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山雖然離我的家鄉並不遠,但上次去綿山的時候,還是80年代,那時它還只是一座很荒涼的土山,腦海裡自然不會有什麼現象,何況年代太過久遠了,而今綿山都已經成為國家5A景區了,我卻是貪戀遠方的風景,始終沒有去看看,直到上次去介休辦事時,特意調整行程,才有了久違的綿山之旅。
綿山屬於太嶽山脈的分支,坐落在山西晉中的最北部,隸屬靈石市。
關於綿山最早的記錄是春秋年間,介子推攜母隱居此處,結果被誤焚。後人為了紀念他,便有了寒食節,並在山上修造了寺廟,這便是綿山的雛形。而隨著漫長歲月以來不斷的擴建和完善,最終形成了現在的規模。
綿山風景區光是大型的景點就多達14處,如果連上小景點,據說有300處,全部遊覽顯然不切實際,因此我只能選擇性地挑選一些有代表性的地方去感受。
從景區大門穿過,沿著登山步道上行,首先便會來到龍頭寺面前,這裡赫然矗立著一幅巨大的百龍壁塑像,在精雕細刻中,每一條顯得栩栩如生,仿佛隨時會從裡面奔騰而出。
而南天門是一座三層式閣樓建築,裡面設有觀景臺,此處則是欣賞夕陽和雲海的最佳位置。
正果寺之所以被業內專家稱為世界奇蹟,是由於寺內保留著12尊包身真容像,雖已歷經千年有餘,依然呈現著圓寂之時的神態。但我這樣的凡夫俗子,聽聽介紹也就罷了,實沒勇氣去瞻仰那些道骨仙風的高僧風採。
雲中棧道長約300米,寬卻不足一米,上距峰頂200米,下離地面300米,完全處於雲層之上,行走其中,雖然能夠有一種騰雲駕霧的的美妙體驗,但也讓我很是心驚肉跳一番,畢竟沒有翅膀,膽怯便成為一種本能反應了。
雲峰寺已經位於景區腹地了,此處山勢險要,所以寺廟只能借勢而為,導致遠遠的看起來,顯得高低錯落,甚至連朝向也各不相同,但此處集中了眾多從唐代留存下來的古建築。裡面陳列著數十座精美的彩塑,經久而彌新。
別以為綿山只有寺廟,在後山裡面藏著的水濤溝也是遊覽綿山必不可少的一個去處,這裡完全是一幅原生態的自然景觀,空氣清新,峽谷間,泉水叮咚,瀑布聲聲。舉目四望,翠峰碧水的風光,會讓人產生錯覺,誤以為是徜徉於江南。
水濤溝號稱十裡畫廊,沿著溝內一條清澈的溪水信步遊走,一路上瀑布層出不窮,而兩旁的山體上,更是有數不勝數的文人墨客石刻點綴其間,使得溝內處處瀰漫著濃鬱的詩意氛圍。
蜿蜒曲折的水濤溝,嫋嫋氤氳,靜美旖旎,如同一位脈脈含情的女子,儘管只是初見,卻已令我深深的迷戀……
我是行攝歲月,感謝您的耐心閱讀,更期待你的關注與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