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慎河上水悠悠,七裡港斷面剿劣初獲成功

2020-12-15 浙江在線

2017-07-11 09:15 |記者 張孟濤

編者按:剿滅劣V類水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整治行動目的是爭取到今年6月底,基本剿滅溫州市控劣Ⅴ類水質斷面。目前,位於樂清的溫州市控白慎河七裡港和中運河公利閘等斷面水質不斷趨好,5月份以來總磷、高錳酸鉀、氨氮等各項指標均已達標。下步,樂清將繼續抓好九大攻堅行動,堅持疏堵管控並舉,確保其餘619個小微水體在年底前全部完成剿滅劣五類水目標。近日,鑑於白慎河七裡港、中運河公利閘兩斷面的水質連續3個月達標要求,樂清市向溫州市治水辦提交申請銷號驗收報告。 

工人在七裡港斷面水域保潔。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劉言勇 攝

  7月6日10時許,豔陽高照,在沿江大橋向白慎河望去,河水悠悠,水面上種植了美人蕉、狐尾草等植物,17個噴泉不時噴射,經過這裡的人們駐足觀看。橋下,還有村民在釣魚。

  緊抓關鍵 提升水質

  總磷、氨氮、化學需氧量(COD)這三項可謂是判斷水質是否為劣V類的重要標準。以往在七裡港斷面的水質檢測中,氨氮超標尤為嚴重,最高為12 mg/L(V類水標準為2mg/L以內)。

  七裡港斷面位於白慎河下遊的柳市鎮七前村和裡隆村交界處。白慎河主幹全長22.5公裡,平均河面寬度30米。自白石水庫洩洪道至慎江水閘,流經白石、北白象、柳市3個鎮街,沿線共39個村,與柳市流域平原河網相互連通。2016年該斷面水質監測數據超標,是我市今年確保剿滅的劣V類水質斷面。

  在七裡港斷面附近,一項項整治舉措都緊緊抓住了這三項關鍵指標的提升,尤其是氨氮指標。「美人蕉、狐尾草等植物的生長,需要氮、磷等營養物質,而且也能去除汙水中的有機物以及重金屬。」柳市鎮農業分局副局長張仕海介紹,水生植物的種植有效提升了水質。

  不僅如此,現場看到的噴泉、水中的曝氣增氧裝置與幾艘保潔船都緊抓了水質提升這一關鍵,而設置的。「曝氣增氧裝置能有效提高水中的溶解氧,提升COD指標。保潔船可以將水中的汙染物清除,杜絕汙染。」張仕海說。

  水裡有水生植物、曝氣增氧裝置等提升水質,那岸上往水裡流的汙水、直排的廢水等又如何整治?

  今年6月底前,柳市鎮對七裡港斷面上下2公裡範圍內沿河做到「應拆盡拆,應整盡整」,全面完成沿河舊廠房、舊市場、舊小區等重點片區和節點的整治。

  這片沿河的舊廠房、舊市場、舊小區等,都是存在汙水直排、直接往河道丟垃圾的汙染源。

  七裡港斷面周邊的七東菜市場,未整治前,也是汙染源。七東菜市場門口便利店店主丁仙華說:「原先我們在這裡開店,河水的確很臭,菜場裡的汙水排出來,居民也往河裡亂丟垃圾,河裡髒得簡直無法靠近。」

  七東菜市場是一個建在河浹上的菜市場,數十年前地下的河道被蓋板隔成了暗渠,排出的水經過沿江東河流到七裡港斷面。

  7月6日,記者來到七東菜市場時,發現菜市場整體地勢較高,現場較為整潔。原來,該菜市場已於6月中旬完成整治,在菜市場下方建成排汙管網,不再讓汙水流入河道。原先居民習慣往河裡丟垃圾的地方設置了鐵柵欄,不遠處還有垃圾桶,杜絕了亂丟垃圾現象。

  當天,已於6月中旬完工的七裡港周邊的截汙納管工程,有人在察看運行效果。幾名工人打開窨井,觀察著汙水收集效果。七裡港斷面沿線11個村居,剿劣開始時未完成截汙納管的有4個,剿劣以來,柳市鎮投入近千萬元,截汙17公裡,還對七東農貿市場和七裡港工業區內5家未截汙的企業也進行了截汙納管,徹底杜絕汙染源。

  七裡港斷面距離白慎河出海口——慎江陡閘只有百餘米,該斷面的水質脫離劣V類,恰應了陡門橋旁七賢亭上的一句標語——「決不把汙泥濁水帶入全面小康」。

  冒雨巡河 收穫更多

  今年3月份以來,白慎河縣級河長、樂清市委副書記、市長方暉,多次巡查七裡港斷面,對「截汙納管、建立河道治理長效機制、讓更多群眾參與治水」這三個問題尤為重視。

  3月17日,方暉便先後走訪白慎河柳市段、北白象段和白石段,實地察看河道面貌。方暉明確提出了要加大對沿岸企業的排查力度,加強農貿市場的改造提升和規範管理,確保汙水不入河,從源頭上遏制汙染。同時要加強截汙納管工作,加快市汙水處理廠提標擴容和汙水收集管網建設,提升汙水收集處理能力,從根本上消除汙染。

  7月5日,白慎河(柳市段)鎮級河長、柳市鎮鎮長陳漢存再次前往白慎河巡河。七裡港斷面是他巡查的重點區域。

  「排汙口部分標識不夠清晰。」「一小段河面有油汙出現。」這是7月5日巡河發現的兩個問題,陳漢存當即部署,要求柳市鎮治水辦進一步明確排汙口標識,七裡港社區組織河面保潔人員清理油汙。

  像這樣的巡河,陳漢存每周至少都有一次。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落實治理長效機制,陳漢存在巡河中,解決了不少問題。6月以來,梅雨不斷,陳漢存依舊每周數次巡河。「下雨天巡河收穫反而更多。」陳漢存說,下雨天可以看到河邊垃圾桶內有無垃圾滲漏液入河、河道附近有無排汙、雨汙分離是否到位等。

  就巡河發現的「雨天垃圾滲漏液入河」問題,解決方法是:給河邊的垃圾桶上部都裝上藍色頂棚,並背靠圍牆,而且柳市鎮環衛所也加大了對這些點的垃圾收集頻率,真正做到了「垃圾不入河」。

  截汙納管已於6月中旬完工,河面保潔的長效機制也已基本建立,在讓更多群眾參與治水這一問題上,收穫也是不小。「沿江大橋至雙慶橋的河道兩岸,總長約3公裡的遊步道上的路燈,便是七西村與裡隆村的能人志士捐資數十萬元打造的,還有企業家7月1日捐的船用於治水。這些都是群眾進一步參與治水的具體案例。」陳漢存介紹。

  「現在景色這麼漂亮,每天晚上有好幾百人在沿河綠道上散步哩。」七西村黨支部書記鄭道義說,如今河水乾淨了,路燈也這麼亮,再也沒有人往河裡丟垃圾了,大家都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美景。

  正本清源 全域治水

  七裡港斷面水質連續三個月脫離劣V類,除了柳市鎮的努力之外,白慎河上遊的北白象、白石等鎮街也出力不少。「正本清源,全域治水」可說是樂清市治理白慎河寫照之一。

  3月中旬,白石街道對位於上陳村的白慎河源頭開展整治。白慎河源頭沿線原本分布著60多家橡膠鞋底製造企業,均為「四無」生產經營單位。多年來,企業生產中所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料未經過系統收集,直接排放到周邊,成為白慎河的一大汙染源。去年10月「大拆大整」專項行動啟動後,白石街道將此地列為一大拆違點,拆除了部分違建廠房。剿滅劣V類水行動開展前夕,白石街道繼續發力,用3月16日至17日兩天兩夜的時間,拆除此處8萬平方米的違建廠房,平整70畝土地,為白慎河「正本清源」。

  北白象鎮自剿滅劣V類水行動開展以來,亦是戰果頗豐。其上遊白慎河(萬家段)的萬家社區12村已成為全市剿滅劣V類水的先鋒典範,其中東斜村黨支部書記林家堯與村委會主任高元輝的治水故事,更是為市民所津津樂道。4月中旬至5月初,北白象鎮出「剿劣」重拳,二十來天連拆兩大擁有數十年歷史的市場,為白慎河除了兩大汙染源。

  「菜市場排出的汙水,是河水氨氮和總磷兩個指標上升的主要原因。」北白象鎮農辦主任李雲浚介紹,拆除之後,河水水質進一步得到保障。

  白慎河(北白象段)鎮級河長、北白象鎮黨委書記鄭義,每周數次巡河,巡河中多次提到提升水質這一關鍵指標。在3月26日的巡河座談會中,他就明確提出了「要明確目標,找準問題,如何提升水質,關鍵是找到汙染源並予以整治」。白慎河(北白象段)周邊不斷清除汙染源——養豬場、菜市場、存在排汙行為的違規企業等。與此同時,鄭義還緊抓汙水管網建設,多次察看沿線截汙納管工程進展情況。

  據了解,樂清市制定出臺七裡港斷面剿劣治理實施方案,全面推進截汙納管、入河排汙口治理、工業汙染整治、河道清淤、餐廚油汙處理、農貿市場汙水整治、「四無」生產經營單位整治、畜禽養殖汙染治理、沿河沿溪違法建築拆除九大攻堅行動,在白慎河所在的3個鎮街開展。數月以來,戰果頗豐。


1499735708000

相關焦點

  • 白慎河七裡港段整治出成效 美麗河岸「點睛」鄉村振興
    從南向北,老陡門橋、沿江大橋橫跨在長約2公裡的白慎河(上起白石水洩洪道,下至慎江陡閘)七裡港段。站在老陡門橋上向北望去,兩岸鮮花綠樹,沿河的房屋外牆一律披上唯美的彩繪「外衣」,一幅江南水鄉的詩情畫意。站在沿江大橋極目向北,兩岸延伸出兩條親水綠道,古樸的長廊、雅致的涼亭,與蔥鬱的草木相映成趣。
  • 河長巡河督治水 堅決剿滅劣V類河流
    溫州網樂清支站訊(通訊員 鄭瀚)作為白慎河的縣級河長,市委副書記、市長方暉昨日對該河流水質提升工作進行了巡查。他強調,剿滅劣Ⅴ類水作為當前市委、市政府的頭等大事,必須全力以赴、全心投入,深入開展水岸同治、控源清汙等工作,堅決打贏這場治水攻堅戰。
  • 海鹽縣元通街道治水剿劣工作永遠在路上
    剿滅劣Ⅴ類河道,是治水向縱深推進的重要舉措,表明了浙江省委「決不把汙泥濁水帶入全面小康」的決心。今年以來,海鹽縣元通街道以「鐵的手腕、鐵的擔當、鐵的紀律」,全面落實治水剿劣工作,取得了較好成效,9條剿劣河浜(塘)按期通過了縣級考核驗收,其他河道全面鞏固提升「清三河」成果,使元通街道再現了水清、岸綠、景美的鄉村風貌。
  • 國考水質優良斷面比例均超七成
    通報指出,2019年1-9月,1940個國家考核斷面全部採用採測分離模式開展監測。實際開展監測的斷面共1930個,其餘10個斷面因斷流和交通阻斷等原因未開展監測。  總體水質狀況  水質優良(Ⅰ-Ⅲ類)斷面比例超七成  第三季度,1940個國家地表水評價斷面中(實測1918個),水質優良(Ⅰ-Ⅲ類)斷面比例為71.0%,同比上升0.4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為4.1%,同比上升0.2個百分點。主要汙染指標為化學需氧量、總磷和高錳酸鹽指數。
  • 治水剿劣指向近海 寧波率先完成入海排汙口摸查
    詹果兒 攝  浙江在線4月14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江帆 通訊員 陳曉眾 詹果兒)浙江治水剿劣,是時候望向海洋了。去年9月,暑意還未褪,他和同事們走過最東面的北侖峙頭角、最北面的餘姚杭州灣海域,也踏上最南面的象山金七門和最西面的餘姚慈谿交界處。一步挨著一步,一行人從夏末走到了隆冬,完成了這場寧波歷史上路線最長、規模最大的環保調研,為寧波近岸海域汙染防治和入海河流劣Ⅴ類水整治,提供了迄今為止最真實、全面、準確的數據支撐。
  • 踱步白慎河看風景 七前老村幾十年的盼望今成真
    黃瀚 攝從柳市鎮七裡港社區管委會大樓走到七裡村沿江東河邊只需簡單一步;七裡村七前老村片沿河路廊「從無到有」,這一步卻並不簡單。今年9月底,七裡村正式啟動七前老村河道護岸工程,村民們幾十年的盼望今成真。眼前的河段名為沿江東河七前段,屬白慎河支流,與近幾年柳市鎮黨委、政府發動社會各界大力整治的白慎河陡門閘段相距不遠。雖然相距不遠,但步行過去可不近。記者看到,這一帶的民房建於水邊,沿河沒有河道護岸,沒有通暢的道路。
  • 2019上半年全國不達標斷面名單公布 三亞妙林在列
    會商意見指出,2019年上半年,全國Ⅰ-Ⅲ類斷面比例為74.5%,同比增加4.4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為4.3%,同比減少2.6個百分點。長江經濟帶Ⅰ-Ⅲ類斷面比例為81.0%,同比增加6.9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為1.3%,同比減少1.1個百分點,全國水環境質量保持了持續改善的良好勢頭。與此同時,水汙染防治工作不平衡不協調的問題依然十分突出。
  • 湖南日報市州新聞版頭條丨加強城區「四溪一渠」治理 寧鄉「除臭剿...
    為加強城區汙水治理,寧鄉市成立專門的領導小組,制定了《寧鄉市「除臭剿劣」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通過採取控源截汙、排口整治、清淤疏浚、垃圾打撈、生態補水等措施,對穿過城區的「四溪一渠」加強治理,清淤超過7500米,168個排汙口全部完成整治。禁養區內,1005家規模養殖場悉數退出,溈江岸邊「雞飛豬叫」成為歷史。
  • 4月南運河第三店斷面水質惡化
    17日,山東省環保廳通報了2017年4月全省水環境質量情況,其中德州的南運河第三店斷面水質現狀為劣V,較基準年(2014年)出現了惡化,超標因子為氟化物
  • 從羅湖口岸經香港上水至國際機場港珠澳大橋到澳門珠海回蛇囗環遊
    早晨六點多早早起床,帶上行禮和所需要的日用品及身份證港澳通行證,到羅湖口岸過關,有電子自動驗票,有人工驗票,人多半小時驗票成功,人少十多分鐘。驗票通過後經羅湖橋入境香港羅湖地鐵站,在這可以直達九龍和香港島。我去的第一站是上水,幾分鐘後就到達上水站。
  • 連雲港15條入海河流考核斷面,5個水質不達標
    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Ⅲ類比例僅三成通報指出,根據連雲港製定的水質達標年限要求,2019年6個國考斷面優Ⅲ類比例應達到83.3%,消除劣Ⅴ類斷面;22個國省考斷面優Ⅲ比例應達到72.7%,消除劣Ⅴ類斷面。
  • 珠江入海口蕉門水道從劣V類改善為Ⅱ類
    記者從公報中看到,在逐月發布的27個入海河流入海斷面水質監測信息中,有67.9%的斷面水質為良好的Ⅱ-Ⅲ類水,比例較上季度有所上升。有專家分析認為,水質好轉可能與二季度廣東進入汛期,降雨頻繁入海河流水量增加有關。  第二季度,重度汙染的劣V類斷面有3個,較上季度的5個有所減少,分別是深圳市的深圳河口、汕頭市的練江海門灣橋閘斷面,這兩個斷面在今年頭兩個季度中每個月水質均為劣V類。
  • 前7月劣Ⅴ類水體清零!粵港澳大灣區的治水「密碼」是什麼?
    今年前7月粵港澳大灣區劣Ⅴ類水體清零近日,記者從生態環境部水生態環境司拿到一份讓人欣喜的報告。這份報告充分顯示了粵港澳大灣區中設置國控斷面的9個城市近年來的水質狀況。這9個城市分別是廣州、東莞、珠海、佛山、惠州、江門、深圳、肇慶、中山。
  • 從供水河到汙水河再到清水河的東莞石馬河:消除劣Ⅴ類 迎得水鳥歸
    石馬河流域綜合整治現場指揮部指揮陶謹拿出隨身的ipad,打開實時監測軟體,顯示7月13日12時,石馬河旗嶺國考斷面氨氮為0.318mg/L,總磷為0.199mg/L,分別達到Ⅱ、Ⅲ類水標準。而就在去年,石馬河水質還讓人頭疼不已,旗嶺國考斷面難除劣Ⅴ類水也為廣東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增加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