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醫學院開出哈佛醫學院年薪,比國家標準高兩三倍,吸引境內外...

2020-12-13 上觀

馬來西亞籍葉菱秀(Leng Siew Yeap)曾在哈佛大學醫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如今她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所屬上海市免疫研究所指導博士後郝茜。

 

郝茜則是所裡入選上海交大醫學院博士後激勵計劃的第一人,她目前的「起步年薪」是20萬元,之後幾年她的最高年薪還可達35萬元。導師葉菱秀告訴郝茜,自己在哈佛醫學院的博後年薪為四五萬美元,幾無經濟負擔,基本上也就是郝茜現在的「薪情」,可見新計劃對優秀博士後的激勵力度之大。

 

而在國內,按國家標準,每個博士後每年津貼是8萬元。那麼,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為何出臺這項博士後激勵計劃,拿出比國標高兩三倍之多的「誠意」?

 

院長陳國強這樣說,博士後是年富力強的創新主體,如果我們的優秀博士不去國外大學做博士後,而願意留在國內大學做博士後,甚至國外博士也願意到中國大學來做博士後,那麼有如此吸引力的大學才堪稱世界一流大學。激勵計劃的目標,正是吸引境內外優秀博士加盟醫學院及其附屬醫院,鼓勵博士後潛心科學研究,穩步提升博士後培養質量。

留滬院內系統還提供50萬元房貼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了解到,根據這項實施辦法,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將為納入激勵計劃的博士後研究人員提供20至35萬元年薪,比如第一年是20萬元,兩年後通過嚴格考核與評估體系,可升至25萬到35萬元,相當於高級職稱收入水平。此後,還為順利出站並留院包括附屬醫院系統工作的優秀博士後研究人員,提供50萬元房貼,並建立職稱聘任的綠色通道。陳國強院士表示,人盡其才,博士後出站後只要足夠優秀,也可直接評高級職稱,甚至聘為正教授,這一點與海歸「青年千人」一視同仁。

 

值得注意的是,這項激勵計劃的「年薪構成」還是多元的。陳國強院士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博士後年薪採用「三三制」,三分之一由導師從科研經費中支出,三分之一由相關附屬醫院支出,三分之一由醫學院本身支付。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目前設有臨床醫學、基礎醫學、口腔醫學和生物學4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自1992年招收第一名博士後人員進站以來,已累計招收600多名博士後,目前每年招收規模為100人左右。

 

「博士後研究人員年齡大多在30歲左右,是人一生中創新思維最活躍、精力最旺盛、進取心最強的階段,處於創新創業的黃金期,」陳國強院士表示,交大醫學院堅持「人才強院」戰略,實行引育並舉,希望激勵計劃使得優秀青年科研人才,逐步成長為未來創新主力軍,為建設世界一流醫學院和一流醫學學科助力。

「2+x」模式不對博後研究設期限

 

質量和成果仍是博士後流動站的生命線。為了加強博士後在站管理及考核,這項激勵計劃還實行「2+X」的多年期培養模式。同樣曾在美國完成博士後研究的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所長蘇冰說,當年基本上是自己帶著錢去做博後的,出站考核也是相當嚴格,沒有五六年很難完成研究任務。而當前,國內博士後流動站制度通常是為期兩年,他們認為作為取得博士學位之後向高級研究人員過渡的階段,兩年出站期內,其實很難建立獨立發現並解決問題的科研能力。因此,「2+x」模式將不對博士後研究設定期限。

 

據悉,在2016年起實行的全國「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計劃」項目中,交大醫學院迄今入選人數居全國醫學院校前列。事實上,上海交大醫學院也正是從2016年起在市免疫學所試點實施「博士後激勵計劃」。

 

通過提升博士後待遇、實行「2+X」的培養模式、加強博士後培養和管理力度、鼓勵博士後開展國際學術交流等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吸引優秀創新型青年人才入站工作。這兩年來,共有8人入選免疫所博士後激勵計劃,其中2人獲得全國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計劃,共獲得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項。

 

免疫所博士後郝茜在中科院上海生化細胞所取得博士學位,她進站一年多來,圍繞抗體基因分子機制展開研究。除了導師葉菱秀的悉心指導,交大醫學院還為其課題組配備了充足的人員,包括一名助理實驗師、一名技術員和兩名碩士研究生,並提供了充足的科研經費,保證了課題高效有序開展,已取得一定進展。

相關焦點

  • 交大醫學院引人才 年薪20-35萬還有房貼50萬
    據《勞動報》報導,為吸引境內外優秀博士加盟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及其附屬醫院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鼓勵博士後潛心科學研究,穩步提升博士後培養質量,昨天,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發布《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博士後激勵計劃實施辦法》,為納入激勵計劃的博士後研究人員提供20至35萬元年薪,為出站留院工作的優秀博士後研究人員提供50萬元房貼,並建立職稱聘任的綠色通道。
  • 上海交大醫學院引人才 年薪20-35萬還有房貼50萬
    據《勞動報》報導,為吸引境內外優秀博士加盟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及其附屬醫院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鼓勵博士後潛心科學研究,穩步提升博士後培養質量,昨天,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發布《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博士後激勵計劃實施辦法》,為納入激勵計劃的博士後研究人員提供20至35萬元年薪,為出站留院工作的優秀博士後研究人員提供50萬元房貼,並建立職稱聘任的綠色通道
  • 上海交大醫學院推博士後激勵計劃
    為吸引境內外優秀博士加盟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及其附屬醫院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鼓勵博士後潛心科學研究,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出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博士後激勵計劃實施辦法》明確,將為納入激勵計劃的博士後研究人員提供20萬元~35萬元年薪,為出站留院工作的優秀博士後研究人員提供50萬元住房補貼,並建立職稱聘任的綠色通道。
  • 年薪20至35萬元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實施博士後激勵計劃
    20至35萬元年薪,為出站留院工作的優秀博士後研究人員提供50萬元房貼,並建立職稱聘任的綠色通道,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日前推出的博士後激勵計劃以「滿滿的誠意」受到關注。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國強說,這一舉措旨在吸引境內外優秀博士加盟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及其附屬醫院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鼓勵博士後潛心科學研究。激勵計劃還將通過實行「2+X」的培養模式,加強在站管理及考核,切實提升博士後培養質量。記者了解到,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2016年起在所屬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已試點實施「博士後激勵計劃」。
  • 上海交大醫學院推出博士後激勵計劃 留住人才
    就在昨天,《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博士後激勵計劃實施辦法》正式頒布並實施,學校將對納入其中的博士後提供20萬元至35萬元的年薪,還將為出站留院工作的優秀博士後提供50萬元房貼、建立職稱聘任綠色通道等。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相關負責人稱,這一人才政策的焦點並非用錢「砸」人才,而是希望能成為年輕科創人才的「天使投資人」,致力於用最好的科研環境來服務、支撐人才發展,提供「氣質與視野」。
  • 為什麼叫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而上海交大直接叫上海交大醫學院
    同一層次的院校還有位於上海的上海交通大學和復旦大學,其醫學實力都是名列前茅但是細心的人會發現一件事,復旦大學醫學校區的官方名稱是,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而上海交大醫學校區的官方名稱,直接是上海交通大學醫院院,所以很多人都好奇,為什麼復旦大學在醫學校區前面要加上海兩個字。
  • 交大醫學院、協和醫學院、浙大醫學院開通文科...
    就在今年,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首次向文史類本科生開放報考醫學博士的通道,在全國醫學院校中也屬開先河之列。在全國範圍內,北京協和醫學院、浙江大學醫學院等也開始類似「試水」。交大醫學院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4+4」這種辦學和培養模式的意義在於使得文、理、工、醫四類學科緊密結合,培養高級複合型「新醫科」人才。
  • 上海交大醫學院浦東校區開工
    11月29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浦東校區工程在浦東新區天雄路開工。歷經百餘年的上海交大醫學院拉開了從浦西延伸到浦東,從黃浦盧灣拓展到張江科學城,從新天地融入到國際醫學園區的序幕。開工儀式由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醫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國強主持。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醫學院黨委書記範先群在致辭中表示,建設交大醫學院浦東校區,是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落實教育強國戰略和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戰略部署,是推進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設和健康上海建設的重要戰略布局,是助推交大醫學院加快建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醫學院的重要戰略支持。
  • 美國頂尖醫學院,除了哈佛醫學院還有哪些呢?
    美國哪些醫學院在2020USNews最佳醫學院排名中名列前茅呢?一起來看看吧。Harvard University哈佛醫學院(HMS)是世界上最頂尖的醫學院,它因高超的醫學技術與每年錄取的學生最少而聞名世界。
  • 交大、復旦暗戰:醫學院是否應該單獨招生
    □新聞回放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向媒體通報招生及人才培養情況,該校認為生源質量好的一大原因在於實行單獨招生,能吸引一批有志於從醫的人才。綜合性大學醫學院單獨招生有什麼益處?在實現路徑方面存在哪些障礙?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 ...哈佛醫學院居首|哈佛醫學院|居首|排名|School|Best|榜單|-健康界
    點擊查看 3月20日,《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發布了「2019年美國最佳醫學院排行榜單」。在科研榜單中,哈佛醫學院位居第一。而於3月20日發布的「2019年美國最佳醫學院排行榜」是「2019最佳研究生院排名」項目的一部分。研究人員發現,此次評估中,各醫學院「既有名聲」的比重有所減弱,而各學院所獲得的醫療研究經費數額被納入參考範圍。科研領域十佳醫學院榜單中,位于波士頓的哈佛醫學院奪得榜首。完整院校排名如下(含並列):1.
  • 交大醫學院與上海開大籤約共同提升市民健康素養
    圖說:交大醫學院與上海開大籤約合作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新民晚報訊 (記者 王蔚)上海市民健康素養第一課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上海開放大學合作籤約儀式昨天下午舉行。上海開大校長袁雯、上海交大醫學院院長陳國強共同籤訂了兩校合作協議。
  • 上海交大醫學院與上海開大聯手共建老年服務專業
    東方網通訊員卓越12月9日消息:昨天,上海市民健康素養第一課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上海開放大學合作籤約儀式舉行。上海開大校長袁雯、上海交大醫學院院長陳國強共同籤訂了兩校合作協議。上海開大校長袁雯表示,雙方共建老年服務等專業,未來將向社會輸送更多優質養老服務人才;共同開發系列健康讀本,提升市民健康素養和醫學素養,掌握醫學常識,正確認識生命的意義和健康的價值;依託開放大學在教育信息化建設方面的優勢,打造優質、便捷、靈活的教育平臺,助力廣大醫務工作者的繼續教育和專業提升。
  • 哈佛大學醫學院讀幾年
    哈佛大學醫學院讀四年,學生畢業時,獲得的是醫學博士學位MD(DoctorofMedicine)。在醫學院學習期間,相應的醫師資格考試也同步進行,優秀的醫學院學生可以申請攻讀醫學博士和哲學博士雙學位,即MD/Ph.D.。MD學制四年,而Ph.D.就讀的時間則取決於博士論文完成的時間,一般單獨攻讀Ph.D.需要4-6年時而MD/Ph.D.聯合學位的總學制一般為7-8年。
  • 上海交大醫學院「跨越時差」的法語課成功「上線」
    晚上7點,上海交大醫學院2019級臨床醫學八年製法語班的同學們準時登錄了Zoom視頻會議平臺,而遠在法國的伊芙·波拉贊所處的時間卻是中午,這是一堂聯通萬裡、跨越時差的「雲端」法語課。
  • 上海交大醫學院在B站直播示範黨課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6月29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博極醫源守望初心 精勤不倦踐行使命」主題黨課示範課在B站平臺上直播。作為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系統「偉大工程」系列示範黨課之一,本次黨課是上海交大醫學院為迎接建黨99周年華誕而舉辦的主題活動,同時也是學院「四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黨課圍繞初心之問、精神之源、使命之志、信仰之光四個篇章,講述了交大醫學院堅守醫學初心、勇擔健康使命的發展歷程,呈現鑄魂育人、救死扶傷實踐中的履職盡責和擔當作為。
  • 上海交大醫學院部署深信服SSL VPN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有著豐富的電子圖書館資源,為了方便內部人員訪問,目前醫學院依靠統一的門戶網站訪問方式。該門戶網站除了電子圖書館資源外,還有大量的資料庫資源,電子圖書館資源只有其中的一個門戶頁面。由於交大醫學院門戶頁面有多級域名及連結,這導致門戶頁面中的資料庫等資源漏訪,進而影響了師生正常的訪問與學習。
  • 上海交大醫學院代表團赴海南推進對口合作
    為深入落實2月18日上海交通大學與海南省人民政府籤訂的戰略合作協議,進一步深化上海交大醫學院和海南醫學院及相關醫院的對口合作,近日,上海交大黨委副書記、醫學院黨委書記範先群帶隊赴海南醫學院、海南醫學院附屬海南醫院、澄邁縣人民醫院進行了調研,切實推進落實對口合作工作。
  • 上海交大醫學院打造行走的「四史」學習教育情景課堂
    1932年民國政府教育部批准震旦大學醫科定名為震旦大學醫學院, 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時,聖約翰大學醫學院、震旦大學醫學院、同德醫學院合併組成了上海第二醫學院,2015年學校與上海交通大學強強聯合成立上海交大醫學院,校園則一直沿用了原震旦大學的校址。通過講述讓師生了解以馬相伯為代表的仁人志士振興民族教育,培養愛國英才的初心與情懷。
  • 上海交大自主調整專業 醫學院轉出多轉入少
    對此,上海交大醫學院副院長黃鋼昨天接受本報專訪時認為,轉專業政策既是對學生的尊重也是對醫學的尊重,醫學更需要滿腔熱情,現在轉專業減少未來轉職業。  申請或因重新「定位」  在2013級交大轉專業學生中,機械動力類、經濟類、電氣工程與自動化、船舶與海洋工程、信息安全等是熱門轉入專業,而在55名醫學院轉出學生中,信息安全、電氣工程、機械動力專業是「主流」。  針對今年提交轉專業申請的學生,交大醫學院進行了一項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