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新版《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2020-12-25 華夏經緯網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封面

    今年7月,《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4版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古漢語常用字字典》自1979 年推出以來,一直深受讀者歡迎,究其原因,無外乎其權威性和實用性,它被稱為一部廣大學生學習古漢語的必備與基礎工具書。那麼,《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在編輯、修訂的過程中,經歷了哪些嚴謹的程序,它為何受到如此多的讀者的好評?這部字典在辭書界的地位如何呢?

    一、編寫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是由著名語言學家、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力先生為首的一批語言學家編寫的,包括王力、岑麒祥、林燾、戴澧、唐作藩、蔣紹愚、張萬起、徐敏霞、宋紹年、李樹青等著名學者和青年學者。這本字典的初稿編寫於1974年~1976年。在編寫過程中,編者們廣泛徵求意見,曾經把從初稿中選出來的各種類型的條目113條印成《徵求意見稿》1000份,寄往外地100餘份,其餘分發給北京市的70多個單位。編寫者還在北京市範圍內召開了60餘個座談會,有300多人參加。在收到反饋意見以後,編寫者又組織了4天的討論,最後確定了一些關於這本字典的重要的修改原則。在《徵求意見稿》的113條以外,編寫者還把這本字典關於哲學、意識形態、民族、邊疆等方面的132個條目送請有關領導部門審閱,反覆論證修訂。

    字典的初稿,幾乎都經過王力先生的審訂。字典在交稿前,又經過著名語言學家蔣紹愚先生統稿審訂。1979 年,在這本字典出版前,王力先生為字典題寫了書名。

    二、修訂

    商務印書館對《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的修訂工作十分重視。自這本字典於1979年出版第一版以來,即開始搜集各個方面的資料和讀者反饋的意見,為修訂工作做準備。

    為了更大程度地滿足讀者的需求,商務印書館還專門邀請了修訂者和部分中學教師、學生,召開了字典修訂工作座談會。徵求對字典修訂的建議和意見。

    1999 年起,商務印書館邀請蔣紹愚、唐作藩等五位原編者,開始了新一輪的修訂。在保持字典的簡明、通俗、實用,以及密切結合古代漢語教學的實際情況等特點的同時,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第一,增補字條。新增字頭2200 餘個,同時刪除了字典附錄「難字表」。在增補字頭時,修訂者參考了《十三經》和《史記》的字頻表,使得對確定古漢語的常用字有一個客觀標準。第二,調整義項。修訂者遵循原字典的義項分合的原則,對字典的每個字條的義項都做了細緻的推敲,調整了不夠妥當之處。第三,改正注音和釋義。第四,調整例句,以儘量選用時代較早、典型、易懂為原則,對部分例句做了調整。第五,進一步規範了字典的異體字、簡化字。第六,增補附錄內容,依照最新研究成果,修訂《中國歷代紀元表》,同時增加《古代漢語語法簡介》和《怎樣學習古代漢語》,以期對讀者學習古漢語有更大的幫助。

    三、獲獎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2版於1995 年榮獲了國家新聞出版署頒發的第一屆中國辭書獎一等獎。中國辭書獎後改稱國家辭書獎。

    四、內容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是一本對從高中到大學以及同等文化程度的讀者都適用的、學習古代漢語和讀一般古籍的工具書。凡古漢語初學者需要掌握的內容,大致均予收錄,內容比較完備。

    這本字典的科學性很強,義項一般按照詞義的引申遠近次序排列,先本義、基本義,再引申義、假借義。在同一個義項中,又以「引」、「又」、「特」、「泛」、「喻」表示很近的引申義、相近並列義、特指、泛指、比喻等等意義。對於魏晉以後出現的意義則註明「後起意義」。釋義中需要特別提示的加「注意」一項,需要辨析同義詞、近義詞的加「辨析」一項,這些都便於讀者對詞義的深刻認識。這本字典審音準確,例句精當,難懂例句附有註解和串講。

    五、地位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在漢語辭書史上有重要的、裡程碑式的意義。它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部用現代語言學和辭書學觀點、方法編寫的古漢語權威字典。這本字典的多數編寫者不僅是著名語言學家,同時又是來自古漢語教學第一線的教師,所以十分符合古漢語學習者的需要。由於它的釋義權威、審音準確、例句精當、難懂例句附有註解和串講、設有「注意」「辨析」等特點,出版以來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和好評,是學習古漢語的必備基礎工具書。

    一些學者還撰文指出,「《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是一部深受廣大讀者歡迎的工具書。其收字精當實用,釋義準確性高,形式上富有特色。」「它一向是廣大學生學習古漢語的必備工具書」,「它的成就以及在學術界、辭書界、教育界的影響實有目共睹而毋庸贅言了。」

來源: 文匯讀書周報

相關焦點

  • 古漢語小講堂 | 怎樣學習古代漢語
    第二版《漢語大字典》收字6萬有餘,力求從形音義多維度地、歷史地、正確地反映漢字漢語形音義的發展變化;《漢語大詞典》以「古今兼收,源流並重」為編纂原則,廣泛收列古今漢語中的詞語、成語、熟語、典故和較常見的百科詞,可以說是集古今漢語詞彙之大成;《辭源》第三版從用字之源、義項之源、音讀之源、典故之源、書證之源等多個維度對 92646個詞語進行了正本清源工作。
  • 學者編撰潮州音字典 稱潮陽話最接近古漢語發音
    但是我花了20年的時間,發現了一個規律,潮陽話最接近古漢語的發音……我用潮陽話做標準(音)。」張惠澤說。  張惠澤告訴記者,外界公認潮汕話是「古漢語的活化石」,但後來的潮州府城話和再後來的汕頭市話多少都有演變,尤其是歷代來到潮州地區為官的北方官話對潮汕方言影響至深。但在張惠澤看來,這中間也有最古最純正的,那就是汕頭與揭陽普寧之間的潮陽話。
  • 古代漢語(通論一:怎樣查字典辭書)
    民國以前按音序排列的字典辭書多是按平上去入四聲和平水韻一百零六韻分列,如《佩文韻府》、《經籍纂詁》等。當代編寫的按音序排列的字典辭書則多按漢語拼音方案字母順序排列,如《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簡明古漢語字典》等。
  • 知識|古漢語常用詞歷時演變研究綜述
    相對於傳統的訓詁式的詞語訓釋,古漢語常用詞詞義演變研究成果還並不豐厚。但這些研究都能從歷時的角度描寫詞義演變的面貌,科學地闡明詞義發展的脈絡,這是傳統的訓詁式釋詞難以做到的。〉「父親」義稱謂詞的來源和演變》(《寧夏大學學報》2010年第1期)、黎李紅《「肉」與「肌」的演變考察》(《內江師範學院學報》2010年第11期)、吳玉芝《「槳」、「楫」、「棹」的歷時替換考》(《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第3期)、何秋菊《從〈說文·女部〉字看漢語詞彙中女部親屬稱謂詞的演變》(《湖北師範學院學報》2011年第3期)、陳明富和張鵬麗《古代涉「樹木」義名詞歷時考察》(《殷都學刊》2011
  • 王力經典作品推薦,《王力古漢語字典》最受讀者歡迎
    王力(1900.8.10—1986.5.3),字了一,廣西博白縣人。中國語言學家、教育家、翻譯家、散文家、詩人,中國現代語言學奠基人之一。1926年考進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1927年赴法國巴黎大學留學;1954年調北京大學任教授;1956年被聘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
  • 《常用古漢語倒裝句》王來寶
    現代語言中常用到的幾種古漢語倒裝句古代漢語,源遠流長,語言精練,言簡意賅。在現代語言中,恰當地用上幾處文言的句式,能收到更好的表達效果。或發人深省,或感人至深,或震懾敵膽。比如面對敵人對我國根本原則的一再挑釁,從毛主席等老一代革命領袖到今天的新聞發言人,都會常用「是可忍孰不可忍」(意思是:如果這個都可以容忍,那麼還有什麼不能容忍呢?)這樣的反問句進行詰問。答案是明擺著的,那就是:忍無可忍,無須再忍!這樣的文言句子對內警示、對敵警告的巨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 怪字「丨」「灬」未入日常字典 臺灣字典可查到
    回想前段時間被熱議的漢字筆順調整一事,漢字的秘密不可窮盡…… [我來說兩句]  專家稱《新華字典》只收錄常用及規範字;未收錄不證明「非漢字」  新京報訊 (記者範春旭 石明磊)近日,網友發帖稱,發現生僻字「丨」、「丶」「灬」並未收錄在日常字典中,這些字是否有收錄價值,引發網友討論。
  • 古漢語學習必備的3本書(通往傳統文化的橋梁)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5版)學習古漢語必備工具書,榮獲首屆中國辭書獎一等獎,迄今發行量超過千萬冊。所謂「古漢語」,就是通常所說的「文言文」,指的是以先秦和兩漢的傳世文獻以及後代「古文家」模仿這些文獻的語言而寫成的作品為代表那種語言……「由字以通其詞,由詞以通其道,必有漸。」透過文字,我們可以了解過去的人和事兒。
  • 莆仙話保留大量古漢語語法:「不」字不否定 常引起誤解
    閩南網3月25日訊在普通話中,「不」字一直是否定的意思,可在莆仙方言中卻有截然不同的意思。學者稱,莆仙方言作為古漢語的活化石,保留了大量古漢語的語法和詞彙,「不」字作為語首助詞,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90後的王小姐常聽長輩們用方言說「不」字,但表達的意思卻和她理解的不同,這讓她很費解。王小姐說,常常有人問起爺爺,「你要來老年會了嗎?」
  • 小學生字典沒「船」字(圖)
    字典中確實找不到「船」字出版社:並非盜版書,屬編輯疏漏,再版時將收錄修改7月11日,太原市萬柏林區新建社區居民牛女士向本報反映,孩子做作業查字典時,發現字典中竟然沒有「船」字。本報記者經過聯繫,出版這本字典的編輯部工作人員表示,確實未收納進,屬於工作疏漏,感謝市民的意見,他們將在再版時進行收錄修改。牛女士拿出前天剛從書店買回的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6年第1版的《新課標小學生全功能字典》對記者說,孩子的暑假作業要求查找「船」字,孩子翻到字典的122頁後,找了四五遍也沒找到。她覺得不可能,就自己去查,結果仍然沒找到。
  • 康熙字典發威 「天字書」昨日破解
    大洋網訊 廣州日報報導,晚清政要恭親王的「天字書」對聯,經過本報披露後,引起讀者的極大興趣。昨日(3.20),有許多市民專程到省博去破譯;還有讀者致電本報,把他們的答案告訴記者。  原來,「天字書」全部選用的是異體偏僻漢字,對古文字沒有專門研究和濃厚興趣者很少有人認識。  昨日最先致電本報的讀者是一位家住高第街的20多歲姓梁的年輕人。
  • 掌握了音序或部首查字法,就會查字典了?不,差得遠著呢!
    時、量、度三個關鍵詞搞清楚之後,接下來就是查字典或使用工具書的步驟問題了。千萬不要以為會了音序或者部首查字法,就叫會查字典了。不,那差得遠著呢! 從有效甚至高效查閱工具書的角度來說,一般應該有以下這樣五個步驟。
  • Kindle 字典查不到的生僻字,試試這些超好用的第三方字典吧!
    一般來說,Kindle 內置的十多本各個語種的經典字典,是可以滿足大部分用戶的使用的,但是局限總是存在,靜讀君最近就看到有朋友抱怨:Kindle 字典查不到一些生僻字!不過沒關係,亞馬遜的字典功能是可以自定義的,也就是說,你可以自己去找到自己認為更習慣/更好用的第三方字典,然後導入Kindle 中使用!
  • 用古漢語聲韻填寫新詞的筆法如同造假古畫
    現在人創作新詞的意識思維過程,不可能有古漢語聲韻的在場,在感為意識思維條件,以構造新詞意境結構的意識思維過程與思維方式。那麼,現存數萬首古韻新詞,又是怎麼樣填寫出來的。不論詩人和大眾,誰也沒有本領,為填寫一首古韻新詞,把「詞林正韻」的全書,「詞林韻藻」的全書,「欽定詞譜」的全書和「康熙字典」,全部背下來,記憶在大腦中,以確保意識思維在構造新詞意境結構時,實現古漢語聲韻的意識思維意向性的在場效應。通過廣泛的私下交流,業內最深處的行業秘密得以揭示告白。
  • 74歲老人被稱「活字典」 能默寫新華字典所有字
    前者對《新華字典》的字如數家珍,以其高齡和記憶力,如果參加《最強大腦》,真好奇Dr.魏會給多少分啊!而後者三年來鍾情於早餐,三個月不重樣兒,聽了就讓人流口水,如果參加個廚藝真人秀,想必會有不少明星被斬於「廚」下吧。前不久,在《漢字英雄》綜藝節目中,11歲女孩石舒雅因能快速說出任何一個字在字典上的頁數,被稱為「超強字典妹」。
  • 詞典學 | 甘於恩、劉倩:方言正音字典的定位與體例問題——評《廣州話正音字典》
    所以,正音工作,要以語言事實作為工作的基點,在遇到像「糾」這樣的字時,就應該把正俗兩讀都列出來,最終讓廣大的語言使用者們,來對其進行取捨。《正音字典》在釋義方面不求義項完備,每個常用字字目只酌情收錄其常用義項,因之本字典的性質是一部方言正音字典,而非詞典,所以這樣的處理也是適宜的。
  • 「全息字典」:古今漢字任你查
    康熙字典》等歷代辭書對該字的釋義,及其在一些常用古籍文獻中被使用的情況。項目主持人、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王立軍介紹,系統採用的多層級字集設計模式,包括常用字集、現代通用字集、古籍印刷通用字集、全字符集等。常用字集可以滿足中小學基礎教育領域的一般需要;現代通用字集可以滿足社會文化領域一般漢字使用者的需要;古籍印刷通用字集面向具備一定古漢語知識、閱讀一般古籍文獻的用戶;全字符集則可以滿足漢字研究的專業人士需求,為專業研究提供支撐。
  • 小學新生花名冊難倒班主任 點名前得先查字典
    開學首日,不少小學一年級的老師遇上了一個有些尷尬的問題:新生名冊上總會出現一兩個生僻字,有的字還在常用的《新華字典》上查不到,小小花名冊考倒了執教多年的老師。  「往年一個年級裡也就一兩個,現在一個班裡有三四個,而且字是越來越刁鑽,我拿到學生名單,都要仔細看看有沒有不認識的字,如果有,就查字典註上拼音,再給任課老師一份,讓他們避免不認識的尷尬。」於老師說。  採訪中,不少老師說名字用字特別的孩子確實能在一開學就讓老師印象深刻,但也給老師的工作帶來了不便。
  • 中國古漢語大師王力,孤獨而尊嚴 的一生(圖)
    1986年,王力辭世,他心中的字典最後在他學生手中完成,大家將它命名為《王力古漢語字典》。  —王力  早報記者 黃小河  「1984年的春天,84歲的王力開始編撰一部他心中『理想的字典』。這也將是中國第一部比較完備的—《古漢語字典》。計劃中的字典120萬言,鴻篇巨製。誕生在抗戰歲月中的這一宿願,在他心中醞釀了近半個世紀,而他已垂垂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