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展開對韓「挖人作戰」,開出3倍年薪,讓日韓人員主導研究

2020-12-25 騰訊網

動力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動力來源,是整車中最重要的部件。各大車企及相關電池廠商,都在爭分奪秒地研發動力電池。12月24日,據科技媒體《電子時報》報導,有韓國調研機構警告,中國挖角人才的動作頻繁,韓國應該引起警惕,以防高端人才流失。

以剛剛殺入電動車市場的恆大舉例,恆大全球電池研究院院長是李浚秀,此前為韓國 SK集團電池研究院院長,是國際著名電池科學家。此外,來自日本山葉、韓國LG化學、SK、三星等企業的一大批科學家級別技術人員也被恆大汽車收入麾下。

此外,除高層人員外,韓國的研發團隊也流入中國。有韓國業內人士表示,最近中國的主要電池企業針對SK、韓國LG化學、三星SDI等大企業的研發和工程人員進行大規模「挖角作戰」。有獵頭公司長期為中國企業服務,韓國有30%~40%的核心技術人員列為重要目標。目前,恆大電池研究院目前擁有800餘名研究員,業界推測其中大部分研究人員多從LG化學、三星SDI和SK創新引進。

據了解,中國動力電池企業開出的條件非常優厚,恆大集團、寧德時代和比亞迪都曾承諾,韓國核心技術人才可以得到3倍年薪。以寧德時代此前公開的信息為例,部門負責人可以獲得180萬元年薪,某些從業10年以上的技術骨幹,最高可以獲得300萬元以上的年薪。

最近,韓國重新修訂了「國家核心技術」清單,但是並沒有將動力電池技術列入清單,也沒有太多辦法阻止高端人才流失。

韓國大財團在電子產業已經形成默契,例如OLED屏幕領域,三星和LG在專利互換上達成了多年的共識和默契,在韓國政府的斡旋下,LG可以通過專利交叉授權的形式使用三星OLED屏幕的關鍵技術,實現較高的產品品質。而韓國財團們在動力電池領域則完全沒有這種默契,2019年,SK向美國貿易委員提起訴訟,控告LG化學進行不正當競爭,並侵害SK所持有的美韓兩國的相關技術專利。隨後,LG又報復性將SK告上法庭,表示SK竊取LG化學商業機密。

這兩家企業也在進行人才爭奪戰,LG化學表示,SK在過去的兩年內,共挖走100名員工,包括76名研發核心人才,並要求這些人員在轉職過程中提交核心工程及技術文件。

雖然韓國政府希望通過協調雙方以協商手段解決問題,但似乎SK和LG都不接受這種方式。這引發了韓國電池產業的極大擔憂,韓國官員表示,雖然政府無權直接幹涉企業的行為,但目前韓國產業形勢嚴峻,還是希望雙方能夠坐下來,以對話解決分歧。

無論是中國企業對韓「挖角大戰」,還是韓國企業內鬥,都凸顯動力電池產業的激烈競爭態勢。目前,全球動力電池行業基本被中、日、韓企業佔據,呈三足鼎立趨勢。首先,動力電池產業資本開支巨大,想要擴張產能,建立一座5GWh的生產工廠,在中國的投資超過25億人民幣,這一數字在韓國和日本會更高。

其次,今年來,動力電池的技術迭代達到了空前的速度,從材料來看,在高能量密度的需求刺激下,電池正極材料從原本的磷酸鐵鋰向三元鋰電快速轉變,且鎳含量保持快速提升。此外,比亞迪與寧德時代分別推出的刀片電池、CTP 可能將重新打開磷酸鐵鋰的增長空間;特斯拉收購的 Maxwell的乾電池電極技術也可能為市場帶來新一輪的變革。在快速的技術迭代中,只有工藝領先、試樣高效、高強度研發投入的行業龍頭才能持續保持領跑優勢。這要求電池企業有足夠的研發經費和能力。因此,中國企業對核心技術人員給予了高度重視,展開對韓「挖角大戰」也是中國企業的必經之路,對於剛剛進入電動車行業的恆大來說,更是如此。

相關焦點

  • 交大醫學院開出哈佛醫學院年薪,比國家標準高兩三倍,吸引境內外...
    此後,還為順利出站並留院包括附屬醫院系統工作的優秀博士後研究人員,提供50萬元房貼,並建立職稱聘任的綠色通道。陳國強院士表示,人盡其才,博士後出站後只要足夠優秀,也可直接評高級職稱,甚至聘為正教授,這一點與海歸「青年千人」一視同仁。 值得注意的是,這項激勵計劃的「年薪構成」還是多元的。
  • 越來越多的日本人被罵賣國賊也要跳槽去中企?也不看看華為、比亞迪開了多少工資!
    華為開出的本科應屆生月薪為40.1萬日元(相當於人民幣2.4萬元),碩士月薪為43萬日元(相當於人民幣2.6萬元)。據統計,日本應屆畢業生平均月薪大約20萬日元(相當於人民幣1.2萬元),華為開出的應屆生月薪有兩倍之多,這也在日本引發了激烈的討論。還有日本網友推特發文對比日企和華為——日企:「讓你閃閃發光的職場!
  • 國內兩大晶片廠挖人!工資給2到2.5倍,臺積電100多工程師辭職
    工資給2到2.5倍,臺積電100多工程師辭職泉芯集成電路製造(濟南)有限公司、武漢弘芯半導體製造有限公司,自2019年起,這個中國集成ic生產商從臺積電共計挖走了100多位閱歷豐富的工程師和企業管理人員。
  • 日本開了「水龍頭」,韓國民意出現轉變:日韓關係迎來拐點?
    《中央日報》援引外媒分析稱,日本宣布出口後又發出警告,顯示出日本在這場外交中加碼賭注的同時又不願意單方面停止對韓出口。日本廣播協會(NHK)報導指出,韓國各家媒體在9日的頭版對日本政府首次許可一部分企業出口韓國一事進行了大量報導。
  • 搜狗文檔翻譯實現重要升級 支持日韓文檔免費隨傳即譯
    在日、韓企業工作但不精通日韓語種的「小白」,如何在短時間內讀懂日韓原版的行業報告?從事日韓相關產業研究的學者和大學生,如何高效獲取日韓最前沿的一手成果?
  • 近日,媒體報導臺積電工程師被我們2倍年薪挖走了很多人
    近日,媒體報導臺積電工程師被我們2倍年薪挖走了很多人。我以前就說過,只要臺積電斷供我們晶片代工,挖人就不會再像以前一樣縛手縛腳,左右為難了。以前大家以為臺積電也是一家人,從他那挖人不好,現在斷供了,也就沒有什麼好顧及的了。日媒報導,內地晶片企業開出比臺積電高2倍的年薪,今年已經挖走了一百多位資深的工程師了。
  • 平安高管年薪上千萬就嚇到了?還有比他多20倍的呢!
    >且差距還在持續增大中後有2017年12月恆大以1500萬的年薪聘經濟分析師任澤平任首席經濟學家兩則信息無不讓人驚訝3億,國資最高薪不抵零頭以國內4家A股上市險企和國外市值前十的5家險企為例來看看誰更賺錢~2017年國內外高管薪酬及變化美國國際集團高管薪資超平安9倍
  • 華為給2019年應屆生開出天價年薪,最高201萬元
    文字|科創財經匯 楊陽編輯|周維據一份華為總裁辦的最新郵件顯示,華為對於今年招收的一批2019屆頂尖學生,將實行年薪制管理。在公布的8位頂尖學生年薪制方案中,年薪水平最低線為89.6萬元人民幣,最高線為201萬元。
  • 韓企盲選招聘看顏值國內的韓企待遇怎麼樣?
    最近,韓國企業招聘季來臨,原本以為就是一場普普通通的招聘,沒想到韓企盲選招聘看顏值,開啟了不一樣的招聘方式。只要你長得好看,進入大公司的機率就十分高了,畢業生都在外貌上下功夫。韓企招聘看顏值引熱議很多認為外貌不出眾會不利於就業的學生們,甚至不惜花高價做整形手術。
  • 臺積電斷供華為後,國內企業2倍年薪挖臺積電工程師。他會恐慌麼?
    臺積電斷供華為後,國內企業2倍年薪挖臺積電工程師了。臺積電斷供華為晶片,無非就是這幾個理由,一個是受美技術限制,只能聽從。最重要的是國內企業已經開出比臺積電更高2倍的年薪來招募工程師,臺積電今年已經被挖走了100多位資深工程師,這是很嚴重的。要知道當初華為開出8倍工資招募光刻機工程師就能夠看出人才的重要性,臺積電能夠一直坐穩晶片代工第一的位置離不開這些人才,現在臺積電不但失去了華為訂單,工程師人才也在大量流失,張忠謀怕是要頭疼一陣子了!
  • 打破日韓壟斷!中企加速半導體國產化,中國再次「放大招」
    需要提及的是,此前引線框架市場長期以來被日韓兩國主導,而歐菲光在這一技術上迎來新突破,無疑也為國產化替代的發展推波助瀾。當下,中國半導體行業正迎來大爆發,不僅中企積極發力追趕,近日我國也再次「放大招」。
  • 華為給2019應屆畢業生開出200萬薪水?網友:知識改變年薪
    人才興企。近日,一張華為任正非籤發的「電子郵件」截圖引發關注。根據媒體報導,華為宣布對部分2019年頂尖生實行年薪制,看8名應屆生的名單,他們全為博士學歷,年薪最低為89.6萬元,最高達201萬元。而國內科技網際網路行業的博士年薪水平平均在60-70萬上下,兩相對比,就可以看出華為的大手筆,顯現出華為對人才的重視程度。有人說,應屆畢業生就給出200萬年薪,任正非為什麼這麼重視人才?實際上,你應該問任正非什麼時候不重視過人才。
  • 瑞幸咖啡大肆挖腳星巴克員工 重要崗位開3倍薪水
    攜帶10億資本入局的瑞幸咖啡正瘋狂燒錢和擴張,5月8日,有接近瑞幸及星巴克兩家公司的業內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瑞幸大約已挖腳了星巴克北京市場約1/7的員工,部分高端手衝咖啡門店甚至挖走了近1/4員工。其中部分重要崗位開出了星巴克同崗位的3倍薪水。同一時間,瑞幸咖啡在北京召開了「無限場景」品牌戰略發布會,宣布品牌願景和公司定位。
  • 日韓貿易摩擦,背後是兩國對美國離心力加劇!川普還在觀望,美國...
    劉榮榮 山東大學外國語學院助理研究員、山東大學中日韓合作研究中心研究員8月12日,韓國政府決定將日本移出出口「白名單」,計劃於9月實施。韓國謀求與日本合作應對朝核威脅的願望大大降低,反而強調韓國要主導朝鮮半島事務,將日本排除在外,以至於朝鮮與周邊國家的首腦外交非常活躍,唯獨安倍成了孤家寡人。另外,文在寅政府積極發展與中國、東協、俄羅斯等國的關係,推動「外交多邊化」,對日關係卻不溫不火,加劇了韓日之間關係的冷淡。安倍政府的外交調整也促使其在對韓外交上強勢出擊。
  • 多家日企在韓業務陷困境 或瞄準中國市場
    來源:海外網圖源:日本經濟新聞海外網11月7日電由於日韓關係的惡化,韓國國內掀起一場抵制日貨的「不買運動」,令日本企業在韓國的經營業績受到很大影響。相關統計顯示,2019年7月至9月間,在韓國銷售額比重較高的日企淨利潤同比減少3成以上,降幅明顯大於其他國家企業。
  • 日韓貿易摩擦的根源與出路
    王俊生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中國周邊戰略研究室主任日本政府7月1日宣布加強3種半導體核心原料的對韓出口管制,同時提出要將韓國從其出口白名單中移除,其意見徵集期截至本月24日。根據最新數據,2017年韓國對外貿易依存度為68.8%。
  • 原標題:中日韓媒體聯合調查稱:對東南亞期待增加 中日韓最怕中國減速
    此調查涵蓋106家日企、100家中企和111家韓企業。據日經中文網報導,超過70%參與調查的日韓經營者表示,中國經濟減速對企業業務將產生消極影響。近80%的日企經營者將東南亞視為潛力市場,而韓企選擇東南亞的經營者也首次超過選擇中國。報導稱,77.3%日企經營者將東南亞作為海外重點投資對象,大幅高於印度和北美。調查顯示,日本製造業投資將以泰國為中心,然後擴大至柬埔寨和緬甸等周邊國家。
  • 華為內部郵件曝光:8位天才博士年薪最高200萬!網友炸了:辭職讀博去!
    7月23日,華為內部發文公布了8名頂尖學生的年薪方案,這8名人員全部為2019屆應屆頂尖學生,其年薪的最低為89.6萬元,最高為201萬元。網友:「要不要考慮辭職去讀個博呢?面對華為面臨的不確定環境,任正非此前表示,公司每個體系都要調整到衝鋒狀態,不要有條條框框,發揮所有人的聰明才智,英勇作戰,努力向前衝。華為公司未來要拖著這個世界往前走,自己創造標準,只要能做成世界最先進,那我們就是標準,別人都會向我們靠攏。
  • 趙儒南:近期日韓爭端中的經貿表現及對東北亞地區經濟的影響
    隨著《出口管制實施細則》的修訂,依照各國對敏感材料的控制嚴格程度,將所有國家和地區分成ABCD四個組,韓國由「白色清單」的A組落到了B組,成為了首個被日本剔除出「白色清單」的國家。為了做出應對,韓國政府也決定將日本從其信任的貿易夥伴「白名單」中移除,並宣布對從日本進口煤灰和一些廢物回收材料實施更嚴格的限制。
  • 《自然》:研究人員開發出製造膠體鑽石的方法
    自1990年代以來,膠體鑽石一直是研究人員的夢想,它可以使光波在計算中像電子一樣有用,並有望在其他許多應用中使用。膠體鑽石的想法是幾十年前提出的,但是過去沒有人能夠可靠地生產出這種結構。現在,科學家們設計出了一種新的方法來使膠體可靠地自組裝成金剛石結構,從而可以廉價、可擴展地製造這種結構。該最新研究發現論文,題為:「膠體鑽石」,發表在今天的《自然》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