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延遲退休問題再一次受到熱議。此前,中央已在「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明確提出「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
「實施」二字,意味著「延遲退休」將從之前的政策研究層面走向現實,但啥叫「漸進式延遲」?
一
首先,為什麼要延遲退休?
按中國社科院世界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的說法,延遲退休年齡最重要的原因是人的預期壽命延長、生命周期發生了變化,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共同特徵,幾乎所有國家都在對應調整退休政策。
具體到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已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40歲左右提高到2019年的77.3歲,但新中國成立初期確定的男性60歲、女幹部55歲、女職工50歲的法定退休年齡,近70年未有調整。
「在人口老齡化的大背景下,延長退休年齡是必定的社會發展趨勢。這件事越來越近,不能迴避。」鄭秉文說。
據學者測算,「十四五」期間,中國人口老齡化趨勢將突破兩個大關:
一是中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在「十四五」期末超過3億人。聯合國將60周歲及以上人口佔比超過總人口的10%作為一國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標準,而截至2019年末,中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佔總人口比例已經為18.1%。
二是到「十四五」期末,中國老年撫養比將突破20%大關。也就是說,每100名勞動年齡人口要負擔20名老年人,而20年前,這個數字還是9%。可見,勞動力的負擔正越來越重。
所以,中國正面臨「未富先老」的難題。如此趨勢下,延遲退休是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現實需要:一方面,法定退休年齡的提高可以避免過早退休帶來的人力資源浪費;另一方面,延遲退休相當於增加養老保險費繳費年限,提高資金收入,降低養老保險制度贍養率。
實際上,「延遲退休」已經過有關部門長時間研究討論。
2012年6月,人社部、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制定的《社會保障「十二五」規劃綱要》就提出「研究彈性延遲領取養老金年齡的政策」;2013年,《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研究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2015年全國兩會期間,人社部負責人曾表示「爭取在2015年內完成方案制定,2017年正式推出」。
歷時8年,延遲退休終於在2020年邁出重要一步。
中國人口發展趨勢圖集(圖源:《中國發展報告2020: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和政策》)
二
延遲退休既成定局,那退休年齡怎麼定?什麼叫漸進式延遲?不能一步到位嗎?
近日,人社部在回答網民提問時表示:「將堅持從中國國情出發,綜合考慮勞動力市場情況、社會的接受程度,根據不同群體現行退休年齡的實際情況,進行深入研究論證,穩妥推進。」
這可以看作是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的現實考慮,目的是讓各年齡段群體有清晰預期,避免鄰近的、不同代際人群之間的差距過大。
有專家提出,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是一個系統性工程,需一步步梳理:
第一步,規範退休年齡。鄭秉文認為,腦力勞動者與非腦力勞動者應統一法定退休年齡標準,男性、女性退休年齡標準也應統一:「從預期壽命來講,女性的預期壽命長於男性;從文化背景來看,絕大部分發達國家認為女性退休年齡低於男性是一種性別歧視,這些因素我們都要考慮。」
第二步,提高法定退休年齡。每一年將退休年齡延遲幾個月,或每幾年延遲一歲。目前,世界各國對延遲退休都採取了小步慢行、漸進到位的推進方式。比如德國2006年通過法律,要在2012年到2029年間逐步將退休年齡延長至67歲,採取的辦法是前12 年每年延長1個月,後6年每年延長2個月。
第三步,實施彈性退休制度。南開大學老齡發展戰略中心主任原新建議,延遲退休年齡應具備一定的彈性,可以通過規定領取全額養老金的年齡,採取「前扣」「延獎」的方式來設置彈性制度。
美國近些年實行了類似退休制度:民眾最早退休年齡為62歲,不過退休後只能領取全額養老金的70%;正常退休年齡為66歲,可領取全額養老金;選擇70歲退休則可增發30%養老金。
「這需要明確獎勵和扣發養老金的規則,要做好精算。」原新稱。
各國計劃延遲退休年齡對比圖(圖源:中新網)
三
延遲退休政策落定,但因觸及個人權益、養老金缺口、就業等問題,爭議熱度居高不下。
有人認為延遲退休是因養老金收不抵支,一旦延遲退休,養老金繳納期限會延長、領取時間會縮短,個人領到的養老金會減少。從歷史經驗來看,在絕大多數實施延遲退休的國家,民眾反對都比較強烈,但延遲退休仍逆風通過。
因為社會養老負擔重到某個程度,交費者越來越少、領取者越來越多,國民經濟和養老基金難以為繼,過分優厚的養老福利政策加劇歐債危機就是典型案例。雖然當下中國養老金資金壓力不算突出,但為了後代的福利和經濟社會長遠發展,未雨綢繆仍有必要。
還有人覺得,延遲退休會使高齡勞動力擠佔年輕人的就業崗位,加大就業壓力。
但沒有經驗數據支撐「延遲退休會加大失業壓力」的說法。美國過去20年失業率為5%左右,該國人口實際平均退休年齡約67歲;法國人實際平均退休年齡為60歲上下,失業率約10%;反觀希臘,其國民平均退休年齡58歲,但青年失業率高達40%。
「事實上,經濟增速、產業結構、勞動力素質等對失業率的影響更大。」鄭秉文說。
也有臨退休人員認為自己將首先受到影響:假設延遲退休政策自「十四五」期間開始施行,屆時年齡不超過60歲的男性(1965年及以後出生)、年齡不超過55歲的女性幹部(1970年及以後出生)、年齡不超過50歲的女性工人(1975年及以後出生)將成為首批延遲退休者。
對於這些人的顧慮,通過漸進式推進延遲退休政策,可以在相當程度上減少對臨近退休群體的影響;真正受影響較大的群體是更年輕的一代。比如,1975年至1985年出生的人,如漸進式退休,其退休時間可能要延遲2年左右。
延遲退休是一項對個人及代際福利、國家財政及經濟社會發展影響深遠的公共政策改革。應當兼顧長遠利益與被改革者的利益,把握好改革節奏,及時向公眾說明改革細節及背後考量,讓這項改革順利推進。
(文/點蒼、雲歌 來源:俠客島 資料來源/新華社、光明日報、健康時報、人民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