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故事和鄉音 10名老西安參加發音人海選遴選

2020-12-15 華商網

  「請念出這張紙上的字詞和句子,軟柿子、易俗社、雙胞胎、甜水井用西安話怎麼念」……昨日,西安方言發音人海選遴選開始,海選現場,評委和選手全程幾乎只說西安方言。

  90多人報名

  10人參加老年組遴選

  5月23日,「西安漢語方言調查」項目西安方言海選啟動,將尋找至少4名西安方言發音人,如實準確攝製,記錄保存最純正的西安話。

  5月31日,海選活動遴選在陝西學前師範學院舉行,課題負責人韓承紅教授告訴華商報記者,共有90多人報名,經過初篩,將符合條件的分為老年組和青年組,老年組有十人進入了遴選階段。

  第一個參加遴選的是63歲的李新憲,他是土生土長的西安人,研究西安方言是他多年來的愛好。他告訴華商報記者,參加海選是希望能為挽留西安方言做點貢獻。

  用西安話自我介紹後,李新憲開始念一張紙上的字、單詞、童謠和故事。華商報記者看到,紙上的字有東、牛、古、飯、麥、爭、牙、學;詞語有老鼠、蝙蝠、蛇、麻雀、尾巴,娶妻子、出嫁、雙胞胎、勤快、小氣、易俗社、軟柿子、穿衣裳、雙仁府、甜水井;句子有「你快點把碗洗一下」和「我回學校了,今天不打籃球了」。

  除了用西安話念一些字詞句童謠和故事,選手還被要求用普通話念一些句子。按照項目組解釋,「發音人既要方言說的好,同時普通話不能說的太好。」

相關熱詞搜索:老西安柿子選手

相關焦點

  • 10名老人參加方言發音人海選
    「晚(發音時上牙抵住下嘴唇)似子、易徐社、方兒僧兒……」這是一場評委和選手全程幾乎只說西安方言的海選,一項尋找至少4名西安方言發音人的國家語保項目。  用西安話念單字、單詞、童謠、故事  第一個參加遴選的是63歲的李新憲,他是土生土長的西安人,研究西安方言是多年來的業餘愛好。選手需要用西安話進行簡單的自我介紹後,再念指定的字、單詞、童謠和故事。華商報記者看到,紙上的字有東、牛、古、飯、麥、爭、牙、學。詞語有老鼠、蝙蝠、蛇、麻雀、尾巴。
  • 陝西建立方言資料庫 海選方言發音人
    從4月起,我省在10個設區市、楊凌、韓城、西鹹新區,各選擇一個主城區試點開展方言語音建檔,以縣為單元建立方言資料庫。目前,陝北部分區縣已經啟動實施。  方言建檔需要當地最地道、最老派、最正宗的發音人,如果你說一口地道原味的當地方言,就可能成為各地正在尋找的方言「代言人」。
  • 讓西安話消失前再挽留下 你想當西安方言發音人嗎
    數百年後也許我們的後人已經不會說西安話,但可以通過這些資料聽一聽西安話,可能他們還覺得聽起來像外語……這也算是藏山之名了。」5月23日,在「西安漢語方言調查」項目西安方言海選啟動儀式上,談起項目意義,中國語保工程陝西省首席專家黑維強如是說,讓人動容。
  • "舌頭""石頭"其實發音不同 4名上海話發音人語音採錄
    如何保護和傳承上海話,正變得愈發迫切。在先期已確定了上海話發音人的人選後,昨天,中心城區的4名上海話發音人,在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錄音室開始了現場錄音。規定的錄製內容是1000個漢字發音、1200個詞語、50個句子、20分鐘的民間故事,以及40分鐘的自由交談。今後,這些被採集的上海話,將繪製成最新上海語言地圖。
  • 老濟南爭當發音人被拒 只因不住「護城河內」
    原標題:「老濟南」爭當濟南話發音人,諸多限制把不少熱心人擋在門外  生活日報8月22日訊(記者 高明興)20日,濟南市語委正式向社會徵招4名濟南話發音人,經過遴選最終確定的發音人,親切的鄉音將被永久保存。
  • 川沙話發音人繼續徵集 上海話有聲資源庫開始錄入
    東方網3月30日消息:據《東方早報》報導,昨日上午,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錄音室內,一場有關老上海弄堂生活和傳統民俗的討論正在展開。參與討論的四位上海人作為選定的上海話發音人,分別記錄著現今中年與青年男女上海話發音的異同。  市語委於一年前面向全市啟動了「上海話發音人」遴選,目前,84名發音人從457位候選人中產生。
  • 鎮江方言發音人30多年整理20萬字《鎮江方言大全》
    地方方言和普通話,哪個更重要?不同的人,可能會有不同的答案。對於正在上學的孩子來說,普通話很重要,每到考試都有標準;而對於上了年紀、思鄉之情漸濃的人們來說,鄉音無疑是最珍貴的。許金龍,兩次作為鎮江方言發音人,參與中國語言資源有聲資料庫的採錄工作。他對鎮江方言情有獨鍾,每周六堅持在西津渡用鎮江話向外地遊客介紹鎮江。日前,他將自己花了30多年整理的20萬字的《鎮江方言大全》贈送給市圖書館和市檔案館留存。
  • 首批"上海話發音人"下月錄音
    東方網8月2日消息:據《東方早報》報導,「尋找會說純正上海話的人」活動持續進行,記者昨日從市語委辦獲悉,「上海話發音人」浦西城區的招募遴選工作已結束,9月將進入錄音「程序」。據介紹,今年暑期,郊區發音人的招錄選拔仍將繼續展開。
  • 上海話語音採錄正式啟動 川沙、青浦發音人尚未找到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3月29日報導:在推廣普通話的同時,上海也將保護和傳承地方方言。今天,上海話語音採錄工作正式啟動,四名居住在本市靜安區、黃浦區、徐匯區等中心城區的發音人來到華師大的錄音室,用上海話聊天、念童謠、說詞句。    據悉,此次上海建庫工作將在全市調查採錄12個點的上海話和上海普通話語音數據,每個點7名發音人。
  • 有酬徵召陽山話發音人,廣東漢語言調查—陽山方言採集
    廣東陽山話發音人徵召        您想把純正的鄉音永久保留下來嗎?語保工程的目標是利用現代化技術手段,收集記錄漢語方言、少數民族語言和口頭語言文化的實態語料,通過科學整理和加工,建成大規模、可持續增長的多媒體語言資源庫,並開展語言資源保護研究工作,形成系統的基礎性成果,進而推進深度開發應用,全面提升我國語言資源保護和利用水平。          語保工程需要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特別需要會說地道陽山話的人士的大力支持。
  • 893名寶寶參賽!「翼天·學苑裡」杯第五屆《寶寶故事秀》海選即將開始
    893名寶寶參與成功打破上一屆的記錄!第五屆《寶寶故事秀》將分中(小)班、大班兩個年齡段通過16場海選遴選出100名寶寶進入複賽期待你們的精彩表現喲~!先看看10月17-18日賽程安排:時間:2020年10月17日-18日
  • 龍巖學院完成武平方言點發音合作人遴選工作
    日前,龍巖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方言調查隊到武平縣開展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福建武平點方言發音人的遴選工作。  「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福建武平點方言發音人遴選現場。  據悉,2015年教育部、國家語委啟動了「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由龍巖學院李惠瑛副教授帶領的龍巖學院方言調查隊是首批實施該工程的調查團隊之一。
  • 35名發音人錄製二期天津方言
    據了解,天津方言語音建檔工程自去年啟動以來,經過面向社會層層選拔,初步選定65名入圍選手,完成了天津方言語音錄製第一期工作,天津兒歌童謠和《天津地理買賣雜字》等內容的錄音工作已順利完成。  據悉,今年上半年的語音錄製內容已經確定,包括典型的天津民謠民歌、俗語諺語、俏皮話、吆喝叫賣、勞動號子,以及使用天津方言的曲藝形式——時調大數子等。
  • 光澤縣舉行福建漢語方言調查(光澤)發音人榮譽證書頒發儀式
    我縣舉行福建漢語方言調查(光澤)發音人榮譽證書頒發儀式 > 1月28日下午,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福建漢語方言調查(光澤)發音人榮譽證書頒發儀式在光澤縣教育局舉行。武夷學院教務處處長李文斌、縣教育局副局長胡波言、光澤方言發音人等參加頒獎儀式。 會上,李文斌處長對此次方言調查活動得到光澤縣教育局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希望各位方言發音人代表能夠發揮各自的特長,將光澤方言文化繼續發揚和傳承下去。胡副局長對武夷學院方言調查的圓滿成功表示祝賀,對各位方言發音人的積極配合和的辛勤勞動表示感謝。最後,與會領導為6位方言發音人頒發了榮譽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