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專家:陳世豪,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教授,主任醫師;屈光手術臨床中心主任,研究生導師, 美國太平洋大學臨床客座教授。
擅長:長期工作在臨床一線,應用準分子雷射在治療屈光不正和老視及特殊屈光異常患者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2009年在國內率先開展角膜膠原交聯術治療圓錐角膜等膨隆性角膜病變。
(健康時報記者 梁緣)「40歲後不能做雷射手術?做了晚年會失明?」這一流傳多年的朋友圈謠言讓不少中老年人對眼科手術望而卻步。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屈光手術臨床中心主任陳世豪教授介紹,年齡並非是做準分子雷射手術的阻礙,針對屈光不正的準分子雷射手術沒有「年齡歧視」。
準分子雷射術年齡「上不封頂」
準分子雷射手術,簡單地說,就是通過雷射消融的方式對角膜基質層進行屈光性切削,從而降低瞳孔區範圍的角膜曲率,達到矯正近視的目的,讓角膜帶上一副無形「眼鏡」。
很多人認為準分子雷射手術對角膜傷害大,技術不成熟,中老年患者可能面臨失明的風險。陳世豪教授指出,準分子雷射手術自誕生起已有30多年的歷史,目前是一項非常成熟的手術,全球超過3000萬不同年齡段的患者接受該手術,技術方面不存在問題。
通常情況下,18歲以上的近視患者更適合做雷射手術,因為小於18歲的青少年眼球還處在發育階段,眼軸還在變化,近視度數尚不穩定,所以最好等到18歲以後,眼球發育和近視度數相對穩定後再進行手術。除非是特殊疑難情況,比如弱視、屈光參差、無法配戴隱形眼鏡或者角膜有疤痕的疑難患者。但其實不同年齡段的人都可能存在屈光不正的問題,需要進行屈光矯正。
準分子雷射手術的適用範圍不止矯正近視、遠視、散光和老花,它還有一個非常強大的作用是修復異常角膜。比如當一些角膜出現形態不規則,外傷或炎症感染之後的疤痕,雷射切削還可以起到角膜屈光重塑的作用。
幾分鐘讓你看清這個世界
目前,矯正視力的角膜屈光手術方式大致可以歸為三類:單純準分子雷射,「飛秒雷射+準分子雷射」,單純飛秒雷射。這三類手術雖然都作用在角膜上,但因手術操作方式不同,因此對角膜的影響也有一定差異。醫生會根據包括患者角膜厚度等綜合檢查的結果來判定具體手術方式。
陳世豪教授介紹,全球目前接受第二種「飛秒雷射+準分子雷射」手術的患者依然佔比偏多,但單純準分子雷射手術由於無需制瓣,保留更好的角膜穩定性,單純飛秒雷射手術由於切口小,癒合快的特點;患者選擇這兩種手術的比例呈上升趨勢。這三種手術方式的手術時間短則幾十秒,長則幾分鐘,恢復最快的術後幾小時視力就能回復正常。可以說是,真正幫助近視患者實現了「眨眼間」洞開新天地的視覺體驗。
視力「反彈」大多是用眼習慣差
門診時前來諮詢手術的患者,最大的疑惑之一莫過於術後視力是否會「反彈」。如果視力出現回退了,是手術本身出了問題嗎?
陳世豪教授指出,如果術後出現視力所謂「反彈」現象大部分原因是由於術後患者用眼習慣不當,近視繼續進展造成的。比如過長時間、過高強度地進行近距離工作,或者是沉溺於手機、電腦、電視等視頻設備。只有少部分原因是患者近視程度偏高(600度以上)、角膜組織修復性回退所造成的。所以,如果術後視力反彈,更多的是要反思自身的用眼習慣。
陳世豪教授提醒,視力保護一定要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比如每隔30分鐘近距離工作要給眼睛休息的時間;每天給自己1-2小時的戶外運動時間;對於高度近視患者(600度以上),要保持每年一次眼底檢查的頻率,因為高度近視會提高眼底併發症的風險,而眼底併發症甚至有可能導致失明,所以對於高度近視患者而言,每年一次的眼底檢查是必不可少的。
編輯:齊鈺