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首屆職務犯罪偵查班合影
「反貪第一帥」
首屆「反貪碩士班」畢業生李鵬鵬,如願以償地考進了北京市門頭溝區檢察院,他說,「我就不愛錢,我就是立志反貪。」
班徽
班徽上寫著一個「偵」字,下面一行是「職務犯罪偵查碩士第一期,2010」。班徽讓他們區別於學校裡的其他學生。
在北京最炎熱的6月,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職務犯罪偵查方向碩士研究生李鵬鵬領到了他的畢業證。更讓他高興的是,他如願以償地考進了北京市門頭溝區檢察院,將成為一名真正戰鬥在反貪戰線的檢察官。他在自己的畢業衫上寫上了「反貪第一帥」五個字,穿著這件衣服得瑟地在校園裡晃了兩圈。
李鵬鵬所在的職務犯罪偵查方向碩士研究生班2010級,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叫做「反貪碩士班」。看著24名法律碩士中,有13名學生進入了檢察系統,它的創始人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何家弘終於舒了一口氣。
談成立 從萌生想法到落實 僅用了三個多月
2010年5月26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和中國人民大學籤署合作備忘錄,聯合培養職務犯罪偵查方向的碩士研究生。而這樣的一個班,被冠上了「反貪碩士班」的名號。
這個班,其實最早來源於何家弘在最高人民檢察院瀆職侵權檢察廳掛職時萌生的想法。何家弘一直在思考,如何更有針對性地培養檢察院反貪人才,而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的法律碩士制度,也需要更明確學生的培養方向。何家弘迅速找到了現任最高人民檢察院反貪總局局長陳連福,並和最高人民檢察院政治部領導共同討論。從想法萌生到備忘錄籤署,僅用了三個多月。
何家弘還記得,這個最初計劃招18個人的班,吸引了90多位當年已經考上人大法學院碩士的學生報考。按照當初的想法,他們希望可以多招男生,「當時覺得女生可能不那麼合適。」但最終,在首批「反貪碩士班」的24名法律碩士中,有12位是女生,「女生確實表現優秀」。表現優秀的女生中包括今年25歲的呂凡。何家弘還記得,初選時並沒有這個女生。可是一心想當檢察官的呂凡衝到何家弘的辦公室,激動地闡述自己為什麼想報這個班,又為什麼想要當一名檢察官。說到最後,呂凡哭了。她的淚水最終為她贏得一個面試機會,並以面試高分順利進入「反貪碩士班」。
談課程 專門購買測謊儀 建立模擬訊問室
相比其他專業方向,「反貪碩士班」在課程設計上的確有所不同。何家弘介紹,學生們需要學習職務犯罪偵查方向的證據法學以及偵查學,還特別開設了檢察學的課程。
而職務犯罪偵查實務以及職務犯罪偵查技能的課程,則由來自最高人民檢察院、北京市檢察院、檢察官學院等的兼職教授講授。「這個班的方向就是更偏重實務一點,這也是和其他法學院學生課程不一樣的地方。」
讓何家弘比較得意的是,為了讓學生們更清楚地學習到職務犯罪偵查的實務技能,法學院特別購買了測謊儀,並在2011年開始申請經費,在去年建成了一個可以全程錄音錄像的模擬訊問室。學生們通過模擬訊問,學習如何提問,如何記筆錄,如何完成一份報告。
而反貪班學生,讓其他學生羨慕的,還包括有機會參加檢察機關內部舉行的職務犯罪偵查論壇,每學期去最高人民檢察院參觀。
談教育 約法三章 不得請老師吃飯
被冠上「反貪碩士班」的大名之後,何家弘決定以更嚴格的標準要求這些學生。在首批職務犯罪偵查方向碩士班的開學典禮上,何家弘和學生們約法三章,第一,在校學習期間,學生一律不得給老師送禮,逢年過節最好就發一個簡訊;第二,學生可以和老師們一起吃飯,但學生不能請客;第三,反貪班的學生要在校園裡做表率。
「我們到現在為止,都沒有請過老師們吃飯,不管是學校內的老師還是校外導師。」呂凡說,他們希望在畢業後用工作領到的第一個月工資,請老師們吃一次飯,「相信何老師他們不會再拒絕畢業了的學生請吃飯了。」
這個班還有個代表「反貪班」身份的班徽,一個「偵」字,下面一行是「職務犯罪偵查碩士第一期,2010」。這個班徽,讓他們區別於學校裡的其他學生。設計班徽,是何家弘提議的。在他看來,培養學生正直、正義的品性,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比授課更重要的事情。而戴上班徽後,會讓學生們有一種集體榮譽感,也會更自覺地糾正自己的行為,並接受來自外界的監督。
談導師 和反貪局副局長導師電話交流
讓外界關注「反貪碩士班」的,還有這個班華麗的校外導師陣容。和其他碩士班不同,職務犯罪偵查方向碩士生班實行的雙導師制。除了人大法學院的教授之外,來自最高人民檢察院反貪總局的局長陳連福,副局長徐進輝、馬海濱、孫忠誠、王利民,最高人民檢察院瀆職侵權檢察廳的廳長李文生,北京市檢察院的副檢察長高保京,國家檢察官學院的副院長楊迎澤,都是學生們的校外導師。
除了每位導師到學校給學生們做專題講課外,學生們還有和自己專屬的校外導師有直接溝通的機會。曲賽男的校外導師是孫忠誠,雖然和其他同學一樣獲得了校外導師的電話號碼,但一開始,曲賽男並不太敢給這個最高人民檢察院反貪總局副局長的導師打電話。「他那麼高的職務,萬一工作忙怎麼辦,他會不會不願意接我的電話呢?」
曲賽男的猶豫,在她通過司法考試的那天終於停止了。在得知自己的司法考試成績之後,欣喜的曲賽男認為自己應該給導師打個電話報喜。她撥通了孫忠誠的電話,電話被掛斷了,但很快孫忠誠回了過來,第一句話就是:「賽男啊,什麼事?」一句親切的稱呼,打消了曲賽男的憂慮和壓力。而在曲賽男找工作的時候,她也無數次地向孫忠誠諮詢意見,了解檢察院哪些崗位更適合自己,孫忠誠也不厭其煩地給她意見。
談就業 不是所有學生都進入檢察系統
職務犯罪偵查方向碩士生班,是人大和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開辦,最開始,在雙方籤訂的備忘錄上有一條,在同等條件下,檢察院系統可以優先錄取來自職務犯罪偵查方向碩士生班的學生。但開班不久,國家公務員政策改變,最高檢不能直接進人,只能進入基層檢察院。而即使進入檢察院系統,也必須通過國家公務員考試。
除了對學生就業的擔憂,外界對「反貪班」的關注、期望、甚至質疑,都讓何家弘倍感壓力。「這個班並非就是為了反腐而誕生的,它的成立對反腐並不會帶來多大的推動力,這其實就是一次教學改革和實驗而已。」
「除了檢察官,其他工作我都不想做。」李鵬鵬斬釘截鐵地告訴成都商報記者。「我就不愛錢,我就是立志反貪,有人說我腦子進水了,但我並不後悔。」李鵬鵬對於班上有13名同學進入檢察院並不滿意。「我覺得應該全都去才對。」
李鵬鵬也坦言,在考檢察院之前,他找了一份銀行的工作,協議都籤了。在成功考入檢察院後,他毫不猶豫地放棄了銀行的工作。「現在我的底線和原則更清楚了,拿人錢,剁你手。」在正式上班之前,李鵬鵬這樣告訴成都商報記者。
最終,首屆「反貪碩士班」中,除了一年前畢業的學制兩年的6名法學碩士,剩下的24名法律碩士中,有13名學生通過了公務員考試,順利進入檢察院。其餘學生中,5人進了金融系統,2人進了政府機關,2人進了企業,還有1人去了律師事務所。
學生們進入檢察系統的比例,讓何家弘略感欣慰,但距他期望的三分之二比例仍有差距。「但學生求職還是要看個人意願,我們只能說提一個期待而已。」而在吸取了2010屆學生求職可能面臨的尷尬後,何家弘對2011級和2012級的「反貪碩士班」人數有了控制,縮小到了一個班18人。在何家弘心中,「反貪碩士班」應該是一個長期的教學試驗,也許十年之後才可以真正看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