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美培育抗蚊症改造蚊 科學家:有望抑制病毒傳播

2020-12-22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中新網1月20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網報導,近日,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的科學家與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同行合作,首次用基因改造,培育出一種能抵抗4種血清型骨痛熱症病毒感染的埃及伊蚊,希望在有效抑制這種病毒傳播中發揮重要作用。

&nbsp&nbsp&nbsp&nbsp澳大利亞普拉德卡博士介紹,研究團隊利用基因工程技術的最新成果,成功對埃及伊蚊進行了基因改造,使其感染和傳播骨痛熱症病毒的能力顯著降低。

&nbsp&nbsp&nbsp&nbsp此前,已有科學家嘗試對攜帶骨痛熱症病毒的蚊子種群進行基因改造,以使它們對病毒產生抗性,但這些方法通常只能針對一兩種骨痛熱症病毒,預防病毒傳播效果有限。

&nbsp&nbsp&nbsp&nbsp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副教授阿卡巴裡說,這項突破性進展意味著,在可預見的將來,可能出現可行的基因改造方法,用於控制骨痛熱症病毒傳播,從而減少病痛乃至死亡人數。該成果還可能對控制其他通過蚊子傳播的病毒產生廣泛影響。

相關焦點

  • 廣州:50萬隻益蚊驅毒蚊 「蚊蚊相治」防登革熱
    科學家研究出一種新的方法,有望解決廣州登革熱傳播問題。記者昨日從中山大學獲悉,該校奚志勇教授團隊研究出通過投放「益蚊」以蚊治蚊,使蚊子「絕後」的辦法,從而控制蚊子數量。3月份,團隊已在南沙沙仔島投放第一批50萬隻改良版雄蚊,滅蚊效果引發各方關注。  「以蚊治蚊」讓蚊子「絕後」  登革熱是廣東常見、多發的急性傳染病之一,也是重點防控的傳染病。
  • 科學家利用蚊類數據勾畫病毒傳播圖普
    日前,eLife雜誌刊載研究稱,目前攜帶登革熱和奇昆古尼亞熱症病毒的蚊子的擴散速度空前,而應對上述病症尚無有效治療方法或疫苗,因此了解蚊子的習性有助於有效利用公共健康資源。 本研究主要關注了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這兩個種類,它們攜帶登革熱、黃熱病毒和奇昆古尼亞熱症病毒。這些疾病會造成關節損害等持久性的問題,且通常會給兒童和老人帶來致命風險。 為了構建信息圖普,研究人員使用電腦模型預測某一地點是否適合蚊子生長。此前的研究一般只關注溫度,但新模型則考慮了更多內容,包括最低和最高的年度降雨量、有關草木的衛星數據以及某地區的鄉村或城市化程度。
  • 好辦法, 以「蚊」治蚊防寨卡
    為了更好地抑制寨卡病毒的泛濫,韓聯社7月17日報導稱,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旗下生命科學子公司Verily計劃在這個夏天向美國加州弗雷斯諾地區釋放2000萬隻改造蚊子。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徐京杭副主任醫師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解釋說,感染後的雄蚊再和野生雌蚊交配時,會感染對方產下無法孵化的卵,以此來減少蚊子數量,預防包括寨卡病毒在內的通過蚊子傳播的疾病。「不止寨卡病毒,很多依靠蚊子叮咬傳播的疾病也將得到有效控制。」    但徐京杭也表示,還無法樂觀地說僅靠這一種辦法就可以消除寨卡病毒病。
  • 釋放轉基因蚊子阻止蚊媒疾病,存在哪些未知風險?
    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是全球傳播最為廣泛的蚊媒傳染病之一。臨床特徵為起病急驟,高熱,全身肌肉及關節痛,極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傾向和淋巴結腫大。少數患者會因出血性休克或中樞性呼吸衰竭而死亡。除登革熱外,蚊媒還會傳播寨卡病毒、黃熱病等。這類疾病給人類健康和經濟造成巨大損失,特別是在第三世界國家。
  • 人蚊大戰硝煙又起 科學家發現腳臭味是捕蚊良方
    人蚊大戰硝煙又起 科學家發現腳臭味是捕蚊良方 2013年06月18日 14:11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加侖吸血鬼」是佛羅裡達州的「特產」,由於這種蚊子的「殺傷力」非同尋常,所以引起科學家的特別關注。這種蚊子的體型是普通蚊子的20倍,叮咬一次就能吸大量的血,並會讓人感到異常疼痛。「加侖吸血鬼」一般將卵產在容易積水的低洼之地,等待大雨來臨。如果雨水不夠充沛,這些卵甚至可以等上幾年,但是一旦暴雨過後,這些卵就會一起孵化,帶來一場「蚊子風暴」。
  • 人與蚊千年持久戰
    傳播登革熱的罪魁禍首就是蚊子——這是一種由蚊子傳播的急性病毒傳染病,其典型症狀是發燒、頭痛和關節痛等。     其實,人類一直以來就在和蚊子作鬥爭。《莊子·外篇·天運》就記載了逍遙自在的老子對請教他的孔子說:「蚊虻噆膚,則通昔夕不寐矣。」及至晉代,傅選在《蚊賦》裡痛說了蚊子的危害:「眾繁熾而無數,動聚眾而成雷。肆慘毒於眾生,乃餐膚以療飢。
  • 殺光雌蚊,讓蚊子種群崩潰!這次連無人機都出動了……
    與此同時,另一批科學家開發出了新型自動釋放無人機用於釋放改造的蚊子。這兩者能否「強強聯合」,徹底消滅令人頭疼的蚊子呢?蚊媒疾病的禍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資料,以蚊子為媒介傳播的疾病每年造成的死亡人數超過100萬。這些疾病和病毒包括:瘧疾、淋巴絲蟲病、登革熱、黃熱病和寨卡病毒等。
  • 殺光雌蚊,讓蚊子種群崩潰!這次連無人機都出動了…
    與此同時,另一批科學家開發出了新型自動釋放無人機用於釋放改造的蚊子。這兩者能否「強強聯合」,徹底消滅令人頭疼的蚊子呢?蚊媒疾病的禍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資料,以蚊子為媒介傳播的疾病每年造成的死亡人數超過100萬。這些疾病和病毒包括:瘧疾、淋巴絲蟲病、登革熱、黃熱病和寨卡病毒等。
  • 加拿大科學家欲通過基因改造 將雞培育成恐龍
    加拿大科學家欲通過基因改造 將雞培育成恐龍 2015-06-07 17:27:14這並非異想天開,加拿大科學家告訴我們,他們正在努力把雞通過基因改造的方法培育成恐龍。或許十多年之後,我們在花鳥市場上就可以買到寵物恐龍。  讓雞退化成恐龍  如何培育出一隻恐龍?科學家能想到的最直接的辦法,是找到恐龍的原始基因。
  • 科學家與蚊子鬥智鬥勇,各種減少蚊子數量的奇葩技術
    為了對付蚊子,在中國廣州的兩座島嶼上,科學家們結合兩種昆蟲控制技術,開始了消滅當地的蚊子種群的實驗。本地的亞洲虎蚊是世界上最具侵略性的蚊子之一。研究人員在很大程度上防止了一種蚊子的繁殖,亞洲虎蚊攜帶寨卡、登革熱和黃熱病的各種病毒。
  • 人與蚊千年持久戰 沒有蚊子的世界會是什麼樣
    傳播登革熱的罪魁禍首就是蚊子——這是一種由蚊子傳播的急性病毒傳染病,其典型症狀是發燒、頭痛和關節痛等。  其實,人類一直以來就在和蚊子作鬥爭。《莊子·外篇·天運》就記載了逍遙自在的老子對請教他的孔子說:「蚊虻噆膚,則通昔夕不寐矣。」及至晉代,傅選在《蚊賦》裡痛說了蚊子的危害:「眾繁熾而無數,動聚眾而成雷。肆慘毒於眾生,乃餐膚以療飢。妨男工於農田,廢女紅於杼機。」
  • 我國科學家找到抑制狂犬病毒關鍵開關
    據國內媒體報導,最近,華中農業大學狂犬病研究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基因組生物學》在線發表論文稱,他們在揭示狂犬病致病新機制的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找到了抑制狂犬病毒的關鍵「開關」。論文通訊作者趙凌教授表示,這次研究找到了一個抑制狂犬病毒的關鍵開關,並找到了控制這個開關的關鍵位點,未來可以研發出既能對抗病毒又能抗腫瘤的藥物。趙凌說,狂犬病的致病機制目前尚不清楚,給治療帶來很大的難度。此外,被犬咬傷後接種疫苗需要打4到5針,有的患者會中途放棄,導致免疫失敗。「這項研究,我們持續進行了5年。
  • 美洲寨卡病毒傳播最新進展 - 生物研究專區 - 生物谷
    ,但是截至今日,已過去一周的時間,在此,生物谷小編整理了病毒傳播的最新情形。2016年1月29日訊 /生物谷BIOON/ --與西尼羅病毒和登革熱病毒一樣,寨卡病毒(Zika virus, ZIKV)也是一種蟲媒病毒,屬於黃病毒科,黃病毒屬。ZIKV是具有包膜的不分節段單鏈正義RNA病毒,通過伊蚊屬蚊子的叮咬進行傳播,能夠讓人患上類似於登革熱但症狀較為輕微的疾病(即寨卡病)。
  • 以蚊治蚊,消滅蚊子
    蚊密度隨季節變化明顯,每年4月底至5月初,越冬蚊開始復甦,蚊蟲密度逐漸上升,7月下旬至8月中旬達到高峰,以淡色陣蚊為主。近年來登革熱的主要傳播媒介白紋伊蚊(俗稱「花蚊子」)在蚊種構成中的比例明顯上升。白紋伊蚊,也被稱為亞洲虎蚊,源於東南亞,是東南亞和中國的常見蚊種。
  • 寨卡疫情蔓延:埃及斑蚊成傳播寨卡病毒罪魁禍首
    美國埃默裡大學教授吉特恩說,隨著世界越來越城市化,埃及斑蚊的繁殖傳播也越來越興旺。巴西的城市化是一個極端的例子,過去70年中從20%猛增至80%。  埃及斑蚊要「家丁興旺」,要有充足的食物。食物的確很充足:我們人類。  寨卡病毒在巴西爆發後,巴西全國各地正在全力剿滅傳播病毒的埃及斑蚊。
  • PLoS Biol:科學家鑑別出鼻病毒和腸道病毒關鍵弱點 有望幫助開發出...
    2019年6月17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PLoS Bi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盧汶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了一大類致病性病毒的新特性,或有望幫助開發治療普通感冒、脊髓灰質炎和其它人類疾病的新型抗病毒藥物。
  • 「基因剪刀」改造出三眼蚊子 控制蚊媒傳播疾病
    「基因剪刀」改造出三眼蚊子科技日報北京11月16日電 (記者劉霞)據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官網近日消息,該校科學家利用「基因剪刀」工具,培育出了多個特徵發生改變的埃及伊蚊,這些黃色蚊子擁有三隻眼睛、翅膀發育畸形。
  • 科學家揭示人類T細胞白血病病毒感染並擴散的分子機制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Journal of Vir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明尼蘇達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新型策略,或有望阻斷一種高傳染性病毒在澳大利亞中部偏遠地區的傳播,人類T細胞白血病病毒1型(HTLV-1)在社區成年人中的感染率超過了40%,HTLV-1是科學家們發現的首個人類癌症病毒,其會誘發白血病和淋巴瘤。
  • 為了讓蚊子斷子絕孫,科學家給蚊子做過的那些絕育手術
    研究發現,經蚊子傳播的疾病多達80餘種,我國僅發現乙腦和登革熱兩種,他們都是通過蚊子的刺叮咬而傳播。登革熱是在人與人之間傳播,而乙腦則是一種動物源性的疾病,藉助蚊子叮咬由動物傳給人,主要在豬、鳥類之間傳播。更聳人聽聞的不久前,大洋彼岸不少牛馬活活被被蚊群吸血而死。
  • 一種疫苗,預防所有蚊媒疾病
    這種新疫苗是為了幫助人體預防多種蚊媒疾病,包括塞卡、瘧疾、西尼羅河熱以及登革熱,它還有望削弱蚊子傳播這些疾病的能力。這項臨床試驗目前在美國貝塞斯達市和馬裡蘭市進行,以驗證疫苗的安全性和引發免疫反應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