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思考」,就是理清頭緒,找出規律,形成邏輯的一個過程。公文寫作時沒有思路,就是因為在下筆前缺乏充分「思考」,因此,我們往往會出現4個「不知」的茫然:
一是不知如何理順事件內因關係;
二是不知如何找出事物的共性特點與規律;
三是不知如何轉換視角尋找破題切口;
四是不知如何形成嚴而有序的邏輯思維。
破解「不知」難題,重點在於學會如何「思考」,並從「思考」中尋找到落筆「思路」。
1
跳出材料
站在大局來思考
關於如何跳出眼界局限,國外實驗室做過一個測試。他們將測試者帶進一間封閉實驗室內,讓他們快速環顧室內一周,並且記住有多少件物品是紅色的。測試者看完以後,被要求閉上眼睛,說出屋子裡有多少件綠色物品。測試結果中,很少有人能記得屋子裡還有綠色物品存在。
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的注意力被誘導集中在紅色的物品上,使得人對其他顏色視而不見。
這個實驗說明了什麼道理呢?它告訴我們,人類思維常常會受外界元素幹擾,當我們被潛意識操控後,會不由自主地將注意力放在某個特定信號上,從而忽略真實意圖或重點。
我們寫作沒有思路,多半也是陷入了同樣的思想泥潭。注意力往往被局限在日常具體任務上、常規性思維上、領導具體要求上。此時,自我迷茫會導致我們感到「無話可寫」「無從下手」。
跳出材料看全局,是解決寫作無思路的有效辦法之一。看全局,應當如此看:
1.看共性。找共性的過程,也是一個歸納提煉的過程,更是一個理清思路的過程。當我們寫作找不到思路時,嘗試把主題涉及到的所有事件、素材集中匯總,以列表格的方式,對匯總材料進行歸納總結,提煉出共性特徵,找出潛在規律,最終形成觀點。這些觀點,也就是下筆時的思路。
2.看重點。找重點,其實就是「過篩子」。把一個階段、一個年度的工作,按照經常性、專項性、階段性、臨時性、年度性、規劃性特徵進行分類,從中找出哪些是上級重視的,哪些是領導經常提及的,哪些是展示單位特色的,哪些是成績顯著的……從而區分重點工作與一般性工作。我們篩選重點工作的過程,就是對材料構思的過程,我們能從中輕易獲得寫作思路與觀點。
3.看特性。分析事件,既要找共性,還要找特性。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德.波諾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對我們寫作缺乏思路非常有幫助。德.波諾要求學生三分鐘找出公共汽車取消所有座位的利弊,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縱觀全局的能力。結果,有的學生們列出了八九條意見,甚至有人列出十幾條優點(包括某些並不那麼明顯的優點,比如說「汽車將會更便宜和更容易維修」),同時至少列出了兩至三條缺點(比如,下班很累卻沒辦法坐下來休息等問題)。
學生們找優缺點的過程,就是找事物特性的過程。寫材料沒有思路時,不妨針對某項主題找找特點、亮點、閃光點,全面分析利弊、優長,找出與其他日常工作或現象的異同,從而啟迪寫作方向與思路。
2
拉出清單
立足問題來思考
公文最終的目的是要解決問題。因此,拉出問題清單,從中尋找寫作思路,是很多成熟「筆桿子」常用方法。
拉問題清單,需要把握幾個原則:
1.群眾原則。群眾是政策與制度最直接的執行者和最末端的受眾。群眾反映的現象與觀點,往往最接近真實與真相。因此,當我們著手一個材料時,先不要急於下筆,應先到群眾中做針對性調研,從群眾反饋的問題清單中,尋求材料下筆的突破口,這樣的材料往往最能符合領導意圖與群眾心意。
2.領導原則。領導是一個單位或一項活動的引領者。領導提出的問題,應當是我們首要解決的問題,也是公文寫作者著墨重點與思路源頭。因而,寫作者要當好「有心人」,在日常工作中注重收集領導意見與指示,關鍵時刻從領導集中反映的問題與觀點中明確材料的方向與定位,從而確定寫作思路的展開方向。
3.制度原則。我們常說「發現問題是水平,解決問題是能力」,現實是我們缺少這種水平,怎麼辦?其實,我們發現不了問題,不是智商的問題,而是缺乏「參照物」。沒有準確的標準做參考,怎會發現問題呢?我們迷茫,就是因為不知從哪裡找到正確的「參照物」。制度,是大家共同遵守的辦事規程與行動準則。判斷事件的對與錯、好與壞,就應當以制度為參照標準。確立以制度為參照標準,查找問題就順理成章,形成寫作思路也就水到渠成。
3
明確目的
用邏輯樹來思考
當前,思維導圖在網絡上非常流行,很多人都懷著崇拜心理跟風學習。思維導圖,它是一種將放射性思考具體化的方法。我們知道放射性思考是人類大腦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個信息進入大腦,都可以成為一個思考中心,並由此中心向外發散出成千上萬的關節點,每一個關節點代表與中心主題的一個連結,而每一個連結又可以成為另一個中心主題,再向外發散出成千上萬的關節點,呈現出放射性立體結構。
思維導圖一說,在公文寫作之初,已成為「老筆頭」們常用寫作方法了,只不過大家更喜歡稱之為「邏輯樹」,就是以材料「主題」為樹根,以「提綱」為樹幹,以「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為枝葉,整個「邏輯樹」,就是我們寫作的思路與文章的骨架,樹越枝繁葉茂,邏輯思維就越精細越有條理。
那麼,建立「邏輯樹」應把握什麼原則呢?
1.注重簡明簡練。公文以簡為美。我們建立邏輯樹時,常常會遵循查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思路展開。無論是查找或分析問題,我們都應注重簡單精練的原則,不要事無俱細,更不能畫蛇添足,要緊緊圍繞大局、制度、要求展開,儘量一條線通到底,一條道走到頭。
2.注重解決問題。邏輯樹要緊緊圍繞主題中心展開,以解決問題作為根本任務與出發點。比如寫一篇推介會的材料,就要注重從需求方推廣「商品」的優勢、特點、性能、功用,以及政策環境、政治優勢、扶持力度、適用範圍等。只要緊緊圍繞解決問題這一主線,就能理出寫作方向與思路。
3.注重務實嚴謹。建立邏輯樹雖然是紙上功夫,很多思路思想來源於空想,但這些「空想」是一種發散性思維,絕不是脫離實際的「遐想」。邏輯樹的每一個枝葉,都要緊密結合實例與現象,並且環環相扣,前後銜接嚴密。只有堅持務實求實原則,整個邏輯樹才有真實性與實用性,否則,按照邏輯樹寫的文章,必將是一篇空洞無物的朽文。
【疫情防控緊缺資料】
1.【13篇】新型冠狀病毒防控方案
2.【22篇】新型冠狀病毒防控簡報
3.【11篇】新型冠狀病毒防控工作通知
4.【15篇】疫情防控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5.【10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防治倡議書
6.【50條】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宣傳標語口號
7.【10篇】醫院各類應急預案彙編
8.【20篇】疫情防控新聞評論
......
聲明:本文已於2019年刊發在《應用寫作》第11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