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非得用嘴吸尿?目前航班未規定配備導尿管,專家呼籲航空急救箱...

2020-12-22 上觀

11月16日,從廣州飛往紐約的南航 CZ399 航班上,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介入血管外科主任張紅與海南省人民醫院血管外科醫生肖佔祥為突發疾病的老年患者進行救治。由於患者前列腺肥大導致尿瀦留,張紅做出了一個令人震驚而感動的舉動:「快!幫我拿個杯子來」,他對乘務員說完後,轉頭就對著導管,在約半小時內用嘴為老人吸出了近800毫升尿液,老人轉危為安。

一則由同行人拍攝的視頻迅速在網絡上傳播開來,近一周的時間裡,兩位醫生獲得了無數有關「敬業」「偉大」「點讚」的褒獎。然而冷靜過後,另一種質疑聲也傳來:為何需要醫生用嘴吸尿,沒有其他辦法嗎?航空急救包為何沒有配備導尿管等相關醫療用品?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就此採訪業界專家進行解釋。

失誤?國內民航現行文件並未要求急救箱配備導尿管

民航相關負責人介紹,2011年3月,中國民用航空局發布了《大型飛機公共航空運輸機載應急醫療設備配備和訓練》官方文件,其中明確了每架飛機在載客運行中配備的急救箱數量以及急救箱內必須配備醫療用品的種類和數量,其中要求急救箱內包括10件醫療用品——繃帶、敷料、三角巾、夾板、膠布、動脈止血帶、醫用剪刀、醫用橡膠手套、皮膚消毒劑和單向活瓣嘴對嘴復甦面罩,其中並無導尿管;而應急醫療箱包含口咽氣道、注射器和針頭、硝酸甘油片、皮膚消毒劑、0.9%氯化鈉(生理鹽水)等5件醫療用品,其中也無導尿管。因此,「該航班上沒有導尿管」並非失誤,而是目前我國航班的普遍情況。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醫師陳其告訴記者,航空急救箱內的用品主要是用於監控和搶救主要生命體徵(心率、脈搏、血壓、呼吸)的器械或藥物,「除了導尿管,如心臟驟停所需的體外自動除顫器(AED)、急產所需的產包等都可能在關鍵時刻救人一命,但的確不能要求普通民航客機成為『小醫院』,遇到緊急情況,尋求地面專業醫療團隊的指導與幫助最為有效。」


國外:加拿大百人以上航班需配23種急救物品+22種藥品

不過,不少醫務人員也提出自己的擔心:救死扶傷固然是醫者天職,但未來若再遇上類似的事情,為患者吸尿是否會成為「必須」?「隨著航空出行日漸成為常態,民航機艙內突發疾病的情況越來越多。我們希望,空中醫療急救的相關培訓和硬體設施也均能與時俱進,滿足患者需求,否則如果此次航班中萬一沒有同行醫生,患者後果不堪設想。」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陳巍表示,國內民航相關部門也可參考部分國際經驗,儘快對急救箱「更新升級」。

2018年2月,《加拿大醫學會期刊》(CAMJ)刊發了一篇題為《「航班上有醫生嗎?」:實用民航醫療急救管理建議》的論文。其中指出,由5家北美航空公司發起的調查顯示,每604次航班即發生1起醫療突發事件;同期,根據一家歐洲航空公司2年內的數據,每7700名乘客中有1名會在航班上突發疾病。由於實際發病率的數據收集缺乏一致性,各國間差異較大,但該論文指出,5大醫療突發事件是暈厥/先兆(37.4%)、呼吸系統症狀(12.1%)、噁心或嘔吐(9.5%)、心臟症狀(7.7%)和癲癇發作(5.8%)。而飛行時間長、客艙低氧低溼度、老年乘客基礎疾病史等是主要原因。

陳巍介紹,論文也介紹了來自加拿大航空公司和西捷航空公司在超過100名乘客的航班上需配備的航空急救箱經驗,「除了我國民航目前已規定配置的物品外,還包括血壓袖帶、聽診器、臍帶夾、壓舌器、血糖儀、葡萄糖試紙、燒傷敷料、手電筒、導尿管、潤滑膠等共23種;藥品則包括50%葡萄糖注射液、腎上腺素、苯海拉明注射液、沙丁胺醇吸入器、阿託品、安定、速尿、對乙醯氨基酚等共22種,覆蓋了心臟、呼吸、泌尿、腎臟、內分泌、產科、兒科甚至精神科等應急需求。」此外,急救箱備有藥物使用說明、藥箱內容清單和治療說明,以便空乘人員定期檢查與培訓。

呼籲:社會大眾、航空公司、醫務人員三方需攜手

近年來,國內醫務人員「高空救人」的新聞屢見不鮮,但此次因急性尿瀦留導致的危急情況似乎還是第一次。陳其介紹,對於老年男性而言,前列腺增生是最常見的病因之一,該患者就是前列腺增生導致的急性尿瀦留。「在平地狀態下,膀胱一般不會破裂,但會造成尿液返流入腎臟或尿液外滲;但在飛行狀態,尤其是起飛或降落時,壓力差變化大,有可能造成膀胱破裂,這意味著,兩位醫生為患者吸尿是唯一的救治方式。」

陳其指出,正常成人平均一天尿量約1500毫升,正常膀胱容量在300至400毫升之間,超過該容量不能排尿則稱為尿瀦留。「正常情況下,結合晝夜變化,白天排尿3至6次,夜間排尿0至1次,而廣州飛往紐約的直達航班也需飛行14至15小時,理論上所有乘客都會有不少於一次排尿需求,因此長途(大於8小時)航班上若有相關疾病患者,導尿管是必須品。」他也建議,患者在清楚自身前列腺增生疾病的前提下,長途出行可攜帶α受體阻滯劑定時口服,幫助緩解排尿困難症狀;避免飲酒和憋尿,若出現排尿困難,可用溫毛巾熱敷、緩慢按摩膀胱區的方法幫助排尿。

在航空公司硬體日趨完善、大眾旅客做更充分的出行健康準備後,醫護人員的熱心相助未來或許也將從緊急的「雪中送炭」變為「錦上添花」。去年4月,一本由上海醫師志願者聯盟、中國東方航空集團與民航業內專家共同編寫、面向非醫療背景讀者的《空中醫療急救手冊》正式發布,整理了最可能在航班中發生的近40種疾病,詳細描述了誘發因素、急救方法和用藥指導等,填補了國內空中醫療急救史的一項空白。

作為上海醫師志願者聯盟的成員之一,陳巍也在2017年加入了「東航空中醫療專家」項目,截至去年,共吸納411名上海三甲醫院、副高及以上職稱的臨床醫療志願者,僅1年間,在搭乘東航航班的4000次飛行中,已有9位醫生完成了9起空中救助事件及3起遠程病症診斷。「當然,誰都不能保證每次遇險恰好都有醫護人員,我們還是希望在航班這一非醫療場所內,通過為社會大眾普及常識、為空乘人員培訓急救技能、呼籲配齊相關應急材料等,讓更多旅途無憂。」

相關焦點

  • 用嘴導尿的醫生,是作秀?是很壞的宣傳?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介入血管外科醫生張紅此前乘坐廣州飛紐約的南航CZ399航班時,遇到一位老人無法自主排尿,膀胱可能脹破。張紅醫生和海南省人民醫院血管外科的肖佔祥醫生自製裝置,用嘴吸尿37分鐘救人。事件經報導,張紅醫生行為被網友讚美的同時,也有網友指其完全沒必要,疑其炒作作秀。
  • 國際航班應配導尿管?業內人士:僅是指導性文件,非必備
    兩位醫生在飛機上自製裝置用嘴吸尿救人一事經報導後,公眾感嘆「醫者仁心」之餘,也有質疑聲:為何航班上沒有配備導尿管等急救物品?醫生在飛機上自製裝置用嘴吸尿救人。知名醫療自媒體「丁香園」11月21日發布的文章《在飛機上吸尿 800ml 救人的醫生,本該有更好的選擇》稱,《國際民航組織關於衛生的有關文件》規定,對批准載運 100 名以上乘客和航段長度超過 2 小時的飛機,配備一個醫療箱。如國家規章允許,運營人可選擇將推薦的藥品放在急救箱中。
  • 「醫生高空吸尿救人」引熱議:高空急救如何不心急
    張紅醫生在高空中用嘴幫老人吸尿。(圖片來源於網絡)在紛紛點讚醫者仁心的同時,也有人提出疑問,為什麼要用最原始的方式進行尿瀦留的排空?如果飛機上配備了導尿管,能否避免這種「華山一條路」的狀況,及時幫助到老人?對此,專業人士表示,飛機上該有哪些應急和急救設備,均參照所在國民航規章規定,目前中國民航規章中並沒有配導尿管的強制要求。
  • 醫生在飛機上為老人吸尿,英雄壯舉的背後是急救設備不足的無奈
    而今天我也相信大家都已經被張紅和肖佔祥兩位醫生在萬米高空為飛機上的病人採用「吸尿」的方式治病的相關新聞給刷屏了。但是,當我們在為兩位醫生點讚的同時,大多數人卻忽略了一個真實且尷尬的現實:這種事難道必須要用嘴吸嗎?老人所患何病?
  • 高空用嘴為患者導尿醫生:時間不容許空間有限,作秀沒性價比
    而穿刺之後,他用嘴吸,實屬無奈。對此,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宣傳科一位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作秀論」確實讓人傷心,張主任是再次發聲回應。據澎湃新聞此前報導,從廣州飛往紐約的南航CZ399航班上,一位老人無法自主排尿,膀胱可能脹破。
  • 醫生用嘴導尿救乘客「時間緊迫,出於本能」
    醫生張紅說完,對著一根導管吸了起來,導管另一頭連著躺在飛機客艙裡的老人,張紅用嘴為老人進行導尿急救。  近兩日,發生在廣州飛往紐約的南航CZ399航班上的這一幕獲得各路網友點讚。  昨日正在美國進行學術交流的張紅通過微信接受記者採訪,還原救人過程。張紅表示,做出這一舉動實屬有限條件下的沒有辦法的辦法,也是出於普通醫生的本能做出的行動。
  • 醫生用嘴吸尿800毫升,為什麼人會尿不出來?
    醫生用嘴吸尿800毫升,為什麼人會尿不出來?同乘的兩名醫生,在對老人作出診斷之後,一名醫生自製了穿刺吸尿裝置,而後,另一名醫生,親自用嘴幫老人吸出尿液——整整37分鐘!老人最終轉危為安。平心而論,即便為了救命,要用嘴吸出尿液再吐出,試問有幾個人能突破心理障礙?何況整整37分鐘!張紅醫生做到了。
  • 老人飛機上無法排尿膀胱可能破裂,醫生自製裝置用嘴吸尿救人
    醫生張紅說完,對著一根導管吸了起來,導管的另一頭連著的是一位老人的膀胱,他吸出的正是老人的尿液。這一幕發生在11月19日從廣州飛往紐約的南航CZ399航班上。因老人無法自行排尿,存有約1000毫升尿液的膀胱有破裂的危險。機上兩名醫生自製穿刺吸尿裝置,為老人進行穿刺排尿。
  • 37分鐘急救!醫生用嘴為患病老人吸出800毫升尿液
    醫生張紅說完,對著一根導管吸了起來,導管的另一頭連著的是一位躺在飛機客艙地板上的老人,他吸出的正是老人膀胱中的尿液。這是發生在11月19日從廣州飛往紐約的南航CZ399航班上的感人故事。聽到機上廣播後,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華僑醫院)介入血管外科醫生張紅與海南省人民醫院血管外科醫生肖佔祥趕過來,馬上對老人進行檢查,兩位醫生診斷後認為:老人膀胱大致存有1000毫升尿液,如不儘快排出,則會面臨膀胱破裂的危險。而眼下可利用機上急救醫療設備嘗試進行穿刺排尿。
  • 醫生飛機上用嘴幫老人吸尿 病情趨穩安全抵達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醫生飛機上用嘴幫老人吸尿 病情趨穩安全抵達 快!幫我拿個杯子來。醫生張紅說完,對著一根導管吸了起來,導管的另一頭連著的是一位躺在飛機客艙地板上的老人,他吸出的正是老人膀胱中的尿液。 這是發生在11月19日從廣州飛往紐約的南航CZ399航班上的感人故事。
  • 飛機上老人無法排尿,面臨膀胱破裂危險,同航醫生用嘴吸尿
    在凌晨1點55分的時候,此時距離目的地還有6個小時的航程,此時老人的境況已經十分危險,通過飛機的廣播告知乘客之後,同行的乘客當中還有兩位醫生一位是血管外科醫生張紅,另一位是也是同科的肖佔祥。經過對老人的診斷後發現,老人的膀胱至少含有1000毫升的尿液,如果還未及時排除,將會造成膀胱破裂的危險。
  • 用嘴幫老人吸尿的醫生回顧急救現場:下次遇到這種事我還會這樣
    從昨天到今天,在高空中用嘴幫老人吸尿的最美救命醫生張紅的事跡被廣泛傳播,今天更是衝上微博熱搜第二名,這名醫生的大愛精神讓無數人敬佩感動。我們平常在醫院都是要嚴格消毒的,但當時救人要緊,所以針頭是無菌的,消過毒了,但管子是有菌的,但問題不大,因為是把尿液從膀胱往外吸,是往外抽的,所以感染的風險是不大的。」「弄完引流裝置穿刺後見到有尿引出來我們很高興,可尿不繼續引,也沒有吸引的東西,好用的工具就是嘴。所以當時來不及想,就用嘴吸上了。
  • 上海醫生在太平洋上空用簡易導尿術救人 避免國際航班返航
    原標題:上海醫生在太平洋上空用簡易導尿術救人,避免國際航班返航  11月30日,在美聯航UA807自華盛頓飛往北京的航班上,飛機從華盛頓起飛後5小時左右,所有乘客都在沉睡中。機長突然廣播詢問,「本次航班上有沒有醫生?機尾洗手間有乘客很不舒服。」
  • 老人膀胱險破裂,男子用嘴幫其吸尿半小時,吸出800ML尿液!
    老人膀胱險破裂,男子用嘴幫其吸尿半小時,吸出800ML尿液!對於每一個醫生來說,救死扶傷就是他們的天職,如果在現實生活中遇到了突發疾病的病患的話,那麼他們也會毫不猶豫地出手相助。在一趟飛機上,有一位外國老人因為身體原因尿不出來,由於一直憋尿,所以他的膀胱快要受不了,險些就要破裂,幸虧有一位醫生在現場,這才穩定住了局面,沒有導致事態往更加惡劣的情況發展。
  • 乘客突發哮喘致使航班緊急返航:急救噴劑被機場安檢沒收
    8月28日,西部航空PN6219由武漢飛往福建福州的航班突發一起緊急事故,航班上有一名乘客突發哮喘病,由於飛機上沒有急救藥需要緊急返航進行治療。隨後該班次空乘人員掛出飛機緊急代碼「7700」進行返航,好在事發之時救援妥當,該名乘客經治療後目前已無大礙。
  • 交通工具上的急救包有點「過時」了 專家給出急救包升級清單
    專家建議急救包應這樣配置。陳紅明 攝  前段時間,醫生高空為患者吸尿急救的新聞刷了屏,大家為醫生點讚的同時也有反思,如果飛機上的醫療設備足夠齊全的話,也許醫生就能避免「吸尿」的尷尬和安全風險,用完善的設備來解決問題。出行流動人口增加,發生在交通工具上的「意外」也增多了。但目前公共運輸工具上配備急救用品,仍按多年前制定的標準執行,難以滿足現實需求。
  • 對話用嘴導尿醫生張紅:是醫生本能,想儘快緩解患者痛苦
    張紅在飛機上用嘴為患者吸出尿液。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宣傳科供圖 新京報訊(記者 張熙廷)老人在飛機上突發膀胱疾病,醫生用嘴為其引流尿液一事引發廣泛關注。據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官方網站消息,事發11月19日廣州飛往紐約的南航CZ399航班上。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介入血管外科醫生張紅和海南省人民醫院血管外科醫生肖佔祥在聽到客艙廣播後,一起對老人實施救助,最終老人轉危為安。
  • 導尿救人醫生後續:獲"德藝雙馨風尚獎" 獎金10萬
    海南省人民醫院21日通報稱,對19日在南方航空飛機上協助另一名醫生救助無法排尿的患者的海南省人民醫院醫生肖佔祥「德藝雙馨風尚獎」,獎勵人民幣10萬元。海南省人民醫院負責人稱,在國際航班空中複雜環境下,面對體弱多病的老人,根據現場條件製作簡易穿刺導尿工具,輔助變換體位協助排尿,承擔出血、氣腹和感染等併發症風險,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醫院為肖佔祥主任感到驕傲和欣慰。據介紹,11月19日凌晨1時47分,從廣州飛往紐約的CZ399航班準點起飛。9個小時的長途飛行後,機艙裡響起尋找醫生的廣播。
  • 乘客飛機上突發哮喘航班返航:急救噴劑沒能過安檢
    危急時刻,同機的一名醫生上前施救,但機上的急救藥物十分簡單,竟未配備哮喘急救藥物。好在經過蘇醫生當場簡單處理後,患者情況有所好轉,飛機緊急返航武漢。經歷此次空中驚魂,蘇冠華大夫發朋友圈感慨:當時機上備有哮喘急救藥就好了。他提議,飛機上應常備8類常用急救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