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鵬:身殘志堅,創辦內地第一所世界聯合學院,讓世界刮不相看
王嘉鵬生於1981年,是挪威奧斯陸大學政治學、經濟學雙碩士,曾歷任多家跨國公司的高管職務。世界聯合學院錄取的第一位中國大陸留學生,在挪威,人們都稱他「中國英雄」。
1993年7月23日,這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暑假。王嘉鵬的父親帶他去看大海,乘坐中國西北航空公司BAe146型2716號飛機,這是從寧夏銀川飛往首都北京航班。飛機在銀川機場起飛後,僅僅20多秒便失去了控制,墜落到了機場附近的湖裡。機上共113人,其中55人遇難,其餘大多數人身受重傷。
王嘉鵬在這次空難也未能倖免,他腰椎因爆裂性骨折,大腦積水受損,生命垂危。經過搶救,王佳鵬雖然脫離了危險,卻雙下肢截癱。這一年,王嘉鵬年僅12歲。也許,大多數人對雙下肢截癱沒有太深的印象,卻給王佳鵬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
然而,王佳鵬並未自暴自棄,經過5年艱辛的康復性訓練和堅持不懈的刻苦自學,王嘉鵬以常人難以想像的毅力,走出絕望的陰影,自學完成了從初中到高中的所有課程和大學英語課程,並於1998年以傲人的成績考入挪威北歐紅十字世界聯合學院,並獲得全額獎學金,成為了第一位中國大陸被世界聯合學院錄取的留學生,時年他年僅18歲。
在學校,王佳鵬不僅增修學會了挪威文,還攻下挪威奧斯陸大學的政治學、經濟學雙碩士學位。兩年的UWC求學生活徹底改變了王嘉鵬對世界的認知。王佳鵬說,「在UWC的兩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來當人生中許多門和窗都關上了的時候,你還是可以通過努力去打開另外的門和窗。」
2000年5月24日是王嘉鵬畢業的日子,也是他決心把UWC開辦到中國的日子。在拿到畢業證的那一刻,王嘉鵬跟校長TonyMacoun先生說:「我覺得我很幸運,我是第一個在RCNUWC讀書的中國學生,我想在中國創立一個UWC,可不可以得到你的支持?」
王佳鵬的自傳體小說《撐起生命的藍天》也在挪威和中國出版,這部小說很快被挪威拍成歌劇《不落的太陽》,至今仍在世界各地公演,被國內改編成電視劇在中央臺熱播。
2005年,挪威松婭王后親自授予王佳鵬「為殘疾人事業作出傑出貢獻獎」。《撐起生命的藍天》中的代表作《我不是懦夫》中,他回憶了自己在恢復訓練過程中的艱難困苦,表達了他作為一個殘疾人的痛苦、徘徊,直至最終的自強和戰勝病魔。
考進世界聯合學院第二年,也就是1999年,19歲的王嘉鵬在挪威舉行的第36屆世界殘疾人滑雪比賽上,勇奪國際殘疾人滑雪比賽兩枚金牌。2009年,挪威利勒山得市在市政廳廣場為其塑造個人銅像,王嘉鵬成為了挪威家喻戶曉的「中國英雄」,也成了一座許多人心目中的難以逾越的高山。
2007年任任佳鵬任北歐電信集團香港分公司執行長,由挪威著名音樂人以任佳鵬的經歷創作的音樂劇《Some Sunny Night》在全球18個國家巡演。2007年9月30日,CCTV《你就是火炬手》火炬手選拔寧夏賽區總決賽落下帷幕,經過無數次的過關斬將,王嘉鵬用自己的出色表現徵服了觀眾和評委,贏得了珍貴的奧運火炬手資格,這也是我國寧夏地區產生的第一位奧運火炬手。
2008年,王嘉鵬毅然放棄在挪威優越的生活回道祖國的懷抱。2008年6月30日,奧運聖火將在「塞上江南」銀川傳遞,王嘉鵬如願以償地舉著奧運火炬,「跑出中國人的風採」。由王嘉鵬事跡改編的音樂劇片段也將在北京2008年帕運會期間進行演出。
把改變自己命運的世界聯合學院引入中國,讓中國孩子也能接受國際化、多元化教育,是王嘉鵬多年的願望。王佳鵬堅信,世界上有兩種力量非常重要,一種是愛的力量,另外一種就是教育的力量,他在UWC發現了這兩種力量。
經過多年不懈努力,王嘉鵬在江蘇常熟創建了中國內地第一所、全世界第15所世界聯合學院,於2014年11月開始招生,2015年9月30日正式開學。多年來,王嘉鵬一直致力於國際化教育模式的探索,為中外教育交流合作作出了貢獻。
世界聯合學院(中國·常熟)面向全世界招收優秀學生,提供兩年制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和三年制的Pre-DP課程(DP預備班)。截至2018年3月,這所世界聯合學院已經吸引了來自近100個國家和地區的560名學生和140多名教職員工。雖然常熟世界聯合學院成立不久,但它的首屆畢業生來自全球100多個國家,在畢業之際就收到了包括哈佛、耶魯以及普林斯頓在內的6所美國常青藤高校的offer。
世界聯合學院(United World Colleges,簡稱UWC),始創於1962年,是當今世界獨具一格的全球性運動教育學校。它將來自世界各地不同背景的青年擇優選拔、匯聚在一起學習、生活,為增進國際了解、促進人類和平做貢獻。全球UWC的錄取率為每年所有申請者總數的5%,也就意味著每20名申請者中只有一名學生有幸被錄取,該錄取率與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的考生錄取比例相近。
第一所UWC世界聯合學院的創建被英國《泰晤士報》稱為「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最令人興奮的教育性課題的實驗」,由德國教育學家庫爾特·哈恩(Kurt·Hahn)於1962年創建,總部位於英國倫敦。
庫爾特·哈恩博士認為,如果將來自不同國家、種族和宗教的年輕人匯聚在一起,讓他們共同生活、相互學習,可以為消除國家或地區間的衝突、增進各國人民之間的友好做出重要貢獻。
截止目前先後有超過6萬餘名學生入讀。學院提倡在不同民族、文化、種族、宗教以及社會經濟背景的人群間發展關係,增進理解。世界聯合學院辦學形式多樣,包括兩年制學院、拓展學院、職業學院以及短期培訓課程等。在全球,世界聯合學院有17個分校,而波士尼亞分校(波士尼亞和黑賽哥維亞分校)則是在2006年建立的,其校址專門建在當年波赫戰爭時隔開穆族和塞族的分界線上。
其他分校分別位於義大利、哥斯大黎加、亞美尼亞、日本、中國香港(李寶椿聯合世界書院,創辦於1992年,英國查爾斯王子屆時為世界聯合學院主席開學典禮)、荷蘭、印度、加拿大、挪威(李佳鵬考取的UWC)、德國、新加坡、美國、史瓦帝尼(非洲南部國家)、泰國等國。
目前,王嘉鵬為世界聯合學院中國國家理事會理事長,中國內地第1所、全世界第15所世界聯合學院創辦人。2018年3月,王佳鵬在江蘇常熟當選我國全國人帶代表走進了全國兩會的會場。
「我是第一年當選全國人大代表,昨天聽了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最大的感受就是振奮人心,為民生做了很多實事,比如教育,在4%的GDP預算中,針對基礎教育方面、幼教方面、教育公平性方面將有更多的投入,增加了民眾的幸福感。」醉心於教育的王嘉鵬如是說。
王佳鵬說,「作為教育機構,我們正在一線實踐著如何去培養世界青年,能夠讓他們成為推進世界和平的新的小大使們,等他們成長起來,能夠共同創建地球村,能夠共同創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所以期待把我們正在實踐的模式和其他代表分享。」
「目前,我國出國留學的學生有50多萬,回國的大概有40多萬,如果我們的孩子出國留學,出去的時候學了很好的英文,回來後反而不能用中文來學習和工作了,這是一件很遺憾的事情,要能走得出去還能走得回來才行。」
正像王佳鵬所說,「奮鬥是青春最好的註腳,唯有奮鬥才能夢想成真。」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避險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空乏其身。當苦難與災害突然降臨時,王佳鵬選擇的不是妥協,不是逃避,不是投降,而是生與死的邊緣,選擇了勇敢,選擇了堅強,選擇了抗爭!經歷風雨洗滌,他變得更璀璨,更亮麗,終於取得了一番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