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米粒媽咪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今天準備跟大家分享的小知識點,是關於「胎兒入盆」的。
相信很多孕媽對此並不陌生,尤其是到了孕晚期之後,如果能了解「胎兒入盆」的相應知識,就可以從心理和生理的角度上,幫助孕媽健康分娩。
接下來,讓我們從一則故事開始。
食慾旺盛吃得多,是病嗎?
懷孕36周的阿玉這幾天實在是慌急了,她正在為自己的「好食慾」發愁。長輩不在身邊,無人照拂。只有老公照顧阿玉,可是男人能做的少之又少。
再加上要外出工作,阿玉時常一個人在家胡思亂想,第一次懷孕大家都說要注意,也就造成了阿玉天天提心弔膽。
這幾天,阿玉覺得自己胃口大開,就連喘氣都舒暢了不少。想來肚子越來越大都快要卸貨了,孕期反應不應該是越來越重嗎?怎麼反而會胃口大開呢?
而且這兩天隱隱約約感覺到恥骨疼痛,似乎比以往還嚴重一些。
這不會是...早產吧!
想到這些,阿玉迫不及待的預約了醫生,老公也放下工作配她去醫院。在一整天的忙碌之下,終於明白了究竟,這結果真讓人哭笑不得。
值得高興的是,醫生說這只是胎兒入盆的表現,並不是早產的預兆,更不是疾病的反應。緊接著,還沒等阿玉和丈夫從高興的情緒中走出,醫生就劈頭蓋臉的一頓數落。
「你們是怎麼做準爸媽的?連胎兒入盆都不知道,這是孕期基本常識。如果因為這個造成情緒緊張而影響分娩,那才是真的後悔莫及!」
看到這裡,相信有很多孕媽,都想知道關於胎兒入盆的相關知識。用五三的不僅是學生,孕媽牢記「五三」要點,輕鬆判斷胎兒入盆
到底該如何來判斷呢?
在這裡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令學生們都聞風喪膽的東西——五三。我們將判斷胎兒入盆的方法總結成了五三定律,有需要的孕媽可以收藏。
「胎兒入盆」五感覺
1)呼吸順暢,食慾大增
寶寶入盆,也就意味著胎兒的位置會有所下降。下降後,對於上腹部各個器官的壓迫會相對減輕。很多媽媽說,自己懷孕的時候食慾不好,總感覺胃裡有東西堵著。
呼吸的時候也不順暢,好像胸口壓了大石頭怎麼也推不開。
其實這就是因為胎兒逐漸長大,對媽媽的身體各個器官造成壓迫所導致的。當胎兒入盆之後,這些情況就會減輕。
2)恥骨疼痛加劇
胎兒入盆之後,由於寶寶的位置下移了,子宮對恥骨的壓力也就會相應增加,所以如果孕媽媽在36周左右,感覺到恥骨的疼痛加劇了,請不要驚慌,那只是因為胎兒入盆而已。
3)越來越頻繁的假性宮縮
在胎兒入盆之後,媽媽能感受到假性宮縮,這是一個非常正常的生理表現,媽媽們不需要過於擔心。
4)胎動的位置改變
胎兒入盆之後,由於胎兒的位置下移,胎動的位置也會靠下。並且當胎兒入盆之後,由於位置的固定,所以胎動也會集中在相對固定的一個地方出現。
5)尿頻嚴重
胎兒入盆之後,會對膀胱造成壓迫。媽媽們通常會感覺到尿頻更加嚴重了,尤其是半夜起夜的次數增加,嚴重的影響了媽媽們的睡眠質量。
胎兒入盆「三變化」
1)肚臍方向改變
細心的媽媽們不難發現,胎兒入盆之後,肚臍的方向也會有所改變。在入盆之前,媽媽們的肚子是圓滾滾的,像一個籃球。
一般來說,肚臍的方向是水平向前的,入盆之後,媽媽們的肚子略有下墜,肚臍的方向也有所改變,成為了水平朝下。這是正常的生理反應,媽媽們不要過於擔心。
2)肚子下垂
在面對胎兒入盆各種表現的時候,細心的媽媽們會更有優勢。當胎兒下降入盆之後,媽媽們可以感覺出來自己的肚子微微下垂了。
比如之前低頭看腳的時候,是完全看不到的。但是當肚子下垂之後,隱隱約約的可以看到鞋頭了,這就是胎兒入盤的表現之一。
3)肚子形狀變化
正如我們剛才所說,入盆前媽媽的肚子圓的像一個籃球,但是在入盆之後卻更像是一個鴨蛋,呈現出不規則的圓形。
入盆後的「小心機」你要了解
注意飲食,避免營養過剩
雖然食慾大增,但也不能沒有節制的吃。注意營養均衡的同時,還要克制食慾避免營養過剩,以免造成胎兒過大,增加分娩痛苦。
注意安全,避免大幅度活動
分娩前適當的活動,有利於順利生產,但儘量避免幅度大的活動,比如爬高、跳躍、蹲下起立等動作。避免影響子宮正常收縮
放鬆心情,緩解情緒
胎兒入盆也意味著預產期即將來臨,這個時候媽媽緊張也在所難免。可以通過舒緩的音樂和放鬆的書籍,來讓自己放鬆心態調節情緒。
按時產檢,不可大意
每一次的產檢都必不可少,時時刻刻了解胎兒情況,為分娩保駕護航。這分娩前的「臨門一腳」可千萬不能大意了。
關於「胎兒入盆」各位寶媽們還有什麼想要了解的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