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規劃發布,其中明確提出:
「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
那麼這意味著什麼呢?措施落地過程中可能對我們有怎樣的影響?
退休制度調整勢在必行
目前,我國現行退休制度中的法定退休年齡是:男性60周歲,女幹部55周歲,女工人50周歲。而實施退休體制改革的必要性主要在於——數據顯示,近來我國老齡化加劇,相對地,領取養老金的人數也出現增幅,養老金支出增加;
但與此同時,老齡化同樣帶來了人口結構年齡層的變化,繳納養老金的勞動力將減少,養老金收入減少。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國現行退休體制必然要進行調整,延遲退休已成定局。
落地措施的多種可能性
那麼實施延遲退休可能會通過怎樣的步驟實行?漸進式延遲退休又意味著什麼呢?武漢科技大學教授董登新認為,退休制度的改革將會聯繫男女統一退休年齡,可能會有以下方案:
一是直接將男女的退休年齡統一到60歲。目前我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規定的領取年限是60歲,覆蓋5億多人,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覆蓋4億多人,這裡面又只有1億-2億參保人是低於60歲退休的。從公平性上考慮,可優先統一男女退休年齡到60歲,再分步驟地延遲退休。
第二個方案是逐步實施延遲退休,其中女性延遲退休進程將較快,最終協調的結果是統一退休年齡。董登新指出,統一退休年齡是大勢所趨,歐美國家男女退休年齡都是統一的。
男女退休年齡方案仍有待商榷,但在平衡養老金與勞動力關係的議題上,不少專家意見較為統一:即是養老金的「早減晚增」,不少調查都顯示,越來越多人重視退休之後的自由支配時間,於是在未來,不一定非要強制某一年齡才能退休,但早退休的人養老金領取比例會低一些,晚退休可以增加一部分比例的養老金領取。
這種設想出於對堅持工作的人的一種鼓勵和激勵,同樣鼓勵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之後,繼續參與勞動。
目前退休體制各方面改革的具體措施仍在不斷討論中,壹人事將為大家持續關注進程,也提醒大家要多關注自己的社保繳納信息與社保資訊,了解自己未來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