著警鈴的牆壁旁邊。「5秒推理」-怪異的聖誕老人地上有個已經損壞的滅火器,白色的滅火劑四處飛散,看來保安在遭到歹徒襲擊時,用滅火器抵抗,開啟了滅火器,噴出了滅火劑。
  • 「離散數學」是一門什麼樣的學科
    這時你遇到了麻煩,下一個點是什麼?為什麼?當你腦子裡冒出「下一個」的念頭時,你已經輸了,因為根據極限定義連續曲線根本就沒有「下一個」這個概念,因為我永遠可以在你設定的「下一個」之前找到離當前數更近的「下一個」使得你定義的那個「下一個」不再是「下一個」。為什麼你會有「下一個」這樣的概念,是因為計算機給你「洗腦」了。
  • 「小豬佩奇」:成功兒童 IP 背後的商業邏輯和方法論
    其背後究竟有哪些商業邏輯?是否存在某些成功的方法論?以下自有分曉。一、成功背後的商業邏輯《小豬佩奇》的成功是多層面的,涉及到動漫產業鏈的多個環節。然而,不管是從視聽層面、內容層面、傳播層面來談論其成功的原因,都顯得過於表面;以下從最深層的心智層面出發,闡述打造成功兒童 IP 兩個十分重要卻往往被業界忽視的商業邏輯。
  • 【離散數學 | 數理邏輯之命題邏輯】命題邏輯的推理理論
    所謂推理,是指從一組前提合乎邏輯地推出結論的思維過程.定義 推理的基本概念設G1,G2,...,Gn,H是公式,稱H是G1,G2,...判斷有效結論的常用方法 也可以將前提和結論分開列,當所有前提都為真時,結論也為真,則推理為真
  • 有趣的推理,探索邏輯推理的奧秘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見一些問題需要運用到邏輯推理才能解決。同樣在數學中我們也需要運用到邏輯推理,三年級的孩子常用的方法是列表法。圖片展示:課題內容說明1.什麼是推理?我們從一句話或者幾句話中,得出另外一個新的認識,這個過程就叫做推理。
  • 用這7道測試題,測試你家孩子邏輯推理能力是否過關?(附養成攻略)
    如果要列一張「優先培養能力」表格,那麼邏輯推理能力一定能排在很靠前的位置。
  • 2019國考行測判斷推理解題技巧:破解邏輯推理腦筋急轉彎方法
    國考行測判斷推理答題技巧:國家公務員考試頻道提供2019國考行測判斷推理大全,包括圖形推理、定義判斷、類比推理、邏輯判斷等。本文為廣大考生整理2019國考行測判斷推理解題技巧:破解邏輯推理腦筋急轉彎方法。更多國考公務員考試資料,請點擊國家公務員考試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