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國真詩歌被贊通俗直白:對朦朧詩有反詰意義

2020-12-11 中國新聞網

  以一首《熱愛生命》在上世紀90年代留給青年讀者深刻印象的詩人汪國真,於4月26日凌晨2時10分因病在京去世。這條消息讓無數人的心收緊、難過。日前,新華出版社剛剛出版《青春在路上——汪國真新詩精選》,書中不僅收錄了汪國真多首積極向上、催人奮進的詩作,還有他新近創作的詞、散文,還附有他創作的書法、繪畫作品。

  作家張寶瑞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我認識汪國真23年了。今年6月22日是他的生日,如果他健在,朋友們會為他過60歲生日。」

  他說,汪國真近年太累了,「記得1998年時,汪國真忽然來與大家告別,說他當時查出肝癌。後來聽說是誤診,只是肝病,當時他臉色暗黃。我認為他的性格內向,他只想把光明美好的一面留給大家。我今年1月打電話問他,身體怎麼樣?他長時間沉默不語。2月再打電話給他,電話就打不通了。3月就聽說,他身體已經不行了。」

  「汪國真的詩歌比較通俗直白,對朦朧詩具有反詰的意義。」我國首屆魯迅文學獎詩歌獎獲得者、詩人王久辛這樣評價汪國真,「汪國真的詩歌在精神氣質上有三個特徵:一是青春。汪國真詩歌最受高中生和大學生的喜愛,他的詩歌具有朝氣蓬勃的青春氣息。二是勵志。『要嫁就嫁給幸福,要敗就敗給追求』,他的詩句具有精神勵志的特徵,具有正能量,不管專家喜歡不喜歡,年輕人喜歡,誰也擋不住。三是溫暖。他的詩歌寫了人性中美好的東西,親情、友情、愛情無不如此。」王久辛認為,「衡量汪國真的價值,像看油畫——近看不清楚,遠觀知全貌。因此隔一段時間再回看汪詩,才知其價值所在。」

  自1979年開始詩歌創作,汪國真寫詩近30年,其各種版本的詩集發行量過千萬本,其詩作受到無數讀者的追捧。直到2011年,仍有5家出版社推出他的詩集。

  汪國真開始詩歌創作是他在暨南大學中文系讀書時。1978年,他讀了盧新華的小說《傷痕》深受啟發,產生了一種難以抑制的創作激情。1979年4月13日,汪國真的詩在《中國青年報》第一次發表。幾天後,他收到了編輯寄來的鼓勵信,以及稿費兩元。這極大地鼓舞了汪國真。從此,他常去閱覽室,把作品像撒網一樣撒向全國各地的報刊。雖然作品常遇退稿,但他從未放棄。1988年,低潮中的他遇到了當時《追求》雜誌的副主編杜衛東,杜衛東編發了汪國真的一組詩歌《熱愛生命》,之後該詩作被發行量數百萬份的《讀者文摘》(現名《讀者》)卷首語轉載,汪國真走紅。

  中國作家協會《小說選刊》雜誌社原主編、中國紀實文學研究會副會長杜衛東接受記者採訪時,在電話那頭哽咽了。他這樣評價汪國真:「純潔,儒雅,真誠,淡泊,懂得感恩。」兩年多前的一次,杜衛東在作協的一個會上見到汪國真,便戲言:「聽說你的字畫已經價值鵲起,不敢有求……」汪國真第二天便打電話告訴他,已經為他揮毫一畫一字,可請人馬上取走。

  1990年春,汪國真所在的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化藝術出版社編輯李世躍找到汪國真說,學苑出版社想為他出一本詩集。原來,學苑出版社編輯孟光的妻子是北京太平橋中學的老師。一天上課時,她發現學生們在下面拿著個小本傳來傳去,拿來一看,是汪國真詩歌的手抄本。老師問:你們為何喜歡他的詩?學生答:不光我們抄,外面的人都在抄!老師這才知道,原來抄汪國真的詩已成了青少年的一種「時尚」。

  《汪國真詩集》一出版便引起轟動,當時有20多家出版社蜂擁而上,一版再版,印數少則十幾萬冊,多則幾十萬冊。

  「汪國真的詩歌始終沒有進入主流文學的評價體系。但我們不能忽略的是汪國真詩歌對於公眾的影響力。當代詩人中我還沒有看到任何一個人在普通讀者中的影響力超過他。我認為,汪國真的詩歌還需要時間和歷史的評價。」杜衛東說。

  對於外界對自己詩歌的批評,汪國真曾這樣回答:「有的人說我的詩不深刻,不高雅,不純粹,但是我覺得事實勝於雄辯。」他幽默地說,他的詩集不僅是賣得好,而且盜版也盜得好。「我的詩被盜版了20年,我可以自信地說,我是中國詩人中唯一詩集被盜版20年的詩人。」

  近年來,汪國真轉型了。他生前曾對記者說:「我現在寫詩比較少,但我在做一件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事情——為中國歷代的優秀詩歌譜曲。到目前為止,我已經給400首中國歷代優秀詩歌譜了曲,受到一些中小學生的喜愛。」2010年新年前夕,唱響古詩詞——汪國真作品音樂會在京舉行。

  對於汪國真和他的詩,北京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評論家吳思敬評價:「汪國真是上世紀90年代中國詩壇一個非常突出的現象,我們稱之為汪國真現象。他異軍突起,在商品經濟大潮中,他把詩的寫作和詩集的出版結合在一起。到目前為止,這類成功範例大概只有汪國真。」

  汪國真的自信來源於普通人對他的支持和熱愛,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曾說:「沒有詩歌就沒有我的一切。如果我按照那些評論家認為好的方式去寫詩,那麼汪國真還能脫穎而出嗎?汪國真的詩還能發行幾千萬冊嗎?汪國真的詩還能連續被盜版20年嗎?既然都不能,我憑什麼按照你的方式寫詩?」

  張寶瑞說:「汪國真詩如其人,清純,真誠。1989年~1994年,他的詩歌像春天的小溪一樣流淌在中國大地,特別是流淌到校園,影響了一代青年。此外,汪國真很純潔,從不拉小圈子,不說任何作家和詩人的壞話,不巴結任何人。他始終微笑著面對人生,有俠肝義膽。」

  張寶瑞為汪國真寫的輓聯是:「國有奇才撼四海,真為詩俊驚天下」。桂傑

相關焦點

  • 汪國真用生命的詩歌探索人生真諦,它如明燈照亮我們漫漫人生路!
    如今,我們重溫經典,紀念詩人汪國真,感懷生命的意義,希冀這份美好詩情,永遠不會遠離……。其實,朦朧派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受到讀者的極大關注和追捧,朦朧詩多半呈現孤傲,感覺悲涼,俗語說「成也蕭何敗蕭何」這狀態、這風格幫助既助力詩歌成功,也促使它衰敗。而汪國真的詩歌背棄了孤傲的詩風,在韻律營造上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 為什麼詩歌界看不上汪國真?
    汪國真本人和他的詩歌受到極端兩極化待遇。他在文化現象上的意義,可能遠遠大於他的詩歌本身。詩歌寫作要不要考慮受眾,在汪國真去世的今天,又被重新提了出來。不管有一點是確定的,不論什麼時候,對於年輕人來說,需要一個這樣一個溫暖、感動和激勵他們的詩人,讓他們堅持自己的「遠方」。
  • 紀念汪國真,致敬我們遠去的青春
    紀念汪國真逝世5周年,作為深受他的詩歌影響的一名文學愛好者,我總忘不了年少輕狂的點點滴滴,總希望寫點文字寄託哀思,致敬青春。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年輕人最時髦最熱衷的三個行為就是:學許國璋英語、練龐中華字帖、讀汪國真詩歌!青春、勵志和溫情,是汪國真詩歌最重要的特徵。
  • 臧否汪國真詩歌不如參悟「汪國真現象」
    不論你是不是「汪粉」,抑或承認與否,汪國真與其詩歌,都堪稱當代中國詩壇絕無僅有的現象。你可以不讀汪國真詩歌,但你避讓不了「汪國真現象」。伴隨汪國真詩歌持續恆熱,對汪詩臧否也如影隨形;而今斯人已去,毀譽口水已了無意義。也許,讀懂「汪國真現象」,比臧否汪詩更具認知價值和啟蒙意義。  為何寫詩,大抵屬詩界眾生繞不過的起始命題。汪國真寫詩的動機很純粹:「順其自然,不會很刻意地去追求什麼。」「至於在詩歌史上的地位,我更不會管,自己高興就行。」
  • 汪國真去了遠方 留下斑駁背影和唏噓
    「汪國真是朦朧詩之後出現的,他的詩歌比較通俗明白,對朦朧詩具有反駁的意義。其詩歌在精神上據有三個特徵:一是青春。汪國真的詩歌最受高中生和大學生的喜歡,因為他的詩歌具有朝氣蓬勃的青春氣息。」「二是勵志。『要嫁就嫁給幸福,要敗就敗給追求』,他的詩句具有精神立志的特徵,具有正能量,不管專家們喜歡不喜歡,年輕人喜歡,誰檔也檔不住,孩子要深刻幹什麼?第三是溫暖。
  • 汪國真病逝 最後的詩歌獻給廈門
    上世紀90年代,國內曾掀起一股「汪國真熱」,其代表詩句有「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等。2013年APEC上,國家主席習近平引用其詩句:「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使得汪國真的詩作更廣為人知。  汪國真與廈門有不解之緣。今年年初,汪國真應邀參加集美區委宣傳部主辦的「人文集美·廈門名家開春試筆」活動。寫下詩歌《回憶》之後,他便離開現場。
  • 曾風靡多年的汪國真,死後被嘲詩太直白了,馬未都:白居易也這樣
    最近女詩人餘秀華大火,所以經常有朋友問我:「餘秀華應該算是這幾十年來最火的詩人了吧?」每每聽到這樣的說法,我總是淡淡地回一句:你怕是不知道當年的汪國真。但是從2005年之後,汪國真的影響力便漸漸降低。從那以後,汪國真出現在公眾面前的身份,常常是書畫家。2015年4月26日,59歲的汪國真離世,很多年輕人們才又想起了這個已經低調了好幾年的「青春導師」。於是,汪國真的詩又一次成了大家討論的焦點。
  • 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遠的路——記「不入流」詩人汪國真
    【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70年代末,顧城、海子、舒婷等人寫的朦朧詩席捲全國,揭開了一個詩歌輝煌的時代。汪國真開始把大量的時間花在詩歌的創作上,但他的詩歌道路,並不平坦。在創作初期,他的退稿率高達90%,但他從未放棄,退了又投,退了再投。
  • 汪國真現象,一代人的青春記憶藏在詩歌裡
    在上中學時,我們的老師告訴我們,他們同我們一樣大時,都非常喜歡讀汪國真的詩歌。在年輕一代中,汪國真和席慕容是非常受大眾歡迎的。而今,我們一提起汪國真,想到的應該就是那首最著名的詩歌《熱愛生命》了吧。曾經無數次把汪國真的這首詩的幾句寫在開頭,寫在結尾。這首詩歌同樣有著振奮人心的力量。面對挫折時,讀一讀,便感覺有一種力量在心中滋生蔓延,充滿了希望。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當你見識了現實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命。人生百年,我們需要什麼?需要一往無前的勇氣,需要勇敢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
  • 汪國真的詩歌深受大眾喜歡,可是專家詩人們卻說作品膚淺!
    汪國真從上世紀八十年代登上詩壇,1984年在雜誌上發表了第一篇詩歌作品。進入上世紀90年代,汪國真的詩歌風靡一時。那時候的初中生,往往都備一個手抄筆記本,把報刊上的汪國真詩歌工工整整抄錄下來,然後慢慢閱讀欣賞。
  • 汪國真最膾炙人口的十首詩歌
    [摘要]今天我們挑選了汪國真最為膾炙人口的十首詩歌,紀念這位「中國詩歌最後輝煌的詩人」。汪國真,祖籍廈門,1956年6月22日生於北京,2015年4月26日凌晨去世,享年五十九歲。汪國真的詩歌深刻影響了中國廣大青年受眾,連續20多年暢銷不斷,並被廣為傳抄。今天我們挑選了汪國真最為膾炙人口的十首詩歌,紀念這位「中國詩歌最後輝煌的詩人」。
  • 熱愛生命--雲上品詩歌,紀念汪國真
    原標題:熱愛生命--雲上品詩歌,紀念汪國真《熱愛生命——雲上品詩歌紀念汪國真》主題活動將在4月26日下午舉行,文化藝術網官方抖音號進行現場直播。此次紀念會和朗誦會將圍繞著「熱愛生命,經典誦讀,傳承詩歌的精髓」而展開。
  • 奇怪的「汪國真現象」:印象很深,但就是想不出來他有什麼作品
    汪國真,是一個極具時代特色的現象級詩人。或許當代讀者很難想像得到,上世紀90年代的汪國真究竟有多火。雖然他憑藉第一首比較有影響力的《我微笑著走向生活》,就在1984年逐漸走進大眾視野,但他的大紅大紫卻是從1990年開始的。
  • 汪國真經典詩歌《擋不住的青春》全文賞析
    今日凌晨,詩人汪國真去世,享年59歲。汪國真的詩歌曾在20世紀90年代盛行,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汪國真的詩歌自1990年至今一直備受青年讀者青睞,20年來,汪國真的詩集一直暢銷不衰,盜版不斷,並形成獨特的「汪國真現象」,可謂中國詩歌界乃至中國出版界的一個文化奇蹟。
  • 朦朧詩及代表人物
    朦朧詩是中國當代漢語詩歌史上最值得關注也繞不過去的重要課題,它的重要性還在於它開啟了詩歌的多個方向,啟迪了當代漢語詩歌的多種可能性,它的源頭性的意義還有待進一步挖掘。對於當代漢語詩歌來說,朦朧詩始終是一個強大的存在,一座含金量罕見、挖掘不盡的寶庫。一般認為,朦朧詩是自1978年北島等主編的《今天》雜誌開始的。
  • 奇怪的汪國真現象:對他印象非常深,但就是想不出來他有什麼作品
    汪國真被譽為「轟動中國的詩歌王子」,在年輕人尤其是中學生圈子他是知名度最高的詩人,他的名字就代表著詩歌的殿堂。而中國出版界甚至為1990年賦予了一個響亮的稱號:「汪國真年」。 自從汪國真和他的詩火了,輿論界對他的評價就從來沒有停止和統一過。
  • 媒體評汪國真:俯視和仰視都是對他的誤讀
    隨之而來的對於青春的緬懷,或是對於詩歌的研究討論,成為朋友圈話題,甚至引發友人爭執。汪國真是不是詩人,他寫的究竟是不是詩?本文作者曾於2007年見過汪國真本人,後者曾說:「檢驗詩歌價值的權威標準只有兩個,一是時間,一是讀者。」就「讀者」來說,汪認為自己的詩歌一直有讀者,「因為每個人都有青春」。或者這麼說,他和他的詩歌代表了曾經的一種「流行文化符號」更為貼切。
  • 汪國真:青春不停歇
    從上世紀70年代末大學在讀期間,汪國真便開始發表詩歌作品,到九十年代,汪國真出了五六十種詩文集,研究賞析其詩歌作品的書多達十幾種。其第一本詩集《年輕的潮》1990年出版,印了15萬冊,接下來《年輕的風》《年輕的思緒》《年輕的瀟灑》都獲得不錯的銷售業績。1990年,汪國真的詩集大賣,有人把這一年稱為出版界的「汪國真年」。
  • 診斷 仰視和俯視,都是對汪國真的誤讀
    甚至可以想見,汪國真佔據朋友圈和媒體頭條的時間大約也不過一兩天——等人們各自憑弔完自己逝去的青春歲月,緬懷完那些一起讀詩抄詩寫情書的玩伴,誰還會再提起汪國真?汪國真還有讀者嗎?2007年夏天,我第一次見到汪國真本人,就當面問了他這個問題。而汪國真顯然對這個唐突的提問早有心理準備,他有一套完整的應答邏輯:「我的詩歌一直有讀者,因為每個人都有青春,我的詩就是寫給青年人看的。」
  • 爭議 汪國真的詩到底是不是「假詩」?
    在這些針尖對麥芒的觀點中,有一個最為重要,即汪國真寫的詩歌到底是不是詩,或者如一些評論者所認為的是「假詩」?對於一位詩人,這是一個根本性問題,無疑是十分重要的。逝者為大,書評君覺得,呈現這些爭論,或許也是對汪國真先生的尊重。我們且先來看看「質疑者」、詩人歐陽江河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