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人·據拐杖·綴人行 ——潮汕話與《戰國策》詞語

2021-02-13 林倫倫方言茶話

潮汕話稱男人為」da2 bou1」,男孩為「da2bou1囝」;又「da2 bou1囝」合音而為「dao1囝」,俗未知快讀合音之理,遂牽強附會,謂男孩養大後要留在家中,所以寫作「兜囝」或「逗囝」。語言學上稱這類現象為「俗詞源」,無可厚非。

「da2 bou1」的本字是「丈夫」,在古漢語中是男人的泛稱,《戰國策·趙策》:「太后曰:『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對曰:『甚於婦人。』」《管子·地數》:「凡食鹽之數……丈夫五升少半,婦人三升少半,嬰兒二升少半。」「丈夫」與「婦人」相對,泛指成年男子。也有指男孩的用例,《國語·越語上》:「生丈夫,二壺酒,一犬;生女子,二壺酒,一豚。」《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昔吾年三十八無子,吾母為吾更取室。夫子使吾之齊,母欲請留吾。夫子曰:『無憂也,瞿過四十當有五丈夫』,今果然。」沒想到哦,孔夫子還是個看相算命的高手。

其實,現在普通話也常說的「男子漢,大丈夫」的「丈夫」與「男子」相對而言,互文見義。

也有乾脆稱為「丈夫子」的例子,那是後代了。唐·陸龜蒙《送小雞山樵人序》:「吾育丈夫子五人,諸孫亦有丁壯者。」宋·陸遊《陸孺人墓志銘》:「孺人年七十有四,以淳熙十二年正月己丑卒……(有)丈夫子三人……女子四人。」清·王韜《淞濱瑣語·金玉蟾》:「姬封夫人。生丈夫子二,皆早貴。」」丈夫子」,猶潮汕話言「丈夫囝」。又「丈夫」今指男性配偶時潮音文讀為ziang6-7 hu1,指男人時白讀為 da2-6 bou1。丈,查福建閩南音「丈夫」有讀dang2 bou1的,可知其非無來歷者,可能是由dang—da,陽韻轉陰而來。今廈門話、雷州話、海南話陽韻字均有失去鼻音韻尾而轉入陰聲韻的現象,「狼犺」一詞,潮語就說 la5-7 ha1或lo5-7 ho1。「夫」字文讀為 hu1(膚),白讀為bou1(埠)。潮汕話中,「夫」字讀bou1的詞還有「轎夫」等。

《明代潮州戲文五種》裡有男人寫作「丈夫」的用例。如《荔鏡記》中林大鼻唱《無厶歌》:「拙時無厶守孤單,清清冷冷無人相伴。……丈夫人無厶,親像衣裳討無帶;諸娘人無婿,恰是船無舵。」 (厶,潮音bhou2,也寫作「女麼」「嬤」,妻子。)還有對白:

醜:唐明皇是丈夫人孜娘人?                  

旦:唐明皇正是丈夫人。

 

醜:昭君便是丈夫人諸娘人?            

旦:昭君正是諸娘人。

 

「丈夫人」與「孜娘人/諸娘人」相對,其義自明。

乞食,潮語用作名詞,指乞丐。俗語如「癩哥乞食唔同行」 「癩哥拍做糜,乞食拍做死」(意思是破罐子破摔)。「乞食」一詞也源於先秦漢語,不過一開始是動賓結構詞組。如《戰國策·秦策三》:「伍子胥坐行蒲服,乞食於吳市。」後代一直沿用。《世說新語·任誕》:「襄陽羅友有大韻,少時多謂之痴。嘗伺人祠,欲乞食,往太蚤,門未開。」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王布》:「忽一日 有梵僧乞食。」唐·李公佐《謝小娥傳》:「因流轉乞食至上元縣。」後凝固為一詞,再引申而指要飯的人,成了名詞。清·梁章鉅《稱謂錄.·乞食》:「乞丐,閩省呼之為乞食。」

一日,一旦,有朝一日,如:「一日無錢,你正知慘(一旦沒了錢,你才知道什麼叫苦頭)。」又指成天,整天,如:「伊一日食飽無事經惰定(他成天無所事事,就會偷懶)。」《戰國策·秦策五》:「王之春秋高,一日山陵崩,太子用事,君危於累卵。」《韓非子·五蠡》:「今之縣令,一日身死,子孫累世絮駕,故人重之。」《左傳·昭公二十九年》:「夫物,物有其官,官修其方,朝夕思之。一日失職,則死及之。」此指一旦,有朝一日例。潮汕話此義的「日」讀輕聲,調值21。

詈,潮音li3(李3)/loi3(禮3),罵,咒罵。例如:「伊詈到你無滴囝好(他罵得你狗血淋頭)。」《戰國策·秦策》:「乃使勇士往詈齊王。」 《尚書·無逸》:「小人怨汝詈汝。」《楚辭·離騷》:「女嬃之嬋媛兮,申申其詈予。」《世說新語·假譎》:「女哭詈彌甚,積日漸歇。」唐·王梵志《惡口深乖禮》:「若能不罵詈,即便是賢人。」《古今小說·汪信之一死救全家》:「二程又聽得後來罵詈,好沒意思。」 罵詈,潮語做「詈罵」。《廣韻》去聲寘韻:「詈,詈罵。」力智切,音義皆與潮汕話相合。

      牢,畜豬、牛的圈,如「豬牢」,此詞只通用於潮汕部分地區,另有豬寮、豬欄、豬竇等叫法。牢,上古指養牛馬等大牲畜的地方,《戰國策·楚策》四:「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這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成語。《說文·牛部》:「牢,間養牛馬圈也。」先秦其他典籍也有用例,如《詩·大雅·公劉》:「執豕於牢。」《管子·輕重·戊篇》:"殷人之王,立帛牢,服牛馬。」潮汕方言至今保留上古詞義。

據,撐,拄,如:「個老人據支拐杖(那個老人拄著拐杖)。」《戰國策·燕策》一:「憑几據杖。」《說文·手部》:「據,杖持也。」段玉裁註:「謂倚杖而持之也。杖者人所據,則凡所據者皆曰杖。」《廣雅·釋言》:「據,杖也。」《廣韻》去聲御韻:「據,依也。」居御切,與 「倨踞」同音。

綴,潮音 duê3(兌3)。《戰國策·秦策》:「綴甲厲兵。」 又《禮記·內則》:「衣裳綻裂,紉箴請補綴。」《廣韻》去聲祭韻:「綴,連綴。」陟衛切。潮語釘縫紐扣叫做「綴鈕」。引申指黏在一起,如「衰到煲糜還綴鍋(連煮粥都煮糊燒焦了,比喻倒黴透頂)」等。再引申指跟在後面走,俗語有「綴撩綴挾」(跟在人家後面撈好處)、「綴挨綴嘶」(跟著瞎起鬨)、「穿白長衫綴行」(原指給沒有親密關係的人送終,只是穿上白長衫跟著人家走,比喻隨波逐流)《聊齋志異·狼》:「途中兩狼綴行甚遠。」即是此義。

曝,潮音pag8(雹),曬,如「曝日(曬太陽)」 「曝衫褲(曬衣服)」等。《戰國策·燕策》二:「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晉·陶潛《自祭文》:「冬曝其日,夏濯其泉。」宋·蘇軾《東坡志林》卷三:「盛夏曝日而不渴。」曝,古字只做「暴」,《周禮·冬官·考工記》:「晝暴諸日。」《孟子·滕文公上》:「秋陽暴之。」《孟子·告子上》:「一日暴之,十日寒之。」《廣韻》入聲屋韻:「暴,日幹也;曝,暴俗字;」蒲木切。音義皆合。曝日(曬太陽)就是「曝諸(之於)日」,被日曝的意思。沃(ag4)雨(淋雨)也是這樣的構詞結構,被雨淋。

【延伸閱讀】

1、潮汕人一開口,說的就是《詩經》

2、後生可畏·早眢晏起·倨傲鮮典——潮汕話與《論語》

3、豬鋪狗竇·眠起日晝·爇朥咕薰·汰米洗潘 ——潮汕話與《左傳》詞語

【照片說明】

我家陽臺上的飄香藤,從初夏到現在立秋已過,還是接二連三地迎著朝陽怒放。花有點像喇叭花(屬旋花科),但不是,它屬於夾竹桃科。只種了一棵,還是盆栽的,只要肥、水夠,就花開不斷了。

 

相關焦點

  • 潮汕話,究竟還能講多久?
    最近一段時間,常有鄉親反映:現在的年輕人,能用標準潮汕話完整表述的人似乎越來越少了,許多青少年似乎習慣用「潮汕話+普通話+英語」的雜交方式來交流。這對潮汕方言來說是沒落的先兆嗎?不久的將來,潮汕話會不會成為「語言文物」?潮汕話,究竟還能講多久?
  • 潮汕話為何如此難懂難學?
    林教授告訴我們,在原始社會,潮汕大地上已有先民居住,他們主要是百越的兩個支系——古俚人和疍人,他們使用的是屬於漢藏語系的壯侗語族一系的語言——古臺語。春秋戰國時代,潮汕地區先民所操的語言是土著越語,它是一種屬於壯侗語族支系的少數民族語言。到了秦漢時期,中原漢人、吳越人、閩越人相繼進入潮汕地區,潮汕土著語言開始受到中原漢語和古閩語的影響。「至魏晉六朝時期,閩語已在潮汕地區流行。
  • 我是潮汕人,我的潮汕話「半鹹半甜」……
    我們這一代人,潮汕話說的真的越來越差了……#汕頭大學開設潮汕話課程#衝上熱搜,開設選修潮汕話課程,期末考試要表演方言情景劇。作為潮汕本土大學,讓外地學生通過方言形式更好地了解潮汕文化,值得提倡。潮汕年輕人向前飛奔,把傳統文化拋在了上個時代。
  • 潮汕方言:潮汕話普及
    潮汕地區不同地方的潮州話也有口音上的分別,不同城市或地區語言各有自己特點。 2.潮州話在廣東東部的潮汕地區以及海外華人中廣泛使用,與閩臺的閩南話差異很大,但語法與閩臺片相同,詞彙也有高度的對應,語音語調上則差異明顯,彼此互通存在不少難度。潮州話包含了很多的古漢語成分,源自閩南語(莆田話),南宋末年,因逃避戰亂,幾十萬閩南的莆田人移民到現在的潮州。
  • 彤管有煒,說懌女美(悅著你雅)——潮汕話與《詩經》詞語之二
    感恩大家的閱讀,這裡再給大家介紹潮汕話裡來自詩經的幾個詞語。悅,潮音通常讀 ruag8(而越切) ,如「喜悅」「不亦悅乎」 「悅目」 「悅耳」等。但口語裡有個詞語叫 ruah8(而活切),指被……所吸引,對……傾心,愛上。如說:「伊ruah8著張三個走囝」(他喜歡上了張三的女兒)。又如:「伊乞個電影明星悅到涎流流(他被一個電影明星迷得神魂顛倒)。」
  • 潮汕話,一門學到老都學不會的方言
    潮汕人有一句俗話叫「話呾平樣,賺錢相共分都勿」,意思是「說的話不一樣,賺了錢平分都不要」。這種排外心理導致潮汕人對「家己人」(自己人)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排斥說其他方言的人。有一次我去商場購物,結帳時收銀員跟我說普通話,我則用潮汕話回她。她發現我是本地人,臉上浮現不好意思的神情——把本地人錯當成外地人,在很多人看來是一種冒犯。
  • 潮汕話蘊含這麼多古漢語 不服來辯
    儘管潮汕人走向五湖四海,但大多勤奮好學,為了能迅速融入本地圈子,努力學習當地方言,所以在廣州,你能看到潮汕人很流暢講粵語,甚至很多人以為粵語也是潮汕地區普遍流行的一種語言,對初到廣州不懂粵語的潮汕人感到意外。十年前,妹紙初到廣州不會講粵語,很多人也是一臉驚訝「你們潮汕人不是都會講粵語嗎?」潮汕話這種語言終究以潮汕人圈子內傳播為主。
  • 廣府話、客家話、潮汕話,哪個是廣東話?粵語為什麼被稱為白話?
    並不是所有的廣東人都說粵語,因此廣東話不等於粵語。粵語只是兩廣地區的「普通話」、「白話」。廣東族群眾多,漢族族群分別有廣府、客家、閩南(潮汕)三大族群,此外廣東還有少數民族,少數民族當中人數最多的是壯族。
  • 廣東潮汕:離婚率為何在全國墊底?近7成丈夫主外,70%女人不外嫁
    而據民政部2018年發布的數據,近15年來國內離婚率呈遞增狀態,其中80、90後的比率已高達51%,而潮汕依然保持在最低之列;整個廣東省21個市,近年離婚率排名上,深圳、珠海與廣州囊括前三,包尾的還是潮汕3市,只在0.67%~0.52%之間浮動。這意味著,在潮汕要找個離婚的,概率上要比找個985名校畢業生都難。
  • 潮汕話與早期中古漢語的淵源
  • 這是潮汕話10級考試!許友文用潮汕最強音教你讀《再別康橋》!
    潮汕話,又名潮語、潮州話,是廣東潮汕民系使用的語言,是潮汕人的母語,為廣東三大漢語方言之一,也是現今全國最古遠、最特殊的方言之一。   潮州話在各地叫法有所不同,官方正稱為潮州話、潮汕話,簡稱潮語,在潮州市一帶多稱潮州話,在汕頭、揭陽、汕尾陸豐一帶多稱潮汕話,汕尾市境內更包含多種叫法,海豐東部與惠東交界一帶多稱「學佬話」、「鶴佬話」,劇史料記載,學佬話、鶴佬話兩種叫法都是河洛話的訛傳叫法,因其讀音在廣東話音裡是一致的,所謂「河洛話」是因為講這種方言的人,是從前中原戰亂民族大遷移時,從河南洛水一帶講中原古音的移民到廣東的人
  • 高鐵上演潮汕版的「霸位男」,竟然還用潮汕話罵人
    而就在前晚,又有「高鐵霸座」視頻在網上瘋傳,這一次的主角,是一名說潮汕話的男子,那麼,視頻內容是不是真的,事件的來龍去脈又如何呢?記者為此展開了一番調查。前晚被瘋傳的「高鐵霸座」內容大概是:一名女乘客的座位被一名男子佔據,導致她只能一直站著,期間,男子態度較差,還用潮汕話說了粗話。視頻引發廣泛關注,很多人對男子的行為表示不齒。
  • 學潮陽剪紙 品潮汕美食
    、嘉賓及學員共100餘人參與了本次活動。隨著時代的發展,潮語日漸式微,很多人連日常生活中的詞語都讀不準,所以,學好潮語、傳承潮汕文化顯得越來越迫切。  許友文重點講授了潮語的八個音調及古音古義,還講解了潮語承載的幾種文化形式,例如潮劇、潮語小品、潮語歌曲和潮語歌冊等。隨後,汕頭著名配音演員寧超楠則對潮語音調進行強化練習,現場的孩子們爭先搶答,學習熱情高漲。
  • 在惠州的潮汕牛人有多牛?
    都說潮汕人行遍天下, 位於潮汕地區相隔不遠的惠州來說, 也不例外。 潮汕人敢於闖蕩、善於經商是眾所周知的, 華人首富李嘉誠、馬化騰也是潮汕人。
  • 這部潮汕話電影終於上映!有贊有爭議,你怎麼看?
    就在這幾天,很多人的朋友圈突然都被一部潮汕電影刷屏了這部《爸,我一定行的》(潮汕話「爸,我硬虎直個」)已於8月24日正式上映先來看下預告片溫情版▼搞笑版▼青春期的惹是生非
  • 「聲大音重不好聽」的潮陽話,卻是最標準的潮汕話?
    潮州話,(Diê ziu uê / Dio ziu uê ),又名潮語、潮汕話,是廣東潮汕民系使用的語言,是潮汕人的母語,為廣東三大漢語方言之一,屬漢語方言八大語系之一的閩南語系次方言,也是現今全國最古遠、最特殊的方言之一。
  • 廣東話 潮汕話 客家話 閩南話
    沒有冷氣的古代 詩人們卻能在難耐的天氣裡苦中作樂 讓我們跟隨大灣區之聲主播 感受這悶熱、潮溼中的一絲清爽 廣東話
  • 潮汕媽媽,一世人卻註定受三世人苦
    我們可以這麼說,若是世上媽媽的辛苦可以分等級,那麼潮汕媽媽的辛苦將註定是最高級。正如那句話說的一樣:一世人為潮汕姿娘,註定受三世人苦。這其中一世人為兒女,一世人為公婆,一世人為丈夫。對於後兩者,這個世界絕大多數都無法像潮汕的姿娘做到同樣到位。至於為何這麼說?
  • 粵語,客家話,潮汕話:廣東三大方言爭鬥史
    粵語,客家話,潮汕話:廣東三大方言爭鬥史 2015年02月16日 16:34 來源:澎湃新聞網 作者: 字號 內容摘要:其實,廣東的漢語主要分為三類:粵語、客家話和潮汕話,分別為廣府人
  • 潮汕話 - 潮汕話---深圳商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現在覃雋終於是大開眼界,在中國眾多的方言語系中,應該找不出比潮汕話更為難懂的方言了,而且它對後鼻音的偏愛程度,更是讓其他方言望塵莫及。受方言特點的影響,大部分潮汕人講普通話時,無論是前鼻音還是後鼻音,通通都會給發成他們愛不釋口的後鼻音。舉個簡單的例子,「簡單」這個詞用潮汕味的普通話一講就成了「講當(jiang d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