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喻的特點及作用
比喻,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的相似點,用一事物來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結構一般由本體(被比喻的事物)、喻體(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詞(比喻關係的標誌)構成。
構成比喻的關鍵:甲和乙必須是本質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間必須有相似點,否則比喻不能成立。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為生動,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化深奧為淺顯,使人便於接受;化抽象為具體;化冗長為簡潔。
(2)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用比喻詞「像、似、仿佛、猶如」等相聯結。例如:收穫的莊稼堆成垛,像穩穩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沒有比喻詞,常用「是」、「成了」、「變成」等聯結。例如:馬克思主義和中國革命的關係,就是箭和靶的關係。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現本體,直接敘述喻體。但它不同於借代。借代取兩事物相關點,借喻取兩事物的相似點。例如:放下包袱,開動機器。
④博喻。連用幾個比喻從不同角度,運用不同的相似點對同一本體進行比喻。例如: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嫋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裡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剛出浴的美人」分別從色彩、光華、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隱約閃爍、清新潔靜等相似點來描繪出荷花的美。)
難點殲滅
(1)學會辨析比喻句
比喻:利用事物的相似性打比方。比喻組成:本體、喻體、比喻詞
練習:寫出下列古詩句中各句的喻體:
①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 )開。
②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 )落九天。
③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 )向東流。
④天似( ),籠蓋四野。
比喻特點:
①本體和喻體之間不是同類事物
②本體和喻體之間必須在某一方面有相似處
③找得到或想得到本體,有喻體。
注意:「仿佛、似乎、像……一樣」的詞語,未構成比喻關係,就不是比喻句,有的表示推測、想像。
如:1、街上仿佛沒有人。(沒有喻體,或者說找不到本體)
2、他長得像他哥哥。(他和哥哥屬於同類)
3、她像是有心事。(她不能說是「有心事」的本體,「有心事」也不能說是「她」的喻體,「像是」表猜測。)
(2)比喻的分類:
明喻:共產黨人好比種子。
暗喻:月亮和星星是不用電源的燈。
借喻:我知道,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
一座架在水裡的橋,很像一棟長長的房子。
小小竹排畫中遊。
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
誰的尾巴好像一把傘?
不是蝴蝶,不是小鳥,是紅葉舞,黃葉飄,像求姑娘發來的電報。
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傘。
陽光像金子,灑遍田野、高山和小河。
河面閃著陽光笑,小河就像長長的錦緞了。
春雨,像春姑娘放出的線。
小柏樹就像戰士一樣筆直的站在那裡。
美麗的衣裳,想朵朵花兒開放。
我們像小鳥一樣。
看,藍天上的大雁作出了回答,它們排成一個大大的「人」字,好像在說——勤勞的人們畫出秋天的圖畫。
就說「仙桃石」吧,它好像從天上飛下來的一個大桃子,落在山頂的石盤上。
遠遠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著手臂指向遠方。
立交橋的四周有綠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圖案的花壇。
中華世紀壇人如海,歌如潮。
冬天,天上飄著雪花,地上鋪著雪毯,樹上披著銀裝,到處一片潔白。
湖水像一面鏡子,映出了藍天、白雲,還有變幻的山巒。
半圓的橋洞和水裡的倒影連起來,好像一個大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