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大部分年份,高考還是全國統一試卷的,時間還是統一在每年7月7、8、9三天的,大部分高考時間或多或少總是要下雨的;山東的高考是要參加預選考試的;煙臺、濰坊、青島的高考錄取分數在山東是比較高的;青州一中的學生大部分是住校的,住校的學生高考基本上是沒人管的;青州一中的夥食也是一如既往的差的;城裡的孩子能在家裡睡覺、有蚊帳、有電風扇是幸福的,但家長送考也是很少見的。
1987年5月,混跡青州一中三年的84級同學們中很多人終於到了說再見的時候。5月份的預選考試,對於成績穩定的同學來說是一場練兵,如我班的張德溪,當我還在忐忑中的時候,他自信地和我說預選是場小case。但對於接近一半的應屆同學來說,卻是一場告別賽,那些兄弟姐妹揮手自茲去,唯聞泣別聲。
因此,早在預選前,班裡同學們就各自準備好記錄本(大多是從小門口小賣部買的塑料皮日記本),請同學們留言以作為永久的紀念。畢竟三年同學,朝夕相處,情感幾多,絕大部分同學都會認真地寫下自己對同學的真摯感情和美好的祝福。「明亮的月光,朦朧的姑娘。風,水一般的涼;詩,泉一樣的長。這靜靜的夜晚喲,你手下又跳出了秀麗的詩篇。淙淙的泉水,粼粼的魚光。漂浮的荷葉呀,正傾吐著漂泊的哀傷。鬱郁的歌聲,多像你呀,一個多愁的姑娘。也許,夜深人靜,三更鼓響,嫩芽穿枝的響亮。」看了段玉華發給我當年我給她寫的「贈段玉華同學」,可以想見,當初同學們相互的留言還是很費時間和腦力的,何況當年一個班裡連同插班、復讀的得有六七十名同學。好幾個晚自習大家都在傳著筆記本寫留言,急得班主任訾桂峰老師好幾次大聲提醒:以後還有時間,考完了再寫,要分得起輕重緩急。但效果不彰,絕大部分同學的記錄本上都寫滿了同學們的留言。
80年代中期以後,青州的高考考場只設置在城裡的學校,因而考前兩三天的時間時,宿舍區突然會住滿人的,因為全市城裡以外的高中考生會安排到一中來住宿的。87年高考三天,一中食堂的饅頭連平時也不如,面沒發開,又硬又酸,唯有菠菜粉絲分量給的比平日足一些,但湯裡沉澱下來的雜物依然如故。倒是住校的考生大多自帶乾糧、鐵皮糖瓷缸子、鋁飯盒,條件好的會從一中食堂買饅頭和大鍋菜,更多的同學一如既往地吃幹煎餅,啃鹹菜條、喝白開水,高考在我們的父輩眼裡太也平常了,明顯的不怎麼關心我們,當年羨慕死城裡考完試能回家吃上冰鎮西瓜的同學了。
那時的學生宿舍幾十個人住一屋,晚上四敞大開的,蚊子很多,真的全憑人多抗咬,魯迅文章裡寫的只留下一個鼻孔通氣來避免蚊子叮咬,想必住過校的同學們都會會心一笑的。有蚊帳的同學鳳毛麟角,條件好點的同學會買蚊香來點上,住在邊上的同學也能沾點光。但點蚊香有時也不靠譜,87年7月7日晚上曾經燻暈了我班的學霸黃福軍(詳見《黃福軍的87高考「暈考」記),同時曾落灰燼點燃了於清明同學的枕頭,他後半夜迷迷瞪瞪爬起來抱著枕頭跑出去滅火,可以想見對他高考第二天的發揮影響有多麼大呀!
87年高考,延續了86年山東出臺的最不人性的政策:不讓出考場,出來就算交卷。87年高考,最溫馨的回憶是徐清華老師教我們的提神醒腦方法,準備一個手絹打溼擰乾了,塗抹上風油精,感覺疲憊了拿起來放在鼻子上聞一聞。我照做了,感覺真的不錯呢。
我的高考苦澀的成分為多,回想起來都是諸事不順:那年報考軍校,有一天通知報考軍校學生體檢,我和張玉海不吃早飯傻傻地等,餓得前心貼後背了,卻告訴我們不是這一天,耽誤了一上午的課還很影響狀態;7日早上騎車出門趕赴二中考場,白衣庵路是石板路從校門口到中心醫院西牆是個下坡,車閘不靈突然撞倒一個老頭,把我嚇得夠嗆,爬起來趕緊扶起老人家,回想起來當年的老人是多麼的菩薩心腸,輕輕擺手就讓我趕緊去考試去了;天氣悶熱、宿舍蚊子多,本來休息不好,卻突然被跳蚤愛上沒商量,咬的我心煩意亂,考試前跑到二中廁所折騰半天才擺脫騷擾。
1987年高考的雨是第三天下午考生物的時候開始下的,滂沱雨助學霸興,卻也是幾家歡樂幾家愁。考完試,在考場等了會不見雨小,我們很多人就冒雨騎車趕回一中,一個個落湯雞一般。大雨中,發現一中北門西側最後一排平房3-6班門前還塌陷一坑,可見雨勢之大,第二天直至午後天才放晴,我們也做鳥獸散了,至此,翱翔一中三年的同學們中最後同居宿舍的也得說再見了。
現在想來,當初那麼不堪的苦日子,我們不也都捱過來了嗎?高考,給社會最底層的農民子弟開闢了改變命運的通道,只要你努力,只要你不放棄自己,所有的不堪的記憶,幾十年後都將是美好的回憶。
高考,迄今為止最公平的競賽;高考,加油!
外一篇:孫成禹:1987年的高考
[孫成禹者,當年超級學霸,可百度之]
1987年的高考如約而至。那時沒有送考的,沒有警車戒嚴,更沒有各種宣傳造勢。7月6日下午,幾人騎車到二中看了考場,那是我第一次走進二中的校園,所謂的看考場,也只是從窗戶外面往裡瞅了瞅,好像是第二排平房,其餘不記得了。
7日一早,騎著單車去二中考語文,答題感覺各種不順,我高中當了三年的語文課代表,從沒如此差過。閱讀理解有一段是《紅樓夢》的,記不清是「劉姥姥進大觀園」還是「林黛玉進賈府」了,反正我從來對紅樓毫無興趣,強忍著答完。等到作文更傻眼了。一共兩篇作文,小作文是寫新聞報導「某某小學辦起了遊泳班」,我靠!這也能當高考題?感到前所未有的失望。大作文是自命題寫議論文,談談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這不明擺著就是讓我答政治論述題嗎?我一邊寫一邊懊喪,寫的整個就是一道政治題啊!
狀態不好,食慾自然也沒有。但我還是忍心花1塊錢到學校北門東側的小賣部去買了3包華豐方便麵,就著從家帶來的3個煮雞蛋,成就了我高考三天最奢侈的三頓飯,現在想起來還是美味在口。
第二天考數學,更是不順,尤其一道立體幾何題困住了我,自以為數學很好的我也敗下陣來,英語沒什麼感覺,磕磕絆絆的習慣了,七八十分是常態。唯一感覺不錯的是最後一門生物,感覺很順手。等考完生物出考場,外面已經下起了雨,而且越下越大,冒雨騎車回到一中,身上都溼透了。看著宿舍裡凌亂不堪的一切,晚飯基本沒吃。
10日早上起來,宿舍裡基本沒人了,若有所失地挨到上午大約9點多,打點好行裝,自行車後座上封好我的鋪蓋卷和並不多的書本,車前把上掛上書包,騎上我那輛20多年歷史的國防車,在雨後泥濘的道路上往回走。一共二十四五裡的路程,一路磕磕絆絆,上坡下坡。走了還沒有一半,剛爬上石家莊大橋,還沒到軍營,自行車就沒氣了,於是到附近一個村裡(好像是牛家莊)找個地方打氣,結果打上氣沒幾分鐘又跑完了(車胎被扎了)。於是下來推著走。走了有十幾裡多地,剛到南普通,書包帶斷了,車把上掛不住,我已經記不清是怎麼在泥濘的道路上爬上最後一個坡回到家中的了。到家得到的第一個消息就是:我家養的狗死了,那是幾年前從二姐家抱來,我每周回家都會跟隨在我身邊的一隻小狗。
全家沒人提及高考的事,似乎也都漠不關心。在極度的疲憊和懊喪中,第一次高考結束了,我的高中生活也算是結束了。
三福補記:後來,成績出來了,高考感覺糟糕至極的孫成禹得分567分。87年山東本科錄取分數線是516分,濰坊的專科線是500分。可見孫成禹的實力,但命運跟他開了個玩笑,他竟然落榜了。所幸1988年他在八中重新參加高考成了市狀元,被石油大學特招錄取,成為現在聞名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