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方言比普通話多四種發音 咬著舌頭說話難倒外地人

2020-12-13 閩南網

  閩南網3月24日訊 透過方言,了解莆仙大地的風土人情。海都報莆田新聞版《聽鄉音·識莆田》欄目自開闢以來,受到了不少讀者的關注,學習的同時也拋出了很多疑問。市民陳先生表示,莆仙方言在外地人看來十分難學,就好像咬著舌頭在講話。本期欄目中,記者將為您詳解莆仙方言的發音難題。

學得了各地方言卻學不會莆仙話

  針對莆仙方言的來源,有學者認為,莆仙方言原本應是和泉州話同類的,後受到福州話的影響,成為一種混合變種的閩方言。對於這種觀點,對莆仙方言頗有研究的莆田老人王琛並不認同。

  王琛介紹說,早期莆仙人為閩越族土著人,較為閉塞,後在多次大遷移過程中,北方較為先進的文化將莆仙文化融合,莆仙方言就是在一次次的融合中不斷形成的。

  陳先生祖籍在江蘇,是位走南闖北的商人,近年來一直和妻子居住在莆田。陳先生說,在莆田待了快5年,卻沒學會莆田話。陳先生告訴記者,常在外地出差,也能說一些上海話、福州話,可唯獨被莆仙話難倒了。「我的很多生意夥伴,也有相同的困擾」。

  在陳先生看來,莆田人學習外地方言很簡單,可外地人學莆仙話就很難。陳先生說,莆仙方言的發音很怪,和普通話差別很大,相同一個字有很多不同的發音,「一些字發音短促,很多詞語似乎沒有後鼻音」。陳先生和他的幾位外地朋友都覺得,莆田人講方言,是咬著舌頭在講話。

莆仙話保留了古詩詞裡的「入聲」

  王琛說,坊間還有「除溫州話外,莆仙方言是最難學」的說法。莆仙話與普通話差別大,普通話分為「陰、陽、上、去」四個聲調,可莆仙方言除了「陰、陽、上」聲外,「去聲」還分為「陰去」和「陽去」,另外還多了個「入聲」,「入聲」也有「陰入」和「陽入」。就拿「qian」來說,普通話有:「千、錢、淺、欠」四個讀音,莆仙話卻有七個讀音:「曾、前、燹(音同顯)、戰、賤、則、擇」。

  王琛告訴記者,古代詩詞當中就有不少入聲,元入侵中原後,入聲字就消失了,但在元曲當中,南曲仍有入聲,莆仙方言也將入聲保留了下來。「莆仙方言發音部位是喉嚨,因此聽起來感覺每個字都是捲舌。」王琛說,有些人覺得莆仙方言聽起來拗口,有點像日本話。

互動

  城廂區的鄭先生提問,莆仙方言熟語中「清明前冬至後」是何意思?

  學者答疑:這描述的是莆田掃墓習俗。在莆田城區和平原地帶,市民的掃墓時間為冬至,而華亭一帶則是清明。這句熟語的意思是,莆田市民掃墓時可以在清明前一天,或者是冬至後一天,都符合風俗習慣。

徵集令

  如果您發現有趣的莆仙方言文字、句式或者諺語,並知曉其背後的意義,或者想要了解與之相關的特色習俗,請與本報新聞熱線95060聯繫,我們將邀請相關人士,為您答疑解惑,與您共同挖掘莆仙方言的魅力。(海都記者陳小芳李偉強)

相關焦點

  • 那些跟錢有關的莆仙方言
    許多詞彙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產生的,莆仙方言中的一些詞彙也不例外,其中都蘊含著一定的歷史信息或社會背景因素。錢,指代幣。錁,原意是指小塊的金錠或銀錠。莆仙方言中,則是指相當一文錢的外圓內方銅錢。外圓內方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在天圓地方的觀念下創造的。標準重量為半兩的錢幣,成為中國歷史錢幣的傳統樣式。在莆仙方言中,這樣的銅錢每枚稱為一錁,所以人們習慣地將這種銅錢稱為錢錁。
  • 莆仙方言中「阿」字出現頻率高 親切又口語化
    東南網7月17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陳小芳)「阿公」、「阿緊」、「衫阿洗」……你知道這幾個方言詞語中的「阿」字是否代表相同的意思?本期的鄉音欄目,讀者許女士將與讀者分享莆仙方言中「阿」字的多種用法。加「阿」更口語化含親切色彩許女士介紹,「阿」字在莆仙方言中使用的一大領域,便是加在親屬稱謂和姓氏前。與普通話的前綴詞素一樣,沒有什麼實義,多含親切和喜愛的感情色彩,屬於古漢語的遺存表現。「莆仙方言中稱祖父為阿公,還比如,阿姑、阿爸等稱謂,這些和普通話並沒什麼區別。」
  • 莆仙話有拼音了,想學的有福了
    為保護好、運用好莆仙方言,今年莆田市政協牽頭,委託莆田學院組織專家學者編撰《莆仙方言大詞典》,近日,莆田方言和仙遊方言的拼音方案設計好了,這對於想學習莆仙方言的有心人來說,是個大福音。搶救莆仙話,時不我待
  • 莆仙話有拼音了,想學的有福了!
    為保護好、運用好莆仙方言,今年莆田市政協牽頭,委託莆田學院組織專家學者編撰《莆仙方言大詞典》,近日,莆田方言和仙遊方言的拼音方案設計好了,這對於想學習莆仙方言的有心人來說,是個大福音。 搶救莆仙話,時不我待
  • 中國最難懂的方言,不是溫州話
    只是看上去吧而且,從音韻系統來看,普通話只有23個聲母和38個韻母以及4個聲調的語言,因此發音難度在漢語的各個方言中算是比較少的,也就非常好學。但普通話並不孤單。粵語的影響力遠大於閩語,更不為人熟悉的閩語無疑才是那個「更難懂的方言「。不過,閩語這個概念並不準確。因為閩語包含了閩南、閩北、閩中、閩東以及莆仙話等,這些方言彼此間也基本無法交流。那麼問題又來了,到底哪個才是更難懂的呢?語言學上有一個概念叫「母語遷移「,即「學習外語的人會受到母語的影響」。
  • 莆仙話「不」字不否定 作為語首助詞常引起誤解
    東南網3月25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陳小芳 李偉強)在普通話中,「不」字一直是否定的意思,可在莆仙方言中卻有截然不同的意思。學者稱,莆仙方言作為古漢語的活化石,保留了大量古漢語的語法和詞彙,「不」字作為語首助詞,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 莆仙話保留大量古漢語語法:「不」字不否定 常引起誤解
    閩南網3月25日訊在普通話中,「不」字一直是否定的意思,可在莆仙方言中卻有截然不同的意思。學者稱,莆仙方言作為古漢語的活化石,保留了大量古漢語的語法和詞彙,「不」字作為語首助詞,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90後的王小姐常聽長輩們用方言說「不」字,但表達的意思卻和她理解的不同,這讓她很費解。王小姐說,常常有人問起爺爺,「你要來老年會了嗎?」
  • 又一首莆仙方言歌曲火了,莆田人都來聽一聽!
    點藍色字關注「莆田旅遊網」導語近日,一首由韓偉菁作曲,秋生、林倩倩演唱的莆仙方言歌曲《我是莆田人》火遍朋友圈。莆仙方言歌曲《我是莆田人》作詞:陳建輝作曲:韓偉菁演唱:秋生 林倩倩木蘭溪水藍,我是莆田人,荔枝甜帶紅,我是莆田人,
  • 中國最溫柔的 「方言」,有著南方水鄉的特色,外地人基本聽不懂
    中國國土遼闊,居住著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語言,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獨特的方言,而且由於長時間的地區劃分,即使是一個地區,發音也大不相同,因為每個方言都有自己獨特的味道,所以家鄉方言屬於什麼呢?
  • 福建最複雜的方言之一:有500萬人在使用,光韻母就43個發音特殊
    福建最複雜的方言之一:有500萬人在使用,光韻母就43個發音特殊方言是咱們漢語語言體制之中複雜、有趣、具有歷史感的載體。幾乎每一個省份都有屬於自己的方言。總體來看,北方省份的方言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好明白,即便是說得快也能連蒙帶猜的嘗試著理解,但是一些南方的方言,這個嘗試就大可不必了。之前有一個世界語言方面的權威雜誌發布過一個關於咱們中國各個地方方言的難度級別。排在第一梯隊的就是溫州話和福州話。但是這並不等於別的方言就很好懂,比如說同樣處在福建省的莆田話。
  • 一個地方一種說話方式,也就是方言,那到底有多少種方言呢
    每個地方的人說話都不一樣,那今天就盤點一下有多少種方言。東北方言北方方言:分布地域最廣,使用人口佔漢族總人口的70%。北方方言又分為華北、東北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和江淮方言四個次方言。 閩語又分為閩南方言、閩東方言、閩北方言、閩中方言和莆仙方言五種次方言。
  • 國內普通話第一縣,當地人講的「方言」,就是普通話發音的標準!
    在上高中之前我印象中只有三種語言,一個是英語一個是普通話,還有一個就是我們當地的土話。但我到了縣城上高中後才發現,有好多人講的話都和我們不一樣,而且差異也非常大,要不就是語速非常快,要不就給人一種含糊不清的感覺,總而言之就是聽不懂!不過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地方就不一樣了,到底是哪裡不一樣呢?據了解這個地方的「方言」,只要是會漢語普通話的人就能夠聽懂。
  • 方言常用「阿」親切又口語化
    N海都記者 陳小芳 海都訊「阿公」、「阿緊」、「衫阿洗」……你知道這幾個方言詞語中的「阿」字是否代表相同的意思?本期的鄉音欄目,讀者許女士將與讀者分享莆仙方言中「阿」字的多種用法。 加「阿」更口語化含親切色彩 許女士介紹,「阿」字在莆仙方言中使用的一大領域,便是加在親屬稱謂和姓氏前。
  • 福建很難聽懂的一種方言,使用人口500萬,保留了大量的上古漢語
    這處很難聽懂的方言就是莆田話。福建的方言文化一直以來就很多,而且本地人基本上都是說本地方言,即便是有很多名氣大的方言,而且在隨著普通話大力普及下,仍然有不少老人是習慣於說地域方言,而這對當地的語言文化研究中看,本身也是一種很好的研究方向,像是這個方言就是其中之一,它更是比較難懂。
  • 這個市的方言被稱為「最難懂」,發音似日語,外地人:惡魔之語
    如果說江西方言是世界級難度,那麼溫州話就是宇宙級難度。溫州話的詞彙和普通話的差異十分大,準確來說是完全不一樣。像我們熟知的河南話、東北話和四川話,這些方言都是在普通話的基礎上稍作改變的。然而溫州話就像外語一般讓你完全摸不著頭腦。據說,溫州話發音很像日語,溫州人在外用方言交流也常常會被當成日本人。
  • 我國非常難懂的四種方言,連當地導遊都很難翻譯,且全在南方
    要知道,我國可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除了通用的普通話之外,各種方言可謂是層出不窮。即使是同一個地區,都有可能出現語音不統的情況,有的連我們自己都不清楚其中的意思,更別說學習中文的外國人了。要清楚,除了大城市之外,一般的四五線城市還是普遍說方言的,這對於學習中文的外國人可是不怎麼太友好。
  • 孩子說話大舌頭是什麼意思?語言訓練有用嗎?
    從字面意思理解,大家可能會認為大舌頭指的就是因為舌體肥大而造成發音不準、吐字不清的問題。這個說法說對了一半,大舌頭的確會造成大家的發音不準,不過它可不是舌頭肥大造成的問題哦。準確來說,大舌頭應該叫做功能性構音障礙,指的是發音器官無缺陷,但存在各種形式發音吐字不準確的一種語言問題。
  • 蘇州方言考試小學卷竟難倒大學生?不少本地娃也會聽不會說
    8月6日下午,蘇州第二圖書館舉辦了一場特殊的考試,30多位來自蘇州各個小學的學生齊聚一堂,參與蘇州話能力測試。據了解,這場考試由訊飛輸入法、訊飛蘇州共同舉辦,旨在從多個維度了解當前蘇州年輕一代對蘇州話的掌握情況。現場評卷結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小學生蘇州話能力尤其是聽說能力表現不錯,但令人意外的是,這份針對小學生的考卷竟然難倒了一些大學生?
  • 普通話考試三分鐘說話範文:學習普通話的體會-
    在普通話測試中,第四大題是命題說話題目,共40分,限時3分鐘。一般會出兩道說話題目,二者任選其一即可。
  • 福建方言你會講多少?
    (閩南語當中「吃飯「的諧音是」駕崩「)(颱風):閩南語當中有些詞的順序和普通話不一樣,會有後置的現象,如果你遇到一個把颱風叫做「風臺」的,不要笑他,可能他來自閩南。不懂莆仙話的人聽莆田人講話就感覺像是聽鳥兒在嘰嘰喳喳叫,一個字都聽不懂。比起其它方言,莆仙話被認為是最難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