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古漢語聲韻填寫新詞的筆法如同造假古畫

2020-12-16 姜偉延生護寶

有了大眾創作新詞的宋詞復興基礎,人們就可以輕鬆,更加深入探討新詞創作的路徑與規範了。

現在人創作新詞的意識思維過程,不可能有古漢語聲韻的在場,在感為意識思維條件,以構造新詞意境結構的意識思維過程與思維方式。那麼,現存數萬首古韻新詞,又是怎麼樣填寫出來的。不論詩人和大眾,誰也沒有本領,為填寫一首古韻新詞,把「詞林正韻」的全書,「詞林韻藻」的全書,「欽定詞譜」的全書和「康熙字典」,全部背下來,記憶在大腦中,以確保意識思維在構造新詞意境結構時,實現古漢語聲韻的意識思維意向性的在場效應。

通過廣泛的私下交流,業內最深處的行業秘密得以揭示告白。世上沒有特殊材料構造的人,詩人當然的,只能用漢語拼音構思及聯想,以創作新詞雛型和初稿。接下來是新詞韻律技術處理程序,如何將新詞初稿中的漢語拼音的字,向古漢語聲韻的字進行一個轉換。不就是那麼幾個押韻的韻腳的漢字的替換嗎?

用古漢語聲韻創作新詞,實際上是創作了兩首新詞。第一首是漢語拼音的新詞。再通過新詞韻律的技術處理轉換程序,替換成為第二首古漢語聲韻的新詞。

這使人們想到仿製和造假一幅古畫的技術和過程。若想造假,或仿製一幅古畫,第一步必須是現代技術和筆法的仿畫,第二步則是如何採用原來古畫時期的材料,紙張,色彩,筆法,特徵的儘量仿古造化。

這就提出了一個品質與價值選擇的問題。傳承古法創作新畫和造假古畫的兩大類別的作品,那一個更合理一些,那一類更先進與進步。或者說,那一種方式與形式更能代表當今文化自信時代的文化風貌呢?究竟是繼續造假古畫,還是集中創作新畫,或者造假古畫和創作新畫同時發展,同步進行,各不幹涉。

新詞有新詞的風格與味道。何去,何從,路徑,理路,方向,道路,前景。大眾選擇,協會議決,政府法定。

原創作者介紹:

姜偉,1990年創建瀋陽飛龍保健品有限公司,先後榮獲中國十大青年企業家稱號、中國十大傑出青年稱號,曾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酷愛中華醫藥和中國傳統文化。謝謝關注與點評。

相關焦點

  • 一天一首古詩詞 | 宋詞,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朗讀詩詞聽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還是去年的天氣舊日的亭臺,西落的夕陽何時才能回來?浣溪沙: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後用為詞調。沙,一作「紗」。一曲:一首。因為詞是配合音樂唱的,故稱「曲」。新詞,剛填好的詞,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去年天氣舊亭臺:是說天氣、亭臺都和去年一樣。去年天氣: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氣。舊亭臺,曾經到過的或熟悉的亭臺樓閣。舊,舊時。夕陽:落日。西下:向西方地平線落下。幾時回:什麼時候回來。無可奈何:不得已,沒有辦法。
  • 印印泥、錐畫沙,這些古人不外傳的筆法玄妙之技,卻被他說透核心
    古人的筆法秘密為什麼說的很模糊?看古人的書法理論書是件很頭疼的事。你常常會被古人的一些摸不著頭腦的比喻,搞得暈頭轉向。比如上面說的「印印泥」筆法,這是種什麼樣的筆法?你直白點說不行嗎?非要搞得雲山霧罩的。
  • 千年古墓出土一幅古畫,專家發現時愣了:誰家熊孩子穿越了畫的?
    當看過全部古畫後,專家們哭笑不得地說:「這是誰家的熊孩子穿越畫的?這簡直跟現在孩子們的塗鴉一樣!」到底啥樣的古畫會讓專家們卸下嚴謹的面孔而笑出聲來呢?那麼我們就來欣賞一下這幅古畫吧!首先我們來看一看這幅神奇古畫的全貌。乍眼一看,這泛黃的顏色和畫上的圈圈框框還有點古埃及的韻味。
  • 漢字與英語對比:漢字如同獨孤九劍,英語如同軍體拳!
    英語最大的弊端是隨著人類文明進步,英文的新詞無窮無盡,最終讓知識的傳播變得非常困難!可以想像在幾百年以後,一個醫學生僅在專業詞彙學習上的時間就可能是令人絕望的!中文的精確性來自於文化積澱,來自於歲月傳承,而英語在某些方面的不精準也是因為英文形成的時間太短,對一些事物和關係沒有造出新詞。中文翻譯英文遊刃有餘,並沒有太大障礙,而英文想翻譯中文,尤其是古漢語,基本是不可能的!中國四大名著的英譯本,基本都是大幅刪減本,很多內容完全翻譯不出來。
  • 粵語聲韻
    系因為呢本書當中嘅「語音聲韻篇」,其中包括廣州話聲韻同粵劇舞臺官話。呢個聲韻篇詳細介紹咗廣州話嘅聲調同分韻,而且仲開列出《廣州話分韻總表》同《提示單字總表》。  有人話,粵語九聲,本身就系音樂,有平有仄,有獨特嘅韻部。之前有本詞典《廣州話分韻詞林》,作者系著名粵劇編劇楊子靜同潘振邦。據講,書裡邊列出嘅廣州話韻目就有52個咁多。
  • 古漢語「書寫記錄」類動詞的發展演變
    古漢語動詞作為古漢語詞彙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其做歷時性考察可以闡明不同歷史時期漢語詞彙的發展演變情況,進而管窺漢語詞彙整體面貌。本文選取「書寫記錄」類動詞作為研究對象,運用語義場理論,對各個「書寫記錄」類動詞的義位與出現頻次進行共時的描寫與分析,在此基礎上揭示「書寫記錄」類動詞歷時演變的脈絡,總結其演變特點,探尋其演變原因。
  • 千年古畫《嬰戲圖》,放大10倍,兒童玩具真高級!
    / 小七各位書法愛好者的朋友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小七,當我們談到中國的繪畫文化時,大家都會想到自己喜歡的繪畫名家,比如齊白石的《蝦》那可是非常的有名,不有張大千的畫作同樣非常的經典,而在我國的古代繪畫文化也非常的受重視,正是這些古代的繪畫讓我們從畫中了解到了繪畫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我們透過繪畫也了解到了當時的歷史,今天我們介紹的一幅畫是千年以前的一幅古畫叫
  • 聲韻造句和解釋_聲韻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聲韻(shēng yùn)。指詩文的韻律。[吳庚舜《淺談李賀》:「李賀的作品,聲韻和諧。」][田北湖《論文章源流》:「識字之初,苦於形體之辨別,聲韻之異同,惟恃記問。」]泛指和諧動聽的聲音。[老舍《二馬》:「大街兩旁的樹在涼風兒裡搖動著葉兒,沙沙的有些聲韻。」]
  • 詩詞創作小知識 用新韻創作詩詞 碰到押入聲韻的詞牌怎麼處理
    不過,使用新韻作格律詩尚可,用新韻填詞有點像懶人的作法了。因為詞韻本身就已經很簡單,沒有必要用新韻。另外新韻沒有入聲,似乎也做不了押入聲韻的詞。那麼碰到入聲韻的詞牌怎麼辦呢?一、詞韻為什麼簡單?對真正學詩詞的朋友,這不是個問題。
  • 那些以「桃花」為主題的古畫古瓷
    原標題:故宮六百年鑑賞⑩|古畫古瓷裡的「桃之夭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國風·周南·桃夭》中的這一名句以春天的桃花起興,祈求賜福。正值桃花盛開時節,我們就來關注下兩岸故宮所藏以「桃花」為主題的古畫古瓷。
  • 250年前的一張古畫,像狗像獅子,疑似穿越到古代的動物
    古人繪畫都是帶著創作者的某一種情緒上的表達,當這一種情緒上的表達從作品之中體現出來的時候,這就形成了作品的藝術性,這也是古畫最有魅力的一部分。其實這一種繪畫手法與山水繪畫作品一樣,同樣是講究一種意境感。
  • 學者:古漢語是否阻礙了近代科技在中國發展
    在本篇中,筆者想就古漢語是否阻礙了近代科技在中國發展這個問題做一個初步的、粗淺的探討。1、古漢語缺少廣泛應用的數字符號系統現代科學是實驗科學,系統的實驗需要以數學的方式將假說表達出來,以增強其精確性。因此,數學化是現代科學的一個關鍵環節。
  • 故宮古畫複製師把哆啦A夢畫進古畫引網友熱議[圖]
    原標題: 故宮古畫複製師把哆啦A夢畫進古畫引網友熱議藍胖子系列之任意門  東方網8月3日消息:近日,網上流傳一組「藍胖子穿越系列」圖,日本漫畫中常見的哆啦A夢用它的任意門穿越到了中國的古畫中。
  • 行書書法:行書基本筆法
    用一位作家朋友說的話,「醉裡挑燈看花」,是有意思的事:等待羞澀的美人,在在千呼萬喚中,一點一點地展現它的秀色。未開放時絳紫色我他。賞曇花能讓人變得清明與寧靜。如果地球與宇宙相比,地球只是「太平洋上的一粒沙」。曇花雖然弾指芳華,轟轟烈烈,但也是剎那美麗,瞬間永恆!人心」。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 故宮的這幅清代古畫,老虎滿臉驚慌委屈,放大後終於發現原因
    古畫,這兩個字一出來,仿佛就帶著一股筆墨書香氣,幽眇又綿長地飄在歷史長河中,經久不衰。專家們研究古畫,從中總結、探索畫家的筆法和精神,同時又深入地尋覓畫中所反映出來的人文、社會、文化。而作為普通人,我們雖然不能如此專業地研究,但多看多體會,閒暇之餘仔細地看,也總能瞧出些讓人感到有趣的東西來。
  • 表音文字,聲韻先行
    「英文由於自身是表音文字,聲韻天然寫在字裡行間,不由人注意不到。小孩學認字,聲韻是必過的一關,人人重視,天天練習。」
  • 書法用筆和筆法
    這幾句話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名句,那麼,什麼是用筆?自古以來,多有論述,而且還頗有爭論,但為了容易理解,筆者理解的用筆的意思很簡單,就是使用毛筆的方法。把趙子昂說的最後一句話翻譯過來就是:用筆書寫的方法是永遠不變的。
  • 南方方言就是古漢語嗎?並不是,「古漢語」的具體情況還無法確定
    很多人有一個誤解,是認為一些南方方言就是所謂的「古漢語」。其實這也只是一個猜測罷了,確切地說,南方方言有可能接近古漢語,因為它們之間確實有一些相似性。說了這麼多各地區語言的變化,其實就是想講一個道理,那就是我們今天所認為的南方方言大部分都是近代之後形成的,它們只是保留了該地區的一部分特色而已,和古漢語其實根本不是一回事兒。「古漢語」的樣貌只是推測,如今的南方方言只是有可能類似而已那麼,「古漢語」是個什麼東西呢?
  • 【越讀】諸暨方言中的古漢語用詞小考(上)
    一般地說,凡「五·四運動」以前漢族人民使用的語言,都可以看成古漢語。古漢語分為書面語和口頭語兩種。古人的口頭語言現今已無法聽到,因此,所謂古漢語大多是指古代書面語言。但在民間方言,我們仍然可以聽到或找到古漢語的影子。早期江南的原住民,主要是古越族或可稱古越先民。他們使用古越語,其語言與古漢語相差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