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50萬隻益蚊驅毒蚊 「蚊蚊相治」防登革熱

2021-01-17 華夏經緯網

  2015年4月29日下午,城管工作人員展開滅蚊工作。廣州日報記者廖雪明 攝

  中大研究出讓蚊子不產卵方法

  可以減少蚊子數量甚至絕後

  最近,廣州出現登革熱患者個案。科學家研究出一種新的方法,有望解決廣州登革熱傳播問題。記者昨日從中山大學獲悉,該校奚志勇教授團隊研究出通過投放「益蚊」以蚊治蚊,使蚊子「絕後」的辦法,從而控制蚊子數量。3月份,團隊已在南沙沙仔島投放第一批50萬隻改良版雄蚊,滅蚊效果引發各方關注。

  「以蚊治蚊」讓蚊子「絕後」

  登革熱是廣東常見、多發的急性傳染病之一,也是重點防控的傳染病。目前,尚無有效的登革熱疫苗和特異性治療藥物可以應用。白紋伊蚊是廣州登革熱的主要傳播媒介。中山大學與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合作,研究出運用共生菌沃爾巴克氏體來控制和阻斷登革病毒通過蚊媒傳播的新技術,去年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進展。中山大學-密西根州立大學熱帶病蟲媒控制聯合研究中心奚志勇教授團隊從果蠅、伊蚊和庫蚊體內提取沃爾巴克氏體,並成功將其導入到登革熱媒介白紋伊蚊體內,建立了穩定的攜帶新型沃爾巴克氏體的蚊株。

  奚志勇的研究表明,可通過投放攜帶沃爾巴克氏體的「益蚊」以蚊治蚊。因為這種細菌對於攜帶和傳播登革熱病毒的白紋伊蚊能起到類似疫苗的作用,有效地降低白紋伊蚊的種群密度,進而控制登革熱的傳播。

  奚志勇介紹,沃爾巴克氏體共生菌能遺傳給蚊子的後代,但不會感染包括人在內的哺乳動物。一旦雄蚊感染沃爾巴克氏體細菌,即使雌蚊未感染,交配後雌蚊也不會產卵。而染菌的雌蚊交配後仍可產卵,並能把沃爾巴克氏體細菌傳給後代。從理論上講,這種趨勢會使染菌的蚊子越來越多,從而抑制登革熱傳播。

  南沙沙仔島是首批試驗地

  記者獲悉,今年3月,奚志勇帶領的團隊在廣州南沙沙仔島進行試驗,投放第一批50萬隻改良版雄蚊。之所以選擇南沙沙仔島,是因為該地區相對偏遠,受外界影響較小,更有利於驗證試驗效果。

  據介紹,試驗過程需要當地居民理解和配合,因為需要通過釋放五倍於當地原有數量的雄蚊來降低區域內蚊蟲的數量,「到時候區域內居民可能會感覺到蚊子突然多了,但大家可以放心,『種群壓制』階段釋放的雄蚊是不咬人的。」奚志勇教授曾表示。科研團隊還會走進社區,回答居民的所有疑問,「大家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即可,不需要有任何變化」。

  記者獲悉,研究團隊釋放的蚊蟲可稱之為「益蚊」,與殺蟲劑相比,「以蚊治蚊」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幾乎為零,因為殺蟲劑在殺死害蟲的同時也殺死了許多有益的昆蟲,而且容易產生耐藥性。

  相對於殺蟲劑,「以蚊治蚊」可謂一勞永逸,一個區域內的雌蚊一旦攜帶沃爾巴克氏體,沃爾巴克氏體就會穩定地駐留在蚊子體內。

  登革熱傳播效應

  隱性感染佔比更多

  廣州日報訊 (記者徐靜)中山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汪濤主任醫師領銜的團隊和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陸家海教授團隊聯合攻關登革熱,闡釋暴發疫情中登革熱隱性感染的狀況,以及隱性感染在登革熱傳播中的效應,研究結果發現,登革熱流行中隱性感染和顯性感染的比例為2.2:1。登革熱暴發疫情中,人們往往重點關注發病人群(即顯性感染),而忽視隱性感染人群。這一研究結果首次闡釋了登革熱隱性感染者作為傳染源對於疾病蔓延的重要影響,對制定登革熱防控策略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日前,該研究論文《Evaluation of Inapparent Dengue Infections During an Outbreak in Southern China》發表於國際知名專業期刊《PLoS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

  殺手鐧一 使蟲「絕後」

  「沃爾巴克氏體(Wolbachia)」是一種寄生性細菌,它感染昆蟲和其他節肢動物後,會致其無法產生雄性後代。但這並不會使蚊子滅絕,奚志勇說,投放「益蚊」會使攜帶登革熱病毒的某一種群的蚊子在某一個區域的數量降到極低甚至根除,由於還有大量不攜帶登革熱病毒的蚊子,加上蚊子極易遷徙,因此不可能使蚊子滅絕。

  殺手鐧二 不會變異

  投放「益蚊」這種方法是在蚊子中加入共生菌,使蚊子和細菌形成共生關係,蚊子還是廣州的蚊子,細菌也來自廣州的昆蟲,只是一種新的組合,因此不會存在變異的風險。

  殺手鐧三 對人無害

  實驗證明,只要攜帶該細菌的蚊子成為一個地方蚊子群體的多數,登革熱疫情就會得到抑制。目前,美國、澳大利亞、巴西等國已相繼開始投放「益蚊」。澳大利亞從2011年起,最早通過這一措施抑制登革熱疫情。奚志勇說,澳大利亞的釋放試驗持續了4年,目前為止沒有發現任何負面作用。(記者徐靜)

來源:廣州日報  轉自:新華網

相關焦點

  • 「以蚊治蚊」教授奚志勇談防控登革熱
    奚志勇是在給蚊子注射「絕育疫苗」,攜帶疫苗的雄蚊,與野生雌蚊交配後所產的卵不能發育。最終使蚊子種群數量降低,不足以引起登革熱流行病的蔓延。  在廣州市的一個小島上,奚志勇和團隊先後投放了50萬隻蚊子,「以蚊治蚊」,成為網絡關注焦點。  這裡有哪些趣事?
  • 揭秘世界最大蚊子工廠 以蚊治蚊控制登革熱傳播
    昨天,國際原子能機構副總幹事楊大助來到位於廣州黃埔的世界最大「蚊子工廠」,進行交流。這個目前每周能生產300萬隻蚊子的工廠,有著外界頗感神秘的工作。記者昨日來到「蚊子工廠」,揭秘這個神秘之地。  據悉,此前,中山大學奚志勇教授研究出「以蚊治蚊」的方法,通過投放攜帶沃爾巴克氏體的「益蚊」使白紋伊蚊的種群密度降低,進而控制登革熱的傳播。
  • 以蚊治蚊,消滅蚊子
    據統計,經蚊蟲傳播的疾病達80餘種,包括流行性乙型腦炎、瘧疾、登革熱、黑熱病等。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北京蚊媒傳染病以外來輸入性病例為主,先後出現過登革熱、寨卡病毒病、黃熱病和裂谷熱等病例。哪些蚊子最厲害呢?
  • 好辦法, 以「蚊」治蚊防寨卡
    為了更好地抑制寨卡病毒的泛濫,韓聯社7月17日報導稱,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旗下生命科學子公司Verily計劃在這個夏天向美國加州弗雷斯諾地區釋放2000萬隻改造蚊子。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徐京杭副主任醫師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解釋說,感染後的雄蚊再和野生雌蚊交配時,會感染對方產下無法孵化的卵,以此來減少蚊子數量,預防包括寨卡病毒在內的通過蚊子傳播的疾病。「不止寨卡病毒,很多依靠蚊子叮咬傳播的疾病也將得到有效控制。」    但徐京杭也表示,還無法樂觀地說僅靠這一種辦法就可以消除寨卡病毒病。
  • @東莞市民,登革熱主要通過花斑蚊叮咬傳播,街坊鄰居注意除蚊除積水
    開展滅蚊蠅工作是預防登革熱的有效手段 資料圖 鄭琳東 攝東莞時間網訊(記者 李廣)眼下我市高溫多雨,雨後到處是積水,正適合蚊子的繁殖,而花斑蚊是傳播登革熱病毒的主要媒介,我市防控登革熱的壓力增大。每年的7至11月是我市登革熱的高發期。據市疾控中心介紹,登革熱是由伊蚊(俗稱花斑蚊)叮咬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目前尚無有效疫苗預防。但該病毒主要通過花斑蚊叮咬傳播,並不會由人直接傳染人,也不會由空氣或接觸傳染。省衛計委介紹,本月,我省已經進入登革熱高發季節,由於高溫和降雨交替,我省媒介伊蚊密度將會維持在年度較高水平,出現本地散發病例和聚集性疫情的地區將不斷增多。
  • 身體誘蚊,神器抓蚊,這是一群「職業捕蚊人」
    「職業捉蚊人」最忙的季節8月的一天,經歷一場大雨後的福州,天氣晴好。這種讓人覺得舒服的天氣,在傳染病防控科黃春文副主任技師看來,也是蚊子最愛的氣候。黃春文四十出頭,是福州疾控捕蚊高手隊伍中的高手。他畢業於廈門大學,學的本是微生物專業,從2007年開始和蚊子打上了交道。他不僅是蚊子專家,還喜歡搞一些小發明,其中幾項發明已經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比如抓捕成蚊的防逃逸捕蚊網。
  • 人與蚊千年持久戰
    滅蚊,歷史性難題     巴西世界盃開賽在即,然而登革熱疫情卻為世界盃籠罩了一絲陰影——巴西衛生部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巴西境內登革熱感染病例共計39.46萬餘例,聖保羅市已有5人死亡。儘管巴西衛生部長阿圖爾·肖羅表示,今年登革熱的發病率明顯低於去年,疫情不會影響到即將舉行的世界盃,但仍然有人表示擔心。傳播登革熱的罪魁禍首就是蚊子——這是一種由蚊子傳播的急性病毒傳染病,其典型症狀是發燒、頭痛和關節痛等。     其實,人類一直以來就在和蚊子作鬥爭。
  • 登革熱已爆發600多例,「秋蚊」戰鬥力爆表,尤其是這2種
    這不,前陣子江西登革熱(一種通過伊蚊傳播的疾病)診斷病例就達到了641例!都說秋蚊猛如虎,可真沒想到蚊子有這麼厲害!剛開始我也不屑,結果昨晚,和蚊子戰鬥了一宿,最後...打成了平手。01秋蚊為何如此膩害?2種毒蚊要當心!
  • 金門日報:蚊患日趨嚴重 預防登革熱不可只「治標」
    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新網5月20日電 《金門日報》20日發表社論《加強環境衛生預防登革熱》,文章稱,近日氣候日漸炎熱,伴隨著午後大雷雨,蟄伏的蚊蟲也隨著午後陣雨的積水開始孳生,蚊患日趨嚴重。
  • 登革熱可防可治 雨後別忘清積水防蚊蟲
    (資料圖片)大洋網訊 每年的8月至10月是登革熱高發季節。伊蚊是登革熱、寨卡病毒的傳播媒介,廣州市衛生健康委表示,當前廣州已進入登革熱流行季節,提醒廣大市民朋友務必做好個人防蚊防護工作。市民在公園內閱讀防治登革熱的知識。(資料圖片)專家表示,登革熱可防可治,關鍵是做好清積水、防蚊蟲特別是在雨後,對登革熱病例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 海珠街坊來這裡免費領防蚊片咯!三大妙招教你遠離登革熱
    馬上就九月了,北方已逐漸變冷,廣州還處在火熱當中……入夏以來,除了高溫,廣州的雨水也很多。2、登革熱是通過什麼傳播的?登革熱在人與人之間不會發生直接傳播,主要是通過白紋伊蚊(俗稱花斑蚊)叮咬傳播。因此,防蚊滅蚊是切斷登革熱傳播的有效措施。
  • 人與蚊千年持久戰 沒有蚊子的世界會是什麼樣
    滅蚊,歷史性難題  巴西世界盃開賽在即,然而登革熱疫情卻為世界盃籠罩了一絲陰影——巴西衛生部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巴西境內登革熱感染病例共計39.46萬餘例,聖保羅市已有5人死亡。儘管巴西衛生部長阿圖爾·肖羅表示,今年登革熱的發病率明顯低於去年,疫情不會影響到即將舉行的世界盃,但仍然有人表示擔心。
  • 科學家利用蚊類數據勾畫病毒傳播圖普
    日前,eLife雜誌刊載研究稱,目前攜帶登革熱和奇昆古尼亞熱症病毒的蚊子的擴散速度空前,而應對上述病症尚無有效治療方法或疫苗,因此了解蚊子的習性有助於有效利用公共健康資源。 本研究主要關注了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這兩個種類,它們攜帶登革熱、黃熱病毒和奇昆古尼亞熱症病毒。這些疾病會造成關節損害等持久性的問題,且通常會給兒童和老人帶來致命風險。 為了構建信息圖普,研究人員使用電腦模型預測某一地點是否適合蚊子生長。此前的研究一般只關注溫度,但新模型則考慮了更多內容,包括最低和最高的年度降雨量、有關草木的衛星數據以及某地區的鄉村或城市化程度。
  • 冬天巧滅「越冬蚊」
    『蚊二代』」, 一般蚊子每年4月開始出現,至8月中下旬達到活動高峰。能越冬的不光是那些長了翅膀,能到處飛的成蚊, 蚊的卵一樣可以越冬。一般來說,庫蚊、按蚊以成蚊越冬,但是傳播登革熱的白紋伊蚊在各種容器內和廢舊輪胎中以卵越冬,因為它的卵殼較厚,抗幹抗寒能力很強,所攜帶的病毒也能經卵傳給下一代。
  • 爆肌蚊配招
    Subpunch(重HP物攻+,適當拉速):替身+氣合拳+吸血+冰凍拳/地震/閃電拳/石刃/毒突;四攻(重物攻速度+(圍巾)/重HP物攻+(AV、頭巾),適當拉速):蠻力+吸血+地震/毒突+石刃/冰凍拳/閃電拳;強化(重HP特防+/重物攻速度+/重HP速度+):健美+吸血+重臂錘/
  • 浙江省特別要當心「花腳蚊」
    餘杭區發現首例登革熱病例,患者7月份曾去菲律賓支教  如果你最近要去非洲、東南亞和雲南省  要特別注意防蚊  浙江省特別要當心「花腳蚊」  記者 王真 通訊員 江歆    本報訊 昨天,餘杭新聞網發布消息:餘杭區內發現首例登革熱病例。
  • 自製環保酵素對抗小黑蚊
    其中,讓人「蚊」之色變的登革熱,傳染媒介以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為主,典型症狀以發燒、身體酸痛為主,還包括:頭痛、後眼窩疼痛;雖然有人初期症狀不明顯,但患者多是以冒紅疹、皮膚發癢為臨床表現,一旦輕忽將增加死亡風險。
  • 以蚊滅蚊,中山大學科學家研究滅蚊黑科技
    ,同時也是登革熱和寨卡病毒病的主要傳播媒介。 基於前期試點的良好效果,目前該團隊又與廣州市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達成合作,在廣州市內增加了白雲區峽石村、橫滘村、又一居、增城區鳳凰城等試點,通過釋放沃爾巴克雄蚊,達到控制寨卡、登革熱等蚊媒病傳播的目的。
  • 「花蚊子」來襲,防控登革熱需要這類捕蚊器
    在炎熱的夏季,除了反覆無常的雨水、逐漸升溫的酷暑令人心煩意燥,蚊蟲叮咬也給人們帶來許多煩惱,隨之也會引發嚴重的登革熱疫情。今年,新加坡暴發史上最嚴重登革熱疫情。2020年以來,新加坡累計報告超1.4萬例登革熱病例,死亡16例。目前,針對這種傳染病,還未出現有效的特效藥或疫苗,防控該病毒還需從源頭做起。
  • 如何主動消滅家中的蚊卵
    消滅它們的最好辦法是,人們提前找出家中蚊卵,將其除掉。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媒介生物控制室主任劉起勇告訴《生命時報》記者,蚊子的一生分為4個階段:卵、幼蟲、蛹和成蟲。其體內的病毒可以通過卵傳給下一代,也是通過產卵的方式過冬。在秋季,蚊子為了過冬,會加快繁殖速度,開始產卵,因此有「秋後蚊子猛如虎」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