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至35萬元年薪,為出站留院工作的優秀博士後研究人員提供50萬元房貼,並建立職稱聘任的綠色通道,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日前推出的博士後激勵計劃以「滿滿的誠意」受到關注。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國強說,這一舉措旨在吸引境內外優秀博士加盟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及其附屬醫院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鼓勵博士後潛心科學研究。激勵計劃還將通過實行「2+X」的培養模式,加強在站管理及考核,切實提升博士後培養質量。
記者了解到,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2016年起在所屬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已試點實施「博士後激勵計劃」。通過提升博士後待遇、實行「2+X」的培養模式、加強博士後培養和管理力度、鼓勵博士後開展國際學術交流等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以吸引優秀創新型青年人才入站工作。兩年來,共有8人入選免疫所博士後激勵計劃,其中2人獲得全國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計劃,共獲得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2項,國自然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項。
郝茜是第一位入選免疫所激勵計劃的博士後,她的導師是「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Leng Siew Yeap(馬來西亞籍)。進站一年多來,她圍繞抗體基因在體細胞高頻突變過程中缺失和插入產生的分子機制展開了研究,並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博士後階段是一個自我提升的關鍵時期,激勵計劃的資助讓我能夠安心專注於科研工作。」她告訴記者,在導師的指導下,她收穫很多,獨立進行科研工作的能力逐步提升。同時,交大醫學院為課題組配備了充足的人員,包括一名助理實驗師,一名技術員和兩名碩士研究生,並提供充足的科研經費,保證課題能夠高效有序的開展。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目前設有臨床醫學、基礎醫學、口腔醫學和生物學4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自1992年招收第一名博士後人員進站以來,已累計招收600多名博士後,出站近400人,其中不少優秀博士後留醫學院或附屬醫院工作,成為單位科研中堅力量。在最近一輪全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評估中,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兩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獲評全國優秀。在2016年起實行的全國「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持計劃」項目中,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迄今入選人數居醫學院校前列。
陳國強說,博士後研究人員年齡大多在30歲左右,是人一生中創新思維最活躍、精力最旺盛、進取心最強的階段,處於創新創業的「黃金時期」。交大醫學院實施博士後激勵計劃,目的就是為了鼓勵優秀青年科研人才瞄準國際前沿,進行探索性創新研究,不斷向未知領域進軍,向科技和學術高峰攀登,使今天優秀的青年科研人才,逐步成長為未來醫學科學創新的主力軍,為建設世界一流醫學院和一流醫學學科提供助力。
他告訴記者,為了更好地促進青年人才發展,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還為年輕的科研人才提供完整的職業生涯規劃,明確發展前景。優秀的博士後研究人員出站留校者,可以納入學校的長聘教職體系,得到持續的培養和支持,持續成長和發展。
(光明融媒記者顏維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