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頭""石頭"其實發音不同 4名上海話發音人語音採錄

2020-12-16 東方網

  

  4名上海話達人的錄音錄像將被標註發音,並轉成文字。

  東方網3月30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舌頭」與「石頭」,這組詞的發音讓年輕人來讀是一模一樣,但在地道的上海話裡,這些詞的發音還是有著細微的差別。

  如何保護和傳承上海話,正變得愈發迫切。在先期已確定了上海話發音人的人選後,昨天,中心城區的4名上海話發音人,在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錄音室開始了現場錄音。規定的錄製內容是1000個漢字發音、1200個詞語、50個句子、20分鐘的民間故事,以及40分鐘的自由交談。今後,這些被採集的上海話,將繪製成最新上海語言地圖。

  「40後」「70後」說的上海話不同

  「周老師,儂几几年生人?」坐進錄音間,奚佩華與周元吉兩位「老上海」先「閒聊」了起來,兩人都已60多歲,是地道的老上海人。奚佩華更是有備而來,事先準備了7首上海話童謠,並在錄音室開心地說了起來:「篤篤篤,賣糖粥,三斤胡桃四斤殼,吃子儂格肉,還子儂格殼……」

  與他們一起參加錄音的還有兩名「70後」,分別是來自靜安的魏斌和來自原盧灣的錢亦蕉。當天首先採錄的數據是40分鐘的自由交談,在4人家長裡短的閒聊中,「灶頭間」、「裝火表」這些現在年輕人很少會說的老上海話又親切地重現了。「一方面,要通過錄音、錄像將這些語音數據採錄下來,保留原汁原味的上海話;另一方面,專家團隊還將用國際音標標註他們發音的字、詞、句,並把民間故事和自由交談內容轉寫成文字。」上海話資料庫專家、上師大劉民鋼教授介紹,今後通過這些數據,可以還原當今上海話的結構特點和基本面貌。據悉,「拗造型」、「撇情操」、「有腔調」等上海話流行語都將收錄其中。

  上海大學中文系教授錢乃榮介紹,上海話在年輕人口中已經開始發生變化。年輕一代的上海話中,減少了原本的韻母差別,更省力。因此,在確定上海話發音人對象時,每個調查點都將選拔「40後」和「70後」發音人,也是為了在對比中觀測上海話的發展變化。「上海話在年輕人口中發生的變化,符合語言發展的正常規律。」

  確定發音人要「查三代」

  據介紹,此次上海建庫工作將在全市調查採錄12個點的上海話和上海普通話語音數據,每個點7名發音人。其中,浦西城區2個點(中心城區和周邊城區),浦東新區2個點(川沙地區和原南匯地區),閔行、寶山、嘉定、金山、松江、青浦、奉賢、崇明8個遠郊區(縣)各1個點。

  專家介紹,發音人的遴選要求非常嚴格,以中心城區為例:老年發音人需出生於1941年至1950年之間;青年發音人需出生於1971年至1980年之間。而且必須出生、成長在該地區,未連續離開4年以上;且要求配偶、父母都必須是當地人,說浦西城區方言。劉民鋼說,嚴格標準,正是為了保證上海話發音純正。

  川沙、青浦仍在尋找發音人

  市語委於一年前面向全市啟動了「上海話發音人」遴選,截至目前,浦西2個調查點及金山、寶山、松江、閔行、奉賢、崇明共8個調查點的發音人已遴選確定。但川沙和青浦2個調查點個別人選,特別是「70後」的男性發音人,候選人的條件還不夠理想,目前仍在尋找中。

  家庭說上海話有助上海話傳承

  市語委、市教委副主任袁雯表示,上海話是上海人的「母言母語」,應該予以傳承和保護。目前,一些中小學幼兒園開設了滬語課,教孩子說上海話。不過,自然習得,主要指受家庭語言環境的影響。現在有很多家庭已經有意識地用上海話和孩子交流,這對傳承上海話有好處。

相關焦點

  • 首批"上海話發音人"下月錄音
    東方網8月2日消息:據《東方早報》報導,「尋找會說純正上海話的人」活動持續進行,記者昨日從市語委辦獲悉,「上海話發音人」浦西城區的招募遴選工作已結束,9月將進入錄音「程序」。據介紹,今年暑期,郊區發音人的招錄選拔仍將繼續展開。
  • 川沙話發音人繼續徵集 上海話有聲資源庫開始錄入
    參與討論的四位上海人作為選定的上海話發音人,分別記錄著現今中年與青年男女上海話發音的異同。  市語委於一年前面向全市啟動了「上海話發音人」遴選,目前,84名發音人從457位候選人中產生。根據計劃,各調查點有聲數據的採錄、記音和轉寫工作,將於年底前全部完成。目前,川沙以及青浦的青年上海話發音人仍向社會公開召集。
  • "上海話發音人"昨進棚錄音 "拗造型、撇情操"載入史冊
    東方網3月30日消息:據《勞動報》報導,「篤篤篤,賣糖粥,三斤蒲桃四斤殼,吃儂肉,還儂殼……」昨天一早,在華東師範大學的一間錄音室裡,上海阿姨奚佩華重新念起了「壓箱底」的滬語童謠,而她的這段上海話也將被正式收錄進上海語言資源有聲資料庫。記者了解到,和她一起參與此次中心城區有聲數據採錄工作的,還有另外3位通過遴選的「上海話發音人」。
  • 上海話語音採錄正式啟動 川沙、青浦發音人尚未找到
    今天,上海話語音採錄工作正式啟動,四名居住在本市靜安區、黃浦區、徐匯區等中心城區的發音人來到華師大的錄音室,用上海話聊天、念童謠、說詞句。    據悉,此次上海建庫工作將在全市調查採錄12個點的上海話和上海普通話語音數據,每個點7名發音人。
  • 這幾條上海話發音一樣的馬路,儂搞得清伐?
    這幾條上海話發音一樣的馬路,儂搞得清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在上海話裡,存在著很多發音相似的詞
  • 南京市召4名南京話發音人 語言將存資料庫(圖)
    哪一個會講最正宗南京話  南京市語委徵召4名南京話發音人,為國家留存「正宗」南京話  王璟  「國國(guoguo),喳吧喳吧幹麼絲啊?阿要辣油啊?」記者昨天獲悉,中國語言資源有聲資料庫徵集「南京城區」語言資源,南京市語委面向市民徵集4名南京城區方言發音人和3名南京城區地方普通話發音人。如果你覺得你說的南京話最正宗,趕快來報名吧,說不準你就是南京話的發音人呢。  南京城區方言發音人:9月25日到30日報名,地點在南京中等專業走讀學校(長江路272號)。
  • 10名老人參加方言發音人海選
    「晚(發音時上牙抵住下嘴唇)似子、易徐社、方兒僧兒……」這是一場評委和選手全程幾乎只說西安方言的海選,一項尋找至少4名西安方言發音人的國家語保項目。按照項目組解釋,「發音人既要方言說的好,同時普通話不能說的太好。」  遴選評委除了項目組專家,還有四位老西安,年紀最大的80多歲。當選手用西安話發音有爭議時,專家和選手立即會進行探討。
  • 滬語發音人符合條件者無幾 上海人不會上海話
    滬語發音人招募符合條件者無幾 上海人不會"上海話" 自正式啟動招募,尋找「上海話發音人」活動已進行一周有餘。不過,記者調查發現,在12個點找到7個符合條件的「發音人」卻並不容易。市區發音人的候選者中,青年報名人 數不到老人的1/2,郊區則全線「告急」,符合條件者寥寥。 70多個報名者零符合 一聽到記者採訪,嘉定區語委辦的沈老師就連聲說,「能不能幫忙宣傳宣傳」。原來,自開始接受報名以來,來諮詢的人不少,可符合條件的一個都沒。
  • 金鈴塔,塔金鈴……上海繞口令保存著標準上海話發音
    上海繞口令中有很多以塔為名的繞口令作品,如《金鈴塔》(又名《金陵塔》)、《龍華塔》、《玲瓏塔》、《金星塔》等等。把這些上海話繞口令匯聚串連起來,便是一首妙趣橫生的《寶塔聯唱》。「從戲曲角度來說,上海繞口令的技巧其實在上海戲曲中得以廣泛使用,幾乎每個戲種都在用。」而在民間,大段口口相傳的繞口令又可以用來講述民間故事。「這些段子都是用上海話,所以從保護上海話的角度來看,是非常好的教材。」小演員扮演楊桂英,用快唱的「賦子板」揭露日本人迫害中國百姓的陰謀。
  • 有酬徵召陽山話發音人,廣東漢語言調查—陽山方言採集
    現徵召方言發音人4位、口頭文化發音人1-2位。 發音人基本要求在陽山縣城長大;家庭語言環境單純(父母都是陽山老陽城鎮人,配偶是陽山人說本地話),未在外地長住(不曾在陽山地區以外居住兩年以上);12周歲前都在陽山老陽城鎮居住;能說地道的陽山老陽城鎮話。
  • 「滬語」原來「打」字的上海話發音這麼講究!這段繞口令你能讀好伐?
    此處為前,發音若往後靠就是「擋」。但現在50歲以下的上海人已經不分,讀的是介於前後之間的中部。因此,上中路和場中路現在發音已經趨同。2.石:發音短促。陽入聲。聲母是濁輔音。3.榴:普通話韻母為ou,兩個圓唇元音組合。上海話是扁唇的單元音。聲母是濁輔音。
  • 莆仙方言比普通話多四種發音 咬著舌頭說話難倒外地人
    市民陳先生表示,莆仙方言在外地人看來十分難學,就好像咬著舌頭在講話。本期欄目中,記者將為您詳解莆仙方言的發音難題。學得了各地方言卻學不會莆仙話  針對莆仙方言的來源,有學者認為,莆仙方言原本應是和泉州話同類的,後受到福州話的影響,成為一種混合變種的閩方言。對於這種觀點,對莆仙方言頗有研究的莆田老人王琛並不認同。
  • 35名發音人錄製二期天津方言
    據了解,天津方言語音建檔工程自去年啟動以來,經過面向社會層層選拔,初步選定65名入圍選手,完成了天津方言語音錄製第一期工作,天津兒歌童謠和《天津地理買賣雜字》等內容的錄音工作已順利完成。  據悉,今年上半年的語音錄製內容已經確定,包括典型的天津民謠民歌、俗語諺語、俏皮話、吆喝叫賣、勞動號子,以及使用天津方言的曲藝形式——時調大數子等。
  • 龍巖學院完成武平方言點發音合作人遴選工作
    日前,龍巖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方言調查隊到武平縣開展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福建武平點方言發音人的遴選工作。  「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福建武平點方言發音人遴選現場。  據悉,2015年教育部、國家語委啟動了「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由龍巖學院李惠瑛副教授帶領的龍巖學院方言調查隊是首批實施該工程的調查團隊之一。
  • 讓西安話消失前再挽留下 你想當西安方言發音人嗎
    數百年後也許我們的後人已經不會說西安話,但可以通過這些資料聽一聽西安話,可能他們還覺得聽起來像外語……這也算是藏山之名了。」5月23日,在「西安漢語方言調查」項目西安方言海選啟動儀式上,談起項目意義,中國語保工程陝西省首席專家黑維強如是說,讓人動容。
  • 空調風聲都嫌大 自貢方言發音人錄音要求環境絕對安靜
    》續:  空調風聲都嫌大 自貢方言發音人錄音要求環境絕對安靜  四川新聞網自貢7月15日訊 (記者 徐昭磊)經過近一個多月的前期準備工作,從昨日開始,在四川理工學院,國家語言資源保護工程項目組開始對最終選定的自貢方言發音人的發音進行了錄製工作。
  • 孩子發音吐字有問題,原來是大舌頭從中作梗
    絕大多數孩子的語言或許在發展的過程中會出現一點小問題,但這並不影響他們的說話發音。可是大舌頭的存在卻讓有些孩子無法準確、清晰地說出他想要表達的話,如果大舌頭的問題長期存在於孩子的身上,那麼他的語言表達能力會受到嚴重的幹擾。先來認識一下大舌頭到底是什麼?
  • 帶著故事和鄉音 10名老西安參加發音人海選遴選
    「請念出這張紙上的字詞和句子,軟柿子、易俗社、雙胞胎、甜水井用西安話怎麼念」……昨日,西安方言發音人海選遴選開始,海選現場,評委和選手全程幾乎只說西安方言。  90多人報名  10人參加老年組遴選  5月23日,「西安漢語方言調查」項目西安方言海選啟動,將尋找至少4名西安方言發音人,如實準確攝製,記錄保存最純正的西安話
  • 上海話?英語?原來還有這樣奇妙的關係!
    上海話?英語?原來還有這樣奇妙的關係!屋頂的英語為roof,與上海方言中老虎的發音較為接近,因此得名。除了上面所提及的詞彙,普通話中的沙發、太妃糖、拷貝、夾克衫等等都是來自於上海話音譯的英文單詞。大家試著用上海話念念看,它的發音和英文發音更為接近!
  • 2.0版升級發音人,自然媲美人聲
    2.0版發音人上線 2020年,Yeta電話機器人採用的語音合成技術,已全面升級為2.0版本。 它是採用了以表徵學習和遷移算法為代表的新引擎,使得TTS合成整體更真實更自然,為您的客戶帶來更美好的語音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