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玉友群裡,一位新加入進來的玩家問大家:玩玉這麼多年,大家都收藏了多少玉了?
其中一位玉友老李說:玩玉十六年,如今收藏了3塊玉。
新玉友很納悶地問:16年的老玩家,才收藏了3塊玉,是不是太少了。
玉友老李說:一塊精品,勝過百件普品。玩玉講究的不是數量的多少,而是玉的品質。
玉不在多,在精
我們每一個人,在青春年少的時候,往往會認為擁有的越多才會越幸福,所以開始拼命地想用『加法』過日子。
隨著年歲漸長,尤其是青春遠去,步入中年以後,才開始明白,用「減法」生活反倒更愜意。
玩玉就是這樣。你玩的玉再多,並不一定就好,就是高手。玉,從來比拼的不是數量,而是品質。
一塊好玉,勝過十塊普通的玉。無論是從藝術鑑賞還是收藏潛力等方面,精品玉都是普通玉難以比擬的。
一塊好玉,它的藝術價值無疑更高。如果從收藏的方面來講,就更不用說了。
一塊好玉,十年可能價值增長几十上百倍,一塊普通的玉,十年後的價值可能只會增長5倍。並且,精品玉,永遠是賣方市場。這就是差別。
老話說的好:土豆拉一車不如夜明珠一顆。好玉一塊勝過爛玉一筐。玩玉,千萬不要求多,而應該求精。
並且,美玉是需要我們用心盤玩養護的,過多的數量只會分散我們的時間,使盤玩效果大打折扣。
美玉要精,知己要少
我們常常說,玩玉,不僅僅是簡單的玩,更是對生活的一種思考,對人生的一種修行。
就像我們玩玉,真正的老玩家從不在乎玉的數量,他們只注重多玩精品,少也無妨。
人生同理。正如《增廣賢文》中所說: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
真正智慧的人,深刻地理解交友也是貴精不貴多。人生難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難覓。
現實生活中,花天酒地推杯至盞的朋友中,有幾個知道你的難處?在一群唱唱鬧鬧的人群裡,又有幾個人懂得你的艱辛?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在你最需要的時候出現,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在你人生低谷的時候拉你一把。
但是你的知己可以。他們懂你的心酸和無奈,知你的冷暖和隱忍。所以,狐朋狗友一幫,不如知己三兩個。
有人說,好玉如知己,會對你不離不棄;但是知己又何嘗不是一塊好玉,能給人溫暖和踏實。
玩玉如做人,重在捨棄
白巖松曾在「光陰的故事」裡有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演講。他說:
「有的人在20多歲的時候拼命地做加法,但是忘了到一定的時候要做減法。 你不是所有的都適合,也不是適合你的所有事你都該去做。」
這句話,也非常適合玩玉人。很多人一開始玩玉時,並不懂玩玉也是需要做減法的。
常常是不分優劣,只求數量,一股腦地把遇到的好的不好的玉都買下來,卻忽略了真正的玩玉應該是追求玉的精度,而非數量。這種不成熟的思想,就連收藏大師馬未都剛開始玩收藏時也有過。
減法,對於人生真的太重要了。正所謂:讀書數萬卷,胸中無適主,便如暴富兒,頗為用錢苦。
一味追求虛無的數量,只會令自己疲累不堪。一個人,放下無用的東西越多,放棄無意義的追求越多,才會得到的就越多,才會越富有。捨得,捨得,先舍後得。
《逍遙遊》裡說:「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鼴鼠飲河,不過滿腹。」
《道德經》說:「萬物之始,大道至簡。」
所以,求精,求簡,是一種生命的從容,靈魂的豁達,幸福的根源。
茫茫玉海,並非每塊玉都值得擁有;世界之大,並非每個人都能欣然相遇,美玉一兩塊,知己三兩位,已是完美和幸福。
有所為有所不為,疏密有致,張弛有度,有舍有得,玩玉如此,交友如此,讀書如此,工作如此,生活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