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話保留大量古漢語語法:「不」字不否定 常引起誤解

2020-12-13 閩南網

  閩南網3月25日訊在普通話中,「不」字一直是否定的意思,可在莆仙方言中卻有截然不同的意思。學者稱,莆仙方言作為古漢語的活化石,保留了大量古漢語的語法和詞彙,「不」字作為語首助詞,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90後的王小姐常聽長輩們用方言說「不」字,但表達的意思卻和她理解的不同,這讓她很費解。王小姐說,常常有人問起爺爺,「你要來老年會了嗎?」爺爺就會說:「我不去了,不去了。」她每次聽到就以為是不去的意思,可爺爺卻急匆匆地離開。「我一問才知道,爺爺回答的是『我要去』的意思,而且有『在路上快到了』的含義。」

  記者了解到,古漢語有語末助詞,也有語首助詞。其中,語末助詞大家都比較熟悉,如常用的「乎、也、哉」等字。然而,語首助詞相對少見,像「夫、惟、於、不」等字。

  對莆仙方言頗有研究的莆田老者王琛認為,語首助詞中,以「不」字為首的助詞,往往令現在的人難以理解。「不」字現在只做否定詞使用,古人卻不一樣。

  詩經《大雅》中:「無念爾祖,聿修厥德。」意思不是不要思念自己的先祖,而是說「難道你不思念自己的先祖嗎?如果思念,就要將他們的品德修養,發揚光大」。莆仙方言口語說:「這個人『無』高『無』大。」是說這個人很高很大,就是運用這一古漢語語法。

  王琛表示,古漢語運用「不」、「無」為語首助詞的語法,現在還大量存在莆仙方言中。莆仙人到市場買到中意而廉價的商品,說「不好不便宜」,不是在埋怨商場,而是在表達自己買到的東西很好很便宜。以「不」字為語首助詞,是莆仙方言中一個特色,它的源頭很古老,所以現在很多人不了解。(海都記者 陳小芳 李偉強)

相關焦點

  • 莆仙話「不」字不否定 作為語首助詞常引起誤解
    東南網3月25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陳小芳 李偉強)在普通話中,「不」字一直是否定的意思,可在莆仙方言中卻有截然不同的意思。學者稱,莆仙方言作為古漢語的活化石,保留了大量古漢語的語法和詞彙,「不」字作為語首助詞,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 莆仙話有拼音了,想學的有福了
    莆仙話有拼音了,想學的有福了編輯:聞道 圖:石瞞宇莆仙話是中國最古老的聲音之一,現在莆田年輕一輩很多人都不會了。為保護好、運用好莆仙方言,今年莆田市政協牽頭,委託莆田學院組織專家學者編撰《莆仙方言大詞典》,近日,莆田方言和仙遊方言的拼音方案設計好了,這對於想學習莆仙方言的有心人來說,是個大福音。搶救莆仙話,時不我待
  • 莆仙話有拼音了,想學的有福了!
    莆仙話有拼音了,想學的有福了! 編輯:聞道 圖:網絡 「 莆仙話是中國最古老的聲音之一,現在莆田年輕一輩很多人都不會了。中國歷史上經歷了數次人口大遷移,其中有一部分中原漢人南下福建,帶來了當時的古漢語,在莆田地區生根發芽,並逐漸發展成為今天的莆田話。 莆仙話也稱興化方言,俗稱莆田話,通用於莆田市境內。它大概是全國最特別,最難聽得懂的方言之一了,被喻為中古漢語的活化石。
  • 莆仙方言中「阿」字出現頻率高 親切又口語化
    東南網7月17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陳小芳)「阿公」、「阿緊」、「衫阿洗」……你知道這幾個方言詞語中的「阿」字是否代表相同的意思?本期的鄉音欄目,讀者許女士將與讀者分享莆仙方言中「阿」字的多種用法。加「阿」更口語化含親切色彩許女士介紹,「阿」字在莆仙方言中使用的一大領域,便是加在親屬稱謂和姓氏前。與普通話的前綴詞素一樣,沒有什麼實義,多含親切和喜愛的感情色彩,屬於古漢語的遺存表現。「莆仙方言中稱祖父為阿公,還比如,阿姑、阿爸等稱謂,這些和普通話並沒什麼區別。」
  • 莆仙方言比普通話多四種發音 咬著舌頭說話難倒外地人
    市民陳先生表示,莆仙方言在外地人看來十分難學,就好像咬著舌頭在講話。本期欄目中,記者將為您詳解莆仙方言的發音難題。學得了各地方言卻學不會莆仙話  針對莆仙方言的來源,有學者認為,莆仙方言原本應是和泉州話同類的,後受到福州話的影響,成為一種混合變種的閩方言。對於這種觀點,對莆仙方言頗有研究的莆田老人王琛並不認同。
  • 潮汕話蘊含這麼多古漢語 不服來辯
    潮汕話向來被各大古文化研究學者稱為古漢語的活化石,當代學界一致認為:「潮州話」承繼魏晉時期的古代漢語,叫她為晉話不為過也。不過經過上千年演化,潮汕話多少都有改變,尤其是歷代來到潮州地區的北方官話對潮汕方言影響至深,妹紙覺得80後、90後這一代從小深受「請講普通話,請用規範字」強制灌輸,大部分人像妹紙一樣已經講不了純正的潮汕話了。
  • 福建很難聽懂的一種方言,使用人口500萬,保留了大量的上古漢語
    這處很難聽懂的方言就是莆田話。福建的方言文化一直以來就很多,而且本地人基本上都是說本地方言,即便是有很多名氣大的方言,而且在隨著普通話大力普及下,仍然有不少老人是習慣於說地域方言,而這對當地的語言文化研究中看,本身也是一種很好的研究方向,像是這個方言就是其中之一,它更是比較難懂。
  • 那些跟錢有關的莆仙方言
    許多詞彙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產生的,莆仙方言中的一些詞彙也不例外,其中都蘊含著一定的歷史信息或社會背景因素。錢,指代幣。錁,原意是指小塊的金錠或銀錠。莆仙方言中,則是指相當一文錢的外圓內方銅錢。外圓內方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在天圓地方的觀念下創造的。標準重量為半兩的錢幣,成為中國歷史錢幣的傳統樣式。在莆仙方言中,這樣的銅錢每枚稱為一錁,所以人們習慣地將這種銅錢稱為錢錁。
  • 莆仙熗肉,素豆腐丸軟糯濃香,肉片鮮嫩不塞牙,不一樣的風味美食
    莆仙熗肉:由豬瘦肉片裹上澱粉,烹煮而成的一道地方美食,是莆仙地區特具有一道地方特色的民間風味小吃。常見於莆仙地區的特色小吃店,其中又以「天九灣、天久王」名聲流傳最廣,最受莆仙之人喜愛。相傳,最初的「莆仙熗肉」是根據流落到民間的「皇家宮廷秘方」製作而成,經過了莆仙數代先人的精心製作和改良之後,傳承至今的「莆仙熗肉」口感鮮美不油膩、肉質鮮嫩不塞牙。風味獨特令人百吃不厭,香味誘人令過路之人無不駐足垂涎、流連忘返。
  • 王力:漫談古漢語的語音、語法和詞彙
    我今天講的題目是「漫談古漢語的語音、語法和詞彙」。所謂「漫談」,就是隨便談一談。我們學習和研究古漢語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閱讀古書的能力,並不是為了教大家寫文言文。那麼,怎樣培養閱讀古書的能力呢?我經常說,要建立歷史觀點。什麼叫歷史觀點呢?就是利用歷史發展的觀點研究古漢語的語音、語法和詞彙。
  • 又一首莆仙方言歌曲火了,莆田人都來聽一聽!
    點藍色字關注「莆田旅遊網」導語近日,一首由韓偉菁作曲,秋生、林倩倩演唱的莆仙方言歌曲《我是莆田人》火遍朋友圈。莆仙方言歌曲《我是莆田人》作詞:陳建輝作曲:韓偉菁演唱:秋生 林倩倩木蘭溪水藍,我是莆田人,荔枝甜帶紅,我是莆田人,
  • 粵語與古漢語詞彙
    保留較多古漢語用詞     粵語保留相當多的古詞古義,而且現代粵語仍然有較高使用單音詞的傾向。一些被粵語使用者視為通俗的字辭可在古籍中找到來源,而在官話中已經消失不再使用。例如,句未助詞「忌」(現代粵語寫為「嘅」字),在《詩經·國風·鄭風·大叔於田》有「叔善射忌,又良御忌」的表述; 陰騭(常被寫為陰質)語出《尚書》:「惟天陰騭下民」,指埋沒良心。在文言文和現代粵語中,「卒之、畀」都等同「終於、給予」的意義。古代常用的「文錢」,粵語也保存了「文」的用法,但常被寫為「蚊」字。
  • 南方方言就是古漢語嗎?並不是,「古漢語」的具體情況還無法確定
    很多人有一個誤解,是認為一些南方方言就是所謂的「古漢語」。其實這也只是一個猜測罷了,確切地說,南方方言有可能接近古漢語,因為它們之間確實有一些相似性。說了這麼多各地區語言的變化,其實就是想講一個道理,那就是我們今天所認為的南方方言大部分都是近代之後形成的,它們只是保留了該地區的一部分特色而已,和古漢語其實根本不是一回事兒。「古漢語」的樣貌只是推測,如今的南方方言只是有可能類似而已那麼,「古漢語」是個什麼東西呢?
  • 尾牙|三莆2019年做了什麼
    ▲三莆logo名字方面,興化府舊時有三個縣——莆田縣、仙遊縣、興化縣,後興化縣裁撤,併入莆田縣,又考慮有仙遊縣曾有「莆望縣」的別名,所以用三莆來作為公眾號名稱。對了,logo上的「三莆」是集了康熙《莆田縣誌》的序裡的字。▲三莆logo有了名字,有了logo,三莆的視覺架子也就搭了起來。
  • 廈大與莆仙興化之校地情緣——百年相依 世代芬華
    母親河木蘭溪自仙遊高山源出,流經滄海桑田而起的莆田平原入海,世世代代哺育兩岸人民,飲同源水,說莆仙話,其民風習俗自成一路,其方言語音更是獨出無二。而與其方言同樣經世不變的是這方百姓對「去讀書」的執念和對「有文化」的追求,這也即是被後來興化才子南宋名相陳俊卿以詩對曰「地瘦栽松柏,家貧子讀書」的傳統。
  • ...真的如網上所說保留了不少古漢語的發音嗎?_澎湃新聞-ThePaper
    X 請問,福建方言真的如網上所說保留了不少古漢語的發音嗎 已輸入0字 提交 有1個回答
  • 莆田話城關音 選定「五人組」
    經過一個多月的海選、初選、複選等層層選拔,備受關注的莆田話城關語音發音人昨日塵埃落定。老年組和青年組共計5位發音人,將代表莆田城關90多萬人口(含荔城區和城廂區),用最具代表性的老青兩代莆田話城關口音,以語音的形式錄入中國語言資源有聲資料庫,永久保存。 莆仙話入中國語音資源有聲資料庫,從今年8月開始籌備,共選取了4個調查點,分別是莆田城關、涵江區、仙遊縣城關、楓亭鎮。
  • 評新版《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封面    今年7月,《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4版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古漢語常用字字典》自1979 年推出以來,一直深受讀者歡迎,究其原因,無外乎其權威性和實用性,它被稱為一部廣大學生學習古漢語的必備與基礎工具書。那麼,《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在編輯、修訂的過程中,經歷了哪些嚴謹的程序,它為何受到如此多的讀者的好評?這部字典在辭書界的地位如何呢?
  • 英語語法:否定形容詞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語法指導>正文英語語法:否定形容詞 2012-11-14 09:20 來源:中國英語網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