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懋華/文
中國有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全國有661座城市,包括直轄市、副省級城市、省會城市、地級市等等。
中國歷史上,城市中被冠以「大」字的,只有兩座城市——「大上海」和「大武漢」(大漢口)。
民國時期,著名作家林語堂在美國用英文撰寫一本《大城北京》,書中描敘的是「大城北京」而非「大北京」,因為從來就沒有「大北京」這個概念,沒有「大北京」這種說法。
上世紀30、40年代,一個漢口就比當時的北平市(北京)大得太多。武漢民間有句老話「緊走慢走,一天走不出漢口」,極言漢口之大,而漢口只是武漢三鎮(武昌、漢口、漢陽)之其一。
何謂武漢三鎮?武昌——中華民國的誕生地,漢口——近代中國的國際大都市,漢陽——中國近代工業的發祥地。這是政治與文化中心、商業與經濟中心、工業中心三個中心合成的大武漢。
一百多年前的1914年,孫中山先生就在《建國方略》中明確強調,武漢是「溝通大洋計劃之頂水點,中國本部鐵路系統之中心、中國最重要之商業中心」。
九十多年前,意氣風發的青年毛澤東在武漢長江之濱賦詩一首《菩薩蠻.黃鶴樓》,詩云:「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
「九派」指長江,長江中遊有九條支流匯合長江,故稱「九派」。
「一線」即京漢鐵路與粵漢鐵路在武漢交接成的南北一線。
毛澤東巧用「九派流中國」,「一線穿南北」和「龜蛇鎖大江」,描繪武漢蒼茫雄渾的山川形勢,彰明武漢經濟地理區位——長江水路和京廣鐵路,東西一線與南北一線的十字交叉點。
因為,武漢是經濟地理學意義上的中國地理中心——「中國之中」。
八十多年前的1938年,日寇依託陸、海、空裝備上的絕對優勢,集中30萬兵力進攻華中重鎮、中國戰略要地武漢。中國第5、第9戰區110萬部隊在武漢外圍沿長江南北兩岸展開,戰場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廣大地區,規模空前、時間最長的武漢會戰爆發。
延安新華日報率先刊發「保衛大武漢」的口號。作為當時的全國抗戰中心,武漢展開「抗戰宣傳周」,數萬民眾大遊行,萬人大合唱《保衛大武漢》。當時「保衛大武漢」的吶喊響徹中華九州。
白魯、沙旅、爾東、光未然、星海和鄭律成創作的三首歌曲《保衛大武漢》,在大江南北廣為傳唱,流行全國,歷時5個多月。氣壯山河的抗戰歌曲,激勵了浴血奮戰的抗戰軍民,振奮和鼓舞了全國人民的士氣。
《保衛大武漢》
作詞:沙旅、爾東 作曲:鄭律成
熱血沸騰在鄱陽,
火花飛迸在長江,
全國發出了暴烈的吼聲,
保衛大武漢!
武漢是全國抗戰的中心,
武漢是今日最大的都會,
我們要堅決地保衛著他。
像西班牙人民保衛馬德裡,
粉碎敵人的進攻,鞏固抗日的戰線,
用我們無窮的威力,保衛大武漢!」
二十一世紀的今日,武漢是中國中部地區最大都市、中國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中部六省唯一的特大城市、長江中遊城市群核心城市、國務院定位的中部崛起戰略支點城市,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和科技中心,中東部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的重要中心城市,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長江國際航運物流中心,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國際化城市。
武漢是世界上水資源最豐富的大城市和人均擁有淡水量最多的城市。
武漢是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列入《世界十大都市排行榜》的中國第一大都市。
美國《時代周刊》曾刊發一文,說中國武漢是世界上最不缺水的城市之一,可同時容納三千五百萬以上的城市人口生存。因此將武漢列為未來的《世界十大超級城市》。
我國整個北部地區普遍缺水,中原和華北的大中小城市們都要靠「南水北調」湖北丹江水的救濟。
相比之下,大江大湖有大水的大武漢,資源稟賦得天獨厚。大江大湖造就了武漢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與魚米之鄉的三千多年歷史。極大豐富的淡水資源更是武漢可持續發展的巨大優勢,在很大程度上,江河湖泊水資源的擁有量決定武漢的發展空間,大武漢的未來不可限量。
武漢這座城市,規模之大,體量之大,氣勢之大,大得非比尋常,這就是大武漢最顯著的一大特徵。
【幅員遼闊大武漢】
武漢市是中國城市建成面積最大的城市,是世界公認的中國最大的城市。
武漢的市區面積8569.15平方公裡。美國衛星地圖測量數據表明:武漢是中國建成面積最大的城市,是世界上城區建成面積第二大的城市。
武漢是135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中的巨型城市、特大城市。
武漢市區的三環比很多大城市的五環和六環都要大很多。
如果,讓時速300公裡的高鐵圍繞武漢跑一圈,需要3個多小時。這一車程,相當於從武漢到湖南郴州,從武漢到河南安陽。
大武漢的市區面積,相當於如下城市總面積的若干倍:
83個巴塞隆納 (面積101.9平方公裡)
81個法國巴黎 (面積105.4平方公裡)
52個布魯賽爾 (面積162平方公裡),
46個義大利米蘭 (面積183.77平方公裡)
20個希臘雅典 (面積412平方公裡)
20個維也納 (面積 414.65平方公裡)
14個美國芝加哥 (面積590.5平方公裡)
14個韓國首爾 (面積605.77平方公裡)
14個加拿大多倫多 (面積632平方公裡)
12個新加坡 (面積716.1平方公裡)
9個德國柏林 (面積891.8平方公裡)
9個美國紐約 (面積900平方公裡)
8個莫斯科 (面積1000平方公裡)
7個美國洛杉磯 (面積1200平方公裡)
7個義大利羅馬 (面積1285平方公裡)
5個英國倫敦 (面積1577.3平方公裡)
4個墨西哥城 (面積2018平方公裡)
4個日本東京 (面積2155平方公裡)
【大江大湖大武漢】
三千五百多歲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武漢,位於中國內陸腹地華中廣袤的江漢平原,江河縱橫交錯,湖泊星羅棋布,是一個以大江大湖為地理標誌的大氣磅礴的特大城市。
"百條江河半城湖"的武漢市,國土面積8569平方公裡,有165條河流,218個湖泊,江河湖泊數量名列中國城市前茅。
除大江大河與眾多湖泊外,武漢全市還有較大渠道45條,全長558.78公裡;有較大河港107條,全長339.81公裡。此外還有273個大中小型水庫。
武漢市水域面積2205.06平方公裡,相當於一個大城市的國土總面積,居全國各大城市之首。
武漢市水域面積佔全市國土面積的25.79%,即四分之一,水域面積率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一。
武漢市淡水資源豐富,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達7169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佔有量約為全國平均水平的40倍,是全球人均水平的10倍。
武漢作為中國淡水資源最豐富的城市,被明確為「武漢是全世界水資源最豐富的特大城市」。
【江河】
武漢是中國的經濟地理中心,是中國黃金水道——長江流域航運的中樞、內陸最大的水上交通樞紐,歷來被稱為九省通衢之地。長江水路航運,西啟重慶,東至上海,武漢具有承東啟西、接南轉北、吸納四面、輻射八方的經濟地理區位優勢。
(長江航運:漢口客運港)
江城武漢市境內165條河流,總長度2166公裡,水面面積471.31平方公裡。其中
58條江河已列入《武漢市河流保護名錄》並確定市、區、街道(鄉、鎮)三級河長制體系和陸續公布「河長」。
世界第三大河、亞洲第一大河、中國第一大河——長江及最大支流漢江(漢水)橫貫武漢市區,交匯於市境中央,將武漢分為武昌、漢口、漢陽三鎮鼎立的格局。
長江在武漢市境內接納南北各支流入匯:有漢水、通順河、東荊河、府河(淪水)、灄水、倒水、舉水、金水、沙河、巡司河、青山港、馬影河、朱家河等支流,分別從南北穿越城區,注入長江。
這些江河港漢與武漢境內星羅棋布的湖泊聯通,是以長江為主幹形成的龐大水網,不僅是武漢水運網絡的主幹,並為武漢市的工農業生產、人民生活用水提供豐富的水資源。
長江由漢南區進入武漢市境,從由南向東北,流經天興洲又折向東南,在左嶺附近再折向東北,在新洲區大埠出境東去。長江在市轄區流經85公裡,市區江段流經60公裡,長江武漢段合計總長達150.5公裡。長江武漢段江面寬度1000—2000米,最寬3880米;最大流速每秒3米;最小流速每秒1米。長江武漢段水量巨大,年平均7100億立方米。
漢江從蔡甸區張家灣入境,漢水武漢段寬度200—400米左右,河道彎曲達22處,從西向東在漢陽南岸咀注入長江。漢江在市轄區內流經62公裡,在市區內流經50公裡,流程總長達110多公裡。
長江與漢水,共有250多公裡的江河水道貫穿武漢。
長江與漢江、府河、灄水等主要支流之外,武漢境內還分布一百多條大大小小的江河,構成中國內陸腹地蔚為大觀的江河水世界。
武漢江河水世界:
長江、漢江(漢水)、長河、府河(淪水)、界河、東河、西河、小河、奓河、沙河、縣河、叉河、徑河、灄水、倒水、舉水、金水河、通順河、通順河分流河、東荊河、東荊河北支、馬影河(螞蟻河)、漢陽河、漢北河、渡普河、東壩河、西流河、洪北河、黃絲河、老襄河、天門河、新民河、巡司河、青菱河、陽開港、青山港、北湖港、黃孝河、府澴河、畈裡河、姚集河、侏儒河、周鐵河、鄭店河、蔡埠河、朱家河、鄒家河、彭家河、鄢家河、昌家河、道觀河、少潭河、三廟河、廟五河、五丈河、公三河、梅店河、許家橋河、夏家寺河、吳家寺河、琴斷小河、黃金橋河、泊漠港河、下石港河、賀橋土河、西家湖港、張橋湖港、主港、東港、靈港、一排渠、三排渠、五支渠、七支渠、三叉港、南二鬥溝、一支溝、五支溝、六支溝、七支溝、八支溝、九支溝、北九支溝、十五支溝、十七支溝、十八支溝、十九支溝、二十支溝、二十三支溝、二十四支溝、老溳水二段、東西湖總乾溝、東流港。
【湖泊】
武漢是一座典型的山水城市,百餘座山巒遍布三鎮,兩百多湖泊座落其間。
展開武漢市地圖,可以看到:大大小小,形狀各異、不規則的藍色圖形,密密
麻麻,星羅棋布,令人感嘆:「武漢這座城市到處都是藍色的湖泊,多不勝數,真是令人眼花繚亂」。
一座城市裡懷抱著200多個大大小小的天然湖泊,中國唯一,世界無二。
源於古代大湖「雲夢澤」遺存和中華母親河長江的恩賜,「千湖之省」湖北的省會武漢,自古以「百湖之城」著稱,擁有218個湖泊,其中有166個湖泊列入《武漢市湖泊保護名錄》並確定和公布了「湖長」。
武漢擁有中國最大、亞洲最大的城中湖——湯遜湖,水域面積為47.6平方公裡,還有亞洲第二大城中湖——武昌東湖,水域面積33.9平方公裡,是杭州西湖的6倍。
武漢湖泊規劃保護總面積1839平方公裡,湖泊藍線長度約2947公裡,湖泊水面率為11.11%。正常水位時,湖泊水面面積為942.8平方公裡(跨界的湖泊只計算武漢市內的面積),約佔全市水域面積的41%,水域面積佔到全市國土面積的四分之一,居全國大城市之首。
除了有長江武漢航道局,百湖之城武漢與眾不同,2019年1月28日,武漢市水務局對外加掛一個行政機構新牌子——武漢市湖泊局。武漢各區亦設區湖泊局。此舉顯然是為了加強湖泊的保護、治理與管理的工作需要。
武漢之大,僅僅一項指標——942.8平方公裡的湖泊水域面積,就超過許多中國城市的國土總面積,更超過了巴黎、柏林、米蘭、雅典、維也納、巴塞隆納、紐約、芝加哥、加拿大多倫多等世界名城(以及首爾和新加坡)的市區總面積。
武漢湖泊面積等於2個「水上都市」威尼斯(414.57平方公裡)、五個米蘭(183.77平方公裡)、五個「歐洲的首都」——布魯賽爾(162平方公裡),不可謂不大也。
由於湖泊多,武漢高校基本上都有至少一個湖泊。
(東湖之濱的武漢大學們)
湖北美術學院有天然水域「天鵝湖」;武漢音樂學院內湖泊,是兩湖書院的內湖「都司湖」的部分遺存。湖北大學位於內沙湖邊;華中農業大學位於南湖,北依獅子山,三面環湖。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體育學院等全國重點大學均環繞東湖之畔。武漢大學校內還有鑑湖,其分校珞珈學院依山(龍泉山)抱水,環抱梧桐湖,校內有一大湖泊「情緣湖」。中國地質大學校內有兩湖——錦鯉塘和荷花池;武漢科技大學有全國高校最大的校內天然湖——沁湖,還有毗鄰南湖的清音潭和藕香池……。
所以「湖泊畔學府、高校傍大湖」,是最具武漢特色的一種社會文化現象、一種地域性的自然與人文景觀。
歷史上,武漢的湖泊超過三百,湖泊面積遠超過兩千平方公裡,超級富足。
由於曾經的圍湖造田,隨著近幾十年城市快速擴張, 市政建設、交通建設、舊城改造和房地產開發的熱潮,填湖建城:填佔湖泊,建現代街區、商務中心、高樓巨廈、高端樓盤、商住小區、批發大市場等等,武漢許多湖泊面積縮小了(第三大城中湖——南湖、第四大城中湖——沙湖的面積不及百年前的四分之一),許多原生態湖泊(例如水域浩渺、湖水清澈的楊汊湖、範湖等等)已完全消失了。
上世紀50年代,武漢還有湖泊面積1581平方公裡。30年來,武漢湖泊面積減少了228.9平方公裡;50年來,近100個湖泊已經無影無蹤;大批歷史千百年楚風漢韻的武漢湖名業已消失。令武漢人民痛心疾首,成為全社會高度關注的一大焦點、市民百姓反映最強烈的問題。
2002年,為了讓現存湖泊「一個都不能少,面積一寸也不能縮小」,武漢市痛下決心,武漢市在全國率先出臺《武漢市湖泊保護條例》,陸續出臺措施「鐵腕治湖」,投入巨資,厲行湖泊保護規劃。《條例》實施18年來,有效地促進了全市湖泊保護。
月湖的綜合整治,歷時八年的漲渡湖規劃保護,成為武漢40年來湖泊保護的典型例證。漲渡湖正式被世界自然基金會長江示範項目確定為還長江生命之網示範區。
武漢許多湖泊並非單一體湖泊,實際上是一主湖與若干子湖乃至於十幾個大小不一的、湖各各異的子湖組成。所以湖泊的實際數量多於湖泊名字數量218個。
武漢13個區的湖泊,據不完全的統計,名錄如下:
武昌區 : 紫陽湖、內沙湖、外沙湖、東湖、水果湖、四美塘。
洪山區 : 東湖(跨武昌區)、南湖、嚴西湖、嚴東湖(包括龍角湖、朱倉湖、陽雀湖)、野芷湖、楊春湖、湯遜湖(跨江夏區)、北湖、野湖、曬湖、團湖、靜湖、後湖、喻家湖、張家湖、武家湖、黃家湖(跨江夏區)、竹子湖、筲箕湖、筲箕篼湖、青潭湖、菱角湖、青菱湖、湯菱湖、牛山湖、馬子湖、車墩湖、五加湖、小譚湖、窯塘湖、郭鄭湖、嚴家湖(跨鄂州市)、抹布塘、石灰凼子。
青山區:北湖、嚴西湖、戴家湖(原近千畝湖泊,是武漢消失的湖泊中第一個被搶救「復活」的湖泊)。
江漢區 : 西湖、北湖、菱角湖、後襄湖、小南湖、機器蕩子。
江岸區 : 塔子湖、鯇子湖。
礄口區 : 張畢海、張家湖、竹葉海(經過5年努力被「搶救」恢復的湖泊)。
漢陽區 : 月湖、蓮花湖、墨水湖、龍陽湖、下馬湖、馬滄湖、三角湖(跨蔡甸區)、南太子湖、北太子湖。
東西湖區 : 金銀湖、上金湖、下金湖、上銀湖、下銀湖、東銀湖、墨水湖、杜公湖、東大湖、黃塘湖、月牙湖、南曬湖、北曬湖、山西曬、王龍湖、巨龍湖、龍王溝、杜公湖、么教湖、下麼教湖、泥達湖、鑫湖、黃獅海、瀟湘海、楊四徑、小羅賽、磨子口、甘家教、李家教、馬投潭、內牛欄海、外牛欄海、內黃泥港、外黃泥港。
漢南區 : 東湖、灣湖、泥湖、桂子湖、潭子湖、鬼神潭、太白湖、子林湖、前攔湖、柜子湖、廖家湖、金魚碑、小碑、五十湖、四十湖、青草湖、殺牛湖、三合背、牛海湖。
江夏區 : 梁子湖(跨鄂州市,在武漢市內面積158.7平方公裡)、湯遜湖(跨江夏區)、豹獬湖(跨鄂州市)、道士湖、仙人湖、神山湖、斧頭湖(跨鹹寧市)、東湖、西湖、乾湖、前湖、茶湖、魯湖、鯉湖、豹湖(跨鄂州市)、玉盆湖、夏池湖、白灣湖、白泥湖、龍塘湖、黃螺海、龜塘湖、團墩湖、王浪湖、宋家啟、李家海、陳子海、豬羊海、郭家湖、董家海、毛壩湖、上潭湖、下潭湖、上涉湖、中涉湖、下涉湖、楊蔣湖、楊橋湖、三門湖、三個湖、三角海、四海湖、大洋湖、枯竹海、坪塘湖、大灣湖、張鄭湖、麥粉潭、蛤蟆口、解放湖、軍區湖、曾家月湖、金口後湖。
蔡甸區 : 東湖、西湖、龍湖、桐湖、白湖、湯湖、塌湖、什湖、萬湖、沉湖(武漢動植物最多湖泊,動植物近千種)、狗港、後海、金龍湖、金堆湖、筆硯湖、狀元湖、銅臺湖、後宮湖、後官湖、知音湖(火神山醫院位於知音湖畔)、白蓮湖、蓮花湖、官蓮湖、小官蓮、萬家湖、肖家湖、魯家湖、王家涉、瓦家寨、許家寨(跨漢川市)、金雞寨、小金雞寨、北河港、南河港、長洲賽、小茶湖、大茶湖、崇仁湖、南灣湖、南寨湖、南滄湖、北滄湖、東邊湖、西邊湖、東北湖、北奓湖、小奓湖、硃山湖、川江池、上烏丘、菱角湖、竹林湖、柱木湖、牛尾湖、中山湖、朱山湖、柱木湖、萬奓湖、百鐮湖、獨滄湖、下善湖、石洋湖、石魚湖、腳魚湖、新垸湖、爛泥湖、三角湖(跨漢陽區)、漩海湖、皮四海、無浪湖、湘沉潭、黃陵小湖、龍家大湖、新垸湖、大小星湖、張家大湖、龍家大湖。
黃陂區 : 後湖、長湖、湯湖、後湖、北湖(跨新洲區)、蒲湖、武湖(跨新洲區)、木蘭湖、木蘭天池、洮子湖、任凱湖、新漖湖、什仔湖、湯仁湖、盤龍湖、小盤龍湖、金潭湖、廟鬥湖、張鬥湖、西賽湖、小賽湖、小菜湖、安汊湖、鴨兒湖、姚子海、麥家湖、墨家湖、童家湖(跨孝感市)、馬家湖、項家汊、勝家海、薛家咀、李家大湖。
新洲區 : 七湖、旁湖、彎湖、武湖(跨黃陂區)、安仁湖、桃術湖、桃樹湖、三寶湖、漲渡湖、柴泊湖、朱家湖、鄢家湖、鳳尾湖、汪湖汊、彎湖汊、曲背湖、兌公咀湖、陶家大湖。(湖泊名錄,有待拾遺補缺)
【沼澤溼地】
作為全世界水資源最豐富的城市,中國湖泊水域最大城市,武漢市境內湖澤廣布,溼地廣袤。武漢市溼地面積高達3358.35平方公裡,佔全市國土面積的39.54%。
近些年來,武漢利用天然湖泊及沼澤灘涂,建立了眾多城市溼地公園。
武漢市建成了61個湖泊溼地公園,其中包括:東湖國家溼地公園、金銀湖國家溼地公園、沉湖國家溼地公園(列入國際重要溼地名錄)、後官湖國家溼地公園(面積30000畝)、金銀潭國家溼地公園、嚴東湖國家溼地公園、藏龍島國家溼地公園(6000畝)、安山國家溼地公園。
武漢的國家級城市溼地公園數量居全國城市第一名。
(沉湖國家城市溼地公園)
【大城大學大學城】
武漢是中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科教綜合實力居全國大城市第三位。
武漢市的高等教育規模非常之大,位居全國第一、世界第一。
武漢擁有包括武漢大學(最早的國立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範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中央部屬高校在內的89所高校。
其中包括「海軍軍官的搖籃」——海軍工程大學、空軍預警學院、軍事經濟學院、通信指揮學院、飛彈指揮學院、軍械學院等7所高等軍事院校。
(中國百年名校——國立武漢大學教學樓)
武漢高校數量全國第一!武漢也是世界上高校最多的城市。.
武漢在校大學生和研究生總數已超過了130萬,遠超過北京、上海,超過紐約、倫敦、莫斯科、巴黎、柏林、東京等國際大城市,位居全球大城市中第一名。
武漢是全世界大學生數量最多的城市!
武漢常住總人口1200多萬,平均每十個人中就有一個是大學生或研究生,武漢
是全國和全世界大學生人口比例最高的城市。
武漢高校教育規模巨大,大學生數量普遍數以萬計,諸如:
百年名校武漢大學 92027人(加東湖分校12000人和珞珈學院9100人,學生總計113127人);
武漢理工大學80000人(加江夏學院11000人,學生總計91000人);
華中科技大學56000人(加文華學院14000人、武昌分校13000人,總計83000人);
華中師範大學30000人(加漢口分校17000人和武漢傳媒學院9000人,學生總計56000人);
武漢科技大學 30000人(加城市學院13000人、青山分校9000人,總計52000人);
中國地質大學 27800人(加江城學院13000人,總計40800人)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26900人(加武漢學院13000人,學生總計39900人);
湖北大學 24500人(加知行學院10000人,共34500人);
華中農業大學 26196人,中南民族大學 26000人,武漢紡織大學25000人,武漢工程大學 21933人,武漢生物工程學院20000人。
武漢體育學院11000人,加體育科技學院5100人,共16100人。
武漢規模「很小」的藝術高校——湖北美術學院和武漢音樂學院,前者多達8000人,後者也有6080人之多。
中國最大、世界最大的大學城——武漢在全國首創建設「大學生最友好城市」。
遊覽過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湖北大學、湖北經濟學院等高校的人,到漢口進過海軍工程學院校園的人,都會覺得武漢高校大多面積宏大,幅員遼闊,環境非常優美。
武漢高等院校空間環境之優美,林木植被之蒼翠繁茂,花卉之奼紫嫣紅,校內湖泊與校外湖光山色之曼妙宜人,真是其他多數城市的高校無與倫比的。
例如:中國頂尖的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位於喻家山南麓,東湖之畔,設45個學院,99個本科專業,院士19人,教師3400餘人, 202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89個博士學位授權點,39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8所附屬三級甲等醫院。
華中科技大學武昌主校區和東校區佔地7034畝,另有漢口的同濟校區。2號地鐵一條線一共有五個站經過華科大校區,故有戲稱2號地鐵是「最牛高校專線車」。
因校園太大,從東校區到毗鄰的主校區,步行需一個小時,這還只是東西方向,南北方向路程更遙遠漫長。校內有校車循環接送,但學生幾乎人人一輛自行車。
華中科技大學校園樹木繁茂,鬱鬱蔥蔥,綠草如茵,景色秀麗,環境優美,湖水清雅,綠化覆蓋率72%,被文化教育界譽為「森林中的大學」和「森林式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擁有建成時驚豔亞洲的一個最大——亞洲第一大的教學樓,即位於東校區的逸夫科技樓,亦名東九樓,由邵逸夫先生與華中科技大學共同出資建造。
東九樓為五層的現代化建築,由並聯的四棟樓體合成的巨大弧形建築,配備有常規教室、階梯教室共180個,每個教室都有電腦設備、多媒體設備,均配有空調。東九樓能容納2萬個學生同時上課。
東九樓前有一湖泊名為「馬張堰」,亦名「東九湖」,是華中科技大學的園中湖之一,是一清晨早讀、湖畔漫步,享受大學生活的佳境。
華中科技大學還有一項之大,亞洲第三大教學樓——西十二樓……
附錄:華科大學生的感受:
■「華中科技大學很大,在關山那邊,學校裡面有山有湖,可比北方人見到的湖大多了,我本人也是北方人,到了武漢才知道什麼是湖……」
■「我是北京的,在華工呆了5年了,覺得華工各方面都很不錯。北京的學校我去得差不多,與華工相比最明顯的感覺是華工環境特別好。校園很大,有山(瑜家山)有湖(鏡湖)和東北角的醉晚亭,離市中心稍遠(但交通特別便利),安寧乾淨……教學科研支撐體系完備,各項公共服務設施齊全。東九樓前有一湖泊名為「馬張堰」……全校有30餘家食堂……,住宿也相當好;硬體實施更是沒得說的」。
■ 詩詠母校:「乾坤清,中國新;東湖畔,華工誕,連延七千餘畝,光耀天日。喻家北構而東折,直走韻苑,喻園大道,通入東園,五步一樓,十步一舍;書院茸茸,松竹繁茂,文墨斑斑,書香陣陣。明德焉,厚學焉;庠序校舍,矗不知其幾千萬落!可謂高低冥迷,實乃不知西東,縱華中大人,亦易迷津」。
(大學大湖大武漢)
所以,看慣了武漢高校們「校園遼闊、有山有湖、林木繁茂、環境優美、鳥語花香」的武漢人(學生、家長、遊客),到北京遊覽名校,往往會失望:「北京大學怎麼這麼小?房子擠房子,人擠人」、「清華大學也還不夠大,還冇得武漢的大學大」。
因為北京的高等院校普遍性的是校園不夠大,空間擁擠,環境綠化談不多優美,而且缺水——沒有水景觀,沒有水環境。
綜合各個方面,「大武漢」無疑是全國和全世界最大的「超級大學城」
多數人印象中的「現代化大都市」武漢,其實是一個歷史相當悠久的城市,武漢始建於公元前1499年(商朝的盤龍城),有文字確切記載的建城歷史長達3519年,比101座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的大多數名城早了一千幾百年、兩千多年。在中國12個「建城史最長城市」中,武漢位居第四。由於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歷史遺產與自然資源豐厚、發展潛力非比尋常。
註:有文字記載建城年代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商丘3972年(公元前1952),鄭州3600年,邢臺3540年,武漢3519年(前1499),安陽3320年(前1300),徐州3205年(前1185),洛陽3129年(前1109),鹹陽3128年(前1108),西安3100年,邯鄲3100年,重慶3100年,北京3070年(前1050)。
大江大湖大武漢,古老而年輕,富有生機活力與發展創新力。中國「十大最具創新能力城市」中,武漢次於最中國年輕的大城市深圳,排名第二,是歷史悠久大城市中的第一位。
大江大河大湖泊的大武漢,是一座擁有許許多多「最大」和「第一」的城市。
武漢之大,體現於人、事、物三大方面,包羅了大文化、大文教、大科技、大學府、大院所、大文博、大國重器、大工業、大商業、千年文脈大街區、古往今來大工程、歷史文化大遺址、千古絕唱大作品、無與倫比大景觀、非比尋常大公園、氣勢恢宏大建築、震驚世界大革命、重大歷史事件、重大社會活動、獨出心裁大創意、楚風漢韻大旅遊、大師巨匠與彪炳史冊的文化名人。諸如:
■ 大建築:天下江山第一樓、「天下絕景」、武漢歷史文化地標——黃鶴樓。
唐代大詩人崔灝,登臨黃鶴樓遠眺,留下千古絕唱——七言律詩《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唐代大詩人、詩仙李白在此送別友人,有《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云: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宋代民族英雄、卓越軍事家、一代名將嶽飛,在此寫下千秋傳誦的宋詞——《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裡笙歌作。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
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漢陽遊,騎黃鶴。
歷朝歷代多少帝王將相、愛國志士、英雄豪傑、文人墨客登臨黃鶴樓,在此留下無數詩詞歌賦楹聯描繪了黃鶴樓情景與意境之美好無限。
■ 大工程:萬裡長江第一橋——武漢長江大橋;滾滾長江東逝水上,巍巍峨峨的九座武漢長江大橋:武漢長江大橋、武漢長江二橋、白沙洲長江大橋、鸚鵡洲長江大橋、天興洲長江大橋、軍山長江大橋、陽邏長江大橋、二七長江大橋、沌口長江公路大橋;尚有在建的楊泗港長江大橋和青山長江大橋。共12座宏偉的長江大橋。
(天下江山第一樓——黃鶴樓 )
(萬裡長江第一橋——武漢長江大橋)
■ 大國重器,中華國寶:我國迄今發現的全世界保存最好、體量最大、分量最重、數量最多、音樂性能最完好、氣勢最宏偉的青銅禮樂器,即一套六十五件青銅編鐘——楚惠王於在位第56年(前433年)特製曾侯乙祭祀用編鐘。是代表中國周代禮樂文明與青銅器鑄造技術的最高成就的湖北省博物館鎮館之寶。曾侯乙編鐘改寫了世界音樂史,被中外專家、學者稱之為「稀世珍寶」。
(國之瑰寶——曾侯乙編鐘)
■ 大遺址:形成於殷商時期,與盤龍城(武漢最初城邑遺址)同時代,歷經三千五百餘年而不衰的中國歷史最悠久的第一古鎮——柏泉古鎮,也即茅廟集。
■ 大革命:震驚世界的近代重大歷史事件、打響亞洲第一民主革命即辛亥革命第一槍的武昌起義——武昌首義、漢口保衛戰、夏陽戰爭等。遍布英雄城市武漢三鎮、數量居全國城市首位的武漢辛亥革命遺址。其中最主要的革命遺址,就是辛亥革命標誌性建築——武昌閱馬場紅樓,即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現在的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
■ 大活動:每年夏季,武漢遊泳愛好者聲勢浩大的「萬裡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橫渡長江的泳者中,年齡最大的78歲,最小的僅6歲。橫渡長江的水上盛事,後發展成為政府組織的一年一屆的"武漢716國際渡江節",已經45屆。1991年開始舉辦"首屆國際橫渡長江節"。
註:有一譽稱「渡江哥」的武漢超人祝壁武,從2008年開始,每天遊泳橫渡長江上下班(漢陽、武昌一來回),並參加一年一度的武漢渡江節,已堅持11年。
■ 大科技:武漢中國光谷光電子產品,全球第一。
■ 大美學府:有著中國最美大學之稱的武漢大學,是中國校園最美的名牌大學、百年學府,是中國重點綜合研究型大學,辦學溯源於1893年創辦的自強學堂,為中國最古老的大學之一,是近代中國建立最早的國立大學, 1928年定名國立武漢大學,是民國四大名校之一。
武漢大學坐擁秀美蒼翠的珞珈山,環繞碧波萬頃的大美東湖水,佔地面積5187畝,校園建築面積為262萬平方米。
非比尋常的是,武漢大學本身就是中國著名的風景遊覽地,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東湖風景區的組成部分——珞洪區,是為中國第一個國家5A級高校旅遊景區。
武漢大學獨特的文化資本、人文景觀,是別具一格的中西合璧的宮殿式建築群,古樸莊重典雅,巍峨偉岸壯觀,堪稱近現代中國大學校園建築的佳作與民國建築典範(抗戰時期,日寇飛機狂轟濫炸武昌城,之所以唯獨沒有丟一顆炸彈轟炸武漢大學校園建築群,是有其原因和別有用心的),堪稱20世紀的中國建築奇蹟,這些早期建築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所以武漢大學譽為「中國最美麗的大學校園」。
武漢大學校園一直以櫻花聞名,每年春季3月中旬,櫻花盛開的時候,武漢大學校園都會吸引全國各地數百萬遊客湧進校園賞櫻花。武漢大學獨有的櫻花節也是武漢大學特有的文化資源資本。
武漢大學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更有最美校園和絕佳自然環境,非比尋常,的確是其他高校不可企及的,不可複製的,所以武大之美,美過所有高校。
■ 大公園:中國最大最美的城市湖泊公園——武昌東湖風景區,面積88平方公裡,是全國最大的城市公園和城中生態旅遊區,是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風景區。東湖風景區由珞洪區(即武漢大學)、聽濤區、吹笛區、落雁區、磨山區、白馬區六大區域組成,共有100多處景觀景點。
(東湖島嶼——磨山風景區的楚望臺)
東湖風景區煙波浩渺,風光旖旎,湖光山色交相輝映,林木蒼翠,鳥語花香,亭臺樓閣、園林苑囿,歷史文化遺蹟諸多,景色美麗得令人驚異驚嘆和陶醉。
東湖水域浩瀚,港汊交錯,由12個大小湖泊構成,面積33.9平方公裡,湖岸線曲折蜿蜒112公裡,湖中120多個島渚星羅棋布,34座環湖的山峰綿延起伏,依山傍湖的13個「園中之園」各有美妙在其中,萬畝山林鬱鬱蔥蔥莽莽蒼蒼。
東湖人文歷史悠久:春秋戰國時,東湖就已是楚國名勝地,雄才大略楚莊王在此擊鼓督戰,中國第一位愛國主義大詩人屈原在此"澤畔行吟";東漢三國劉備在此設壇祭天;唐代詩仙李白在東湖放鷹臺題詩;南宋有袁說友詩云「只說西湖在帝都,武昌新又說東湖」。
毛澤東生前44次光臨武昌東湖,在最大最美的東湖風景區接待過來自64個國家的首腦政要一共94批。
去年夏季,習近平主席在東湖之濱接待印度總理莫尼,莫尼有幸領略東湖無與倫比的美麗,仿佛走進上帝後花園。大美東湖是國人與外賓武漢之行必遊之勝地。
■ 大碑刻:東湖磨山半島中,比泰山的「天下第一碑」更宏大壯觀的《屈原離騷》碑,碑高14.8米,底座寬17米,是我國最大的碑刻。
磨山風景區還有一園中園——全國規模最大的「唯楚有才」石雕園。
■ 世界最大的植物專類園:東湖梅園、東湖荷園。
東湖梅園是東湖磨山景區的園中園、中國四大梅園之首,是中國梅花研究中心。面積1200畝,擁有兩萬多株梅花,其中百年以上的蠟梅和梅花200株,最高樹齡達800年。種植有蠟梅品種100餘種,佔世界90%,全球第一。種植梅花品種320餘種,其中152個品種登錄《國際植物名錄》,佔全世界梅花登錄品種的60%,世界第一。
東湖荷園是東湖磨山的園中園、中國荷花研究中心。總面積30000平方米,有830多個荷花品種池,種有荷花700多種,佔世界80%以上,居全球第一。東湖荷園是全世界規模最大、品種最全的荷花品種資源圃(種質資源庫 )。
■ 大商業:中國最大最長最繁華商業街——漢口江漢路,筆者有五十四句七言詩一首詠之,摘錄部分如下:
自古天下第一街,臻臻簇簇七裡長。礄口江漢跨兩區,長江漢水一眼望。
虎踞龍盤黃金地,密布九十六街巷。九省通衢唯武漢,神州商幫匯一方。
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商海鉤沉五百年,經濟命脈漢口掌。
最早開埠大都會,中西盛景繁萬象。字號林立店連店,歐陸建築行對行。
江漢關臨長江灘,巍巍峨峨朝午陽。臺灣上海大清行,繁富端莊氣軒昂。
晚清中國漢口行,卓立路口鎮四方。偉人孫文銅雕像,國父祈福中華強。
屹立廣場青天近,舉目眺望白日遠。百業臻備江漢路,商賈匯集舞龍頭。
開街鼎新十九載,海納全國十萬商。客貨線路逾兩百,水運碼頭二十港。
遊客日均十六萬,人山人海盡歡言。
……這就是說不盡,道不完的大武漢。
非常時期,宅在屋中,心憂天下,日夜惦念武漢。
受一短文的啟發,歷時兩周,完成詮釋大武漢的長篇文章,供老師同學與親朋好友,在宅假時期慢慢細細閱讀,茶餘飯後,消磨苦悶時光。
由於爆發新冠病毒疫情,武漢頓時成為全國與全世界關注的焦點,中央發號令,全國各省軍民醫護緊急馳援武漢,捨生忘死保衛武漢,這是一次悲壯的大武漢會戰、堪稱偉大的武漢保衛戰。
在這一抗擊新冠肺炎的非常時期,也想讓兄弟省市同胞們深入地了解一下我們的父母之邦——堪稱偉大的大江大湖大武漢!
賀懋華 2020、2、29
賀懋華老師簡介
賀懋華,「中國型CI戰略」理論與系統工程體系的創始人,課題研究與項目工程橫跨20多領域的我國著名策劃專家、規劃設計專家、教育培訓專家。
賀懋華,湖北蒲圻(今赤壁市)人,出生於武漢。畢業於湖北藝術學院美術系附中和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裝潢設計系,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創始人之一。
課題研究與完成項目包括:城市問題與城市科研課題研究、城市建設發展規劃、城市文化建設工程、城市景觀規劃設計系統工程、「文化外宣」系統計劃;旅遊開發戰略定位與規劃設計創新、博覽會展策劃與規劃設計;CI戰略系統工程、品牌戰略整合規劃、企業發展戰略規劃、市場營銷系統工程、廣告運籌與全傳播策略計劃;工業設計與專利設計發明、視覺藝術設計;影視文化創意與規劃;MBA 、EMBA系列課題教育培訓;傳記文學、史志文學;民間民俗文化與文化人類學研究等。
前中國CI工程發展中心主任,前中國文化產業投融資促進中心副主任,中國重點城鎮建設指導工作委員會顧問,前中國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顧問,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美麗鄉村協同建設專業委員會戰略合作專家,北京市經委品牌戰略顧問,山東嘉祥、安徽阜南、湖南道州等政府經濟顧問、城市規劃建設顧問,《中華品牌》品牌顧問、《中國營銷》與《廣告大觀》顧問、深圳設計聯合會專業顧問。吉林大學社會發展研究院研究員,吉林大學、西北大學、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西北大學藝術學院、廣東經濟管理學院、北京科技進修學院等院校兼職教授,浙江美術學院客座教授。
入載《中國當代文藝界名人錄》、《中國專家人名辭典》和中國「專家網」。
CI系統工程與品牌戰略成功案例編錄於《策劃大師——中國智業大方案》;規劃設計代表項目刊錄《中國當代藝術鑑賞大典》、《華人CI百傑》、《中國CI年鑑》等。
1974年,第一例品牌規劃案(廣州「致美齋」)首獲成功後,開始研究品牌戰略。
1975年,完成巴林世界博覽會中國館整體規劃設計後,開始研究會展策劃與展示規劃設計。
1981年,作為聯合國援華項目(CCR)外貿官員和設計學員,接受聯合國開發署培訓後,開始中國型CI戰略理論研探和項目實踐。
1983年開始,在張家界、廣州、青島,主持三期「聯合國專家現代設計課程培訓」,培訓全國各省市外貿系統官員和骨幹設計師。
1985年,聘任為中央電視臺電視專題節目主講,講授《現代商業設計》課程。
1985—1986年,借調輕工業部,主持「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總體規劃與工程實施規劃。
1991—1992年,在深圳發起和組織主持首次溝通祖國大陸與臺灣的海峽兩岸設計交流活動——「平面設計在中國」,在海內外華人設計界與設計院校產生熱烈反響,引起西方設計界對「中國設計」首次特別關注,美國《CI雜誌》特予報導。
1992年,開始我國城市問題研究,提出「發展要素選擇城市、選擇城市政府」的新概念,在報刊發表系列文論「企業選擇城市的時代即將到來;人才選擇城市的時代即將到來;資本選擇城市的時代已經到來;機遇選擇城市的時代必將到來」。
1994年,在香港出版世界第一部中國型CI理論專著《中國型CI戰略》,中國通訊社以14種文字向各國新聞傳媒發布了新聞通稿。
1996年,首次提出組織全國範圍的大型產業經濟社會活動——「品牌萬裡行」的構想,建議艾豐以經濟日報發起和組織實施了「中國品牌萬裡行」計劃。
1997——1998年,應人民日報社《市場報》特邀,創刊《CI導刊》和設立《賀懋華專欄》,系統地介紹中國型CI戰略理論與品牌戰略規劃實踐。
1998年,應經濟日報社特約,擔任《名牌時報》專欄主持人,分析經濟形勢、經營環境與我國產業品牌經營實態及缺憾,連載品牌營銷與城市/產業/企業CI戰略文論。
出版論著:中國第一部旅遊專著——《透析旅遊》城市/區域旅遊規劃設計發展的認識論與方法論;世界首部《中國型CI戰略》,科學出版基金會項目《中國CI實戰叢書》:《CI策劃實踐》與《CI設計指南》;《品牌戰略競天下》、《商標與標誌》;《圓明園壹佰零捌景印》;辛亥先驅、武林泰鬥、抗日英雄編年體傳記《大俠杜心五傳奇:1869-1953》,中央電視臺六頻道改編籌拍系列影片《杜心五傳奇》。主編《中國發藝通史》等,出版十餘部專著和海內外報刊發表文論總字數逾800萬。
完成城市科研課題:中科院/建設部「城市科學科研課題」—— 《我國城市化發展中的城市文化問題》和《關於城市發展績效考核的綜合評估體系問題》。
完成城市規劃課題:《再造西安:城市發展戰略規劃 2002——2005》;《西安經開區生態產業園十一五規劃》;《深圳市建設「設計之都」實施方案》;《重慶南岸區濱江路「街段」開發建設總體規劃方案》;湖南醴陵城市定位和《醴陵打造「世界釉下五彩瓷都」課題研究報告》;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申報聯合國改善人居環境最佳範例獎的「廣州城市環境綜合整治」系列項目——機場路、廣從路、黃石路、外環路環境整治與景觀規劃設計工程;哈爾濱機場路、中央大街、花園街環境整治與景觀規劃設計。完成河南《文脈中原:歷史文化工程》規劃方案;規劃與組織完成「文脈中華」百米長卷;主持完成京杭大運河《古運回望圖》和《京門九衢圖》,舉辦奧運特展,出版一城一河兩圖書。完成紅色中華革命博覽園「長沙伯瑜萬福源博物館」立項報告與概念性總體規劃(2010年列為湖南省文化建設重點項目,2013年1月23日正式更名掛牌「湖南紅色檔案館」);完成廣西百色旅遊、第八屆國際茶文化研討會暨首屆四川雅安茶文化旅遊節、太原建城2500年慶典會展等規劃。參與南寧、北海、百色、株洲城市景觀規劃/旅遊規劃/博物館規劃評審。完成生態創藝小鎮概念性總規等特色小鎮規劃。創意規劃「湖南省國家公務員書法大賽」實施成功。
完成CI工程項目:江鈴汽車集團、新飛電器公司、彩虹電子集團、天士力製藥集團、武漢日化集團、深圳麗斯達日化、東北製藥集團、西藏自治區藏藥廠、中國華芳集團、中國-阿拉伯化肥公司、安徽省徽商集團、華潤電力、白沙菸草、武煙集團、西安高科集團、長沙國家高新區、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等百餘項CI工程/品牌戰略規劃/創新文化建設工程。
社會宣教培訓:新華社總部「中國CI戰略與品牌經濟社會」專題報告會,應各地省市政府與機構組織邀請舉辦「城市發展戰略」、「城市中國文化發展戰略」、「城市文化建設與旅遊規劃創新」、「中國重點城鎮建設的文化發展導向」、「世界博覽會與中國會展產業發展」、「中國型CI戰略高級培訓班「、「品牌戰略競天下」與「品牌營銷系統工程」、「97經濟論壇」、「21世紀經濟論壇」、「WTO與中國企業生存發展」、「WTO與中國紡織服裝產業的品牌戰略發展」、「中國企業改革報告會」、「智本論:智力經濟與創造發明」、「觀念意識、思維方式與發明創造」「工業設計與我國工業經濟的發展」等教育培訓活動。
高校課程教育:北京大學 EMBA、北京大學培訓中心 CEO班、西北大學 MBA、西北大學CEO班、美國西南國際大學 MBA中文班、清華大學英國伯明罕學院 DBA 博士學位班,國家行政學院、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西北大學文學院設計學院、吉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廣東經濟管理學院、天津經濟管理學院、武漢交通科技大學、湖北工學院、深圳大學、河北師範大學、中央民族學院美術系、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廣州美術學院、浙江美術學院、湖北美術學院、雲南藝術學院設計學院等院校專題講課。
企業教育培訓:海信集團、康佳集團、TCL集團、聯想集團、新飛電器公司、天士力藥業集團、中國農業銀行、廣東農業銀行、國家菸草總公司、中國北方工業公司、中國希格瑪公司、中國華芳實業總公司、廣東茂名石油總公司、廣州地鐵總公司等集團企業的「品牌戰略規劃」「市場推廣與品牌營銷系統工程」等專題教育培訓。
賀懋華的「中國型CI戰略」理論、品牌戰略規劃實踐與城市文化工程實踐,受到業界與新聞界關注,被設計界和海內外新聞傳媒譽為「中國資深品牌戰略專家」「中國策劃大師」「中國設計大師」「城市問題與課題專家」「城市文化工程專家」「我國資深會展專家」「旅遊規劃設計專家」「著名市場戰略專家」「中國CI第一人」「中國CI之父」「中國CI泰鬥」「中國CI旗手」「國際營銷大師」「企業經濟學家」等。
(二三裡編輯:黃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