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05 22: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自貢民間工藝豐富多彩
優秀的「自貢剪紙」可謂一枝獨秀
享譽省內外
被世人譽為自貢「小三絕」之一
1960年,郭沫若先生揮毫題詞「中國自貢剪紙」
2009年,自貢剪紙躋身四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自貢民間剪紙歷史久遠,始於明清,相傳400多年,是老百姓祈求美好生活的一種精神文化形態。
自貢民間稱剪紙俗稱剪花花,剪下來用作繡鞋的叫鞋花花,用來繡枕頭的叫枕頭花。還有一種蛋花,就是女人生小孩,娘家必須送醪糟及「紅蛋」,「紅蛋」就是紅紙剪成蝴蝶、蝙蝠之類的小花貼在蛋上,表示喜慶祝賀。
在自貢還盛行一種風俗喜慶活動,那就是燈會。燈會所用工藝燈、河燈、宮燈、沙燈、孔明燈往往都會用剪紙來裝飾美化。燈會活動使剪紙得到了廣泛應用和普及,剪紙與彩燈共生共榮,相得益彰,交相輝映。
剪紙與彩燈結合而成的燈組《光榮城市》
1947年春,出生於湖北省竹山縣的餘曼白輾轉漂泊來到自貢,以教書刻章、剪紙賣藝謀生。餘曼白髮現自貢民間藝術很豐富,尤其是剪紙很不錯,於是開始搜集整理,研習揣摸,他還從金石、書法、石刻、木雕、漢磚以至皮影等藝術中汲取營養,剪刻出了一批富有新意的自貢剪紙。
餘曼白剪紙照
1958年,餘曼白擔任了自貢市工藝美術廠設計室主任。美術廠開展剪紙工藝生產,招收剪紙學徒。當時的剪紙除國內銷售外,還遠銷美、英、法、德、蘇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
1964年,餘曼白在其設計的主題燈組《萬象更新》前
餘曼白的學生沈成林認為,餘曼白開創了自貢的剪紙,使自貢的剪紙有了一個新的面貌,新的臺階,使當時的自貢剪紙到達全國最高水平。
正在剪紙的沈成林
自貢民間剪紙在繼承、創新、發展的過程中,受深厚的地域文化,尤其是本地豐富的民間藝術的影響,又大膽吸收南北兩派剪紙藝術的特長,逐漸形成了自已的特點。沈成林告訴記者,北方剪紙是以粗獷為代表,江浙一帶的剪紙比較細,相當於國畫的工筆畫一樣。自貢剪紙就是把兩大流派融合在一起,粗中有細、細中有粗,有塊、面,也有線。自貢剪紙特點就是:質樸豐潤,清新明快,拙中帶巧,平裡有奇,裝飾味濃,現代感強。
沈成林正在家完成創作
如今的沈成林已年過古稀,他堅持傳承創新近60年,成績斐然。他與同道們對自貢剪紙進行了大膽的創新開發,先後創作出全國首創的裝裱、掛曆、攝影、拓彩、雙面、立體、燈影剪紙。作為剪紙藝術家,沈成林還創造出新的剪紙技法——「火繪」剪紙,以及彩色剪紙的「筆繪」手法。
沈成林製作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剪紙
作為四川省級非遺保護項目「自貢手工剪紙」代表性傳承人,近幾年來,沈成林經常到大學、中學、小學去傳授、普及剪紙技藝,撒播下剪紙藝術的火種。讓沈成林最滿意的學生,是蜀光綠盛實驗學校的美術老師曾銘,曾老師把剪紙帶進課堂,受到學生們的歡迎。
蜀光中學的學生正在練習學習剪紙
目前,沈成林正在創作一幅長達五十米的剪紙長卷《鹽魂歲月》。據沈成林介紹,《鹽魂歲月》這幅作品從五年前開始構思、設計,到今年初開始著手創作,已經過上千次易稿,上萬次修改,他要把自貢兩千多年的井鹽歷史,以剪紙的形式呈現出來,把自貢剪紙藝術推向一個新的高峰。
【視頻:紙短情長】
來源:廉潔四川
圖片來源:國際在線、蜀光中學等
監製/王曦
主編/餘靈
本期編輯/朱彰文
覺得好看,請點這裡↓↓↓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