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蘭從軍為何沒有人發現她是女的?大姨媽那幾天又該怎麼解決?

2020-12-20 老教授說歷史

花木蘭從軍為何沒有人發現她是女的?大姨媽那幾天又該怎麼解決?

其實說起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這件事,一直成為大家熱議的一個話題,花木蘭在軍中的身份是如何保住的呢?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真正的原因。

花木蘭本身長相就很像男人,形體粗獷,加之常年生活在軍營之中,其行事作風也越發的和男人相似,久而久之,花木蘭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和男人無疑,周圍的人也沒有懷疑,就不會專門去窺探花木蘭究竟是不是女兒身了。

戰場並不是想像的那麼簡單,在長期徵戰之下,飲食不規律,更別說膳食營養了,特別是女子,缺少營養、長期劇烈活動、奔波,有可能是會發生生理病變的,比如那啥不調、閉經等,總之戰場可不管你是不是女子,戰場只會讓女人變成男人,男人變的更男人。還有一點就是花木蘭是騎兵,騎兵不用和步兵一樣擠在一個營帳裡,他們騎馬殺敵、靠馬入睡,減少了和戰友接觸的時間。

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花木蘭作為當時的騎兵,是不用和其他人一起睡覺的,這也為他單獨行動提供了方便,完全可以換個姨媽巾什麼的,而這也是為什麼她沒有在睡覺的時候被大家認出來的原因,而作為騎兵是要與馬一起相睡的。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後來花木蘭立功了,官大了,即使手下發現她是女的,也不會沒頭沒腦的湊上去自找沒趣啊。種種猜忌無人能解,流傳下來的只是替父從軍,凱旋歸來。

相關焦點

  • 花木蘭從軍12年,洗澡、如廁、生理期都是怎麼混過去的?
    中國歷史上的女將領,說多也不多,說少也不少,但其中有位女將領,一生都非常具有傳奇色彩,她就是我們熟知的代父從軍的「花木蘭」。然而花木蘭作為女子,從軍了12年,一直生活在男人堆裡,在面對艱苦的行軍作戰中,其女人身份一直未被暴露,這件事情也一直讓人百思不得其解。難道花木蘭女兒身的身份12年之間,居然沒有一個人發現?或者說花木蘭真是一個男人?
  • 花木蘭替父從軍12年,整日混在男人堆裡的她是怎麼做到的?
    花木蘭替父從軍12年,整日混在男人堆裡的她是怎麼做到的?花木蘭是我們眾所周知的一位女英雄,一首《木蘭辭》已經列入中學課本,替父從軍十二載,最後凱旋歸來換作女兒身,大家都大吃一驚,竟然不知道木蘭是個女人。
  • 鮮橙《阿麥從軍》:大女主小說,脫胎換骨另類版花木蘭——書評
    雖然說到女子從軍的故事就會想起花木蘭的故事,但是這個故事和《花木蘭》很不一樣。阿麥的大名叫做麥穗,只因為她出生在秋收季節,於是她父親給她取了這個十分接地氣的名字,是個美貌如花的女子。阿麥會進入軍隊,全是命運的捉弄。
  • 花木蘭替父從軍愛上了他
    今年九月份熱映的《花木蘭》不知道小夥伴們有沒有看過,就像我們小學課本裡說的一樣,木蘭替父從軍得了功績回鄉封將軍。《花木蘭》 還有一個事情就是,因為古代講究女子無才便是德,小木蘭的這些作為讓街坊鄰裡都覺得她不像是一個女孩子,父母因此也開始擔憂女兒能否嫁一個好的人家。
  • 花木蘭替父從軍12年咋能不會被認出是女兒身?
    我個人認為花木蘭替父從軍是一個好故事,它有積極正面的意義,但是從故事的邏輯性上來看,它確實存在很多問題。比如說花木蘭替父從軍12年,難道都不會被人發現?作為一個女兒身,她的一些變化怎麼可能不會被大家發現?
  • 再讀《木蘭詩》,發現5個花木蘭女扮男裝沒被發現的原因,藏得深
    與這兩首詩相比,或許更讓網友感興趣的是《木蘭詩》(又叫《木蘭辭》)。花木蘭的大名,據說現在已經傳遍了世界各地,咱們這位人見人愛的女俠確實是威風。身為女人,咱能「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做個將領,咱能「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然而有一個問題從上學時第一次讀到這首詩時,就困擾著許多人:從軍12年,花木蘭為何就是沒被發現是男扮女裝。
  • 花木蘭替父從軍數年,無一知曉女兒身,古代女扮男裝遠沒想像簡單
    花木蘭不忍心也不能接受這樣的安排。 花木蘭從小習得武術,掌握多種軍事技能。所以,她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決定:替父從軍。作為一位女性,能做出這樣的決定,是非常需要勇氣的。
  • 這麼多版本的花木蘭,她是近代真人「花木蘭」經歷堪稱傳奇
    ,李旦旦出演該片後就暫時息影,又把藝名李旦旦改回原名李霞卿她之後的經歷也堪稱傳奇,息影后她在美國學習駕駛飛機並成功拿到飛行員執照,成為了中國第一位女飛行員,心懷家國的她還寫下了20萬字的《改革中國航空的建議》,現在她的姓名已經載入中國航空航天卷,被譽為『東方蜻蜓』,酷~這就是近代花木蘭啊!
  • 最早的花木蘭電影中,1939年的「她」為何讓人過目不忘?
    最早的花木蘭電影中,1939年的「她」為何讓人過目不忘?早期中國電影人是如何拍攝我們自己的花木蘭?那時候電影裡的花木蘭長什麼樣?撥開歷史迷霧,我們發現1939年陳雲裳主演的《木蘭從軍》是早年中國電影中最經典的花木蘭形象。
  • 《花木蘭》:仙娘和木蘭處境相似,為何兩人結局截然不同
    (原創文章,歡迎閱讀,抄襲洗稿必究)  文|諸神的恩寵  好萊塢英雄系列電影,無論故事怎麼變,其內核都是:做你自己。  劉亦菲版《花木蘭》也不例外。  電影中,木蘭少時頑皮,被鄉鄰所不容。後來,她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屢建奇功,再回故鄉時,榮耀加身,備受尊敬。  該片繼承了好萊塢英雄電影的經典套路,表面講的是中國故事,內核卻是純正的美國味道。影片總體來說乏善可陳。不過,偶有幾處亮點,值得說說。
  • 花木蘭代父從軍 這些堪稱影視劇中最強的女扮男裝 你看過幾部?
    影視劇中女扮男裝算得上是最常用的梗之一,而且男主們基本上都認不出(必須散發的時候才露出一副驚呆了的樣子),然鵝這些基本上都是為了偷跑出去(當然不是為了偶遇男主)一時的換裝遊戲,我們今天要聊的這些女扮男裝難度要比這高很多,他們不僅扮成男裝,還要和男人同吃同住,而且不被發現,有的上戰場大殺四方,有的考狀元當駙馬,他們是集男女主於一身的人,這幾部劇你都看過嗎
  • 花木蘭替父從軍,角色反串的背後是難以言說的民族大義
    但是當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走上戰場之後,以男性的身份演繹了一場英勇殺敵的劇目之後,她的社會價值就被體現出來了,使「忠」與「孝」從一般意義上升華到家國層面,完美闡釋了忠君和孝君思想。這不僅是統治者所希望的帶有正面的積極的男兒形象,而且她的赫赫戰績更為她的人生增添了幾分傳奇色彩,這也成為統治者最好的宣傳廣告。
  • 她是第二個花木蘭,卻在軍中意外懷孕,左宗棠的處理方法令人稱讚
    花木蘭的故事上過中學的都知道,說的是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故事。花木蘭從軍十二載,最終功成名就,這畢竟是南北朝時代的傳說。而在滿清末年,名震天下的左帥左宗棠的部下,居然有一名女扮男裝的陳武將,還被朝廷封為「巴圖魯」(滿語勇士之意)。
  • 《花木蘭》全球撤檔,來一首《木蘭詩》憶風採
    日前電影《花木蘭》全球撤檔,讓我們期待在更安全的環境裡與花木蘭相遇吧! 1912年3月17日,梅蘭芳在北京前門外西珠市口第一舞臺首演《木蘭從軍》的頭本15場戲。演員陣容整齊,轟動一時,使旦行本戲大放異彩。京劇《木蘭從軍》是梅蘭芳早年根據古樂府《木蘭辭》改編的大型京劇。全劇共29場,分頭、二本兩次演完。根據故事情節的需要,梅蘭芳既唱旦角,又反串小生。
  • 花木蘭生活在軍營中,為什麼沒人發現她是女性?難道她不上廁所?原因很簡單
    花木蘭就是一個這樣的存在,但是,女子從軍終歸是不太方便的,那她躋身在全是男子的軍營裡,難道沒人發現嗎?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一、木蘭身在軍營數年,為何一直沒被發現女兒身為了表達自己的憧憬之意,古人用他們的智慧創造出了很多經典不衰的巾幗英雄事跡,比如今天所說的「木蘭替父徵」,花木蘭替父從軍故事流傳千年,它在歷史長河中始中別具一格、散發魅力。
  • 小學語文說課稿:《木蘭從軍》
    《木蘭從軍》一課是一篇歷史傳說故事。講的是古代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事,歌頌了花木蘭尊老愛幼、熱愛故國的良好品格。我小我私家以為本文情節生動、形象光顯,是一篇造就學生閱讀、思索及想像本領,舉行品德品格教育的好課本。但由於學生對花木蘭相識甚少,要讓學生通過故事中三件小事的簡述感悟到花木蘭的良好品格,是講授的重點,也是講授的難點。
  • 迪士尼真人版《花木蘭》臺灣定檔,劉亦菲代父從軍,網友:期待!
    說起《花木蘭》大家應該都不是很陌生,花木蘭代父從軍這部劇迪士尼出品的動畫電影還是非常好看經典的。近期不少網友傳出《花木蘭》迪士尼真人版的電影臺灣定檔,將同步北美上限,不少網友都是非常期待內地也可以同步上線,太想看到木蘭版的將軍了。
  • 花木蘭從軍長達12年,洗澡、如廁、生理期都是如何混過去的?
    在《木蘭辭》裡這樣寫道:「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古往今不少人都發出質疑:為什麼木蘭從軍十二年,都沒被人發現是女性。有人說木蘭的真實相貌如魯智深一樣,五大本粗的,所以人們根本看不出她真實的面貌。在回答花木蘭從軍12年,怎麼沒有被人發現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看一下,木蘭從軍發生的年代。一般認為,《木蘭辭》產生於北魏對柔然的戰爭,因為詩中的地名北魏的地名重合,而像軍書點兵、自購裝備、策勳十二轉、火伴等詞彙也顯示北魏乃至一直延續到隋唐的兵役制度特點。
  • 假如你是花木蘭,你會在軍營裡怎樣克服生理和心理上的困難?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這《木蘭辭》想必是家喻戶曉的,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更是讓展示出了巾幗不讓鬚眉的英勇與膽識,保家衛國的精神更是激勵著我們華夏兒女,那我們今日便來談談花木蘭。北魏時期,花木蘭的父親花弧是當時的一代猛將,甚至他到了花甲之年「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 《木蘭辭》中為何說「可汗」大點兵,而不是「皇帝」大點兵?
    編者語:花木蘭,是中國古代傳說故事中的女英雄,代父從軍,巾幗不讓鬚眉。但是有關其人的事實考證,有許多缺失:首先,歷史中是否確有其人,尚沒有指向性明確的證據;其次,即便有,那麼她是否姓花,名木蘭,亦是個謎題。「花木蘭」第一次出現,是在一首北朝民歌《木蘭辭》中,這首詩的做成年代約為南北朝時期的北魏,注意是「約」,這麼講,她的存在時代也飄忽不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