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安全無小事,別把教訓當故事。
每年暑假的時候,總有一些讓我們不願看到的悲劇,接二連三地發生。
由於沒有了學校的保護,他們的安全也成為家長最關心的大事。
一而再再而三的悲劇,讓人倍感痛心的同時,也在提醒著我們:別等一切已晚才重視!
據《中國青少年兒童傷害現狀回顧報告》顯示,7-8月暑期,是兒童傷害發生的高發期。
暑期,這三個孩子最常去的地方,作為父母一定要時刻保持警惕。
中國青少年犯罪學會常務理事王大偉教授曾說:「暑期兒童意外傷害,排在第一位的是溺水。」
在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最近一次的《全球溺水報告》稱:
全球每年共有37萬人溺亡,而中國的溺水死亡人數居全球最高,每年約有5.7萬人,其中兒童死亡人數超過總數的一半。
然而,這並不是全部。據衛生組織估計,實際數字可能要高出一倍。
那就相當於,每天有160多個孩子死於溺亡,每小時都有6個孩子因溺水而離開這個世界。
這些年輕的生命,還未來得及綻放,就這樣悄然隕落,徒留崩潰的家人,撕心裂肺,滿目瘡痍。
有人說,大多數孩子溺水是因為沒有大人陪伴,才引發的慘劇。
然而,即使有父母相伴,很多孩子也依舊不幸失去了生命。
電影《不可思議》中說:「為人父母,一分鐘沒看好孩子,那都是我的責任。」 深以為然。
孩子小的時候,家長們往往會打起十二分精神,生怕孩子摔了碰了,操足了心。
然而隨著孩子逐漸長大,開始能夠自己走路,自己遊戲,家長便放下心來:移開眼睛,玩一會手機……
可意外,往往發生在眨眼時刻。看似風平浪靜的水面,往往暗藏殺機,不經意間將我們的孩子吞噬。
2019年,據公安部交管局統計,全國共發生兒童傷亡的交通事故2萬多起,共造成2200多名少年兒童死亡,這意味著2千多個家庭背後無盡的悲痛。
另外有數據顯示,道路交通傷害是我國兒童遭受的第二大傷害。暑假,更是兒童道路交通傷害的高發期。
暑假期間,孩子們相比平時在校上課時,會有更多的時間或者機會在路上,外出遊玩或參加各種輔導班,因此發生交通事故的機率會比平時增加好幾倍。
現在的父母很重視孩子的教育:智商教育、情商教育、財商教育、藝術培養、性教育、心靈教育……五花八門,涉及各個方面,似乎很全面。
可是,如果沒有安全教育,孩子就像荷葉上的露珠,摔落地上,一切歸零。
都說家是港灣,人們在家中應該是最放心、最安全的。但其實,「港灣」中也有風險,而且越是在我們認為安全的地方,越容易放鬆警惕。
比如一些家庭常用物品,免洗洗手液、香水、花露水、定型水等,都有著易燃和爆炸的危險。尤其在炎熱的夏天,它們發生燃燒爆炸的危險係數更高。
還有很多孩子,因誤食或接觸家中的藥品、洗滌用品、玩具等,導致身體中毒,嚴重的甚至會威脅孩子的生命安全。
調查發現,許多家庭的藥品大多放置在媽媽的梳妝檯、臥室的床頭櫃中,這些地方都是孩子能夠輕易拿到之處,這些給兒童誤服帶來了極大隱患。
據不完全統計,兒童意外傷害排名中排前兩位的是溺水和交通意外,而意外跌墜、燒燙、中毒緊隨其後,這些都是在家庭環境中發生的意外。
《婚姻與家庭》首席親子教育專家勇赫大叔指出,「活潑、愛動、好奇心旺盛是孩子的天性,保證兒童的安全,不等於要消滅孩子的天性。
家長需要做的是,讓孩子產生安全意識,並教會孩子自我保護的方法。」
孩子暑期安全,防範很關鍵
■ 水邊溺亡:水塘、小河是孩子遊野泳、發生溺水危險係數最高的地方,家長平時一定要告誡孩子,不要單獨去這些危險的地方,如果想遊泳,爸爸媽媽會帶你去,滿足孩子對水的好奇。
此外,家長還要教給孩子緊急自救的方法:首先保持冷靜;然後頭往後仰,讓嘴鼻露出水面,呈仰泳姿態;最後深吸氣,淺吐氣,保持浮力。
去年,湖南一個小女孩落水後,頭枕書包教科書般的自救方式令人驚嘆。只因她的父母曾教導她:落水後亂動會加速下沉,從而成功救回自己一命!
另外家長還需告知孩子,如果發現有人意外溺水,千萬不要自行救援,高估了自己的遊泳技能,我們最應該做的是及時呼救。
■ 交通安全:暑期或平時發生在家門口的車禍特別多,家長要明確告訴孩子,小區門口或小區附近的道路周邊不可以玩耍或逗留,讓孩子形成習慣,並告訴他哪些地方相對安全,可以玩耍。
另外,家長還要在生活中科普交通常識,比如教孩子認識紅綠燈等主要道路交通標識,認識車輛的指示燈,以判別車輛移動方向,學會預判風險。
■ 居家安全:家長要從小向孩子灌輸安全概念,提醒孩子不要倚靠外露的陽臺、欄杆,家中有幼童時一定要安裝防護欄;經常對家中進行「地毯式」掃除,及時清理孩子可能碰到的藥品、小物件等。
平時,家長還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採用靈活多樣的方式進行安全教育,比如角色轉換遊戲、閱讀安全教育讀物等,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識和警覺性。
不僥倖,不大意,保平安
暑期孩子安全事故頻發,悲劇發生的同時,我們雖不忍苛責那些失去孩子、悲痛欲絕的家長,但也不得不承認:大多是家長的監管沒做到位。
還記得去年暑假,媽媽一個人帶著兩個女兒來青島海邊玩耍,孩子再也沒回來的新聞嗎?
出事前,媽媽在距離孩子幾米外的地方,正拿著手機發朋友圈。
一抬頭,兩個孩子不見了。
「我去取個快遞,一會兒就回來」
「我就去倒個垃圾,能出什麼事」
……
但危險哪怕只是萬分之一,降臨在自家孩子身上,都是百分之百的傷害。
關於兒童的安全問題,父母的大意、僥倖心理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威脅。
孩子安全無小事,別把教訓當故事!
不僥倖,沒傷害。不大意,保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