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終於結束了,又一批年輕面孔離他們嚮往的生活更進一步了。刻下了很多座右銘的課桌,自己開發的幸運符,膨脹的文件夾……將以回憶的形式存在,成為大學初期新同學之間的談資。
今年的高考,因為一場疫情而變得與眾不同。以往都是六月初開考,今年延遲到了七月初。大部分人學生在家中以網課的形式完成高考的前期複習,這是艱難的,因為網課教育的效果肯定不如現場授課來得實在。高考兩天,又恰逢很多地區下暴雨,這無疑給很多考生增添了一些難度。
高考作為人生的一次轉折點,改變著很多人的命運。有很多電影以高考為題材,述說人物命運的變遷。
2013年有一部電影叫做《全城高考》,講的是在班主任的帶領下一群人衝擊高考的故事。作為一部青春電影,《全城高考》有些跟現實脫節,就好像沒有經歷過高考的人來訴說高考,顯得有些生疏。因此,豆瓣只給它打到5.4分。
可以說,電影最大的爭議在於塑造了秦鵬這個人物。秦鵬是個文學天才,他在網絡上發表小說,有自己的粉絲群體。他看不上課堂上呆板的複習內容,上課遲到,和老師對著幹,是一個非典型的中國高三學生。
他文思泉湧,有過人的寫作天賦,他是獨特的,他的人生軌跡也是不可複製的。第一個走出考場,眉飛色舞地講述作文寫得如何天馬行空。查詢成績,系統顯示無果。又戲劇性地成為了出版社的籤約作家。
我們的確無法想像,一個人可以憑藉天賦來超出高考這個人生基本程序來獲得未來。因為我們終究只是普通人,構成社會大多數的就是普通人,普通人埋頭苦幹備戰高考,有的人蛻變成精英,有的人功敗垂成。有的人選擇再戰一年,有的人另謀發展。
我們所回味的高考,大概就是數著黑板上的倒計時,梳理還未完全掌握的知識點。有時充滿信心,有時因為還有很多缺陷而倍感焦慮。雖然苦,但總歸是充實的。
《全城高考》最大的成功之處就是彰顯了高考的重要性,班主任不會放棄每一個對高考抱有希望的人。他忙得焦頭爛額,只為讓每一個學子以戰備狀態投入高考。還有那個在趕赴考場的路上負傷的考生,他的信念為電影增色不少。
祝願所有考生都能考出理想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