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險!潮汕話蘊含這麼多古漢語 不服來辯

2021-01-08 潮汕妹紙在廣州

"妹啊,有閒哩來卡茶」

「呂該地塊人」

「牛仔吾北虎」

看到這些話,你是感到晦澀難懂,還是倍感親切?對於非潮語方言區的人,可能感覺在看「鳥語」,從文字到語序都有太多問題。如果聽起來,可能覺得太「土」,其實——

這不是太「土」,而是太「古」!

潮汕話、粵語、客家話、被稱為廣東的三大方言,對於「北佬」來講,聽起來都是「鳥語」,但其中最難懂的恐怕是潮汕話,因為潮汕話不像粵語,受到港片、港星影響力拉動,在各種主流媒介上能露一臉,聽起來也就不那麼陌生。

儘管潮汕人走向五湖四海,但大多勤奮好學,為了能迅速融入本地圈子,努力學習當地方言,所以在廣州,你能看到潮汕人很流暢講粵語,甚至很多人以為粵語也是潮汕地區普遍流行的一種語言,對初到廣州不懂粵語的潮汕人感到意外。十年前,妹紙初到廣州不會講粵語,很多人也是一臉驚訝「你們潮汕人不是都會講粵語嗎?」潮汕話這種語言終究以潮汕人圈子內傳播為主。

在廣東,這三種語言,向來有哪種更為正統之爭。正統之辯,多針對哪一種語言使用人數最多,哪一種語言保留的古漢語最多。每一種方言區的人,都有自己方言的自豪感,妹紙認為,爭論哪種方言更正統沒有任何意義,其實,每一種語言都是古文化延續的載體,或多或少有對古漢語無意識的保留和發揚,但是通過對語言的學習,卻能找到自身的根,找到文化的歸屬感。

歷史上,這三種語言進入廣東時間有很大差別,地域也有很大差別。

單從潮汕話看,潮汕人是歷代從中原南下福建而後遷入粵東地區的早期漢人後裔,他們起源於中原、繁衍於潮汕、卻成名於海外,聚集在海內外近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常住潮汕本土人口約一千萬,而常住國內其他地區人口超一千萬,遷居海外人口也有一千多萬,因為有海內一個潮汕,海外一個潮汕之說,是世界上成就最高、影響最深遠的漢族民系之一。

在廣東境內,從地圖上看,珠三角洲和粵西的大部分地區是粵語的天下,粵東北山區以客家話為主,而粵東臨海多是潮汕話的大本營。

紅色為潮州話區域

那麼哪種方言才是最最正宗,歷史上最悠久的廣東話呢?

其實,無論是粵語、客家話,還是潮汕話對於廣東來說都是外來語言。

早期廣東的居民其實是「百越人」,何為百越人?「百越」是先秦時代中原華夏部落對長江以南地區諸多部落的範稱,所以,百越人只是一個統稱。追溯歷史,潮汕人最早於先秦時代遷入,多來自北方人,比如來自河南安陽和山東的殷商後裔。從基因看,科學家發現潮汕人與百越民族融合度較低,百越族群的基因僅佔潮汕族群基因的約4%。而從語言看,漢初、三國後期、晉朝八王之亂的移民潮帶來了大量潮汕人口,讓秦漢魏晉時期的古漢語與今漢語方言中的潮汕話相似度最高。

在秦漢時期的古漢語中,單音節詞佔絕對優勢,一詞多義現象也非常普遍,而在秦漢之後,單音節詞逐漸向雙音節發展,從唐宋到現代,雙音詞佔絕對優勢,而單音詞開始居於次要位置。來看看這幾組單雙音節詞比較:

日——太陽

目——眼睛

月——月亮

有沒有一種很熟悉的感覺?這不就是我大潮汕話嘛!

所以,大概,如果秦始皇復活,應該也是講一口潮汕話吧!

這可不是妹紙說得,這是著名作家、編劇王朔說的。他還舉了個慄子!不信你試試用潮汕話朗誦下「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鳩、洲、逑都是都押韻的哇。

潮汕話向來被各大古文化研究學者稱為古漢語的活化石,當代學界一致認為:「潮州話」承繼魏晉時期的古代漢語,叫她為晉話不為過也。不過經過上千年演化,潮汕話多少都有改變,尤其是歷代來到潮州地區的北方官話對潮汕方言影響至深,妹紙覺得80後、90後這一代從小深受「請講普通話,請用規範字」強制灌輸,大部分人像妹紙一樣已經講不了純正的潮汕話了。

有說汕頭與揭陽普寧之間,老一代的潮汕人講的潮陽話最古也最純正。有一句話佐證,「好甲潮州人相罵,孬甲潮陽人咀話。」說得是潮陽人講潮汕話聲響,音重,好像跟人吵架,而潮州人語調不重,較為輕柔。網上有不少古漢語擬音,妹紙覺得聽起來音也是挺重的,不信?你去找來聽聽看。

有人說潮汕話很難學,除了「古」,而且複雜,單單從聲調看,普通話有四個聲調,而潮汕話有八個聲調,分別為陰平、陰上、陽去、陰入、陽平、陽上、陽去、陽入。當然,粵語也有九個調,但粵語方言區的人學起潮汕話卻依然覺得很難。

妹紙最初知道潮汕話與古漢語的淵源,是在初中的時候,便開始留意潮汕話中的古漢語,拿幾個較為常見和大家探討探討。

古人說「吃」,全部用一個「食」字解決,如今只有潮汕話保留了這一點。一個「食」字,就包含了吃、喝、飲、吮、吸等所有動作,如食飯、食糜、食水...

作為古漢語的常用字,有安置的意思,如今在大部分語言中已經不存在,潮汕話中卻獨獨保留下來,走在潮汕的舊城小巷總能看到相關的路標,地名。

行、走

「魯悶寬寬行,邁走,黨啞跋著」,在潮汕話中,行表示走,而走則表示跑,這也是古漢語中的用法。比如,《論語》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必有我師焉。」中的「行」就是走的意思;《木蘭詩》中的「雙兔傍地走」中的「走」則是跑的意思。

在古文中「無」一般表示沒有,比如《黔之驢》中,「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入。」其中的「無」就是沒有的意思。在現代漢語很多詞語中,無仍被保留下來,比如無稽之談,無字天書,然而只有在潮語中,「無」被單獨並大量使用。

在古文中,「伊」有第三人稱的用法,相當於「他/她」,比如妹紙最近重溫《紅樓夢》,其中就有很多這樣的用法。北宋詩詞「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中的「伊」也是「她」的意思。而在現代漢語中,這個用法只保留在一些詞組中,但在潮語中卻仍被使用,潮汕人講第三人稱依然不分男女,只用「伊」。

《韓非子·喻老》中「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怖。」其中,「箸」就是筷子的意思,而這個用法也在潮汕話中保留下來。其實這個字也在日語中保留下來,日語和潮汕話有著很多發音相同的地方。

潮汕人祖先遠離烽火中原,在相對和平的潮汕地區,過上「世外桃源」般的安定生活,也讓語言,文化大量保留下來,比如潮汕地區過「時年八節」(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重陽、冬至)就是對古代習俗的延續。

而在語言中,大量古漢語中的動詞、名詞各種詞語都被保留下來,並保留大量單音節詞用法,除了以上所提,還有大量未提及,比如,醫生、老師都叫做「先生」,從漢代延續下來的婆婆叫做「大家」、公公叫做「大人」。從南北朝語言延續下來的兒子叫「阿奴」,「繩」叫做「索」,牙齒只叫做「齒」,媳婦叫做「新婦」。眼睛說做「目」,等等。

據說,日語、韓語也有大量跟潮汕話相同的音,等妹紙研究研究,再來八一八。

文化、美食、旅遊,好物,關注「潮汕妹紙在廣州」,和你講訴潮汕妹紙「廣漂」的一切!

相關焦點

  • 潮汕方言:潮汕話普及
    潮汕地區不同地方的潮州話也有口音上的分別,不同城市或地區語言各有自己特點。 2.潮州話在廣東東部的潮汕地區以及海外華人中廣泛使用,與閩臺的閩南話差異很大,但語法與閩臺片相同,詞彙也有高度的對應,語音語調上則差異明顯,彼此互通存在不少難度。潮州話包含了很多的古漢語成分,源自閩南語(莆田話),南宋末年,因逃避戰亂,幾十萬閩南的莆田人移民到現在的潮州。
  • 「聲大音重不好聽」的潮陽話,卻是最標準的潮汕話?
    潮州話,(Diê ziu uê / Dio ziu uê ),又名潮語、潮汕話,是廣東潮汕民系使用的語言,是潮汕人的母語,為廣東三大漢語方言之一,屬漢語方言八大語系之一的閩南語系次方言,也是現今全國最古遠、最特殊的方言之一。
  • 「講真,我嫉妒潮汕人」
    隨時隨地能聽到熟悉的潮汕話 說起厲害(浪險)的潮汕人 可能大家最先想到的是李嘉誠 而在外打拼的潮汕人 也總是與茶相伴 「來來來」,「來食茶」
  • 潮汕話為何如此難懂難學?
    網上曾流傳有這樣一段令人忍俊不禁的對話:朋友問潮汕話難學不,我說很難學啊!他問:「那『很難學』用潮汕話怎麼說?」我說:「HO喔喔。」
  • 潮汕話與早期中古漢語的淵源
  • 學者編撰潮州音字典 稱潮陽話最接近古漢語發音
    張惠澤一邊用手比劃著音調的轉換平抑,一邊用不同的潮汕方言慢慢念完這首五言絕句。然後,他轉過頭來對記者說:「你聽,用潮陽話來念,是最押韻的。」也確如張惠澤所言。  「我是饒平人,不是潮陽人。但是我花了20年的時間,發現了一個規律,潮陽話最接近古漢語的發音……我用潮陽話做標準(音)。」張惠澤說。
  • 對不起,年末了,我要回潮汕了!
    這麼一個神奇的地方你震精了嗎在潮汕,有種語言之美,叫潮汕話在潮汕,有種感嘆,叫哇父;有種詢問,叫迷該;有種肯定,叫矮欠;有種厲害,叫浪險;有種吹牛,叫譁撲;有種討厭,叫滷麵··潮汕民間多以綠豆餡為主打放在平底鍋上煎熟後蘸辣椒醬~
  • 廣東最難聽懂的方言,潮汕話排第一位,你服氣嗎?
    比如,粵語、客家話、潮汕話   1、粵語,第一大類,省內幾乎可通用,當地稱白話,廣州為中心的省內大部地區,尤其包括香港、澳門在內的珠三角;   2、客家話,粵北大部、粵西局部,以梅州地區為代表包括河源、惠州等地級市,深圳、茂名、湛江等到處都有,因為「客家」人的血統幾百年來四處做客,遍布省內外
  • 廣東最難聽懂的方言,潮汕話排第一,粵語排最末位,你認同嗎?
    、湛江等地都有,因為「客家」人的血統幾百年來四處作客,遍布省內外;3.潮州話,主要人群在潮州、汕頭、汕尾一帶及周邊地區。不過粵語其實保留了很多古漢語的語法和用詞,所以粵語聽起來會有特別的韻味。粵語包含了很多普通話裡沒有的語調和表達方式,所以很多普通話語系的同學會覺得粵語難學。
  • 潮汕浪話:浪型、怪浪與七情六慾
    浪險! 一、榫子 青牛擺酒:汕頭、潮州、揭陽紛紛出臺政策吸引人才呢。 道長飲酒:歡迎。來了就是緣分。 青牛噙酒:潮汕「排外」漸成世人刻板印象,我看語言隔閡是主因之一,咱想從俗語聊起、讓人更易融入哩。
  • 這是潮汕話10級考試!許友文用潮汕最強音教你讀《再別康橋》!
    驕當我靜靜個來)   我揮一揮衣袖(我戲戲手溫)   不帶走一片雲彩(撮雲塊仔也無愛揸去)     潮汕話舊時稱潮州話,以潮州府城(今潮州湘橋區)話為標準。民國以後,隨著「潮汕」地域名稱出現,潮汕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由潮州、汕頭兩地並舉、向以汕頭為中心過渡,「潮州話」漸漸有人改稱為「潮汕話」,現如今潮語、潮州話、潮汕話在民間社會和官方機構都普遍使用。
  • 潮汕話,一門學到老都學不會的方言
    中山大學教授施其生是汕頭人,他講過一件事:有一次他回鄉到老同學家做客,本來老同學一家人都用潮汕話暢敘,可孫女一放學回家,全家人立馬遷就孩子改說普通話。他們寧可用一口「潮普」和孩子交流,也不願意和她說上一兩句潮汕日常生活用語。一些在外地長大的孩子已經完全不會說潮汕話,真是「無可奈何花落去」。
  • 哪個省份的語言才是正統的古漢語?是粵語還是北方話?答案想不到
    我們都知道到現在為止,我國已經走過了五千年的文明史,而且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中華民族也在不斷的發展壯大,到現在我國已經有了56個民族,人口多達14億,而且據統計,我國大概有80多種語言,那麼這麼多的語言哪個省份的語言才是正統的古漢語呢?是粵語還是北方話?答案意想不到。
  • 潮汕話,究竟還能講多久?
    最近一段時間,常有鄉親反映:現在的年輕人,能用標準潮汕話完整表述的人似乎越來越少了,許多青少年似乎習慣用「潮汕話+普通話+英語」的雜交方式來交流。這對潮汕方言來說是沒落的先兆嗎?不久的將來,潮汕話會不會成為「語言文物」?潮汕話,究竟還能講多久?
  • 粵語不是古漢語,古代也有『普通話』
    我平時也喜歡看資訊,近一段時間看好多作者認為『粵語就是古漢語』,我認為是錯誤的。粵語,又被稱作廣東話,標準音是廣府片區中廣東話的西關口音。(事實上,廣東省還流行『潮汕話』、『客家話』)古漢語又是什麼呢?
  • 丈夫人·據拐杖·綴人行 ——潮汕話與《戰國策》詞語
    丈夫子」,猶潮汕話言「丈夫囝」。又「丈夫」今指男性配偶時潮音文讀為ziang6-7 hu1,指男人時白讀為 da2-6 bou1。丈,查福建閩南音「丈夫」有讀dang2 bou1的,可知其非無來歷者,可能是由dang—da,陽韻轉陰而來。今廈門話、雷州話、海南話陽韻字均有失去鼻音韻尾而轉入陰聲韻的現象,「狼犺」一詞,潮語就說 la5-7 ha1或lo5-7 ho1。
  • 王者榮耀:揭秘你聽不懂的王者英雄古漢語臺詞1
    於是,響應國家號召,在英雄臺詞裡加入了一些很酷炫,但是大家又不是太懂的古漢語臺詞。小可帶大家揭秘下,這些英雄都在說啥吧。首先是「秩序統將」蒙恬,秦始皇大將,向北追擊匈奴七百餘裡。在遊戲裡,是一個玩陣法,「戳戳刺插」的一個英雄。很有喜感,小可玩了幾把,確實很好玩,強度很強,容易上手。
  • 我是潮汕人,我的潮汕話「半鹹半甜」……
    上初中的時候,老師上課講普通話,每次大家上課都會抓語文老師的「潮普」錯音在下面暗笑,以至於後面都讓科代表來朗讀,老師自己用潮汕話解釋,現在好了,天道有輪迴,我現在自己說著一口流利的潮普,還記得那時候用潮汕話背誦的金屬活動性順序表,時隔多年,用潮汕話背起來,依舊郎朗上口。
  • 南方方言就是古漢語嗎?並不是,「古漢語」的具體情況還無法確定
    說了這麼多各地區語言的變化,其實就是想講一個道理,那就是我們今天所認為的南方方言大部分都是近代之後形成的,它們只是保留了該地區的一部分特色而已,和古漢語其實根本不是一回事兒。「古漢語」的樣貌只是推測,如今的南方方言只是有可能類似而已那麼,「古漢語」是個什麼東西呢?
  • 最有味道的雪景在鄉村 不服來辯!
    看丹東鄉村神仙雪景 打卡北方水鄉最有味道的雪景在鄉村 不服來辯!遼寧的冬天,銀裝素裹自然是正解,先來瞅幾眼神仙雪景!這些今冬新鮮出爐的冰雪美景,有種江南水鄉風韻,但卻是地道的北方鄉村,離我們不遠,就是丹東鳳城大梨樹。話說,這真的是一個神奇的村莊!大梨樹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遼寧省鳳城市西南郊10公裡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