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時間2019年3月1日,期盼已久的第三十六屆邁阿密國際電影節拉開帷幕,來自世界各地的影視工作者齊聚邁阿密參加了紅毯走秀及盛大開幕式活動,整個活動為時十天,其中有多部影片進入觀影環節,電影節還為全球影視工作者安排了交流活動及盛大晚宴,本屆邁阿密電影節華語電影峰會成為各國影視工作者關注的亮點,無論是中國影視代表的紅毯秀,還是展播影片,極吸眼球,組委會主席拉普蘭緹親自接見了邁阿密電影節華語電影峰會評委會評委著名影星王思懿及來自中國的電影人,各國代表也紛紛搶佔於3月2日在位於邁阿密市中心的邁阿密達德學院沃夫森校區隆重舉行的本屆邁阿密電影節華語電影峰會相關項目席位,包括邁阿密電影節期間入圍中國電影的展播,第五屆邁阿密「中國電影與文化」國際研討會,邁阿密電影節華語電影頒獎儀式等等。在風景絢麗的世界旅遊文化名城邁阿密,在這個美國東南地區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國際電影節,中國電影與文化將成為一道最為亮麗的風景線。
組委會主席拉普蘭緹與著名影星王思懿合影
組委會主席拉普蘭緹與中國代表陳偉龍合影
組委會主席拉普蘭緹(中)與中國代表宋江波(左一)、王軍(右一)合影
中國電影人在邁阿密電影節主會場OLYMPIA劇院前合影
主會場座無虛席
本屆邁阿密電影節華語電影峰會,由邁阿密達德學院孔子學院、邁阿密電影節組委會、絲路國際衛視(香港)聯合主辦;邁阿密達德郡政府亞裔顧問委員會、佛州中文教師學會、佛州華人華僑聯合會、 佛州中華同鄉總會,FIU 中文沙龍和FIU中文俱樂部協辦。峰會力邀中美兩國影視、教育與文化傳播相關學者和業界人士參加,聚焦華語電影與文化傳播,助力提升中國電影的國際影響力,擴大中國、北美和拉美地區的電影與人文交流。努力推動中國電影走向世界,提升文化軟實力和影響力,堅定不移向電影強國目標邁進。
本屆邁阿密電影節華語電影峰會為2019年中美電影文化交流的開篇力作,看點十足。四部來自中國和一部來自美籍華人的電影成功入圍今年邁阿密電影主競賽的外語片和展示單元,它們分別是《影》 (SHADOW) ( 導演:張藝謀), 《江湖兒女》(ASH IS PUREST WHITE) (導演:賈樟柯), 《邪不壓正》(HIDDEN MAN) (導演:姜文),《追蹤》(ASH) (導演:李霄峰),《海上浮城》(DEAD PIGS) (導演:閻羽茜)。另外組委會還從送邁阿密電影節的華語電影入圍的三十二部電影中評選出了單項獎,將於美國時間3月2日頒發,中國電影表現如此亮麗,創歷年之最。
據悉, 3月2日邁阿密電影節華語電影峰會的第一個議程是第5屆中國電影與文化國際研討會。上午由四位嘉賓擔任主旨發言,他們分別是紐約賓漢頓大學教授陳祖言、中國吉林動畫學院電影學院院長宋江波、美籍華裔新銳電影導演Lulu Wang, 美國陸軍退役少將Bernard Loeffke。
陳祖言教授將以「生活和電影中的文化冰山」為題,探討生活和電影中顯示的不同文化現象。陳祖言是紐約州立賓漢頓大學中國語言和文學教授,也是紐約州立大學的傑出教授(教授的最高級別)。他獲得威斯康辛大學博士和復旦大學碩士。其著作包括七本書和涉及文學、歷史、哲學和語言教學法的很多文章。他還擔任賓漢頓大學戲曲孔子學院的院長,也是一位在美國和中國都廣受歡迎的演講者。
宋江波,現任吉林動畫學院電影學院院長、吉林省電影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曾任長春電影製片廠副廠長、總導演。2000年獲全國文聯百名青年優秀藝術家稱號。由他執導的《蔣築英》獲1993年國家廣電部最佳故事片獎;《燈塔世家》、《燦爛的季節》、《任長霞》獲得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影片獎和優秀故事片獎。他的演講題目是「我的藝術理想與藝術追求:在傳統與現代中抉擇」。
Lulu Wang,新銳美籍華裔女導演。出生於北京,在邁阿密長大並在波士頓接受教育。她曾獲得2014年電影獨立精神獎評委會頒發的「查茲及羅格·易伯特導演獎」。她的第一部劇情長片《遺腹子》,由Jack Huston和Brit Marling主演,由The Orchard公司發行。Lulu Wang曾是一位古典鋼琴家,後轉型為電影導演。她執導的第二部電影《再見》,由Awkwafina主演,於2019年美國聖丹斯電影節首映,由A24公司全球發行。她被美國著名電影雜誌Variety評為2019十大最受關注導演之一。她將結合自身的中美文化背景和成長經歷,探討「在文化夾層中生活意味著什麼」, 講述一位美籍華裔女導演的精彩人生故事。
Bernard Loeffke,美國退役陸軍少將,現任美國巴裡大學臨床醫學客座教授,邁阿密達德學院孔子學院客座教授。曾任美國駐前蘇聯及中國大使館武官,歷任陸軍各級作戰軍官,美國南部軍區軍長等職,曾任職於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2007年獲美國 「西點軍校傑出校友獎」。曾著《中國:我們的敵人?一位美國將軍的故事》。Loeffke將軍致力於推動中美友好交流,熱衷公益事業。他將結合紀錄片,分享自己在中美洲及全球從事公益活動的親身經歷,給觀眾帶來題為「建設希望社區:中美民間合作」的演講。
當日下午的演講人,包括美籍華人電影導演程力,中國電影導演製片人尹哲,美國賓漢頓大學中文與聲樂教授張泓,國際漢語教學培訓師劉志剛。
程力,劇作家,導演。來自中國,1999年移居美國,獲得美國新澤西州羅格斯大學的細胞生物學博士學位。他關注的主題是:掙扎,危機和希望。他於2007年離開生物技術研究轉而專注於電影,他的第一部劇情長片《美國家庭》(2014)是關於美國夢的危機以及對美國文化的批評。他的第二部長片《何塞》(2018)在當年的威尼斯電影節首映,並獲「酷兒獅」獎。今年這部影片也入圍了邁阿密電影節HBO伊比利亞美洲故事片獎競賽單元。為了拍攝這部電影,他在12個拉丁美洲國家進行深入研究,在瓜地馬拉生活了兩年。在他看來,瓜地馬拉是一個很掙扎但又充滿希望的國家。他將帶來題為「完全的局外人 – 為什麼我要退出生物技術研究而到瓜地馬拉拍電影?」的演講。
尹哲,中國電影導演、製片人。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曾就職於華誼兄弟電視劇事業部和電影事業部,分別擔任製作總監和執行總經理。曾任職於中國文聯中聯影視中心電影部,擔任導演、製片人。曾獲得第六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國產影片優秀獎提名,榮獲WeLink國際電影節社會意識導演獎。2019年由他擔任總導演的緝毒反恐院線電影《諜狼之變色龍》上映,備受好評。他將以「中國電影已進入嶄新時代」為題,闡述中國電影業的現狀與未來。
張泓,紐約賓漢頓大學教授,活躍於國際演出舞臺。她曾獲威斯康辛大學的聲樂學士學位和紐約州立賓漢頓大學的聲樂碩士學位,目前是賓漢頓大學的漢語和聲樂終身教授,也是一位屢屢獲獎的中國語言文化教師。她曾在聯合國及美國、中國、加拿大、新加坡和古巴的100多所大學做過《中國各民族及其歌曲》的演講,演唱中國民族歌曲。作為漢語教學專家,曾多次以《唱歌教中文》為題,在各地中文教師培訓會上演講。她與人合著有《唱歌學中文》和《文化中文:藝術、文學、歷史》等著作。兩年前她曾應邀為邁阿密中文教師進行漢語教學與聲樂培訓。她這次帶來的演講題目是「影視歌曲在漢語教學中的運用」。
當天最後一位演講人是劉志剛,他是北京語言大學對外漢語專業碩士,對外漢語教師及教師培訓師。2009年碩士畢業後,他先後任教於廈門大學海外教育學院、上海新東方學校、北京德國使館學校,現為美國印第安納國際學校中文教師。著有《麻辣漢語 爆笑漫畫》,《一個對外漢語教師的手記》。先後應邀為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浙江大學、紐約大學、塔弗茨大學等中美五十多所高校的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師生作「多媒體輔助對外漢語教學」專題講座。
本屆邁阿密電影節華語電影峰會,得到葉長青先生和李新知先生及佛州當地華人華僑的大力支持,「北美經濟導報」「天下華人」雜誌多家媒體報導,本次盛會將於絲路國際衛視(香港)和APP平臺HELLO SRTV全程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