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建:為辦人民滿意教育積極發聲
履職感言:
為民發聲,無上光榮。
教育界別委員、語文特級教師、省級名師工作室主持人……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市政協常委、禪城區環湖小學校長王玉建的多重身份都離不開「教育」二字,履職工作也是如此。
近年來,王玉建聚焦市民對教育的關切,為辦人民滿意教育積極發聲,在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學位供給不足、集團化辦學、青少年心理健康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切實可行的意見建議。
2019年,王玉建提交了《關於加快劃撥教育用地力度,保障基礎教育學位供給的建議》,得到了市自然資源局、市教育局和禪城區政府的有力回應,有效推進了中心城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建設力度,改善了基礎教育學位不足的現狀。
王玉建就職的環湖小學目前有近3000名學生,配備師資團隊200多人,是一個具有3000多個家庭的大樣本。「以此為陣地,可宣傳黨和政府的路線、方針、政策,同時可以此為民生問題的重要研究樣本開展調研工作。」如在開展網約車合規化問題的調研中,王玉建就通過對青年教師以及學生家長代表進行訪談調查,形成了《網約車合規化過程有關問題及建議》的提案,受到好評。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王玉建放棄寒假和周末假日,從年初三開始上班,始終戰鬥在學校抗疫工作的第一線,為師生生命安全保駕護航。繼續關注教育領域的問題,王玉建將為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優質品牌學校創建以及青少年健康成長建言獻策。
王海娜:持續推動佛山文化高質量發展
履職感言:
新時代新使命新作為,政協履職永遠在路上。
2019年11月27日,市國土資源和城鄉規劃局發布佛山文化中心(兩館一廳)方案設計國際競賽公告,佛山市將新建一座文化中心,打造佛山地標性公共文化建築,提升城市形象。文化中心將包括音樂廳、展覽館、美術館、辦公空間及相關配套等功能。
「作為政協委員,看到自己提案中呼籲的佛山市美術館有著落了,感到很欣慰。」佛山文化中心的方案內容公布後,市政協委員、佛山市博物館副館長王海娜難掩激動心情。
早在2017年,王海娜就與廖雪林委員聯名提交了《關於推動我市專業藝術場館建設的建議》,提案呼籲佛山儘快建設一座專業的現代美術館,打造我市專業藝術創作展示平臺,進行藝術普及教育,提高市民審美水平和藝術修養。如今,提案的建議得到採納,理念將走向現實。
「打鐵必須自身硬」,這是王海娜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作為文化藝術界別的政協委員代表,她具備良好的專業素養和濃厚的文化情懷,對佛山歷史文化底蘊和保護傳承現狀比較熟悉。平常工作中,她經常到古村落和社區開展調研,了解基層群眾的心聲和訴求,形成系列成熟的提案建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她還作為志願者積極參與社區防疫工作。
「建言建在需要時,議政議在點子上。」王海娜將繼續在歷史文化等領域為佛山建設發展建諍言、獻良策,持續推動佛山文化高質量發展。
林在進:將委員責任擔當放心上扛肩上
履職感言:
頂天立地,致力為公。
2019年年初,佛山提出「2+2+4」產業發展新格局的構想,電子信息產業定位為兩個超5000億元產業集群之一。大力發展電子信息產業,市政協委員、致公黨黨員、佛山市建設開發投資有限公司投資發展部部長林在進感慨自己有幸起到了推動作用。
2018年,林在進等提交的《關於大力發展高端電子信息產業的建議》提出,佛山要搶抓機遇,將電子信息產業作為謀劃佛山未來先進位造業重要版圖予以重視。提案意見建議有前瞻性、重要性、可行性,建議被採納為當年市長督辦案,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按下了「加速鍵」。
「我在國有企業一線,既對政府機關辦事規範和相關政策比較了解,又對企業發展深有體會。」在擔任政協委員期間,林在進立足崗位,不斷從企業家群體中汲取營養,結合長期與政府的溝通經驗以及對制度的了解,撰寫並完善提案,讓提案意見建議既有前瞻性,又具執行價值和可行性。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林在進帶領集團及下屬企業十餘個工會組織會員們積極投身疫情防控,在促進復工復產的同時,充分發揮工會作用,增強員工防護意識。
政協委員要「頂天立地」,更要「致力為公」。在林在進看來,國家就是無數個基層個體的集合體,只有基層個體都勇於擔當、甘於奉獻,國家才能更好地發展。履行好一名委員的職責,林在進將持續關注佛山產業轉型和經濟發展問題,重點關注創新成果轉換、城市土地開發等領域。
曾小明:公共運輸綠色出行的推動者
履職感言:
為民發聲推動社會進步,參政議政促進城市發展。
緩解城市交通擁堵,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發展城市公共運輸,推動綠色出行。近年來,市政協委員、佛山科學技術學院交通規劃研究所所長曾小明發揮專業優勢,為推動公共運輸綠色出行建言獻策。
「政協委員要善於發現和思考本地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大小問題,更要善於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方向。」在曾小明看來,關心佛山城市交通發展是自己履職的最佳突破口。
行人和自行車道建設、公交專用道科學管理、公共運輸規劃和停車……曾小明提交的提案涉及公共運輸綠色出行的方方面面。曾小明舉例說,在拓展公交專用道使用車種的相應提案中,他就建議公交專用道除了公交車以外,還應該讓巴士如校巴、單位交通大客車甚至計程車使用。
「這些車輛也具備公共運輸的屬性,這樣也可以明顯提高公交專用道的使用率。」曾小明說,經過和市交通主管部門的協商溝通,交通主管部門基本上接納了提案的建議。
關注交通領域的同時,曾小明也十分關心民生方面的問題,如加強社區醫院建設、建築門牌號碼科學系統建設管理、大排檔科學管理等。「為民發聲推動社會進步,參政議政促進城市發展。」在他看來,政協委員履職就是要為民請命,為政府部門排憂解難,時刻牢記與政府同心、與市民同德。
謝孔云:盡心盡力促進家鄉繁榮發展
履職感言:
立足實際調研,積極為民發聲。
在廣東,市政協委員謝孔雲擔任廣東省僑商投資企業協會副會長;在澳門,謝孔雲是澳門三水同鄉會常務副會長;在佛山,謝孔雲身兼佛山市海外聯誼會副會長、佛山市三水三聯塑膠原料製品有限公司董事長等職務……
作為一名愛國愛澳企業家,謝孔云為家鄉的繁榮發展盡心盡力。他先後在生態環境、交通建設、醫療服務、勞動就業、鄉村產業發展等領域提出《關於「綠城飛花」等綠化再升級建設的建議》《關於改善中小企業生存發展環境的建議》《關於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發展用地保障機制全面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建議》等提案建議。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聯名提出的《關於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發展用地保障機制全面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建議》。」謝孔雲說,該提案分析了我市現代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困難,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建議和思路,促進相關部門研究修訂政策,推動了鄉村振興戰略更好落地實施。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謝孔雲還積極主動捐獻物資抗擊疫情,先後向市政協捐贈11萬港幣,向三水區人民政府捐贈價值20萬元人民幣的醫護用品及上萬個口罩,為抗疫一線人員提供防疫物資,以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回報社會。
多到一線去,結合實際提出可行意見建議是謝孔雲一直堅持的履職方法。他表示,今後將重點關注為便利港澳人士在內地工作生活出臺的政策以及優化城市交通等民生問題,深入調研,為民發聲。
劉秉坤:矢志不渝建設幸福和諧之「家」
履職感言:
建言建在需要時,議政議在點子上。
「有擔當、懂政治、善學習、體民情、務實效。」作為家庭服務業的一名「老兵」,市政協委員、佛山市家庭服務業工會聯合會主席劉秉坤一直關注家庭服務行業提質擴容、就業創業及養老育兒等民生問題,為佛山發展建言獻策。
「家庭服務業群體作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三大就業群體之一,在佛山從業人數高達10萬人。」劉秉坤長期在市家庭服務業工會聯合會工作,與基層一線職工工作、生活在一起,對職工的工作、生活需求以及行業的發展情況、存在的問題有充分的了解。
近年來,劉秉坤先後提出《關於加快我市家政服務行業誠信體系建設的建議》《關於加快推進家政服務提質擴容,助力民生產業釋放新動能的建議》等提案建議,為行業發展促進就業起到有效的推動作用。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劉秉坤組織家政企業開展線上交流,做好疫情對佛山家政行業影響的調查,成立佛山家政防疫領導小組和聯絡小組,強化聯防聯控,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此後,又組織制定和下發《佛山市家政服務企業節後復工防疫工作指南》,確保家政企業順利復工。
「行百裡者半九十,為千家萬戶實現幸福和諧的『家』,吾將上下而求索!」劉秉坤將矢志不渝,持續發揮政協委員聯繫廣泛、信息靈通等優勢,積極為行業建設、創業就業、職工關懷等建言獻策。
李蕾:履職盡責當好高素質「五員」
履職感言:
清清白白履職,實實在在為民。
自2017年任市政協委員以來,共撰寫提交提案建議34件。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主動請纓赴基層防疫一線,彰顯人民公僕的責任與擔當。這是市政協委員、民革佛山市委會秘書長李蕾的一份優秀履職答卷。
「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和重點任務,關注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和難點問題。」李蕾說,這些年自己的提案建議內容涉及產業轉型、養老服務、交通管理、鄉村振興、社會治理、教育改革、營商環境、食品安全、城市升級、環境保護、對外貿易、家政服務、人才工作等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
令李蕾印象深刻的是,她執筆撰寫的提案《建議加快推進家政服務提質擴容,助力民生產業釋放新動能》,結合佛山實際提出了加強組織指導、完善扶持措施、促進行業轉型、加大培訓力度、強化協會作用、推進平臺建設、提升供給能力、加強正面宣傳等八方面的建議,促成了市發展家庭服務業促進就業聯席會議辦公室會同各成員單位出臺優惠扶持政策,並制定一系列具體措施,積極推進家政服務提質擴容,大力扶持家庭服務業發展。
敢為、善為、能為、有為,李蕾時刻以當好傳達上情的宣傳員、當好反映下情的聯絡員、當好服務發展的參謀員、當好改進工作的監督員、當好促進和諧的調解員要求自己,做一名高素質的政協委員。
潘成森:大健康產業發展的踐行者
履職感言:
發揚企業家精神,為佛山發展添磚加瓦。
2019年年底,一連三天的佛山博物館文化周在佛山掀起「文博熱」,製造業名城佛山的產業、企業博物館令人印象深刻。涵蓋中醫針灸、推拿按摩、養生器械等展示內容的凱仕樂醫療保健器械養生博物館就是產業企業博物館的一員。
作為養生博物館建設的推動者,市政協委員、廣東凱仕樂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潘成森一直致力發展大健康產業。以博物館形式傳播中醫文化,讓更多人了解中醫養生器具及按摩文化發展史,讓文化帶動產業發展,是潘成森的初心所在。
「健康中國、健康佛山是一個有故事、有前景、有優勢且能夠持續的概念,健康產業是一個蓬勃發展的產業。」潘成森幾年前就提交了《關於健康中國,佛山先行——率先大力發展健康產業的建議》,他呼籲佛山加快制定健康產業發展規劃、積極發展具有佛山地方特色的文旅健康產業。
近年來,潘成森還提交了《關於促進專利轉化為產業,助推企業自主創新的建議》《關於全面推進「五好」新農村建設加快城鄉一體化的建議》等提案建議,在創新發展、鄉村振興等方面獻計獻策。
「我是一名企業家,更是一名政協委員。」潘成森說,委員責任在肩,即使平時工作繁忙,也要預留好時間參加政協組織的調研,廣泛聽取民意、反映民意,不負委員的職責使命。
原標題:佛山政協委員風採(二)
來源|佛山日報
文|記者劉偉 通訊員鄭靜
編輯|何欣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